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大卫·林奇传
原作名: Room to Dream
译者: 胡阳潇潇
出版年: 2020-8-1
页数: 592
定价: 13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电影馆丛书
ISBN: 9787559828729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1、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得主,好莱坞鬼才导演——大卫·林奇首部自传。
*
从绘画开启艺术生涯,由画布走向银幕,身兼导演、编剧、制作人、画家、音乐人、摄影师等多重身份,屹立影坛半世纪。从第一部电影被戛纳拒绝,到变成戛纳常客,再到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曾三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也拍过被称为“年度最烂影片”的《沙丘》;他游走于电影工业之外,离群索居,特立独行——在好莱坞,没有哪个电影导演像大卫·林奇一样,既备受赞誉又饱受争议,既令人眩晕又让人神迷。
*
2、独家呈现的“双音轨”传记——林奇本人自述+事业伙伴、真朋挚友、亲密家人的一手访谈,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洞见大卫·林奇的私人生活与艺术生涯。
*
在美国电影学院的马厩中拍出第一部电影,为了筹集资金而送报纸,用捡来的木头盖工作室;从不匮乏的爱情,难以维系...
【编辑推荐】
1、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得主,好莱坞鬼才导演——大卫·林奇首部自传。
*
从绘画开启艺术生涯,由画布走向银幕,身兼导演、编剧、制作人、画家、音乐人、摄影师等多重身份,屹立影坛半世纪。从第一部电影被戛纳拒绝,到变成戛纳常客,再到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曾三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也拍过被称为“年度最烂影片”的《沙丘》;他游走于电影工业之外,离群索居,特立独行——在好莱坞,没有哪个电影导演像大卫·林奇一样,既备受赞誉又饱受争议,既令人眩晕又让人神迷。
*
2、独家呈现的“双音轨”传记——林奇本人自述+事业伙伴、真朋挚友、亲密家人的一手访谈,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洞见大卫·林奇的私人生活与艺术生涯。
*
在美国电影学院的马厩中拍出第一部电影,为了筹集资金而送报纸,用捡来的木头盖工作室;从不匮乏的爱情,难以维系的婚姻,无暇顾及的孩子……大卫 · 林奇首次敞开心扉,讲述了自己一路追寻非凡愿景的种种经历,以及在困境中与现实四目相对的煎熬与挣扎。克里斯汀·麦肯纳采访了与大卫·林奇有关的百余位人士,包括他的几位前妻、家庭成员,合作过的演员、经纪人、音乐人,以及各领域的事业伙伴……每一位当事人,关于林奇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或意外,或绝妙。
*
3、抽丝剥茧式讲述电影的灵感来源与幕后故事,进入林奇的“造梦空间”。
*
恐怖、悬疑、爱情、剧情,性、暴力、恐惧、死亡、潜意识——林奇令人费解的电影,其实皆有所本,表象背后甚至有多重含义。关于《蓝丝绒》《双峰》《妖夜慌踪》《穆赫兰道》等影片的神秘与难解,大卫·林奇巨细无遗地回应了我们好奇的一切。
*
4、大卫·林奇古稀之年的用心之作,一本容纳70余年艺术生命的“确定”自传。
*
《梦室:大卫·林奇传》精选90余幅珍贵照片,生动呈现大卫·林奇从2岁至70岁的成长轨迹,再现经典电影诞生的幕后花絮。书籍由大卫·林奇亲自操刀设计,亲笔题写中文版书名。已授权德语、俄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版本,全球陆续发售。
***
【内容简介】
***
在好莱坞梦工厂,大卫·林奇始终是一个独特的“造梦人”。
他34岁即凭借《象人》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而后的《蓝丝绒》《穆赫兰道》,亦入围奥斯卡。1990年,《我心狂野》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同年,悬疑犯罪电视剧《双峰》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狂热席卷全国,他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形象也由此为世人所熟知。称他为“鬼才导演”,一点也不为过。他屹立影坛半世纪,当回顾20世纪的电影史时,我们已经无法绕过林奇。
而关于大卫·林奇,评价始终褒贬不一。他的《蓝丝绒》《我心狂野》《双峰》《穆赫兰道》,看得懂的人会沉迷,看不懂的人会鄙夷。三次陪跑奥斯卡,而最终却仅仅收获“终身成就奖”。是实至名归,还是好莱坞“碍于情面”?
从绘画开启艺术生涯,再由画布走向银幕,身兼导演、编剧、制作人、画家、音乐人、摄影师等多重身份,大卫·林奇的人生经历可谓嘈杂,每个领域都像梦境中的蒙太奇。
恐怕,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写大卫·林奇传记,那就是大卫·林奇。
《梦室:大卫·林奇传》是一部回忆录与自传“合璧”的传记,由克里斯汀·麦肯纳与大卫·林奇合作完成:克里斯汀先用传统的传记写作方法完成一个章节,林奇则在通读后做出补充和修改。为了写作此书,克里斯汀采访了与大卫·林奇有关的一百多位人士,包括他的前妻、家庭成员,以及合作过的演员、经纪人、音乐人、同事等。借用他们的回忆,勾勒出林奇人生的不同阶段。林奇通读后,会在此基础上做出回应和补充。
人生中的重要抉择,经典作品《橡皮头》《象人》《蓝丝绒》《我心狂野》《双峰》《穆赫兰道》等的拍摄历程,影像背后的人世沉浮,丰富曲折的感情生活,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跨界实践……大卫·林奇首次敞开心扉,以轻松、坦诚的语言,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
鲜为人知的私人生活,电影幕后的精彩故事,跨界创作的趣味人生。《梦室:大卫·林奇传》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阳光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的一生,一个天才导演从籍籍无名到走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一生,一个艺术家为梦想信念而执着勤奋、与困难抗争的非凡一生。
作者简介 · · · · · ·
大卫·林奇(David Lynch),导演、编剧、制作人。1977 年,凭借长片处女作《橡皮头》,跻身国际知名导演。此后,由他执导的《象人》《蓝丝绒》《穆赫兰道》,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1990年,《我心狂野》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同年,悬疑犯罪电视剧《双峰》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狂热席卷全国,他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形象也由此为世人所熟知。林奇的作品风格独特,常被影评家称为“林奇主义”(Lynchian)。2019年,林奇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还著有《钓大鱼:大卫·林奇的创意之道》(Catching the Big Fish )
***
克里斯汀·麦肯纳(Kristine McKenna),评论家、记者,1976年至1998年在《洛杉矶时报》担任记者。她还为《艺术论坛》《纽约时报》《艺术新闻》《名利场》《华盛顿邮报》《滚石》等报刊...
大卫·林奇(David Lynch),导演、编剧、制作人。1977 年,凭借长片处女作《橡皮头》,跻身国际知名导演。此后,由他执导的《象人》《蓝丝绒》《穆赫兰道》,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1990年,《我心狂野》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同年,悬疑犯罪电视剧《双峰》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狂热席卷全国,他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形象也由此为世人所熟知。林奇的作品风格独特,常被影评家称为“林奇主义”(Lynchian)。2019年,林奇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还著有《钓大鱼:大卫·林奇的创意之道》(Catching the Big Fish )
***
克里斯汀·麦肯纳(Kristine McKenna),评论家、记者,1976年至1998年在《洛杉矶时报》担任记者。她还为《艺术论坛》《纽约时报》《艺术新闻》《名利场》《华盛顿邮报》《滚石》等报刊撰稿。著有《对她说》(Talk to Her)、《改变之书》(Book of Changes)、《费鲁斯画廊:起航之地》(The Ferus Gallery: A Place to Begin)。1979年,她开始采访大卫·林奇,并和他成为挚友。
目录 · · · · · ·
美国牧歌
艺术生活
微笑的尸袋
斯派克
美国小伙
沉迷
一段不同寻常的郊区往事
包裹在塑料袋中
在地狱中寻找爱
人世沉浮
与黑暗为邻
月光和美人
一丝滋味
最美满的结局
在工作室
集木为屋
致谢
大卫·林奇作品
展览年表
参考文献
注释
图片说明及版权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People came of age much later in life during the fifties. In the sixth grade there was a story going around about a guy in our class who had to shave and was bigger than most kids. The story was that he went into the boys’ room and did this thing with his penis and this white fluid came out. I said, What? I can’t believe what I’m hearing, but something tells me it’s true. I equate that with transcending with meditation. You can’t really believe that someone could become enlightened, but something inside tells you it could be true. It was the same thing. So I thought, I’m going to try this tonight. It took forever. Nothing was happening, right? And all of a sudden this feeling—I thought, Where is this feeling coming from? Whoa! The story was true and it was unbelievable. It was like discove...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页 -
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家伙每天都得刮胡子,传言他在厕所里做了什么,然后白色的液体就流出来了。 你其实不清楚一个人是怎么开智的,但身体里有种东西引导你该如何去做……所以我想,今晚我也要试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美国牧歌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梦室"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梦室"的人也喜欢 · · · · · ·
梦室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梦室》:林中冥思有奇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通常认为,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是整个创作中最闪耀的星,商业片如是,艺术片如是,“实验先锋片”更甚。当人们谈论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实验先锋片”时,往往给它们的导演平添了一层神秘诡谲的色彩。大卫·林奇(David Lynch)就是这样一位电影艺术家。 大卫·林奇“双音轨”传... (展开)
一朵抽象的“玫瑰花蕾”——大卫·林奇的艺术人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电影《公民凯恩》的结尾,写有Ross Bud(玫瑰花蕾)的雪橇板燃烧起来,随着主人公凯恩一同逝去。而“玫瑰花蕾”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提示了主人公何种的秘密,也成了后来千万影迷追索的谜底。 在与记者克里斯汀·麦肯纳合著的自传《梦室》的结尾,林奇谦逊地说道:“讲述某人的人...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
P87 我用巴顿剩下的钱拍了《字母表》,这部电影部分展现了整个学校和教学产业,它的运转模式就像地狱一样。最初产生拍电影的念头时,我听到了一阵风声,接着看到画面在眼前动了起来。因此,风声和动起来的画面对我来说同样重要电影必须是声音和画面在时间中共同运动。我必须给《字母表》做些音效,于是去卡尔文·德弗雷尼斯的音效实验室租了台乌赫(Uhe)录音机。那是德国货,非常不错的录音机。我录了不少东西后才意识到它是坏... (1回应)
2020-09-08 15:38:39 11人喜欢
P87
我用巴顿剩下的钱拍了《字母表》,这部电影部分展现了整个学校和教学产业,它的运转模式就像地狱一样。最初产生拍电影的念头时,我听到了一阵风声,接着看到画面在眼前动了起来。因此,风声和动起来的画面对我来说同样重要电影必须是声音和画面在时间中共同运动。我必须给《字母表》做些音效,于是去卡尔文·德弗雷尼斯的音效实验室租了台乌赫(Uhe)录音机。那是德国货,非常不错的录音机。我录了不少东西后才意识到它是坏的,录出来的声音都扭曲了——但扭曲得太棒了!真是难以置信。我把录音机送了回去,跟他们说那东西是坏的,所以他们没收钱,而我同时又得到了特别棒的音效。后来我把所有东西交给了卡尔文·德弗雷尼斯的鲍勃·科勒姆,他有个小型四声道混音台,我就在那儿和鲍勃一起做了混音。把声音混在一起,让它们同时发声的效果太神奇了。
P100
林奇从9月2日开始上课,加入了美国电影学院一年级新生的队伍他的同学包括导演泰伦斯·马利克( Terrence Malick ).凯莱布·丹斯切尔( Caleb Deschanel)、蒂姆·亨特( Tim Hunter)和保罗施拉德(Pau Schrader)当时,学校的大部分课程内容是看电影和讨论电影。对于林奇班上的30位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导演弗兰克丹尼尔(Frank Daniel)教的电影分析课。丹尼尔是1968年在小乔治·斯蒂文斯的安排下来美国的,当时正值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乔治给他和他们一家人寄去了飞机票。美国电影学院的许多教职人员形容丹尼尔是个非常激发人灵感的人物。正是丹尼尔发明了电影剧本写作中的顺序写作法(sequencing paradigm),具体方法是设想70个和具体场景相关的元素,把每个元素写在便笺上,再把这些便笺连贯地组织起来。这样就能写出个剧本了。这种方法很简单,对林奇来说也很有用。
P102
林奇自己说:《橡皮头》是我最具精神性的一部电影,不过许多人都没看出来。当时我产生了一些感觉,但不知道这些感觉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于是我拿出《圣经》开始读。我读着读着,看到了一句话,我说:就是它了。但我不能告诉你到底是哪句话。”
P106
夏洛特·斯图尔特回忆说,“原因在于大卫事必躬亲一真的,都要自己弄。灯光必须调整为恰当的角度,他还亲自做了晚餐上用的那只鸡——总之他就得亲自弄好布景里的每样东西。我记得当时想:我的天哪,这个孩子永远拍不出这部电影了,他不理解这个行业不允许你花那么多时间。我挺为他感到遗憾,因为他连这个都不知道。”
P108
制作《橡皮头)的过程中林奇没时间去画室,但那些年里他一刻不停地进行着视觉艺术创作。任何空白的东西都能成为画布,在纸板火柴盒上、餐巾纸上、便宜的笔记本空白页上,他借此完成了不少作品。虽然用的材料很朴素,但创作的作品可不是瞎涂鸦。它们都经过了细心雕琢。 比如那些画在空白纸板火柴盒上的东西就很难懂,那是一系列小宇宙虽然体积小,看上去却辽阔无垠。另外一个系列则围绕让人着迷的图案展开,和那些小宇宙很不一样:一簇簇直线向内聚拢,非常稠密,看起来很危险。
P109
“不知道大卫为什么觉得我适合这个角色。大卫选角的方式非常奇怪,他不在乎你的背景,也从不让演员试读剧本。他见面后只是和你聊聊森林或者其他什么话题,同时观察你身上是否有他需要的特质。而且他在拍《橡皮头》时和演员合作的方式与今天一模一样。”斯图尔特说,她后来参演了全部三季的《双峰)。“他和演员的关系非常私密,从来不当着其他人的面给你指导。他会到你身边,轻声在你耳边说出他的想法。真的是非常私密的指导方式.”
P118
从1975年夏天到1976年上半年,林奇在里面剪片子,斯普莱特在里面剪声音。正是在这8个月的高强度工作之下,诞生了《橡皮头》这部杰作。《橡皮头》的原声中有种几乎让人难以承受的紧张感,而且声音的层次—狗凶恶的叫声,远处火车的汽笛声,搅拌机的嘴鸣声,空屋子里几乎让孤独感触手可及的风声——如此复杂和丰富,好像你可以闭上眼睛,单纯用听觉来感受这部电影。“大卫和艾伦强有力地运用了这些工业声音,让它们控制住了整部电影的情绪和感觉。”埃尔姆斯说,“他们制作声效的方式太了不起了。”
P135
和我们相比,女孩们在很多方面进化得都更超前,因为她们扮演了母亲的角色,而这种母亲的天性太重要了。玛哈里希说过,对孩子来说,母亲的存在比父亲重要十倍。如果让女人来统治世界,我认为和平就指日可待了。
P142
开始冥想前我担心会就此失去锋芒,我不想失去激励自己创作的那股火气。后来我发现,冥想只会提供给你更多用来创造的火气,会让你在创造过程中更幸福,而且变得特别有锋芒。人们认为愤怒就是锋芒,其实愤怒只是弱点,会毒害你和你周围的环境。它不健康,当然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好处。
P197
执导《沙丘》对林奇来说是个重大飞跃,斯汀回忆说:“我很惊讶,大卫从那么一部小小的黑白电影直接跨越到了这种鸿篇巨制。而且他对此十分镇静,让我印象深刻。我不记得他崩溃过,现场每个人都喜欢他。他从头到尾表现得都绝顶优秀。”
P218
必须剪出一部符合2小时17分钟时长要求的电影,那就像是场噩梦。许多东西被截短了,还加上了叨叨的画外音,因为他们都觉得观众可能会看不明白。有些画外音真的不该加,有些特别重要的场景也被舍弃了。可怕但事情就是这样的。对迪诺来说,这部电影存在的目的就是赚钱。这是在做生意,假如长于2小时17分钟,电影院就会相应减少放映场次。这就是他的逻辑,你必须按照这个时长要求来剪,别管剪出来的是不是垃圾。 过了不久,他们想让我剪辑一部电视版《沙丘》,但我拒绝了。我没看过那一版,也不想看一只知道他们又加入了一些我拍的画面,配上了新的画外音。我曾经想过,如果我有机会看完我拍摄的所有镜头,并剪出我自己的《沙丘》,它会是什么样呢? 但我自始至终都知道迪诺拥有《沙丘》的最终剪辑权,所以在开拍之前我其实已经出卖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他会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我都是按照他的喜好拍的。想想真可悲,但只有这样我才能生存,因为我签了合同《沙丘》三部曲,原本还要拍两部续集的。假如第一部大卖,我们接着拍下去我就会变成“沙丘先生”。
P223
林奇的天才之处,其一就在于他能够深钻进微观世界之中,他能在日常生活最细微的层面探知奥秘和超现实元素,他几乎能聚焦在任何事物上——从一小搓泥土,到一堆纺织品。“有些人进到房子里之后喜欢打开窗,但我更喜欢室内陈设,我不关心窗户。”他说,“我喜欢钻到房子最深处去,寻找掩盖在事物之下的事物。”很明显,单纯从空间角度考虑,史诗级别的战斗场面和空旷的沙漠景致就不适合林奇。至于外太空和遥远的未来,还是留给别人去做吧。
P244
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对这部电影尤为恼火。伊伯特指责林奇为厌女症患者,断言“罗西里尼自我贬低,自取其辱,好不害臊,还在镜头前一丝不挂。假如非要让一名女演员忍受这一切,你至少要保证她出演的是部重要电影。”伊伯特的评论看起来如此不成熟,尤其是和宝琳·凯尔相比。凯尔是当时影评界的女性领袖,《纽约客)的专职影评人。她把林奇形容为一位“平民超现实主义者”,赞美麦克拉克伦献出了“现象级”的表演。她总结说,《蓝丝绒)是一场“深入庸常,挖掘奥秘与疯狂”的探寻之旅,并评价“林奇完美使用了那些超越理性的原材料,让我们得以从潜意识层面解读他的画面”。
P251
我们也是制片厂里最穷的影片。但对我来说,拍《蓝丝绒》就像从地狱回到了天堂,因为我拥有无尽的自由。在预算被砍的情况下,我并没有放弃很多东西,因为我总能随机应变。那些日子里电影行业还没那么多规矩,现在规矩可多了,想省钱越来越难他们逼着你现在要么放弃,要么一枪爆了自己的头。
P256
我想把尘世纷扰(This Mortal Coil)乐队的《塞壬之歌》(Song to the Siren)放到这部电影里。我想要那首歌,就是想要。我告诉弗雷德:“你去给我定。”弗雷德说:“大卫,有很多障碍。”主要就是钱的问题钱,钱,钱。于是弗雷德说:“大卫,你总是在纸上写来写去的。你干吗不给安吉罗写几句歌词,然后让他配曲呢?”我说:“弗雷德,首先,这个世界上有无穷首歌。我其他都不想要,只要那一首。我想要尘世纷扰的《塞壬之歌》。我不觉得我在纸上瞎写点什么,拿去给一个我几乎不认识的家伙,他就能写出超乎我期待的东西。一百万年都不可能。”
P273
“我们会把想法抛到空中,然后拿球拍循环往复地击打,就像在打乒乓球。”弗罗斯特说,“有些场景会自己生长出来,我们只负责把它们捶打出模样。针对某些角色,我们俩中的一个总是更有发言权。结构可能是我的强项,而大卫在氛围、角色塑造、细节和角色行为方面的构想太强了,非常独特且无可取代。大卫的趣味也远比我黑暗,时候我们会因此产生分歧但总能想到办法解决。我们俩从没说过“这样不行,然后分道扬镳。”
P396
钱是有趣的东西。赚钱的目的就是获得自由,相对而言,我现在有点钱了,可我从没感到过自由。这是最怪的。我从没真的感到过自由。我和佩吉刚刚决定分居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股幸福快的自由感。我记得当时开了辆敞篷轿车,驶在洛杉矶市中心的路上,有那么一阵我感觉自己冲上了天,有那么一两秒钟时间,我觉得自己真自由啊。这可能就是我对自由最强烈的感受了。我不知道自己被什么所禁锢,但我知道自己身上有责任,我并不真的自由。
P301
我把试播集视为一部电影。对我来说,前两季中唯一真的是《双峰》的只有试播集,其他的都是舞台布景戏,和普通电视剧的拍摄手法一样只有试播集真正抓住了《双峰》的氛围。这和实地拍摄有很大关系,场地本身至关重要。
P306
《双峰》的巨大成功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总说失败不是最糟的,因为你失败后无处可去,只能一路向上,反而能从失败中获得一丝自由感。成功可以毁了你,因为你开始担心从现在的位置摔下去。可人不可能总是待在同一个地方。事情就是这样。你应该感激成功,因为它意味着人们真的很喜欢你做的东西,但他们喜欢的只是你的作品。 最终,人们不再喜欢《双峰》了,还好它有了个不错的结尾,因为我创造了一个红屋。我不能说红屋到底是什么,但我记得这个想法刚刚产生时自己有多激动。它为《双峰》打开了一个开口,可以同时通向更多的地方。试播集,红屋,它所通向的地方——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你就看到真正的《双峰》了。它是件非常美丽又精致的东西,很多事情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上演着,空气中飘浮着神秘的气息。 大多数人的生命中都充满了奥秘,但今天事物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没什么时间坐在那儿做白日梦。留意生命中的各种奥秘。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你在夜空中看到星星的地方越来越少了。
P316
大卫从不偏离剧本,他严格按照剧本上写的东西拍摄。但我在银幕上看到的东西却和纸面上写的完全不一样。和其他导演一起工作时,我从没有过这种经历。他在别的方面也很独特。很多导演喜欢冲突,但大卫绝不容忍他的片场上发生任何冲突事件,如果他觉得某人没起好作用,第二天你就见不到他了。
P353
红屋是《与火同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很爱红屋。首先,屋里有窗窗。我很爱窗帘,谁会不爱窗帘?我爱它们,是因为它们本身就代表着彻头彻尾的美丽,而且它们还能把东西隐藏起来。窗帘后总藏着什么,但你不知道是好还是坏。还有私密的空间,没有什么比私密的空间更美的如果不存在建筑,那各处都是开阔的地域。一旦有了建筑,就能创造出空间,可以做出很美好的空间;或者做出很可怕的空间,你在里面一刻都不想待,只想赶快逃跑。玛哈里希提到过吠陀建筑学(Sthapatya Veda),关于如何建造一所能帮你营造更好生活的房子。他们说,灵魂建造了身体,身体建造了了房子,就像身体的建造应符合一定规律,房子的建造也要按照一定规律。
P388
《妖夜慌踪》制作完成后,我在电影上映前给白兰度放过一次。我们租了家电影院,告诉经理白兰度要来看电影,经理激动坏了。于是我们安排好了一切,白兰度只身一人到了电影院,他们对他好一通款待。他来的时候已经带了汉堡和薯条,但走的时候衣兜里装满了糖果,还坐在电影院里一边吃汉堡一边吃糖。他后来给我打电话说:“电影太棒了,但一分钱都赚不着。”感觉真好。他喜欢我的电影。
P394
《穆赫兰道)的情节很复杂,但考虑到生命本身也并非遵循一条清晰的直线,你就会觉得故事情节很有道理。每天我们都经历着切实发生的事情,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由记忆、幻想、欲望、未来之梦组成的幻境中穿行。心灵的不同区域相互渗透,《穆赫兰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动态逻辑,反映了个人意识的不同层面,同时探讨了许多主题。其中包括跃跃欲试的年轻人心中的希望和摇摇欲坠的梦想,电影产业对人产生的影响,只手遮天的经纪人如何控制从业艺术家,还有情色欲望如何化为谋杀的恨意。洛杉矶本身也是电影探讨的主题之一,电影就是在加州南部实景拍摄的。
P436
我总是说,《史崔特先生的故事》是我拍过的最具实验性的电影,它和我之前拍过的影片大相径庭。但说真的,什么事不是实验性的呢?你把感觉对味的碎片凑在一起,但在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之前,你并不知道能否成功。你得用非常精妙的方式把画面、声效、音乐和对话组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情绪。音乐如何进入,该多大声,又该如何消失---每一步都得完美,因此安吉罗给电影写的音乐才至关重要。
P468
不过这部片子一点都没挣到钱。一部长达3个小时的电影,又没人能看懂,绝对死得很惨。大多数人看得云里雾里,觉得很无聊,一点兴趣都没有。 我觉得它和《与火同行》一样,现在正被重新评估,只是过程更缓慢一些。不过我很爱《内陆帝国》,也很怀念拍摄它的过程。最近我又重看了一遍仍旧能发掘出新东西。它深刻得很有意思,能把你带往不同地方,还把不同质感的东西结合在了一起。你从一个地方进入影片,然后从另一个地方出来。在我看来这部3小时的电影不长。
P505
在蒙特利流行音乐节听詹尼斯·乔普林唱歌,我的天,我几乎泪流满面。当时没人知道她——现在很难想象了,但当时真的没人知道她——她走上台,有人用吉他演奏了前奏,听起来很酷,然后音乐平息,她开始演唱,真是太棒了。她总是这么完美,是最棒的,那首歌也太棒了,她唱得那么优美镜头有一幕切到了坐在前排的凯斯妈妈( Mama Cass),她正在看詹尼斯演出,然后说了句“哇哦!”,好像无法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真是难得的经历。随后登台的是吉米·亨德里克斯,他和他的吉他已浑然一体,不管吉他在哪儿,他的手指都能跟上演奏。真是难以置信。他弹了首《野东西》接着登台的是奥蒂斯·瑞丁。那晚他唱的那首歌,是我听过最棒的一版《我爱你爱了太久》。声音中传达出那么多的情绪,你无法相信一个人可以把那么多东西同时注入一首歌中。
P527
“很多事情我们都知道,但并不常留意。”罗伯特·福斯特扮演了双峰镇警长弗兰克·杜鲁门,他说,“人们都知道有些事情是永恒的,它不关乎名望,不关乎财产,甚至不关乎天上的星辰;我们骨子里知道有些东西是永恒的,它们和人性相关。大卫做的事情,回应的都是更高层次的东西。也许就是永恒的入口,因为他让我们寻找的,是自身内部通往永恒的东西。他的作品表明,我们并非分散在四处的孤单原子,假如能理解自身和永恒之间的关系,我们也许就有能力做出更好的选择。每个人都可以向着一个方向前进,如果足够多人向着同一个积极的方前进,就能改变人类的发展方向。他正是带领着观众前往这样的良善之地。” “大卫尝试告诉人们: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并不仅由终极现实所组成,还有很多不同维度的存在方式需要考虑。”迈克尔·霍斯谨慎地说道,“这里面有很深刻的内容,看《双峰》时你必须全神贯注。”
P538
多少次我坐在 FotoKem的暗房里,连着调了18个小时的色,一个接着一个镜头,简直没完没了。但我不可能找人替我去做这些事,没门!凡事都得亲力亲为,这是做成事情的唯一方法。可以说这是我梦想中的工作,但一刻都得不到放松。
P539
《与火同行》对这部《双峰》非常重要,看到人们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我并不意外。太显而易见了。我记得自己当时想:幸亏拍了这部电影,这部剧究竟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这点很有意思,就算我说出自己的理论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事物能构成自己的和声,如果你对某个想法绝对忠诚,和声就会产生,虽然很抽象,但很真实。你可以十年后再以一种全然不同的眼光看它,可能会看到更多的东西一只要忠实于最初的想法,它就有无限可能。这就是电影最美妙的特点之一:你可以在许多年后重返那个世界,只要基本音符没变,总能从里面听出新意。
1回应 2020-09-08 15:38:39 -
梗老师 (阅后即焚)
有一次我睡得正香时被佩吉叫醒了,睁开眼睛时她的脸距离我大概只有 5 厘米。“大卫!家里有人!”我赶紧起来穿上内裤,一着急都穿反了,然后从床底下拿出佩吉爸爸送我们的一把礼仪佩剑,走到楼梯口处大喊 :“给我滚出去!”楼下站着两对黑人男女,他们看着我的样子,就像我他妈彻底疯了一样,知道吧?他们到这里来做爱、鬼混或者想着干点别的什么,因为他们以为这是栋废弃的房子。他们说 :“你又不住在这里。”我说 :“去他...2020-08-21 11:48:07 3人喜欢
-
“我体会了失败,某种意义上来说失败是很美好的事情,因为当一切尘埃落定,你无路可走,只能继续向上,这就是自由。你没什么可失去的了,但你还能获得。你很低落,所有人都知道你很低落,他们还知道你搞砸了,你是个失败者。这时候你只需要说“好吧”,然后继续工作。”
2021-09-15 19:07:44 2人喜欢
-
“我体会了失败,某种意义上来说失败是很美好的事情,因为当一切尘埃落定,你无路可走,只能继续向上,这就是自由。你没什么可失去的了,但你还能获得。你很低落,所有人都知道你很低落,他们还知道你搞砸了,你是个失败者。这时候你只需要说“好吧”,然后继续工作。”
2021-09-15 19:07:44 2人喜欢
-
有次我参加了一个派对,斯皮尔伯格也在场。我对他说:“你很幸运,你喜欢的东西有几百万人喜欢,而我喜欢的东西只有几千人喜欢。”他说:“大卫,如今咱们的情况一样了,我估计看过《大白鲨》的人和看过《橡皮头》的人,数量差不多。”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我只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电影越来越多,但关心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 xs,想就是在骗他,毕竟我也还没看呢!
2021-08-03 20:46:28
-
大多数人的生命中都充满了奥秘,但今天事物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没什么时间坐在那儿做白日梦。留意生命中的各种奥秘。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你在夜空中看到星星的地方越来越少了。 所以,地方会变,但也不会彻底改变。1992年时我重回博伊西,发现那里已经不同了,但很多事情还保持着原样。特定的地势会造就出特定的气候和光线一这些东西不会改变。但其他东西都消失了。如果你是在某个地方长大的,你就会对那里产生某种感觉,你心里总会...
2021-08-03 20:42:04 1人喜欢
大多数人的生命中都充满了奥秘,但今天事物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没什么时间坐在那儿做白日梦。留意生命中的各种奥秘。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你在夜空中看到星星的地方越来越少了。 引自 与黑暗为邻 所以,地方会变,但也不会彻底改变。1992年时我重回博伊西,发现那里已经不同了,但很多事情还保持着原样。特定的地势会造就出特定的气候和光线一这些东西不会改变。但其他东西都消失了。如果你是在某个地方长大的,你就会对那里产生某种感觉,你心里总会给它留个温暖的地方,一想到在那里经历的事情你就会感觉很良好。可现在它们消失了你就无法向任何人描述这种感觉。我可以和随便遇到的某个孩子讲博伊西可我给不了他我记忆中的那种感觉。等他变成个怪老头,想给别人讲述自已16岁时发生的事情,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引自 与黑暗为邻 从这时起,他成了一个品牌,一个形容词。突然之间你可以说一件东西“非常林奇”,其他人一下就明白了你的意思。这种级别的成功当然有好也有坏。当你完全渗透到了流行文化之中,它就会反过来想要溶解你。它开始自认为了解你,也有权利决定你所关心的东西。20世纪90年代初,想要接触林奇,从他身上获取些什么,和他分享自己,向他表述个人观点,甚至单纯和他呼吸同一片空气的人急剧增加,将他和外界隔离开的那堵墙也变厚了。流行文化偶像住在气泡里,他们除此以外别无选择,因为加诸于他们身上的需求太多了。现在这种事也轮到林奇,影响并改变了他的日常生活。他手 山4n△ 引自 与黑暗为邻 回应 2021-08-03 20:42:04 -
林奇的天赋就在于他流畅的想象力:他依据身边既有的事物创造出一个世界,同时在其中寻找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和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对这点赞赏有加。“大卫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就是绝对地直面当下。"雪莉李说,“他关注周遭发生的所有事,可以把任何事改造成艺术,因为他凡事都不会想当然。因此和他一起在片场工作非常刺激,片场氛围也总是很活泼。
2021-08-03 20:40:27
-
“我体会了失败,某种意义上来说失败是很美好的事情,因为当一切尘埃落定,你无路可走,只能继续向上,这就是自由。你没什么可失去的了,但你还能获得。你很低落,所有人都知道你很低落,他们还知道你搞砸了,你是个失败者。这时候你只需要说“好吧”,然后继续工作。”
2021-09-15 19:07:44 2人喜欢
-
有次我参加了一个派对,斯皮尔伯格也在场。我对他说:“你很幸运,你喜欢的东西有几百万人喜欢,而我喜欢的东西只有几千人喜欢。”他说:“大卫,如今咱们的情况一样了,我估计看过《大白鲨》的人和看过《橡皮头》的人,数量差不多。”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我只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电影越来越多,但关心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 xs,想就是在骗他,毕竟我也还没看呢!
2021-08-03 20:46:28
-
大多数人的生命中都充满了奥秘,但今天事物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没什么时间坐在那儿做白日梦。留意生命中的各种奥秘。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你在夜空中看到星星的地方越来越少了。 所以,地方会变,但也不会彻底改变。1992年时我重回博伊西,发现那里已经不同了,但很多事情还保持着原样。特定的地势会造就出特定的气候和光线一这些东西不会改变。但其他东西都消失了。如果你是在某个地方长大的,你就会对那里产生某种感觉,你心里总会...
2021-08-03 20:42:04 1人喜欢
大多数人的生命中都充满了奥秘,但今天事物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没什么时间坐在那儿做白日梦。留意生命中的各种奥秘。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你在夜空中看到星星的地方越来越少了。 引自 与黑暗为邻 所以,地方会变,但也不会彻底改变。1992年时我重回博伊西,发现那里已经不同了,但很多事情还保持着原样。特定的地势会造就出特定的气候和光线一这些东西不会改变。但其他东西都消失了。如果你是在某个地方长大的,你就会对那里产生某种感觉,你心里总会给它留个温暖的地方,一想到在那里经历的事情你就会感觉很良好。可现在它们消失了你就无法向任何人描述这种感觉。我可以和随便遇到的某个孩子讲博伊西可我给不了他我记忆中的那种感觉。等他变成个怪老头,想给别人讲述自已16岁时发生的事情,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引自 与黑暗为邻 从这时起,他成了一个品牌,一个形容词。突然之间你可以说一件东西“非常林奇”,其他人一下就明白了你的意思。这种级别的成功当然有好也有坏。当你完全渗透到了流行文化之中,它就会反过来想要溶解你。它开始自认为了解你,也有权利决定你所关心的东西。20世纪90年代初,想要接触林奇,从他身上获取些什么,和他分享自己,向他表述个人观点,甚至单纯和他呼吸同一片空气的人急剧增加,将他和外界隔离开的那堵墙也变厚了。流行文化偶像住在气泡里,他们除此以外别无选择,因为加诸于他们身上的需求太多了。现在这种事也轮到林奇,影响并改变了他的日常生活。他手 山4n△ 引自 与黑暗为邻 回应 2021-08-03 20:42:04 -
林奇的天赋就在于他流畅的想象力:他依据身边既有的事物创造出一个世界,同时在其中寻找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和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对这点赞赏有加。“大卫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就是绝对地直面当下。"雪莉李说,“他关注周遭发生的所有事,可以把任何事改造成艺术,因为他凡事都不会想当然。因此和他一起在片场工作非常刺激,片场氛围也总是很活泼。
2021-08-03 20:40:27
论坛 · · · · · ·
和台版比哪个翻译更好点? | 来自豆腐脑敢死队 | 2021-08-12 06:36:54 | |
大卫•林奇吻过伊丽莎白•泰勒 | 来自智术师 | 2021-08-08 16:43:33 | |
大卫•林奇:从很小开始,我每年都会换个新女朋友 | 来自智术师 | 2021-08-08 16:22:13 | |
年轻时的大卫•林奇帅惨了 | 来自智术师 | 2021-08-08 16:18:32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Canongate Books (2018)8.8分 55人读过
-
時報文化 (2020)9.4分 27人读过
-
Random House (2018)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传记】 (爱玛·包法利)
- 影事杂陈 (疯行)
- 看完这些传记(二) (看不见我)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梦室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char 2020-09-29 19:38:04
双音轨传记,林奇伴着记者老友克里斯汀·麦肯纳的传记来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早年在野地里玩耍,如何学画,又如何走上电影道路,这段电影前史是独家又劲道的。林奇自己喜欢摆弄些道具,做象人头一段笑破肚皮。说《双峰》,演员凯尔·麦克拉克伦甚至就是另一个他自己,把对食物的迷恋,冷静又幽默的派头完美带进了角色。林奇的电影也是这种有趣的神秘主义气质。大爷继续健康地做天气预报吧!
4 有用 欢乐分裂 2020-09-08 16:13:56
编年史形式讲述林奇之Room to Dream,同一时期事件以旁观者角度和主观视角构成双声道,黑色装帧契合作品风格,所录照片具有直观意义上的时间流逝感。 这位以拍摄噩梦著称的导演,竟如此亲切、风趣、聪明、充满魅力,调教演员极有耐心和方法,不少演员得以出道扬名;大量合作过的幕后者长期与之保持合作关系——稳定而高质的班底,是产生佳作的前提之一。引用不少卡司/职员的观感,不亚于任何一位资深影评人——“... 编年史形式讲述林奇之Room to Dream,同一时期事件以旁观者角度和主观视角构成双声道,黑色装帧契合作品风格,所录照片具有直观意义上的时间流逝感。 这位以拍摄噩梦著称的导演,竟如此亲切、风趣、聪明、充满魅力,调教演员极有耐心和方法,不少演员得以出道扬名;大量合作过的幕后者长期与之保持合作关系——稳定而高质的班底,是产生佳作的前提之一。引用不少卡司/职员的观感,不亚于任何一位资深影评人——“他让我们寻找的,是自身内部通往永恒的东西。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并不仅由终极现实所组成。” 画画、雕塑、装置、做家具、拍广告、建网站、玩音乐,他是拥抱新技术的先驱、跨界奇才、多任务处理大师;富于艺术敏感,热爱静坐,沉湎冥想,事事亲力亲为(象人面具即他自己所做)。一个神秘而有趣、认真而调皮的全能艺术家。 (展开)
1 有用 晓林子悦 2020-09-16 14:27:49
“影片中的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人有时会喜爱进入这个世界。 对他们来说,那个世界是真的。” ——大卫 ·林奇,摘自联邦走马文艺书签 这部传记形式有点特别,首先是克里斯汀 ·麦肯纳的书写内容,然后是林奇的自传和回忆,各成章节,相互交叉,形成一种回应。所以,正如前言所说的,是“一个人与他自传之间的对话”。 “对于林奇来说,女人就像是猫薄荷。”这是女儿对于林奇的评价,归纳得太到位了,哈哈哈~ 林奇的偶像、... “影片中的世界是被创造出来的,人有时会喜爱进入这个世界。 对他们来说,那个世界是真的。” ——大卫 ·林奇,摘自联邦走马文艺书签 这部传记形式有点特别,首先是克里斯汀 ·麦肯纳的书写内容,然后是林奇的自传和回忆,各成章节,相互交叉,形成一种回应。所以,正如前言所说的,是“一个人与他自传之间的对话”。 “对于林奇来说,女人就像是猫薄荷。”这是女儿对于林奇的评价,归纳得太到位了,哈哈哈~ 林奇的偶像、林奇的朋友、林奇的创作生涯、林奇的私密生活…… 坦率,还是遮掩?且待分明。总之,林奇不会介意对他的窥探。 (展开)
1 有用 沏碧 2021-04-09 23:00:19
一个诚实的渣男。大师也是应运而生,一个好的时代过去了。
1 有用 Agilulfo 2020-10-31 14:51:34
“现在我们只是在为人工作。我们拍到了月光和美人,这就够了。”
0 有用 自由的心 2022-08-07 19:34:05
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不僅僅是電影,他最初學習的繪畫藝術也成就斐然,甚至還出了一張音樂專輯。DavidLynch追求完美,以致拍攝進展經常比較緩慢,他會親自過問每一個細節,也時常會有神來之筆,他善於使用籍籍無名的演員,甚至偶爾一面的新手都能在他的影片中熠熠生輝。從艱難而侷促的馬廄中的起步,到名滿天下,他的電影以其獨特的風格被人們記住。他不在乎金錢,卻有些注重名望。他的才華吸引並折服... 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不僅僅是電影,他最初學習的繪畫藝術也成就斐然,甚至還出了一張音樂專輯。DavidLynch追求完美,以致拍攝進展經常比較緩慢,他會親自過問每一個細節,也時常會有神來之筆,他善於使用籍籍無名的演員,甚至偶爾一面的新手都能在他的影片中熠熠生輝。從艱難而侷促的馬廄中的起步,到名滿天下,他的電影以其獨特的風格被人們記住。他不在乎金錢,卻有些注重名望。他的才華吸引並折服了與他合作的絕大部分人,他的親和力也感染了周圍每一個人。他煙不離手,癡迷於超覺靜坐,並對其性格和藝術帶來重要影響。他的情感生活豐富多彩,經歷多次婚姻,依然魅力十足。這本傳記寫法很特別,不僅僅紀錄了Lynch的生活,還訪談了他的伴侶、朋友以及很多合作夥伴,往往能從不同人的視角看待一件事情,很有意思。 (展开)
0 有用 垮不掉的一代 2022-08-06 00:49:34
表达黑暗的语言如此独特
0 有用 两颗赛艇 2022-08-04 14:21:19
看林奇传记怎么get到马龙白兰度的可爱
0 有用 老实的老师 2022-06-21 13:03:05
也许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垮掉的一代,林奇的电影,多少人是看不懂的,甚至感到反感和厌恶。但它是电影史上不能忽视的。不喜欢,包括这本书和他的电影。
0 有用 illusion626 2022-06-13 10:38:23
双峰是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