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文学史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君何能尔 2021-02-25 13:21:45

    明治大正部分颇不坏。昭和部分可能是时间距离太近,资料太少,则完全变成罗列作家作品,亦无掌故之类,十分无趣矣。

  • 2 姬长安 2021-09-27 02:05:20

    伊藤整很有名,首翻劳伦斯查泰莱夫人引发查泰莱判决被罚了十万日元(1952年的十万),不过书还是连载的文章集结成书,每个小topic写的也不多,而且只写到1958年,安部公房刚出场&你们日本文学圈八卦共享度好高,每个写文学史的八卦写的都差不多,都会写到佐藤春夫和谷崎润一郎抢老婆,国木田独步被老婆甩了还被有岛武郎写进《一个女人》里&翻译的无聊没啥可读性。

  • 3 Minnaloushe 2021-05-23 16:37:05

    个人觉得,总的来说还是有点失望的,理由就是像我这样对日本文学理解基本一穷二白的读者,还是需要更多的归纳和总结,以及一般性的规律去把握日本文学的线索的,稍微遗憾的是,这本书的框架感并没有那么强,但还是谢谢这本书,让我对于日本文学的线索还是有些把握的,有机会回看吧。译者序和文中部分论断很有启发。

  • 1 nini 2021-04-11 20:43:58

    诸多流派与作者名让人眼花缭乱,其中泉镜花之名让我颇感兴趣,他的作品引进中国不多,但描写的故事浪漫主义色彩确实一绝

  • 2 阿酒 2022-05-22 18:57:07

    不是完全按照时代进程去展开,而是和通过历史线索把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家进行串联,所以对时代影响较大的几个人物会反复出现,不熟悉人名、流派和人物关系、日本近代史的读者大概会觉得这样叙述比较零散,受限于成书年代可以说我们最熟悉的昭和作家的部分讲得很少,总体而言不适合作为日本近代文学史的入门书。

  • 2 王榛楛 2021-06-24 13:01:46

    4.5分。不明白评分为什么这么低。这种文学史写法还是有意义的。看看能不能攒一个长评。

  • 3 澪澪来风 2022-03-26 21:05:36

    本文学史关注到文学奖项提名,以及报刊传播情况,但忽略了文本分析。本书简要提及了松尾芭蕉、井原西鹤、坪内逍遥、二叶亭、森鸥外、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横光利一、川端康成、梶井基次郎、太宰治等人的创作情况。

  • 1 suzumiya 2022-02-17 01:10:53

    失之于零散,跟柄谷《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比相差甚远。

  • 1 ががばば 2021-10-24 17:47:21

    有不少错误,之后有机会再印的话可以校订一下

  • 1 林窗 2021-10-26 12:29:07

    我不懂日本文学史,但是人名的翻译难道不存在很大问题吗?

  • 2 东湖的尾巴 2021-12-27 22:05:21

    虽然是按照时间和文学类别,可能因为是分批写的,所以有点像专栏,比较散,有点罗列之感。但的确扎扎实实地补了日本现代文学这一课,发现了很多的作家和作品,也是接下来一段时间读书的指引。可惜国内日本文学的译介虽然数量很多,但大都集中在那些有流量的作家,一些在日本国内影响很大的作家并没有引进,所以读一国文学,如果不懂该国语言,是太受限了。另外,日本文学影像化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当年影响较大的作品,而且非常忠于原著,很多书找不到中文,但电影都找得到。

  • 3 西岭 2021-11-08 14:52:05

    五十年代的旧作,算是一种近代作家图谱。现在看来似乎很简单,但比近些年那些程式化的文学史著作有趣多了。译者的日本近代文学知识有待补充,编辑校对再认真点吧,有不少错字。

  • 2 momo 2021-10-27 13:16:42

    稍显枯燥但很有条理,很适合系统性地了解日本近代文学。

  • 1 2022-10-29 10:06:13 浙江

    还算完整,罗列太多,作品分析太少,不能叫文学史,应该叫近代日本文学概述。

  • 1 乞涼人 2022-04-23 15:34:46

    像我现在比较熟悉了人名和流派和杂志名还好,但是如果是只知道那几个有名的估计看得是一头雾水吧。最后水是因为伊藤整也不是俳句和歌戏剧专门家只好是“点菜名”了。人名错译时有出现。建议系统文学史看《日本文坛史》和川西政明续的。

  • 0 momo 2024-02-28 19:55:28 北京

    简单的罗列,不必重复阅读

  • 1 没缸 2022-06-13 20:42:09

    不是你这译名是怎么回事啊,译之前能不能先查一查……还有好几处看的我一头雾水猜都猜不到什么意思的句子,难顶。总的来说思路还是挺新鲜的,扣住作家之间的各种关系来写,比起“文学史”更像“文坛史”。这种评论式写法给我的感觉挺像芥川的《大正八年六月的文坛》《大正九年度的文学界》这几篇,但是少了芥川那种尖锐感,越往后越有种不便多说的味道,毕竟是身在此山中了。

  • 0 拖拉机站站长 2022-09-03 22:14:51 江苏

    断断续续近两个月才看完,觉得明治、大正时期的内容比后面昭和时代的写得要通畅许多,不知道是不是昭和涉及战争的缘故。就像一些朋友给的评论,著者后期很多内容都变成了作家作品的罗列,专有名词的使用让没有接触过的人难以理解。整本书在逻辑性上还是有所欠缺,但作为了解日本近代文学发展的资料还是相当翔实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