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和平之城,血腥之城
原作名: Baghdad: City of Peace, City of Blood
译者: 孙宇
出版年: 2020-8
页数: 576
定价: 99.8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汗青堂
ISBN: 9787513930420
内容简介 · · · · · ·
中东千年古城巴格达的美丽与哀愁
开启伊斯兰文明黄金时代的和平之城,在历史中浮沉
饱尝历史风雨和残酷磨难的血腥之城,终将焕发新生
◎ 编辑推荐
☆近年来历经诸多战乱的屠宰场、人间炼狱巴格达为何曾经拥有和平之城的美誉?本书开创性地系统论述了巴格达的千年历史,打破了人们对于这座城市动荡混乱的固有印象,还原了它作为世界文明金顶明珠的璀璨一面,在这方面填补了中文世界的空白。
☆为何巴格达被认为是伊斯兰世界逊尼、什叶两派分裂的中间点?为何千年以来巴格达大规模冲突不断?萨达姆带领逊尼派屠杀什叶派背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本书详细解释了团城巴格达的建立以及由盛转衰的复杂过程,深刻挖掘了隐藏在无数流血事件表象下的生动真相。
☆新锐历史学家贾斯廷·马罗齐关于征服者帖木儿的畅销传记,被《星期日电讯报》评为该年度图书。本书则是关于世界历史名城巴格达前世今生的历史著述,更是荣获了...
中东千年古城巴格达的美丽与哀愁
开启伊斯兰文明黄金时代的和平之城,在历史中浮沉
饱尝历史风雨和残酷磨难的血腥之城,终将焕发新生
◎ 编辑推荐
☆近年来历经诸多战乱的屠宰场、人间炼狱巴格达为何曾经拥有和平之城的美誉?本书开创性地系统论述了巴格达的千年历史,打破了人们对于这座城市动荡混乱的固有印象,还原了它作为世界文明金顶明珠的璀璨一面,在这方面填补了中文世界的空白。
☆为何巴格达被认为是伊斯兰世界逊尼、什叶两派分裂的中间点?为何千年以来巴格达大规模冲突不断?萨达姆带领逊尼派屠杀什叶派背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本书详细解释了团城巴格达的建立以及由盛转衰的复杂过程,深刻挖掘了隐藏在无数流血事件表象下的生动真相。
☆新锐历史学家贾斯廷·马罗齐关于征服者帖木儿的畅销传记,被《星期日电讯报》评为该年度图书。本书则是关于世界历史名城巴格达前世今生的历史著述,更是荣获了颇具分量的2015年度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翁达杰奖。
◎ 内容简介
自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于762年营建巴格达以来,这座城市就有“和平之城”的美誉,但从它不同寻常的历史来看,它也经历过十分血腥的统治年月。当美军于2003年进入巴格达城时,他们成了这座城市动荡历史的新参与者。
然而,巴格达的历史也有其血腥残酷的一面。这座城市经常遭受瘟疫、饥荒和洪水的侵袭;经历过大量恐怖的外敌入侵和军事占领;也时常需要忍受独裁者的残暴统治。因此,巴格达的历史也是其统治者和征服者的历史。
◎ 媒体推荐
贾斯廷·马罗齐是新一代旅行作家-历史学家的出色代表。
——《星期日电讯报》
从字里行间能看出贾斯廷·马罗齐对巴格达的无限爱意,同时也能看出他对这个不知何故从征服者的掠夺、居民的暴躁和统治者的欺骗中幸存之地的敬意。也许是纯粹的意志力让这座城市继续前进。要么就是这一点,要么就是努力回到自己辉煌往昔的雄心壮志。
——《旁观者》
巴格达的历史表明它可能容易遭受侵略,但那些征服者从未声称能够长期拥有它。
——《独立报》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简介
贾斯廷·马罗齐(Justin Marozzi),英国记者、历史学家和旅行作家,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成员和白金汉大学高级研究员。曾在《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担任驻外通讯记者,在伊拉克、阿富汗、达尔富尔、利比亚和索马里等国和地区工作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已出版的著作有South from Barbary: along the Slave Routes of the Libyan Sahara和Tamerlane: Sword of Islam, Conqueror of the World等。
◎译者简介
孙宇,毕业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英语翻译专业,对于中世纪史、晚期古典史和伊斯兰世界古代史有较深兴趣和研究,译作有《大征服:阿拉伯帝国的崛起》等。
目录 · · · · · ·
拼写说明
序 言
第1章 哈里发与他的首都
曼苏尔与巴格达的建立,750—775年
第2章 哈伦·拉希德与巴格达的“一千零一夜”
775—809年
第3章 “学者的源泉”,世界的中心
809—892年
第4章 阿拔斯王朝晚期
别了,黄金草原,892—1258年
第5章 “毁灭朝圣”
蒙古与鞑靼的浩劫,1258—1401年
第6章 黑羊,白羊
1401—1534年
第7章 土耳其人与旅人
1534—1639年
第8章 瘟疫、帕夏与马穆鲁克
1639—1831年
第9章 帝国碰撞
1831—1917年
第10章 英式君主
巴格达三王,1917—1958年
第11章 政变与复兴党
屠戮之母,1958年至今
注 释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巴格达"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巴格达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巴格达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巴格达的前世今生:创造与毁灭,辉煌与苦难,和平与血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河流与文明相伴相生,这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通常的现象。 在西亚两河文明的演进史上,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是一个让人唏嘘感叹的符号。这是一个充斥着辉煌与苦难的古老城市,一度成为伊斯兰文明中伟大的阿拔斯王朝的都城,是世人艳羡的一颗璀璨的皇冠,有着和平之城的美誉... (展开)>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八十一万人不知去向 | 来自烟水六朝 | 2020-12-15 | |
这作者的帖木儿传记怎么样?有机会引进吗? | 来自奎爷 | 2020-08-1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Penguin (2015)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豆瓣一周新书速递|拉丁美洲哲学思想走向成熟的突破之作,开启墨西哥国民性批判先河 (豆瓣读书)
- 「后浪2020年8月上架新书」 (后浪)
- 历史系 (功夫兔子)
- 我的精神彼岸 (阿溟)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巴格达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加利利人 2020-10-26
辉煌与苦难交织的城市
0 有用 WilliamJunkie 2020-11-07
这段在毁灭与兴盛之间循环往复的历程漫长而嗜血。
0 有用 烟水六朝 2020-12-24
还不错,通俗流畅,翻译给力。感兴趣的还是前几章,也就是曼苏尔到麦蒙的部分,古阿拉伯人的趣味着实三俗,从哈里发到维齐尔再到平民百姓都一样。
10 有用 虾米 2020-10-22
初读觉得散漫,后来才知别有特色。作者将镜头刻意拉低,通过商人、间谍、科学家、冒险家、外交官、朝圣者、吟游诗人、投机分子等人的书信、报告和回忆录,来重建一千年来的巴格达,和人们对巴格达的观感。他们的记录不无舛误和夸张,但情感足够真实,而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因而,与高高在上的全球史观不同,“短视”的写法反而更贴近事实。在作者笔下,蒙古来袭和帖木儿入侵,并非如其他史学家口中所说的推动了“全球化”,而是“犯... 初读觉得散漫,后来才知别有特色。作者将镜头刻意拉低,通过商人、间谍、科学家、冒险家、外交官、朝圣者、吟游诗人、投机分子等人的书信、报告和回忆录,来重建一千年来的巴格达,和人们对巴格达的观感。他们的记录不无舛误和夸张,但情感足够真实,而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因而,与高高在上的全球史观不同,“短视”的写法反而更贴近事实。在作者笔下,蒙古来袭和帖木儿入侵,并非如其他史学家口中所说的推动了“全球化”,而是“犯下了一起20世纪规模的大屠杀罪行”,彻底摧毁了巴格达文明。作者为什么事无巨细地要去写巴格达的美食、澡堂、宫殿、咖啡屋、皇家花园、复杂的水利系统、各阶层的收入、乃至马穆鲁克的行政结构?就是为了突出政治、军事和经济冲突,给所有人带来的巨大冲击,尤其是心灵上的。这从来是进步史观所鄙夷和忽视的。 (展开)
2 有用 宝木笑 2020-11-05
如果将之前的历史渊源也算上,那么巴格达所在的两河流域便可追溯至古巴比伦,而古巴比伦灭亡的时期,大约是我们夏商时代。如果以确切史实来计算,巴格达更意味着辉煌。公元762年,那一年阿拉伯人终于在伊朗高原击败了千年宿敌波斯人。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带着志得意满为这座新首都命名。“和平之城”美誉之外的本意是波斯语“Baghdad”,翻译过来就是“神的恩赐”。从那一刻直到公元833年,巴格达都在以神一般的... 如果将之前的历史渊源也算上,那么巴格达所在的两河流域便可追溯至古巴比伦,而古巴比伦灭亡的时期,大约是我们夏商时代。如果以确切史实来计算,巴格达更意味着辉煌。公元762年,那一年阿拉伯人终于在伊朗高原击败了千年宿敌波斯人。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带着志得意满为这座新首都命名。“和平之城”美誉之外的本意是波斯语“Baghdad”,翻译过来就是“神的恩赐”。从那一刻直到公元833年,巴格达都在以神一般的速度发展和繁荣,以至于与中国的长安、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并称世界三大名城。Justin Marozzi叙说着这座城市的昨天和今天,我们仿佛在观看一部穿越阿拉伯帝国、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近代西方殖民、一战二战和2003年的巴格达纪录片,只是这个曾诞生《一千零一夜》的城市的明天在哪里呢? (展开)
0 有用 游骑204 2021-01-15
好好的花了很长时间读了一下这本书。总体来说我认为前面最好,越往后越不好,就像巴格达本身。后面明显写得仓促。作者对于巴格达更着重于它的王侯将相的故事而不是它本身。他写不明白巴格达在一站二战之后是怎么扩展,怎么发展的,反而着重写政权变动和争权夺利。
0 有用 指上弹冰 2021-01-05
下次再看历史书先去Goodreds查评分!
0 有用 烟水六朝 2020-12-24
还不错,通俗流畅,翻译给力。感兴趣的还是前几章,也就是曼苏尔到麦蒙的部分,古阿拉伯人的趣味着实三俗,从哈里发到维齐尔再到平民百姓都一样。
0 有用 姚璐 2020-12-23
写得很精彩。巴格达在毁灭与兴盛之间循环往复,这个城市的历史,充满了奸淫掳掠、杀戮折磨,也曾充当了连接东西方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桥梁。
0 有用 魔若子 2020-12-22
2020年的136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