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原作名: Tolstoy's Last Diary / Последний дневник Толстого
译者: 任钧
出版年: 2020-7
页数: 288
定价: 49.80
ISBN: 9787201159508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托尔斯泰在 1910 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写下的日记,从1910年1月2日写起,到11月3日结束,共计266篇。
82岁的托尔斯泰,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者不开心,还有他计划了40年的离家出走,"为要使自己一辈子的最后几天在孤独和静寂当中过去而隐遁于世 外"。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给妻子留书一封,而后离家。路途中生病,11 月 7 日,逝世于离家出走途中的一个小车站。
【编辑推荐】
★托尔斯泰对自己生命最后306天的观察和记录,展现了像你我一样的生活。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从1874年开始写日记,止于1910年,写了64年,这本书选取了他在世最后一年、也就是他82岁那年写下的日记,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也记述了他计划了40年的离家出走的始末,以及人生最后一篇日记。
这些日记呈现了托翁跟我们每个人差不多的生活...
这是托尔斯泰在 1910 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写下的日记,从1910年1月2日写起,到11月3日结束,共计266篇。
82岁的托尔斯泰,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者不开心,还有他计划了40年的离家出走,"为要使自己一辈子的最后几天在孤独和静寂当中过去而隐遁于世 外"。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给妻子留书一封,而后离家。路途中生病,11 月 7 日,逝世于离家出走途中的一个小车站。
【编辑推荐】
★托尔斯泰对自己生命最后306天的观察和记录,展现了像你我一样的生活。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从1874年开始写日记,止于1910年,写了64年,这本书选取了他在世最后一年、也就是他82岁那年写下的日记,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也记述了他计划了40年的离家出走的始末,以及人生最后一篇日记。
这些日记呈现了托翁跟我们每个人差不多的生活:每天散步、玩牌、骑马兜圈子的日常,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情绪,每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是像你我一样的日常,让人非常有代入感。除却这些,他每天还在亲力亲为,校对、修改自己的书稿,回复全世界各地的来信,帮助民众解决问题,进行很多关于宗教、人类、创作等的思考……一位82岁的老人,还能有这样旺盛的精力和清晰的头脑,会让人由衷地升腾起一种敬意。
★文风亲切好读,如同吐槽,呈现了一个可爱有趣的82岁文豪,是了解托尔斯泰的轻便入门书。
如果说他的作品都是严肃而写实的,他给人的形象是肃穆而庄重的,那么这本小书,是可以打破大家对他的这种印象,无论是谁都可以捧之一读的,因为日记里的托尔斯泰文风亲切幽默,金句频出,丧气而坦然,十分可爱:
“多么奇怪呵,我爱着自己,但谁也不爱我。”
“理解自己的渺小,是件多么好的事情啊。”
“但我跟他们玩牌,一直玩到十一点钟。真可耻。打算要戒绝一切的赌博。”
“忍耐吧,列夫·托尔斯泰!努力吧。夜里,不想玩牌,然而我还是围在桌边看旁人玩。”
“我完全没有力气了。是应该休息的时候了吧。”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08.28-1910.11.07):
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
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为"俄国文学三巨头"
被列宁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1828年 出生于俄罗斯亚斯纳 亚·波利尔纳一个贵族家庭
1844年 考入喀山大学,后于1847年退学
1847年 回到故乡为农民子弟创办学校
1852年 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一部《童年》
1854年 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二部《少年》
1856年 起草方案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
1857年 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三部《青年》
1862年 与18岁的索菲亚·安特列维娜结婚,婚后育有13个孩子
1863-1869年 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 创作了经典爱情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879-1880年 创作了《忏悔录》,...
【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08.28-1910.11.07):
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
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为"俄国文学三巨头"
被列宁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1828年 出生于俄罗斯亚斯纳 亚·波利尔纳一个贵族家庭
1844年 考入喀山大学,后于1847年退学
1847年 回到故乡为农民子弟创办学校
1852年 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一部《童年》
1854年 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二部《少年》
1856年 起草方案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
1857年 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三部《青年》
1862年 与18岁的索菲亚·安特列维娜结婚,婚后育有13个孩子
1863-1869年 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 创作了经典爱情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879-1880年 创作了《忏悔录》,思想上的巨变过程也体现于其中
1886年 创作了剧本《黑暗的势力》、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
1889-1899年 创作了人生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
1902年 致函沙皇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
1903年 创作短篇小说《舞会之后》
1904年 依然关心世界,撰文反对日俄战争
1910年 秘密出走,于途中患肺炎,逝世于车站
【译者】
任钧(1909-2003):
著名翻译家
毕业于复旦大学,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大学教授
著作《冷热集》《任钧诗选》《新诗话》
译作《艺术方法论》《俄国文学思潮》《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目录 · · · · · ·
喜欢读"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当黑暗逼近,却更见星光

日记中托翁对陀氏的评论
> 更多书评 15篇
-
lexie (在生活的路上)
不论是谁,凡是进步的人,多少总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不满,这一点颇有趣味。 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老是想着结果,对完成天职,是有害处的。 生活,即我们的努力,只有现在才会有。而且现在乃是精神的存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想象,不过是存在于现在的向导工具罢了。 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但还活着,真是值得感谢。 只要在自...2020-07-04 23:08:19 8人喜欢
不论是谁,凡是进步的人,多少总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不满,这一点颇有趣味。
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老是想着结果,对完成天职,是有害处的。
生活,即我们的努力,只有现在才会有。而且现在乃是精神的存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想象,不过是存在于现在的向导工具罢了。
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但还活着,真是值得感谢。
只要在自己信仰的外表裱了一张纸,要想以此责难他人,那是怎样的脆弱和没有根基的东西。
所谓信仰就是人类全部生活都建立在上面的精神立脚点。那是给人类以据点,因而有着活动的可能性的东西。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你惦念人们的事情,而上帝却惦念你的事情。
对于肉体是满足,对于灵魂是幸福。满足和幸福互相一致的事情是不多的。
理解自己的渺小,是件多么好的事情啊。
生活,只能是其中的一种,不能贯通全部。生活,只有在精神本源客服了物质本源时,才会成为生活。只有在这种胜利当中,才会有生活。
唯一的意义,就是:你是个劳动者。被指定的工作写在你的理性和灵魂当中。
虚荣的恶魔竟老奸巨猾到了这种程度,即:当你完全地开始批判自己、反省自身一切丑恶的时候,那恶魔就向你悄悄地说话了:喂,看吧,你实在是个好人呵。你完全跟旁的人们不相同呵。你很谦虚,你在责难自己。你实在是个好人呵。
对于别人的事情,你纵然不晓得那些人,也要加以批判。但关于自身,虽然知道许许多多的丑恶,却立刻就被忘记了。
大多数人都只是过着动物的生活。并且对于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只是盲从着社会的舆论。
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生活的明显变化正发生于其中。
(二)意识使我们从梦中清醒来。同样地,也只有“所谓我是什么东西这种意识,使得我们从虚伪的肉体生命当中清醒过来。这种意识,可以认为实在是个微小的东西。人生实在很复杂,充满着活生生的实感;但意识却不过是个极其微小,好容易总能看得出来的东西。是的,那不过是微小,微小到好容易总能看得见的东西。但这就是全体。 引自 四月/73 人类每月都得像月亮般地生活。走到能够看见自己的地方去。
因此,一切人生问题都是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并抗拒那妨碍人生的事物。
将已完成的事物转变成习惯的努力,乃是人生最重要的,唯一的问题。
想要从现代的不幸当中得救,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认识现代的完全疯狂,然后完全离弃它。
(一)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与其留意于对方是否注意到你所具有着的好意,还不如留意于自己对他是否抱有真实的爱。(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引自 四月/73 世人的信仰,除开迷信乃至妄信以外就没有什么东西,世间的大部分人,信仰都优于认识。
(三)人把自己认作神,是对的,因为上帝存在于他内心。把自己认作猪也是对的,因为猪存在于他内心。但当他把自己的猪认作上帝的时候,他却犯着可怕的错误…… 引自 七月/160 所谓爱,就是在一切现象当中去认识自己。
(十二)所有的人都时常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因而不能把任何人加以否定。可是,有些人,他们在现在的境地,过于隔绝和无识,我们只好完全像对待孩子般地去对待他们。即,我们虽然爱、尊敬、庇护他们,但不能够跟他们站在同一水平,也不能够向他们要求对于他们所缺少的东西的理解。但有一件事情使得这样地对待这些人更加困难。那就是:孩子们具有知识欲和真实性,而这些成了人的“孩子们”却缺乏这些东西;反之,他们保有着冷淡,以及对自己所不理解的东西的否定,而最重要的点,就是自信太过。 引自 七月/160 所谓上帝,就是意识到自己的“我”,而能在一切有生之物里面去加以认识的,无限精神本源的自身。
回应 2020-07-04 23:08:19 -
连木木 (镜子与爱丽丝)
一位已经如此著作等身的作家,在生命的尽头,依然保持如此的清醒自察、还在能力范围内勤奋着(尽管他觉得还不够),他不间断地在日记中,总结生活、反思工作方法、留下思考的备忘。而与此同时,那些始终紧紧缠绕、折磨他的痛苦、无聊、烦闷、羞耻,也被他如实地记录在日记中。 心中不断地以自己的生活为可耻。在控制不良情感的意义上,很少进步。 什么也没有写。不断地感到羞耻,心里烦闷。跟昨天相比较,越发来得厉害。 我非常...2021-09-24 14:37:49 2人喜欢
一位已经如此著作等身的作家,在生命的尽头,依然保持如此的清醒自察、还在能力范围内勤奋着(尽管他觉得还不够),他不间断地在日记中,总结生活、反思工作方法、留下思考的备忘。而与此同时,那些始终紧紧缠绕、折磨他的痛苦、无聊、烦闷、羞耻,也被他如实地记录在日记中。
心中不断地以自己的生活为可耻。在控制不良情感的意义上,很少进步。 引自 一月/1 什么也没有写。不断地感到羞耻,心里烦闷。跟昨天相比较,越发来得厉害。 引自 一月/1 我非常清楚地感到: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但还活着,真是值得感谢。 引自 二月/29 依旧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很满足。对分类方法不满意。想要努力避免。 仍然没有空间时间把心里所想的事情写下来。 引自 三月/47 心情依旧非常不好。不能考虑任何独立的工作。 引自 四月/73 还活着——虽然精神并不好。 引自 四月/73 又是昏昏欲睡。思索力衰弱。没有写什么,没有做什么。 引自 五月/99 又是昏昏欲睡和感到衰弱。几乎没有动过,也不想写什么东西。 引自 五月/99 整天卧病在床,焦躁,衰弱。什么也没有做,没有吃东西,也没有到外边去。 引自 五月/99 睡得很迟。非常痛苦。一种异样的精神状态。头脑里面好像给什么东西塞满了似的。而且感到疲劳。依然是一种自我怜悯的心情。这很不好。 引自 六月/127 什么事也没有做。接到的信都是无聊的。翻阅无聊的东西。怀着一种不健康的、没有着落的心情就寝。 引自 七月/160 白天和平地过去了。来了许多无聊的客人。身体衰弱,心情也不好。完全不好。 引自 八月/186 大概是由于衰老而来的虚脱吧,早上起来时完全像病人。 引自 九月/214 还活着。但健康不行,衰弱。 引自 九月/214 托翁的脆弱和无助,与他的不朽和象征意义,在他生命的最后,成为一反一正的支撑物,一边联结着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边又撕裂蚕食着他的现实。
我所说的,一切都不对,都是主观的;我们所需要的,乃是站在“进化”的基础上面的客观的东西。 引自 一月/1 所谓结果,都是时间性的,而精神活动,却是超时间性的。 引自 一月/1 把那由肉体所构成的人认作真实的东西,这是最普遍的迷信。人,不过是感受印象的意识中心罢了。 引自 一月/1 真正地醒觉的时候,也就是死的时候。我已经常常以真正醒觉的心情,感到了另一个更加现实的现实。 引自 三月/47 有些人为自己而思索。后来,觉得那思想很新鲜,而且有必要,就把它传授给别人。别人又为要把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别人而思索。而且,当那些人把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别人的时候,尤其是当人们加以赞扬的时候,就以为自己的思想是真理。 引自 三月/47 革命在我们俄国民众中间招来了一种结果,那就是使得民众突然地知道了自己的处境的不合理。这是穿新衣服的国王的童话。革命乃是个告知了实在的事情,即皆知国王并没有穿衣服的那个孩子。 在民众当中,表现出了自己所忍受的不合理的自觉,并且民众还用各种不同的姿态来对付这种不合理(可惜的是:他们大部分都用敌意来对付)。而所有的民众都已经理解了这一点。要压抑这种意识,已经不可能。而我们的政府越是努力想要压抑这种对于极端不合理的不可抹杀的意识,越是会扩大这种不合理,并且越发会煽起对于它的敌意。 引自 三月/47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引自 三月/47 生活,只有在精神本源克服了物质本源时,才成为生活。只有在这种胜利当中,才会有生活。 引自 四月/73 在我的生活上最苦痛的条件之一,就是我正生活在奢侈当中。所有的人,都为我的奢侈而继续浪费,给我以不必要的东西,我要是退还他们,他们就要生气。然而,各方面又向我乞求各种物品。我不能不体味着不愉快的情感,加以拒绝。 引自 四月/73 信仰之所以成为虚妄,乃是因为信徒古老却又想要维持新的生活方式的缘故。 引自 四月/73 真正进步的活动,是要经过好几世纪的。为要前进一步,整个世纪的死亡是必要的。 大多数人都只是过着动物的生活。并且对于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只是盲从着社会的舆论。 引自 四月/73 将已完成的事物转变成习惯的努力,乃是人生最重要的,唯一的问题。没有努力的生活,不是人的生活,而是动物的生活。 引自 五月/99 想要从现代的不幸当中得救,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认识现代的完全疯狂,然后完全离弃它…… 引自 五月/99 在我的内心,存在着一切生命的本源。我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情,并非由于我研究过这世界,而是由于我感到了这世界的一切。是由于自己是依靠这世界的一切而生活,意识到自己在时间空间里面的界限性,而感觉到这世界的结果。 引自 五月/99 世人喜欢访问那由于思想表现之重要和明确而获得名望的人。一跑去,就不让他说一句话,而将那些对于他已经完全明了,或是老早就给他证明为愚妄的事情啰里啰唆地说个不停。 引自 五月/99 无论如何我还不能习惯这种状态,那就是:只是为着自己而生活于上帝跟前,而不介意于旁人的意见。之所以不习惯,乃是由于:在上帝跟前的灵魂的要求和那想要博得他人称赞的欲望(在许多点上是完全一致的)纠缠得很厉害,无论如何也不能加以区分。可是,介意旁人的意见的时候,将招来怎样的软弱、焦虑、不确定?只是为自己而生活在上帝跟前的时候,将生出怎样的自由、平安、全能?——知道这些,乃是非常必要的! 引自 六月/127 只有当我注意到:名为人类的自己被给予了不相称的、不敢当的幸福的时候,马上一切也就可喜地变成幸福。 引自 六月/127 思想是有尊严的——思想产生了甲或乙的决断。 引自 六月/127 我们过着疯狂的生活。虽然在心之深处知道那是疯狂的生活,但由于习惯,由于惰性,还是继续着。或是由于不想改变那种生活,或是由于想改而不可能,或是由于两方面合并起来的原因,就依旧紧抱住那种疯狂的生活不放。 引自 七月/160 用言语乃至行为来报复实在很容易,要加以原谅则真难。可是,反之,当你克服了那种报复心情的时候,就很可以感到大大的喜悦。应该获得这种喜悦。 引自 七月/160 在言语上我们常常说:不要跟人谈及他所难于理解的事物。可是,在实际上,我们往往不能自制,完全无益地浪费唇舌,而且感情激动地对那不能理解的人谈着他所不理解的事情。 引自 八月/186 我们时常追赶着时间。这就是:时间是我们的知觉形式,我们想要从束缚我们的这一形式里面解放出来的意思。 引自 九月/214 回应 2021-09-24 14:37:49 -
我感到十分苦痛。说了话……但从义务观念而开口,实在是一种苦痛。 世人喜欢访问那由于思想表现之重要和明确而获得名望的人。一跑去,就不让他说一句话,而将那些对于他已经完全明了,或是老早就给他证明为愚妄的事情啰里啰唆地说个不停。 散步到很远的地方去。思索。看到了各种的花,闻了闻,采了一些。心里很是愉快。有如独自跟上帝相对一般。
2022-02-22 10:03:02 1人喜欢
-
托尔斯泰1828.08.28-1910.11.07 这是托尔斯泰在1910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写下的日记,共计266篇。八十二岁的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还有他计划了四十年的离家出走,“为要使自己一辈子的最后几天在孤独和静寂当中过去而隐遁于世外。”俄历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给妻子留书一封,而后离家。路途中生病,11月7日,逝世于离家出走途中的一个小车站。 【一月十四日】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
2022-03-06 20:46:39
托尔斯泰1828.08.28-1910.11.07
这是托尔斯泰在1910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写下的日记,共计266篇。八十二岁的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还有他计划了四十年的离家出走,“为要使自己一辈子的最后几天在孤独和静寂当中过去而隐遁于世外。”俄历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给妻子留书一封,而后离家。路途中生病,11月7日,逝世于离家出走途中的一个小车站。
【一月十四日】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老是想着结果,对完成天职,是有害处的。甚至对那些由我们所创造的某种看不见的工作,都是有害处的。
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想象,不过是存在于现在的向导工具罢了。
【四月七日】
和朵香一同骑马走得很远,非常愉快。简直是个不晓得怎么说才好的愉快的春天。虽是常事,却简直使人不能相信。这种美丽,果真是凭空生出来的吗?
【四月八、九日】
在我的生活上最苦痛的条件之一,就是我正生活在奢侈当中。所有的人,都为我的奢侈而继续浪费,给我以不必要的东西,我要是退还给他们,他们就要生气。然而,各方面又向我乞求物品。
在对旁人生气的时候,你要想一想这是否因为自己不好。在对动物生气的时候,十有八九首先是因为自己的心中有不好之处。在对物品生气的时候,因为一切都在你自己的内心当中,要知道应该很仔细地查看自己。
【四月十四日】
晚间,修改《关于生命的思想》。已经十二点钟了。睡吧。心情依然不好。好生注意,坚强起来啊,列夫·托尔斯泰!
【五月一日】
人生乃是不断的斗争。因为唯有在斗争当中,人生才能存在。但那并不是达尔文式的生存竞争——个别的生物之间的斗争,而是精神和肉体的斗争。人生乃是灵魂和肉体的斗争。
【五月四日】
虽然很少,但知道自己正在进步,真是个大大的欢喜。
【七月二十日】
心里不能够原谅维拉的堕落。但这是残酷而错误的。只要想起自己过去作为男性的性生活就够了。是的,社会的意见并非由女性,而是由男性所树立起来的。女性业已作为其罪过的结果而负担了巨大的重荷(生产、耻辱),而男性却什么也不负担,所以女性不该比男性受到更多的责难。犯了罪的女人或是生了孩子的姑娘,为全人类所侮辱,或是一直堕落下去,可是男性方面,只要没有害花柳病,你就是纯洁而正经的。我觉得把这点弄明白是很好的。
【九月十四日】
我们时常追赶着时间。这就是:时间是我们的知觉形,我们想要从束缚我们的这一形式里解放出来。
【九月十五日】
起初的时候,觉得世界好像在时间里面动着,而自己也跟着它一块儿在动。但,你越生活得长久,尤其是精神生活过得越多,你就会越发明白地懂得:世界是动着的,而你却是站着的。
不但世界在动,你站着,而且跟它一块动着的,乃是你的肉体。不久,你的头发会变白,牙齿会脱落,人会衰老,会生病。但这一切,都发生于你的肉体,而不是真正的你。不过,你经常都是同样的。无论在八岁或是在八十二岁都没有什么改变。“自我”这东西,时常从时间中独立出来,是一种不动的存在。但,那被解放的过程是一定进行在时间里面的。多的意识会变少,少的意识会变多。但意识本身是不动的,只有这才是真正的存在。
【十月十八日】
依旧很衰弱。天气也不好。难得的是:我感到了没有任何欲望地对于死亡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回应 2022-03-06 20:46:39 -
悲哀、忧郁,但心情柔和。想要哭出声来。做祷告。再把《梦》加以修改。不晓得改得好不好,但觉得非改不可。这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收到许多信,可是回复得不多。独自骑马散心,非常悲哀。对于周遭的事物,觉得毫不相干。想到我们对待同这世界上的非宗教的人们的关系,那完全是跟对待其他动物的关系一样。也能爱他们,怜悯他们,但不能在精神上跟他们打交道。这样的关系,唤起了不良的情感。他们不能理解,而以那种无知和自信,就...
2022-03-05 23:03:00
-
我怎能不高兴于记忆力的丧失呢?我在过去工作所得的一切(例如在著作方面我的内心活动也是这样),现在我正利用这一切而生活。但工作本身我不记得了。这是一件可惊的事情。但,我以为:这一切可喜的变化,将发生在所有的老年人身上。生活的一切都被集中于现在的一瞬间。这实在很好!
2022-02-23 20:12:47
-
托尔斯泰1828.08.28-1910.11.07 这是托尔斯泰在1910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写下的日记,共计266篇。八十二岁的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还有他计划了四十年的离家出走,“为要使自己一辈子的最后几天在孤独和静寂当中过去而隐遁于世外。”俄历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给妻子留书一封,而后离家。路途中生病,11月7日,逝世于离家出走途中的一个小车站。 【一月十四日】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
2022-03-06 20:46:39
托尔斯泰1828.08.28-1910.11.07
这是托尔斯泰在1910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写下的日记,共计266篇。八十二岁的他,记述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开心或不开心,还有他计划了四十年的离家出走,“为要使自己一辈子的最后几天在孤独和静寂当中过去而隐遁于世外。”俄历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给妻子留书一封,而后离家。路途中生病,11月7日,逝世于离家出走途中的一个小车站。
【一月十四日】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老是想着结果,对完成天职,是有害处的。甚至对那些由我们所创造的某种看不见的工作,都是有害处的。
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想象,不过是存在于现在的向导工具罢了。
【四月七日】
和朵香一同骑马走得很远,非常愉快。简直是个不晓得怎么说才好的愉快的春天。虽是常事,却简直使人不能相信。这种美丽,果真是凭空生出来的吗?
【四月八、九日】
在我的生活上最苦痛的条件之一,就是我正生活在奢侈当中。所有的人,都为我的奢侈而继续浪费,给我以不必要的东西,我要是退还给他们,他们就要生气。然而,各方面又向我乞求物品。
在对旁人生气的时候,你要想一想这是否因为自己不好。在对动物生气的时候,十有八九首先是因为自己的心中有不好之处。在对物品生气的时候,因为一切都在你自己的内心当中,要知道应该很仔细地查看自己。
【四月十四日】
晚间,修改《关于生命的思想》。已经十二点钟了。睡吧。心情依然不好。好生注意,坚强起来啊,列夫·托尔斯泰!
【五月一日】
人生乃是不断的斗争。因为唯有在斗争当中,人生才能存在。但那并不是达尔文式的生存竞争——个别的生物之间的斗争,而是精神和肉体的斗争。人生乃是灵魂和肉体的斗争。
【五月四日】
虽然很少,但知道自己正在进步,真是个大大的欢喜。
【七月二十日】
心里不能够原谅维拉的堕落。但这是残酷而错误的。只要想起自己过去作为男性的性生活就够了。是的,社会的意见并非由女性,而是由男性所树立起来的。女性业已作为其罪过的结果而负担了巨大的重荷(生产、耻辱),而男性却什么也不负担,所以女性不该比男性受到更多的责难。犯了罪的女人或是生了孩子的姑娘,为全人类所侮辱,或是一直堕落下去,可是男性方面,只要没有害花柳病,你就是纯洁而正经的。我觉得把这点弄明白是很好的。
【九月十四日】
我们时常追赶着时间。这就是:时间是我们的知觉形,我们想要从束缚我们的这一形式里解放出来。
【九月十五日】
起初的时候,觉得世界好像在时间里面动着,而自己也跟着它一块儿在动。但,你越生活得长久,尤其是精神生活过得越多,你就会越发明白地懂得:世界是动着的,而你却是站着的。
不但世界在动,你站着,而且跟它一块动着的,乃是你的肉体。不久,你的头发会变白,牙齿会脱落,人会衰老,会生病。但这一切,都发生于你的肉体,而不是真正的你。不过,你经常都是同样的。无论在八岁或是在八十二岁都没有什么改变。“自我”这东西,时常从时间中独立出来,是一种不动的存在。但,那被解放的过程是一定进行在时间里面的。多的意识会变少,少的意识会变多。但意识本身是不动的,只有这才是真正的存在。
【十月十八日】
依旧很衰弱。天气也不好。难得的是:我感到了没有任何欲望地对于死亡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回应 2022-03-06 20:46:39 -
悲哀、忧郁,但心情柔和。想要哭出声来。做祷告。再把《梦》加以修改。不晓得改得好不好,但觉得非改不可。这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收到许多信,可是回复得不多。独自骑马散心,非常悲哀。对于周遭的事物,觉得毫不相干。想到我们对待同这世界上的非宗教的人们的关系,那完全是跟对待其他动物的关系一样。也能爱他们,怜悯他们,但不能在精神上跟他们打交道。这样的关系,唤起了不良的情感。他们不能理解,而以那种无知和自信,就...
2022-03-05 23:03:00
-
我怎能不高兴于记忆力的丧失呢?我在过去工作所得的一切(例如在著作方面我的内心活动也是这样),现在我正利用这一切而生活。但工作本身我不记得了。这是一件可惊的事情。但,我以为:这一切可喜的变化,将发生在所有的老年人身上。生活的一切都被集中于现在的一瞬间。这实在很好!
2022-02-23 20:12:47
论坛 · · · · · ·
托翁的文论《关于社会主义》 | 来自[已注销] | 2020-11-09 18:40:26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新文艺出版社 (1957年)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 在kindle unlimited里借过的&能借到的好书 (墨梓)
- 果麦文化2020年的书 (果麦文化)
- 普通劳动者如何打破资源垄断? (新京报书评周刊)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61 有用 安提戈涅 2020-07-12 22:59:27
读到托翁说“不断以自己的生活为可耻”就觉得特别触动,在生命与肉体最接近朽坏的时刻,居然仍然保持着心灵的敏感甚至脆弱,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绝大多数人心灵的僵硬甚至要早于肉身,所以,时刻能感受到痛苦,可能是人类精神里最珍贵的一种品质。谈到工作意义的地方,心有戚戚——“唯一的意义,就是:你是个劳动者。被指定的工作写在你的理性和灵魂当中。它被那跟你一样存在着的优秀的人们明白易解地表现着。但你的工作及其成就... 读到托翁说“不断以自己的生活为可耻”就觉得特别触动,在生命与肉体最接近朽坏的时刻,居然仍然保持着心灵的敏感甚至脆弱,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绝大多数人心灵的僵硬甚至要早于肉身,所以,时刻能感受到痛苦,可能是人类精神里最珍贵的一种品质。谈到工作意义的地方,心有戚戚——“唯一的意义,就是:你是个劳动者。被指定的工作写在你的理性和灵魂当中。它被那跟你一样存在着的优秀的人们明白易解地表现着。但你的工作及其成就,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这是不许你知道,也没有知道那种事情的必要的。这样你就很幸福。 “ (展开)
19 有用 岩井俊七 2020-08-16 13:20:25
对比阅读其作品时的作为伟大作家乃至接近圣人的托尔斯泰,阅读他的日记时感受到的托尔斯泰是作为凡人的,他读书,玩牌,讨厌看电影,有时也会无聊,明明这么大年纪了,仍对自己写少了或是没写而焦虑,他日渐衰弱,饱受疾病困扰,与妻子儿子猜忌不睦,他也一样祈求上帝的拯救;对宗教信仰,富人与穷人,对生活对幸福有许多思考火花留在日记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依然站在穷人的一边,对自己所处罪恶阶层的赎罪心理——“在我生活上最... 对比阅读其作品时的作为伟大作家乃至接近圣人的托尔斯泰,阅读他的日记时感受到的托尔斯泰是作为凡人的,他读书,玩牌,讨厌看电影,有时也会无聊,明明这么大年纪了,仍对自己写少了或是没写而焦虑,他日渐衰弱,饱受疾病困扰,与妻子儿子猜忌不睦,他也一样祈求上帝的拯救;对宗教信仰,富人与穷人,对生活对幸福有许多思考火花留在日记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依然站在穷人的一边,对自己所处罪恶阶层的赎罪心理——“在我生活上最痛苦的条件之一,就是我正生活在奢侈当中。” “我指出了他的奢侈,要把他从贵族主义、艺术趣味、正教等所组成的信念里拉出来。” 托老最后的离家出走不是心血来潮;铭记托老的忠告:“再不要让那些事情翻来覆去了,读书吧。” (展开)
7 有用 Cathy 2020-08-11 11:13:29
1. “人应当像月亮一样生活,边生边死,边死边生。” 2. 明显感觉到,托尔斯泰擅长的是以“形象”表达观点,而非“说理”。用木心的话来讲大概就是,“他的小说里处处是艺术,但写的《艺术论》却不知所云。”读此书的时候我常常被他的描写(而非议论)营造出来的那种感觉(真挚、深刻、博大)而打动,如1。3. 看他的日记也点醒了我:那些未曾被记录下来的日子多么可惜!遂又开始写日记,并期望能早日买到字帖,练练字。... 1. “人应当像月亮一样生活,边生边死,边死边生。” 2. 明显感觉到,托尔斯泰擅长的是以“形象”表达观点,而非“说理”。用木心的话来讲大概就是,“他的小说里处处是艺术,但写的《艺术论》却不知所云。”读此书的时候我常常被他的描写(而非议论)营造出来的那种感觉(真挚、深刻、博大)而打动,如1。3. 看他的日记也点醒了我:那些未曾被记录下来的日子多么可惜!遂又开始写日记,并期望能早日买到字帖,练练字。4. “无聊”“郁闷”“痛苦”“忍耐吧”是常态,但也能看到他一直一直地努力反思怎样才能克服这些,让自己专注于纯粹的精神成长。5. 看到1910年11月3日的日记绝笔,还是忍不住哭了…但好希望我死前能有和他一样的状态啊,“不但不感到忧惧,反倒感到轻松愉悦。” 6. 要找时间读他的大部头著作。 (展开)
1 有用 AMBER 2020-08-04 10:25:39
自己依然感到自己可厌, 这是好事情。
1 有用 Little Icarus 2020-08-05 19:11:11
收的是195年的竖排版。
0 有用 低因咖啡 2022-05-15 14:26:03
不是很喜欢这个翻译,常常不知所云。托想克服掉所有的恶,但能感觉到他自身的混乱,所以看得我也很纠结。
0 有用 蜡笔小猪 2022-05-06 01:21:55
睡吧 希望明天还活着
0 有用 粉红大仙莫少一 2022-05-05 23:56:26
因為毛姆的書單最後一個作者介紹的是托爾斯泰 隨之產生興趣把這本買了一年多怕讀不懂的書讀了 其實能完全讀懂三分之一就很慶幸了 沒讀過托爾斯泰的作品(說來慚愧了)經過這本日記了解到了他思想波動的九牛一毛 體會到一個有耐力 有韌性時而通透時而也會糾結的普通又偉大的思想家
0 有用 VivianC 2022-05-05 23:46:02
“加油吧,不要浪费生命中最后一段时间”没有任何对死亡的恐惧,最后一句总是以“如果明天还活着”来结尾。这一年思考很多灵魂自我精神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保持工作,自我批判,也批判宗教与教会、现时的教育、固步自封自大的人,神在心中,与旁人内心的神对话。羡慕82岁依然如此敏锐的思维,健全的认知能力
0 有用 小美 2022-05-03 22:11:31
托尔斯泰最后的时光也和普通人一样,经历着情绪的起伏,家事的烦恼,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羞耻,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