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宝库 耀世华章——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原文摘录

  • 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无论在建筑功能、陈列展示,还是文物收藏保护技术和设施等方面,均代表了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它的建成开放大大缩短了中国博物馆与世界发达国家博物馆的差距。 (查看原文)
    张慕晖 2024-10-24 08:24:4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百年历程: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沿革
  •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之后,陕西省博物馆一分为二:以西安碑林及留原址的石刻文物为基础,组建专题性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其余全部历史文物迁入新馆址,组成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陕西省博物馆撤销。 (查看原文)
    张慕晖 2024-10-24 08:24:4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百年历程: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沿革
  • 作为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主要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大类。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系常设陈列。它以时代为序,将陕西古代文明划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阶段,以周、秦、汉、唐四个朝代为重点,运用最新的展陈理念和展陈方式,在 6000 平方米的面积、2000 余米长的展线上系统地展示了陕西乃至中国古代文明孕育、发展、鼎盛的过程以及陕西古代文明的发展成果,成为公众最直观、最便捷、最形象了解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由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及馆藏文物有着数量大、种类全、价值高、序列完整的特点和优势,陕西历史博物馆不但是全国少有的能举办通史展的博物馆之一,而且其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还被誉为“浓缩的中国文明史”,长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查看原文)
    张慕晖 2024-10-24 08:24:40
    —— 引自章节:第三章 耀世华章:陕西古代文明漫步
  •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文献记载很少,而且说法不一。1976 年在临潼县(今临潼区)零口出土的青铜器利簋,内底镌刻有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之前占卦问神的铭文,共 32 字。铭文叙及武王克商的日子在“甲子”这一天,与《尚书·牧誓》的“时甲子昧爽”和《逸周书·世俘解》的“甲子朝”记载相吻合,从而澄清了以往诸多疑惑,无可争辩地肯定了牧野之战的具体日期。利簋也因其铭文解决了有关牧野之战日期的千古悬案而成了最著名的青铜重器之一。 (查看原文)
    张慕晖 2024-10-24 08:24:40
    —— 引自章节:周礼之邦 西周陕西
  • 在陕西,关中、陕南、陕北均有西周青铜器出土,但大部分出自关中地区,且特别集中于西周的统治中心——周原、丰镐及其附近一些地方,而又以窖藏所出为多。窖藏是古人专门埋藏青铜器的坑穴。一窖少则几件、十几件,多则几十上百件。 这些现象与西周末年的重大政治变化有关。当时,犬戎入侵,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阳,贵族随之逃亡,因铜器不便携带而就地深藏窖内,期望有朝一日卷土西来,再显荣华。然而,“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些王公贵族的荣华一去不复返,倒是时隔近三千年之后,考古工作者才使这些国之重器又重见天日。 (查看原文)
    张慕晖 2024-10-24 08:24:40
    —— 引自章节:清冶铜华 历代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