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博物馆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 cookie.z 2020-09-01 23:27:23

    一个人能够书写、能够被另一个人善意地、耐心地完整倾听和理解,大概是世界上能发生的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了吧,小说把这种感觉表达得很棒!翻译如果能把两个人的表层表达方式更区分一下的话,会更有带入感,现在感觉像是一个人扮演两个人在写。3.5

  • 15 郝院长 2020-10-10 14:18:48

    书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让我思考的其实是另一件事:在中国社会里,年龄超过50岁的农妇,是否有这样的意愿、机会、能力,去看一看她世界以外的地方?又或者,在中国社会里,一个没有权势,没有粉丝,没有曝光度和话题性,也没有出版经历的退休老太太,是否有这样的机会,出版一本没有蹭任何热点的,不谄媚读者的纯文学作品 ?真实答案所表现出的文化氛围上的差距,令人惊觉。

  • 7 bookbug 2020-08-28 17:23:51

    必须承认我对书信体是有些偏爱的,就好像当年对查令十字街的情结一般,不论这些信笺是否虚构,那种诉诸笔端的文字情缘都能给我很强的代入感,将我与书中人物的距离拉近的同时,也让信笺背后的故事愈发真切。当然,我本人在生活中就喜欢写信,也笃信见字如面,尽管不论这个时代还是我的年岁,看上去都不怎么需要书信的形式,但我仍保有这一习惯,哪怕写下来也无法寄出去,权当是自说自话了。人到中年后也更加理解书中男女主人公的心境与情绪,对五十四封信中所写之平淡琐事也愈发感同身受。至于两人爱与不爱,见或不见,和他们所拥有的这段生活相比,已经无足轻重了。

  • 2 霁野🌲 2021-06-06 19:21:49

    好久没有过这种被爱意盛满的感觉了,几度哽咽。他们讨论的内容是如此生活化,但又充满远离生活的诗意,他们那么温柔的活着,给予,那么坦诚对于生活的困惑,喜悦,痛苦。你能感受到他们相互建立支撑的过程,想写信了。

  • 0 韧勉 2020-10-14 13:54:06

    生活在离我很久远的过去,打过仗,如今则拥有了可以传授给我的智慧,只要我能找到接触他的方式。不断地计划要去却从未成行——那或许也是一种仪式吧。只是像这样去想这件事就让做一个去的决定变得似乎更有意义,更像是迈进某个重大事件的一步,所以我是不会被这种想法牵着鼻子走的,以免让它看起来太过重大,反而永远都无法成行。(第22章)作者采用一种新颖的创作问题,以农妇用五十四封往来书信与博物馆馆长交流的模式,探讨博物馆中族群的起源,万物之更迭,算是引领大众进入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的匠心之作。

  • 0 把噗 2020-08-31 18:14:50

    惊人的处女作,成熟、完整。

  • 1 lalaeverat 2021-09-18 02:18:35

    好吧…我以为是一本理论学术艺术指南什么的…但既然看了…就也还是看完了……

  • 1 小米=qdmimi 2020-10-11 15:53:48

    “我会等着你,每一天,在博物馆的咖啡厅里……博物馆每天都开门。”相爱的人不一定能够相遇,但有爱的人终将相逢。

  • 1 紫星閣 2021-01-11 07:54:52

    📖【2021-003】《相约博物馆》 友情,爱情,亲情,恋爱,结婚,背叛,出生,死亡,想象,现实,失望,希望,冲动,理智,读书,音乐,旅行……这些每个人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关键词,在这男女主往来的55封信中被书写成故事,丝毫没有唐突的感觉,令人佩服。虽然结局似乎在意料之中,但正是这种懂自己也理解他人的处理方式值得欣赏。

  • 0 吉永雪 2020-09-21 23:07:30

    书信体的文青童话,好温暖,让我想起《刺猬的优雅》。所有博物知识的段落都孤独、丰富且迷人。

  • 0 MaY°玫 2020-09-06 07:22:39

    「给你写信已经变成了我没有去看托兰人却看到了托兰人的方式。」如果能更多一点相关的考古历史内容就好了……并不想看那么多生活里的鸡毛蒜皮 😂😂写信的内容走向很奇怪

  • 0 Jonathan 2020-10-10 10:47:30

    跨越近半个世纪的邀请,五十多封信件的连接,让两个异国的普通人找到了彼此慰藉的方式,无关爱情无关性,只关于一种淡淡的生活倾诉,最熟悉的陌生人,也是最陌生的好朋友。在这个很多人都不会写字的时代,书信往来让人读的充满温暖喝感动。

  • 0 闻夕felicity 2020-08-30 23:13:28

    博物馆的部分比较有共鸣。女主角出没的东英吉列和苏格兰因弗内斯刚好都是我待过的地方,勾起了不少回忆,有点巧。

  • 2 停云诗就 2020-06-30 01:35:37

    虽然最后故事还是走向了可预见的老套路,但其中众多关于人生经历的感悟,考古小知识和穿插其间的小故事都蛮有趣味,其中不乏一些令人眼前一亮和深思的语句。当年过半百回首往昔平淡生活你是否有那么一刻孤独,急需倾诉。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廊桥遗梦》,我不太喜欢此类因寂寞而心有他想的黄昏恋小说,我希望看到纯粹的精神交流,是蓝颜知己、男闺蜜、好哥们,而非爱情。

  • 0 祝羽捷 2021-04-08 17:55:53

    查令街84号的博物馆版——刚开始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样,同样是书信体的小说,但又有很多不一样的情感,无比细腻。地球上两个陌生灵魂的偶遇,交换此生的经验,惺惺相惜,再也没有孤独,也没有辜负。

  • 0 archer 2020-09-25 08:46:00

    写信收信等待......有此经历之人,想必会感同身受吧。

  • 0 来自山川湖海 2020-08-26 15:27:28

    有一种特别的温情

  • 0 NSBetter 2020-09-11 20:48:13

    一位为博物馆工作的考古学家,与一名农家妇女的五十五封书信。他们的生活环境迥异,却凭借文字触及了彼此的灵魂。生活的惯性把人的感情变得迟钝,有时对陌生人的坦诚反而来得更为容易。两人都在试图通过表达来理解自身,在这个过程中亲密关系也慢慢建立。有时我觉得这就是阅读的一个重要意义,我们在细腻的文字和阅读所需的耐心中温习对情感敏锐的捕捉能力。失却了这个过程,我们恐怕就会把真正的爱模糊成多愁善感和大惊小怪。

  • 0 嘟嘟 2021-04-01 20:44:17

    看得很舒服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