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 短评

热门 最新
  • 42 匪有韭无赚梁皇 2020-12-11 11:14:40

    荥阳之战,汉军力不能敌,刘邦乃从陈平计,遣两千余女子披甲,从东门出,纪信乘王驾,诈为汉王。楚军从四面击之,刘邦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走。 叙述这段史事时,作者充满人道关怀,将很大篇幅放在那些女子身上,说短兵相接之际,“整个战场肯定在一瞬之间陷入了异常混乱的魔鬼世界”,并把她们的牺牲与纪信、周苛(坚守荥阳,城破被杀)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全书讲述的是一个天下鼎革、政权迭起、金戈铁马、权谋计诈的时代,突然出现这样的关注点,还是颇让人动容的。

  • 10 鱼的九思 2020-12-17 09:52:22

    这就一平淡通俗读物,为啥评分这么高呢?也没见啥独到之处啊。

  • 14 阿珂路 2020-12-08 00:45:27

    一开始并没有报太大期望读,一是因为评论区里感觉有书托,评分稍高,二是佐竹靖彦研究历史跨度比较大,比较偏重社会史与经济史,感觉会和同系列的《曹操》一样。但除去一些我个人不太喜欢的语言与概念外(任侠集团等),本书的优点在于善于吸收学界的一些观点,如重点点出了刘邦军中吕泽势力的重要性,这一点与日本学界关于吕氏政治研究密切相关(参考郭茵的研究),同时也参考辛德勇在《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里面关于垓下与陈下的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辛的研究。总之偏通俗。

  • 8 韧勉 2020-12-21 15:02:46

    日本京都学派第二代传人佐竹靖彦基于《史记》《汉书》《云梦秦简》《居延汉简》和《尹湾汉简》对读的产物,主要叙述刘邦从出道到建立汉王朝的历史阶段,不仅史料遍及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学术观点页引述了周振鹤、辛德勇和平势隆郎的前沿观点,对比不同研究者关于刘邦生平、时代之特色的历史书写的不同,从中窥得刘邦的历史全貌,文笔犀利简洁,与传统中国的历史人物传记注重情节史实的写作方法不同的是,佐竹靖彦长于史料细读与史料考证,比如他指出“贤”字最初只是用于形容任侠性格人士的优秀,而他称呼同父异母弟弟刘仲和刘交都是“不贤”,但也称呼刘交“好书,多才艺”,继而再结合史书中之后对刘仲人生悲剧命运的记述,客观反映出刘邦对刘仲的厌恶,这种史学眼光独到犀利的史学分析功夫,令人连连称奇!这也是我工作后读完的第200本书。

  • 9 春日球 2021-02-27 18:28:59

    每当我产生“马上就变成小说了!”的想法时,作者就开始引用辛德勇范文澜……

  • 6 登坂望云 2021-04-21 10:35:14

    日本作者写中国史的方式与国人自己写的方式差异性很大。 国人写史喜欢聚焦于战争与历史地理、政治决策的理性逻辑、政治运作与制度的互动等,从这些方面重新探究历史的发展脉络。 而日本学者则喜欢探究政治人物的社会属性与阶层分野,注重利益集团的划分,以这种视角去重新诠释历史的社会性。 而在立论方面,国人大多偏保守,喜欢对具体的人或事进行延伸或深化,而轻易不会推翻结论。而日本人则大胆得多,抓其一点拎出一片,而且特别喜欢提出概念性的见解,学术用语很多。 研究历史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中日似乎各得其半。当然,两者并无高下之分,重点还是逻辑与实证的结合,以及能否自圆其说。 本书并未涉及统一后,将刘邦的流氓行为解释为任侠集团的行事风格,可备一说。从字里行间以及矛盾之中,探究后世对史料的篡改,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 3 🧡勞小姐🧡 2020-12-25 16:22:46

    -_-作者首先肯定了《史记》的相对客观性和部分的史料价值。然后指出我Guo有“根据现实去改写过去”的习惯,因此对《史记》中某些口头材料存疑。比如在汉代《新语》中,就已经以“唯我独尊”的方式,不客观地评价了楚汉抗争这个历史事件。然后对刘邦性格、为人、婚姻、对关键事件的评价,提出了史实之外的可能性。个人觉得作者野心还是挺大的。他希望以史料为据,重新审视刘邦在各个历史时期被改写的历史,企图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真相。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操作起来真的挺难。因为大部分“真相”很多时候都只是作者的主观臆想,很难确定哪个才是真正的“事实”。不过历史本无真相,还原真相的过程就是各种脑洞推理拼凑。不过这本书真的很好读。建议熟识《史记》的朋友可以考证一下作者的某些观点,应该还蛮有意思的。

  • 3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20-12-23 19:17:06

    作者开了很多脑洞,光是介绍刘邦反秦之前的经历就用了将近两百页,而到垓下(陈下)之战戛然而止,并非全面描述刘邦一生的经历,作者最有心得的提法就是刘邦年龄比项羽大五岁,不过感觉作者立论依据很难成立且推断过于大胆,聊备一说而已。但这种篇幅能采用中日学者新说及考古成果也算很难得了,对比中国学者的著作也可以参考日本学者的关注点,如如将刘邦骂人作为任侠礼仪体系加以分析,且不论其能否成立,但这些细节其实很是国内学者容易忽视的地方。

  • 2 梅花牛 2021-06-03 23:25:47

    秦末汉初各集团中主要成员的关系网络,抠得真细

  • 5 落地麦子 2021-04-05 21:01:28

    作为一部解读刘邦发迹史的著作,其学术性考证和文学性描写结合得非常好,秦汉的那段历史风云如在眼前,刘邦、项羽、韩信、张良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由刘邦任侠集团联想到mao集团,两者有很多共通之处(出身、性格、用人、权术),从某种角度上说,只有那些没有妇人之仁、善于玩弄权谋、有才无行的人,才能夺取天下。

  • 1 心若无涯 2021-02-18 08:42:30

    虽然反秦斗争看起来是全国遍地开花,但主要人物、重要事件,都跟一个区域紧密相关,作者把这个区域称作“泗水系月牙形水乡山泽地带”。这里涌现出一个“任侠集团”,刘邦就是其中一员,最终这个集团中的英雄豪杰颠覆了秦帝国的统治。

  • 1 以逆为名 2021-06-17 23:45:21

    本书主要梳理了汉高祖刘邦从一介平民踏上征途,并最终成为帝王的一生。作者从《史记》《汉书》等史料出发,综合了出土简牍文物的资料补充,比较客观的还原了楚汉相争时期的历史风貌。对于主人公刘邦,作者综合分析了沛县所处的地域和社会文化,并力图以一个平常人的视角去接近并还原他的形象。虽然史料文字已经经过了美化和修饰,但是从他的的生平,父母,婚姻,待人处事和奇闻异事中,总能有更多新奇的发现。基于秦楚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秦统一之后的地域风尚,作者提出了刘邦所独有的“任侠风格”的个人魅力,和社会组织能力,非常新颖。书中还说到了鸿门宴的性质,“陈下之战”,昌平君的身份等当代秦汉史的新观点,在力求通俗的基础上,也对学科研究的前沿予以了普及。

  • 1 三難齋 2021-07-01 23:46:37

    极好的睡前读物。楚汉相争的历史本是极有趣的。但是史家能把书也写的有趣,不仅靠对史料的熟稔和很高的驾驭能力,也要靠文学能力、想象力和对世事人情的洞明。对刘邦任侠特征的描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我对所谓“高祖之风”的一些困惑。以及言韩信“内心和大脑是分裂的”,一针见血到令人拍案。(尽管我还是很喜欢淮阴侯的)

  • 1 山抹微云 2021-06-04 23:01:48

    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啊!对刘邦的描述非常的中立,刘邦有过人的大局观和凝聚力,但也并不是一个真正光明磊落的人。对韩信和项羽也算是背信弃义,还会为了自己逃跑利用两千名无辜的女人。他好酒色还爱骂人,但是下属却甘愿为他赴汤蹈火。一些对史记的考据偶尔脑洞大开却是在集中近代大家观点后的总结或提议。我们耳濡目染的这些历史都是真实的吗?刘邦是哪年生的?刘邦真的叫刘“邦”吗?鸿门宴到底发生了什么?决战真的在垓下吗?曹无伤都背了什么锅?这本书还是挺值得看的。

  • 2 静待花开 2021-05-18 20:27:46

    挺严谨的,没我想象的活泼。但我脑补了一下这些史实,跟陈道明饰演的刘邦电视剧里的形象合在一起,这体验绝了!

  • 2 cc修文 2021-03-07 12:24:16

    书中对游侠社会的描写分析十分形象。但在刘邦名讳、年龄、早年经历等问题上,大胆假设有了,小心求证个人觉得还是很缺乏,大有自由心证之感。 此外本书的内容也与书名有很大不符,至垓下之战后刘邦称帝为止,缺少了之后七年时光中刘邦为稳定新生的汉帝国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而这一段既是高皇帝人生中极其精彩的一部分也对未来的历史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 3 撒呓挣 2021-06-01 20:58:17

    饶胜文在《大汉帝国在巴蜀 : 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中认为,诸侯们推戴刘邦称帝时,便把“诛暴逆”作为他帝业的功德基础,显示出在大家的认同中,刘项之战就是刘邦讨逆之战。塑就这一认同的,是为义帝发丧这样在议题和行动中显明彼此善恶归属的政治大手笔,以及刘邦在屡败屡战中的坚守。而佐竹靖彦在本书中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刘邦在夺权开始阶段打出“怀王之约”这样具有名义感召的口号,将对天下的分析与洞察转变为现实中的强大力量;见机行事,动情地参加由张良和郦食其等人仓促决定为义帝举行的葬礼,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替天行道者;彭城完败,被项羽围困在水乡地带,竟通过标榜大义来统治天下的主张撒下一张占据天机的巨网,成功策反项羽麾下名将黥布...... 确实啊,技术性的力量不如制度性的力量,制度性的力量不如价值性的力量

  • 1 Cheney 2021-04-19 09:28:35

    破坏式创新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