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平凡人而战 短评

热门
  • 6 阿丘 2020-10-15 19:41:37

    美国的现实,比想象中糟糕。

  • 9 傅临春 2020-11-30 21:53:58

    看到自动化正在加速失业潮这个事。我就想,能不能把种树变成赚钱的职业,如果脑力跟不上,只能付出体力劳动的人,可以靠“恢复生态”的工作来赚钱就好了。可能很天真吧。。。但真心希望能这样。翻译真的不太好。

  • 5 杨咩咩 2021-02-05 01:37:19

    对国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不久的将来,感觉我们会面临老龄化与自动化的双重冲击。书中大多论据感觉都是其他书提及的,例如稀缺效应,另外翻译真的太差,对应的出版社也一般,好书真的会匹配好的出版社了。

  • 1 咖啡来了 2022-03-25 13:00:06

    有很多观点还是不错的 比如积分社会 时间价值 时间是另外一种货币 游戏那个章节特别不错

  • 1 璃人泪@2011 2021-12-09 15:02:21

    机器进步,人类也要进步

  • 0 轻度酒精患者 2021-12-27 11:36:37

    有人说这是一本很理想化的书。我不接受,也不承认。他的直击现实比很多书隐晦暗示,更直接更露骨。这不是天方夜谭,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社交积分,我们猝不及防的被推着走到了这些位置。我们只能想办法解决,没有办法相信“自然而然”这种听起来就很像鬼扯的事。留给人类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 0 lanlan 2022-05-29 14:15:15

    新鲜,对国内有一定借鉴。 但是其中有些点2022年并未得到印证比如2022年的英国卡车司机慌。 从不同观点看解读的一种方向吧

  • 0 孤岛渔翁 2022-04-19 00:03:08

    初识杨安泽是因为他每户每月发1000美元的竞选总统政见。看这本书的时候杨安泽已经退出了民主党,从书中可见杨安泽还是有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对美国的问题也有比较深的见解,但出身+不够极端 的他是不可能有机会施展他的“伟大”抱负的。更何况他书中的理论在大规模实操中必然面对的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更何况“社会积分”这种有些激进的理念。理想很性感,现实很骨感。

  • 0 猫猫藏书家 2023-09-09 10:10:40 黑龙江

    这书好低调啊,都没几个人读过,在2023年看真是先知预言之书。人工智能是近几年对未来影响最大的事情,很多人力工作都会被取代,不有意识地限制AI,逐渐衰败的未来很难避免。

  • 0 Avaykn 2022-06-23 15:37:38

    朋友送的,挑了个周末飞快读完,很好看。

  • 1 evanse 2023-02-21 17:31:37 北京

    正好在最近非常火爆的chatGPT浪潮下阅读本书,除了体力劳动者,拥有良好教育、光鲜履历的中高级职员也面临被ai取代的现实风险

  • 0 苦瓜汁 2024-03-10 10:19:32 北京

    很有启发意义

  • 0 卡门 2021-02-14 15:26:27

    思想观点的密度不太高,一些观点反复出现。内容完全可以压缩到1/3。全球化与人民共同富裕从根本上矛盾,无解。

  • 0 卓一 2021-03-02 23:56:42

    确实本末倒置,害怕被机器人抢走饭碗的恐惧笼罩全世界

  • 0 太阳的蓝 2021-05-16 13:52:54

    11/50 of 2021. 科技带来的社会变革的共性大过了我的想象。翻译实在是太不济了。

  • 0 titandtat 2021-08-17 18:01:29

    趁上海最美图书馆关门来蹭着看的 哈哈 normal people还是在人本资本主义福地日子好过一点; 越彻底右蓝翼、过得可能越痛苦

  • 0 zhouyu 2024-05-14 17:31:50 北京

    读得轻松、愉快,且毫无营养。作者站在美国平凡人的视角,把美国出现的问题抱怨了一遍。 最后一部分作者提出了撒钱的解决办法,撒钱并不能解决结构问题,撒出去的钱还是会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资本主义追求更高的效率、无限的生产力、更大的加速度,如何让普通人跟上这样的速度?作者的写作好像并没有触及到这一点。

  • 0 Rye 2025-01-11 13:58:27 辽宁

    飞速发展的科技赋予无生命属性的物理机械以不可忽略的能力特权,也让人类相对倒退回愈见愚昧的生物。所以,AI开始控制科技命脉,而人类体却挣扎在滴滴、美团配送的舟车劳顿中。

  • 1 Z 2022-09-15 12:56:58 北京

    语言絮絮叨叨,阅读体验很差。 政客永远在营销自己,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其明显。经常出现“我和xxx行业专家聊天时得知…”之类没卵用的字眼。很多论述延续了杨经典的“摆数据”风格,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即便数据也有文字游戏围绕其中,很多数据并不足以支撑书中的论点。 第一部分对各个行业受冲击的现状做出整理,写得比较好,细致入微。第二部分基本是胡扯,感觉像凑字数的hhh。第三部分开篇很persuasive,感受到了政客专业的忽悠能力。后面关于政策的推进充满了胡说八道,令我震惊。 总得来说读过本书我已对Yang不再抱太大期望,所谓"not left, not right, forward"其实就是经济上疯狂地left,没什么新意。他本人也太过nerdy,缺乏人格魅力,他上台不会对亚裔形象有什么改观。

  • 0 天玄星河 2024-03-07 13:27:59 上海

    3.5分 自动化带来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学习成本越来越高,普通人如何应对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