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开头的嵌套结构简直看成神作,奠定了整部小说虚假难辨的风格。整个小说哥特风十足,第一遍看感觉女教师完全是歇斯底里,第二遍看又相信她真的看到了幽灵,也许再看一遍会有新的感受。
原著和电影版都刷过不止一遍,神奇的是每次感觉都不尽相同,只能感叹以前读/看得不够用心+文本解读空间够深广。以看似颇为古典手法的围炉夜话进入叙事套层结构(层层转述的“故事性”暗示想象的可能),引子部分并非啰嗦,而是与正文呈镜像互补效应——Douglas难道不是Miles的“分身”?也侧面佐证女教师第一视角的不可靠性,而这种偏心理意识的主观叙述正是现代小说经常使用的技巧,从局限于自身有限视点出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体验受到欲望、意念以及彼时常识的束缚,有助营造宛若螺丝在无声拧紧的无声惊惧氛围,人类意识深处尚未探究到的黑暗区域与自然界的超自然现象一样不可知。这么想来,以哥特来定义它未免失之过浅,电影版也难尽其意,期待一下改编的剧集。
亨利·詹姆斯这本带有哥特和恐怖色彩的中篇我早已读过多遍,也一直觉得是他诸多小说作品中最好读的一篇,远没有后来那些以心理描写和意识流著称的长篇晦涩,令人紧张甚至恐惧的氛围随着两重叙事的展开,在结尾迈尔斯停止呼吸中戛然而止,被渲染到极致。其实庄园有没有鬼并不重要,人内心的恐惧、猜疑和臆想远比鬼本身可怕。所以我直觉一切祸祟都在女家教自己心里,加上强烈的占有欲,最终的毁灭才能归于心底的宁静。另外,西班牙插画家巴勃罗·奥拉德尔的八幅彩插与小说整体氛围很契合,很喜欢。
至少要看两遍吧,第一遍完完全全被不断拧紧的情节牵着走,想知道鬼魅和人物的命运究竟如何。看到结局觉得不过瘾,返回头开始细思极恐的二刷,寻找各种隐藏的彩蛋。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技巧性的故事,讲述手法和隐喻灵活多变,不愧是经典。
空无一物的心理和动作记叙完全无法烘托出紧张的氛围,更无法讲好一个故事,只会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刚开始觉得是小男孩和小女孩,死去的男管家和死去的前任女家教的幽灵串通起来整“我”这个新人;后来猜测可能是小男孩和男管家之前有一腿,他俩联手杀了前任女家教(不知为何),而“我”后来也和小男孩有染,死去的男管家见状不满,不断以鬼魂现身的方式折磨“我”(只有“我”能看见他),最后索他昔日恋人的命……这个鬼故事最要命的一点大概是:这个小男孩才10岁啊……
看完最后一页时我忍不住脱口而出“这什么乱七八糟的书!”
在我这与《猴爪》《德古拉》并称恐怖小说top3。《螺丝在拧紧》英文原著叙事腔调很迷人,神经质、阴郁又有点撩,汉译里就褪色不少了。
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还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个女的神神叨叨神神叨叨说了个什么?????????????????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是整个眉头皱着读完的 这本书到底说了个啥?????????????????
亨詹的叙述技巧确实很厉害,整部小说的哥特式氛围酝酿得很好,流畅自然的心理分析制造了一团团迷雾吸引着读者迫切地阅读下去寻找答案,但戛然而止的结尾令人恼火...终于知道为什么亨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何如此了,我对形式大于内容的小说也兴致廖廖。
故弄玄虚,莫名其妙,啰啰嗦嗦,神神叨叨
“那些我喜欢的人”,当迈尔斯说出这句话时,我才幡然领悟,书里是没有鬼魅魍魉的,有的只是活生生的人,处在地狱门口招呼你的人。心生即所见,当暗影袭来之时,那是你最强大的光荣时刻。
结构精致,气氛塑造佳,笔触细腻。是心理小说,恐怖小说,现在看也像政治小说——“失去看见幽灵的能力会比一直拥有它痛苦得多”。
飞机上读完的,唯一的感觉就是,把它改编成电影会比原著好看一百倍(其实已经被改编了)。是哥特小说没错,氛围诡谲虚假难辨没错,但个人感觉真的挺一般,论语言,比不上爱伦坡,论氛围,比不上布莱克伍德,论诡异,比不上雪莉杰克逊....三星不能再多。
啊?我是当作万能钥匙去看的
天才的小说结构,从头到尾都保持着一股邪乎劲。
一个晚上就读完了,整个阅读过程中,耳边仿佛都有拧螺丝的隔得隔得声。 开头和结尾的两章很绝,第一人称的视角很迷惑人,有鬼无鬼?真真假假看不清楚。我倾向于认为鬼是女教师的臆想,环境、欲望、人心,不断地将这臆想的螺丝拧紧。 读完后才后知后觉这本书被列入了同志小说的书单里,一些疑点就都通畅了……苍天啊…… 前面的插图蛮不错的,读完后又回过去看了一眼,对视那张图,黑压压的画面中央还有一个黑色的人影,只是瞟了一眼,后背倏地一下就发凉了。
说实话,没有看懂这本小说想要表达什么,但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跟着小说的叙述紧张起来
看来,不可靠叙事,多重解读,是这个文本频频拍成影视剧的原因(据说马龙白兰度演过一版反派)。亨利詹姆斯这个深柜实在是太啰嗦太拧巴了!!!
看了另一个译本读不下去才看了这版,另一版实在是读不下去。气氛渲染得不错。哥特魔法。
> 螺丝在拧紧
47 有用 Mr.Andersen 2020-07-03 10:51:53
开头的嵌套结构简直看成神作,奠定了整部小说虚假难辨的风格。整个小说哥特风十足,第一遍看感觉女教师完全是歇斯底里,第二遍看又相信她真的看到了幽灵,也许再看一遍会有新的感受。
35 有用 欢乐分裂 2020-07-12 17:08:17
原著和电影版都刷过不止一遍,神奇的是每次感觉都不尽相同,只能感叹以前读/看得不够用心+文本解读空间够深广。以看似颇为古典手法的围炉夜话进入叙事套层结构(层层转述的“故事性”暗示想象的可能),引子部分并非啰嗦,而是与正文呈镜像互补效应——Douglas难道不是Miles的“分身”?也侧面佐证女教师第一视角的不可靠性,而这种偏心理意识的主观叙述正是现代小说经常使用的技巧,从局限于自身有限视点出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体验受到欲望、意念以及彼时常识的束缚,有助营造宛若螺丝在无声拧紧的无声惊惧氛围,人类意识深处尚未探究到的黑暗区域与自然界的超自然现象一样不可知。这么想来,以哥特来定义它未免失之过浅,电影版也难尽其意,期待一下改编的剧集。
23 有用 bookbug 2020-07-31 17:25:39
亨利·詹姆斯这本带有哥特和恐怖色彩的中篇我早已读过多遍,也一直觉得是他诸多小说作品中最好读的一篇,远没有后来那些以心理描写和意识流著称的长篇晦涩,令人紧张甚至恐惧的氛围随着两重叙事的展开,在结尾迈尔斯停止呼吸中戛然而止,被渲染到极致。其实庄园有没有鬼并不重要,人内心的恐惧、猜疑和臆想远比鬼本身可怕。所以我直觉一切祸祟都在女家教自己心里,加上强烈的占有欲,最终的毁灭才能归于心底的宁静。另外,西班牙插画家巴勃罗·奥拉德尔的八幅彩插与小说整体氛围很契合,很喜欢。
21 有用 张躲躲 2020-07-21 18:27:09
至少要看两遍吧,第一遍完完全全被不断拧紧的情节牵着走,想知道鬼魅和人物的命运究竟如何。看到结局觉得不过瘾,返回头开始细思极恐的二刷,寻找各种隐藏的彩蛋。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技巧性的故事,讲述手法和隐喻灵活多变,不愧是经典。
41 有用 🍄蘑菇手记🍄 2020-08-12 13:36:00
空无一物的心理和动作记叙完全无法烘托出紧张的氛围,更无法讲好一个故事,只会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13 有用 宁测测 2020-08-01 14:36:06
刚开始觉得是小男孩和小女孩,死去的男管家和死去的前任女家教的幽灵串通起来整“我”这个新人;后来猜测可能是小男孩和男管家之前有一腿,他俩联手杀了前任女家教(不知为何),而“我”后来也和小男孩有染,死去的男管家见状不满,不断以鬼魂现身的方式折磨“我”(只有“我”能看见他),最后索他昔日恋人的命……这个鬼故事最要命的一点大概是:这个小男孩才10岁啊……
30 有用 魏可乐 2021-01-25 22:19:52
看完最后一页时我忍不住脱口而出“这什么乱七八糟的书!”
8 有用 雲隱 2020-08-23 10:57:26
在我这与《猴爪》《德古拉》并称恐怖小说top3。《螺丝在拧紧》英文原著叙事腔调很迷人,神经质、阴郁又有点撩,汉译里就褪色不少了。
9 有用 慕柠 2022-04-03 08:58:11
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还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个女的神神叨叨神神叨叨说了个什么?????????????????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是整个眉头皱着读完的 这本书到底说了个啥?????????????????
5 有用 dubiou 2023-06-06 19:20:05 上海
亨詹的叙述技巧确实很厉害,整部小说的哥特式氛围酝酿得很好,流畅自然的心理分析制造了一团团迷雾吸引着读者迫切地阅读下去寻找答案,但戛然而止的结尾令人恼火...终于知道为什么亨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何如此了,我对形式大于内容的小说也兴致廖廖。
12 有用 是灰小猫啊 2020-10-24 10:30:26
故弄玄虚,莫名其妙,啰啰嗦嗦,神神叨叨
8 有用 释槐鸟 2020-07-13 22:07:02
“那些我喜欢的人”,当迈尔斯说出这句话时,我才幡然领悟,书里是没有鬼魅魍魉的,有的只是活生生的人,处在地狱门口招呼你的人。心生即所见,当暗影袭来之时,那是你最强大的光荣时刻。
4 有用 叉 2020-07-06 23:23:18
结构精致,气氛塑造佳,笔触细腻。是心理小说,恐怖小说,现在看也像政治小说——“失去看见幽灵的能力会比一直拥有它痛苦得多”。
4 有用 喜喜 2020-08-18 12:35:36
飞机上读完的,唯一的感觉就是,把它改编成电影会比原著好看一百倍(其实已经被改编了)。是哥特小说没错,氛围诡谲虚假难辨没错,但个人感觉真的挺一般,论语言,比不上爱伦坡,论氛围,比不上布莱克伍德,论诡异,比不上雪莉杰克逊....三星不能再多。
2 有用 lajambour_ 2022-04-20 07:23:01
啊?我是当作万能钥匙去看的
5 有用 巴斯光年 2020-07-12 00:55:45
天才的小说结构,从头到尾都保持着一股邪乎劲。
5 有用 momo 2020-07-02 23:45:48
一个晚上就读完了,整个阅读过程中,耳边仿佛都有拧螺丝的隔得隔得声。 开头和结尾的两章很绝,第一人称的视角很迷惑人,有鬼无鬼?真真假假看不清楚。我倾向于认为鬼是女教师的臆想,环境、欲望、人心,不断地将这臆想的螺丝拧紧。 读完后才后知后觉这本书被列入了同志小说的书单里,一些疑点就都通畅了……苍天啊…… 前面的插图蛮不错的,读完后又回过去看了一眼,对视那张图,黑压压的画面中央还有一个黑色的人影,只是瞟了一眼,后背倏地一下就发凉了。
4 有用 chenrl 2020-07-23 00:31:27
说实话,没有看懂这本小说想要表达什么,但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跟着小说的叙述紧张起来
2 有用 九命猫@victor-eyes 2020-10-27 20:52:25
看来,不可靠叙事,多重解读,是这个文本频频拍成影视剧的原因(据说马龙白兰度演过一版反派)。亨利詹姆斯这个深柜实在是太啰嗦太拧巴了!!!
2 有用 Labes 2020-08-12 00:54:40
看了另一个译本读不下去才看了这版,另一版实在是读不下去。气氛渲染得不错。哥特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