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短评

热门
  • 10 在宥渊默 2021-07-20 10:13:33

    这本著作的论文质量和作者人生之际遇一样令人感慨,极佳的读书种子,卓越的家世背景,才华卓荦,风流倜傥,本是寅恪老最恰宜的薪火相传者,殊为可惜。其论南北学风、史学之异同、修史之断限、梁武帝、魏收之史学、乞活、北朝民族问题等文章,都在当时可谓独具只眼,直接启发了后学胡宝国、徐冲等一大批学者,而另一书札记,则成为中古史学者研究必引之书,李凭之《北魏平城时代》则完全立足于其关于崔浩国史之狱观点的基础之上,可见周老之才华。

  • 5 淼斋 2024-04-20 11:15:01 四川

    重点看了里面有关史学史的文章,以及文末回忆文章。其中史学史部分,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在其基础上更加深入,多有正误。回忆部分又可与《毕竟是书生》相参。相对来说,更喜欢《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对于周一良其人,无人不感慨他受政治的影响太大,浪费了时间和才华,并且曲学阿世,这不得不说是他人生的污点。不是一句“毕竟是书生”“书生上了某某人的当”就可以推脱掉的。不过,他本人也自陈在魏晋南北朝研究方面“未树新义,有负如来”,这也大致可信。借用虞云国“学随世转”一说来看,也可以看到个人在时代洪流面前,有时是无力的。

  • 5 KENSOU晖 2024-01-19 21:28:06 广东

    都说上篇比下篇好。其实不然,上编考证精彩,但见识尚浅,牟子考的见识不如胡适、汤用彤。下篇人生经历丰富多了,境界明显高了,虽然有时代的语言,但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 13 神策中尉鸭 2022-02-28 20:27:37

    友邻说下编乏善可陈,确实不假。但看文章所作时间,应该可以略窥此种转变之由来

  • 1 我的红官师父 2024-04-13 22:41:20 河北

    乞活考这名字起的也挺有意思的😏😏😏

  • 1 读史拼命三郎 2024-03-18 09:19:16 广东

    分为上下编,49年以前文章为上编,好文章还是上编多,问题、考据很深,有分量。一打开下编就是主题现行,差点打闷我。但论诸葛亮一篇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去除了传统上对诸葛亮的过分夸饰,实际上从人民的立场来看,蜀国郑权为了所谓正统性整天北伐,明知没有胜算,却以攻为守,劳民伤财,只是为了保住一姓之私,诸葛亮对少数民族其实也完全不是七擒孟获那么仁慈的,从民众的角度确实要重新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其实他的过错比功劳还大!

  • 2 江州穆瑾 2023-06-02 23:58:28 四川

    4.5星,再读此书,越发觉得老先生学问扎实,不少问题抛开时代因素来看,仍旧是精彩的,周先生写文章拿手好戏就是读书札记,短短几百字就把问题说清楚了。下编中的梁武帝一文算是了解萧衍最好的一篇入门文章。

  • 3 天池一苇 2022-05-28 21:33:56

    很多论文已在相关著作中读过,前期的专文能发人所未发,如《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领民酋长从领有部落发展到没有部落但依然领民,六州从实指地名演变为流民代号。又如《论宇文周之种族》,以宇文氏源出匈奴而非鲜卑,已广为学界所承认。随着功力的提高,后期的见解能补早期之未尽处,如重新思考崔浩罹祸的根本原因,作出更深入的解释。因此这一时期的综论往往给人以融会贯通之感,如比较南北史学之异同,就总体风貌分析其缘由,更体察到有一种文化共性贯穿其中,即所谓“深义文化”。个人对作者印象最深的倒并非书中一直提到的“洞察力”,而是作者的细密与精深,对基本史实的掌握要明显胜过普通学者一筹。另外较为感慨的是作者在史语所一年以及《札记》写作期间遨游书海的时光,这是何等珍贵的经历。至于作者与陈寅恪先生的故事,则为读者所熟知了。

  • 3 慢慢走 2021-02-21 16:07:31

    上编 南朝境内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北朝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六州都督数章可结合宫崎市定,谷川道雄两位先生作品同读。 下编 转型失败,乏善可陈(其中论诸葛亮篇结合唐人吕温“为民为公,为刘为私”有点意思)。

  • 1 默延 2024-11-25 18:01:45 重庆

    周一良确实是陈寅恪徒弟里史学才华最高的一个,前期经历各种条件拉满,可惜后来被时代裹挟白白浪费了最宝贵最富有年力的一段时间。

  • 1 表無徵 2024-11-06 12:10:43 湖北

    上编多以考证见长,吾独爱《乞活考》。下编讨论史学的几篇文章,仍是相当不错,更何况又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学者。

  • 1 魂兮归来 2024-10-25 19:55:18 北京

    草率读过,但收获颇丰。

  • 1 Anne'Yau 2024-04-01 23:18:45 上海

    书是好书,但对我还是太难了,可以看懂,但很难沉浸进去。对于需要在书籍世界中找到安慰的我来说难度太大。看了一点先搁置吧。

  • 2 久道 2022-03-13 17:28:09

    乞活考、三长制等篇都经典。南朝境内各种人一篇,说南朝对蛮俚等族采取“漠视”态度似有问题,南朝政府一直试图增加编户,对蛮俚只收取少量税赋的原因其实是控制力不行而已,因为蛮俚有自己的部落组织和武力,又多在山间。

  • 1 风风风 2022-02-05 16:46:06

    不说了,高山仰止吧

  • 2 2021-12-28 00:19:21

    《怎样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一文有对于读本的推荐,后面有如何仔细阅读史书的方法,可以借鉴学习(如自己标标点、列传之间对照阅读,一个一个落实等,这一点以后再总结总结),至于前编和后编有差距,我个人认为可能是由于中间很多年都没有研究魏晋南北朝史

  • 1 守拙🎃 2023-10-22 10:35:57 浙江

    孟浪了,挑战史论集。周教授的论文着眼南北朝个案问题,穷尽文献,考据精到,寻章摘句之间即有创见,可称乾嘉殿军。梁武帝及其时代、宇文周之种族、刘义庆身世之考察几篇有收获,南朝齐后宗室互相猜忌,以骑马为禁忌,南人以马为虎,竟弱鸡至此。另有《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从史论集编选文章,加札记4篇,两书实二而一也。吴人称菜肴曰鲑,与现在的吾邑方言曰夹配(未知对应何字)声韵皆有关联。

  • 1 暗室 2022-11-20 10:18:43 日本

    上篇极佳……不过你自己都分了上下两篇 我还能说啥……

  • 1 Smooching 2022-10-02 16:41:59 河南

    论梁武帝及其时代

  • 0 momo 2022-10-19 16:34:59 浙江

    专题式,比较深一点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