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按照朋友的说法,休斯就是“典型的拉康派想法”,“典型的齐泽克想法”,“德勒兹内鬼”,但是这样我似乎才理解了德在说什么……唯一的问题就是,描述了DR的内容,但是没有写出DR的必要性。比如被动综合里面的第三综合是失败的,但是为什么失败,为什么就非失败不可了,康德的哲学怎么就不足了,全部都没有解释。这样,“为什么要读DR”就成为一个问题,从这种意义上看,这导读并没有完成导读的任务,,,
读了一周,大概明白这是德勒兹改写的纯批,精神现象学和爱弥儿,更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教育/侦探小说,其中主人公在不停的失败综合中学习,最终达致奇迹的重复,一本远为复杂的《普鲁斯特与符号》。
看得出来,作者已经尽可能尝试讲清楚了,也确实帮我摸清了不少门路。无奈德勒兹德法相济放飞自我的魔鬼写法,使得某些关键概念在这本导读中自始至终都未曾澄清,某些在前半部分反复提及的概念在后半部分才得到相对清晰的定义,前后交叉理解实在累人。或如作者本人所说,将德勒兹的概念解释得太清楚,就是对他最大的背离(苦笑)。(BTW,这本书的理解难度一部分是翻译的锅,把康德的术语译得乱七八糟,诸如广延译为外延、知性译为理解、再生译为再生产,此类迷惑操作不胜枚举。)
本书主要提供四个方面的导读:1.哲学背景和历史背景;2.主题概述;3.文本阅读;4.接受与影响。
这是一本好书,但它是本糟糕的导读,因为它更像是一本学院派的研究,它会把读者导向深渊更加迷失…作者绝对不是一位德勒兹主义者,对,他的确背叛了德勒兹,他会告诉你德勒兹有多么地现象学,但是这并不是德勒兹,也不是他想要大家做的背叛。
差异与重复是对再现的批判,是德勒兹的先验美学,是对康德纯批的重写。他抛弃了任何对起源的先验统觉以及形式的假设,从纯粹的差异和奇异性开始,讲述了一种基础性的意识(潜在主体)如何沉思奇异性并将其纳入三大被动综合的诸系列,但在对其自身和客体认知的失败中消散。但出于某种暴力,这种失败却开启了一个能够产生诸理念的确定性场域,在此场域中意识回到感性,并将那流动的断裂的物质性生成为确定的再现。这大致就是德勒兹版本的关于起源的创世神话,看完导读虽然还只是一知半解,但总算有勇气去撸原版了。
非常清晰地给出了德勒兹整个书的结构,并且按照了第一章归为导言,第二章作为开始的一个结构方式,对每一个综合也是以非常结构化的语言来表述。并且作者一再告诉读者,原文是晦涩的甚至在不同著作中是互相矛盾的表述。最后结尾的时候似乎有些退却地指出了德勒兹所建构的整套理论中的问题,但也有对德勒兹的捍卫,主要是针对了索卡尔。德勒兹这本书不借助《导读》或其他研究性书籍,我觉得根本不可能看懂。
有误人子弟之嫌
C/ srds,怎么会比原书还难懂啊……?(看出来《差异与重复》翻得有多好了……
据说是德勒兹内鬼,笑死。很久之前就读过这本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的确被作者搞得对先验发生学以及综合术感兴趣。
一个非常非常扎实的工作。但这种扎实并不足以覆盖他钩沉哲学史素材的野心。两点说服了我:(1)虚拟领域本身并非连绵不断的总体,而是disjuntive fragements;(2)三重时间综合应该理解为对海德格尔的康德解读的修正
过去我对导读有偏见,总觉得看导读会变成嚼饭与人中的那个人。这本导读让我意识到,可以借鉴他人的智慧,尤其当原著太厚实在读不下去时。看完似乎懂了一点《差异与重复》,但主要懂了自己之前不懂的原因:我们通过已知来认识未知,这一过程必须借助概念与普遍化进行。然而《差异与重复》要讨论的是不可化约的差异与不可复制的重复,并且德勒兹要挑战的正是通过概念与概论(普遍化)实现的认知过程。简单地说,用一种不可知的方式向我们言说了不可知。套用一下德勒兹自己的话:不可知总是字面上的。所以,不懂就不懂吧,在这过程中如能有想象与联想,就已经是逃逸和生成了吧。。。
《差异与重复》是所有德勒兹的书里我看得最累的,读完一头雾水,本书作者说《差异与重复》是侦探小说,那它一定是《忒修斯之船》级别的。这本导读《差异与重复》,毫不例外,也是所有拜德雅导读系列里我看得最累的,比导读《千高原》难太多了...德勒兹擅长发明与改写概念,又热衷热力学,数学等学科,还在不停地借鉴康德与莱布尼茨,时不时再写写阿尔托与普鲁斯特..任何一个元素都能让人抓狂...本书作者梳理的很细致,从背景导读到主题概述,再到文本精读,然而..可能我需要再读几遍...
我认为这是本很复杂的书 但不一定是本很好地导读 首先好的地方在于 他确实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解释了德勒兹的DR 同时对于被动综合和主动综合(3种)的解释非常的明确 更让我惊喜的是他在后半本的文段中提供了一条DR和AO的联系的思路 这点实在足够创新 我认为这都是优点 不过缺点也很明确 站好了现象学的立场来对待德勒兹 导致了事实上在这本书的前半段透露出浓浓的现象学味道 其次 他对于德勒兹的肉体的概念似乎不是那么的明确(这点也许和他现象学的立场有关) 然后比较让我不能接受的地方在于 确实 他指出了强度与虚拟的差别 但是却将虚拟=ideas的做法 那么虚拟和强能和ideas的差别在哪? 那么这样会不会重回唯心主义?这些问题作者并没有很好地回答。还有一点,他忽略了西蒙栋的个体化
已购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条理性非常好(现象学视角虽然有失公允,倒是挺合我口味的)。意欲批判层级与表象,文本却寄生在严密的范畴当中,差重的癔症书写决定了我们阅读的佯谬,在实践他的哲学宣言之前,我们(似乎不可避免地)仍然需要经由极端图示化的错误路径穿越这片理论的密林。我更愿意认为原书中那种繁复黏腻的缠杂,仅仅是德勒兹有意令语言在一个历时过程中回溯性地完成指向自身的解构闭环,而导读恰恰充当了我们进入这个理论增殖的过程中时间维度上不可缺省的环节。然而生成性的阅读体验已然缺失,文字最终不过是沦为无生命的遗迹和标本罢了。 (另,思维导图已经在做了。)
其中一种解读吧,应用层面的。
很好的导读。为什么第三综合必然失败,为了永恒轮回,为了强力意志,为了刺破再现的幻象,总之,为了德勒兹能召唤疯狂,它不得不失败。(不过,在我看来,第三综合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自我的失败。)
一些术语的翻译不属于常规通用译法,导致阅读过程中,尤其和原作译文对照的过程中总要脑子里多转一道弯
写得好 我回去肝原著了
> 导读德勒兹《差异与重复》
20 有用 养鸡场客卿 2021-02-07 19:31:08
按照朋友的说法,休斯就是“典型的拉康派想法”,“典型的齐泽克想法”,“德勒兹内鬼”,但是这样我似乎才理解了德在说什么……唯一的问题就是,描述了DR的内容,但是没有写出DR的必要性。比如被动综合里面的第三综合是失败的,但是为什么失败,为什么就非失败不可了,康德的哲学怎么就不足了,全部都没有解释。这样,“为什么要读DR”就成为一个问题,从这种意义上看,这导读并没有完成导读的任务,,,
11 有用 里相玉 2020-10-28 21:49:54
读了一周,大概明白这是德勒兹改写的纯批,精神现象学和爱弥儿,更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教育/侦探小说,其中主人公在不停的失败综合中学习,最终达致奇迹的重复,一本远为复杂的《普鲁斯特与符号》。
11 有用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2021-01-21 19:32:14
看得出来,作者已经尽可能尝试讲清楚了,也确实帮我摸清了不少门路。无奈德勒兹德法相济放飞自我的魔鬼写法,使得某些关键概念在这本导读中自始至终都未曾澄清,某些在前半部分反复提及的概念在后半部分才得到相对清晰的定义,前后交叉理解实在累人。或如作者本人所说,将德勒兹的概念解释得太清楚,就是对他最大的背离(苦笑)。(BTW,这本书的理解难度一部分是翻译的锅,把康德的术语译得乱七八糟,诸如广延译为外延、知性译为理解、再生译为再生产,此类迷惑操作不胜枚举。)
5 有用 baiya 2020-10-06 08:17:55
本书主要提供四个方面的导读:1.哲学背景和历史背景;2.主题概述;3.文本阅读;4.接受与影响。
7 有用 peyote 2021-07-13 20:09:57
这是一本好书,但它是本糟糕的导读,因为它更像是一本学院派的研究,它会把读者导向深渊更加迷失…作者绝对不是一位德勒兹主义者,对,他的确背叛了德勒兹,他会告诉你德勒兹有多么地现象学,但是这并不是德勒兹,也不是他想要大家做的背叛。
3 有用 米苏苏 2021-01-29 16:34:15
差异与重复是对再现的批判,是德勒兹的先验美学,是对康德纯批的重写。他抛弃了任何对起源的先验统觉以及形式的假设,从纯粹的差异和奇异性开始,讲述了一种基础性的意识(潜在主体)如何沉思奇异性并将其纳入三大被动综合的诸系列,但在对其自身和客体认知的失败中消散。但出于某种暴力,这种失败却开启了一个能够产生诸理念的确定性场域,在此场域中意识回到感性,并将那流动的断裂的物质性生成为确定的再现。这大致就是德勒兹版本的关于起源的创世神话,看完导读虽然还只是一知半解,但总算有勇气去撸原版了。
2 有用 胖达叔 2022-11-18 16:57:54 湖南
非常清晰地给出了德勒兹整个书的结构,并且按照了第一章归为导言,第二章作为开始的一个结构方式,对每一个综合也是以非常结构化的语言来表述。并且作者一再告诉读者,原文是晦涩的甚至在不同著作中是互相矛盾的表述。最后结尾的时候似乎有些退却地指出了德勒兹所建构的整套理论中的问题,但也有对德勒兹的捍卫,主要是针对了索卡尔。德勒兹这本书不借助《导读》或其他研究性书籍,我觉得根本不可能看懂。
1 有用 莫名 2023-09-20 11:05:00 湖北
有误人子弟之嫌
1 有用 寒枝雀静 2022-03-02 01:16:01
C/ srds,怎么会比原书还难懂啊……?(看出来《差异与重复》翻得有多好了……
1 有用 飞天小歹徒 2023-08-23 20:42:25 广东
据说是德勒兹内鬼,笑死。很久之前就读过这本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的确被作者搞得对先验发生学以及综合术感兴趣。
2 有用 睡觉的Aho 2023-11-12 09:20:13 法国
一个非常非常扎实的工作。但这种扎实并不足以覆盖他钩沉哲学史素材的野心。两点说服了我:(1)虚拟领域本身并非连绵不断的总体,而是disjuntive fragements;(2)三重时间综合应该理解为对海德格尔的康德解读的修正
2 有用 海生花 2021-07-02 11:00:45
过去我对导读有偏见,总觉得看导读会变成嚼饭与人中的那个人。这本导读让我意识到,可以借鉴他人的智慧,尤其当原著太厚实在读不下去时。看完似乎懂了一点《差异与重复》,但主要懂了自己之前不懂的原因:我们通过已知来认识未知,这一过程必须借助概念与普遍化进行。然而《差异与重复》要讨论的是不可化约的差异与不可复制的重复,并且德勒兹要挑战的正是通过概念与概论(普遍化)实现的认知过程。简单地说,用一种不可知的方式向我们言说了不可知。套用一下德勒兹自己的话:不可知总是字面上的。所以,不懂就不懂吧,在这过程中如能有想象与联想,就已经是逃逸和生成了吧。。。
1 有用 喜喜 2020-10-17 22:00:09
《差异与重复》是所有德勒兹的书里我看得最累的,读完一头雾水,本书作者说《差异与重复》是侦探小说,那它一定是《忒修斯之船》级别的。这本导读《差异与重复》,毫不例外,也是所有拜德雅导读系列里我看得最累的,比导读《千高原》难太多了...德勒兹擅长发明与改写概念,又热衷热力学,数学等学科,还在不停地借鉴康德与莱布尼茨,时不时再写写阿尔托与普鲁斯特..任何一个元素都能让人抓狂...本书作者梳理的很细致,从背景导读到主题概述,再到文本精读,然而..可能我需要再读几遍...
6 有用 我魔法少女呢 2021-02-05 02:04:39
我认为这是本很复杂的书 但不一定是本很好地导读 首先好的地方在于 他确实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解释了德勒兹的DR 同时对于被动综合和主动综合(3种)的解释非常的明确 更让我惊喜的是他在后半本的文段中提供了一条DR和AO的联系的思路 这点实在足够创新 我认为这都是优点 不过缺点也很明确 站好了现象学的立场来对待德勒兹 导致了事实上在这本书的前半段透露出浓浓的现象学味道 其次 他对于德勒兹的肉体的概念似乎不是那么的明确(这点也许和他现象学的立场有关) 然后比较让我不能接受的地方在于 确实 他指出了强度与虚拟的差别 但是却将虚拟=ideas的做法 那么虚拟和强能和ideas的差别在哪? 那么这样会不会重回唯心主义?这些问题作者并没有很好地回答。还有一点,他忽略了西蒙栋的个体化
0 有用 Rottentail 2022-03-18 14:45:34
已购
0 有用 西条エリサ 2022-03-22 12:00:39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条理性非常好(现象学视角虽然有失公允,倒是挺合我口味的)。意欲批判层级与表象,文本却寄生在严密的范畴当中,差重的癔症书写决定了我们阅读的佯谬,在实践他的哲学宣言之前,我们(似乎不可避免地)仍然需要经由极端图示化的错误路径穿越这片理论的密林。我更愿意认为原书中那种繁复黏腻的缠杂,仅仅是德勒兹有意令语言在一个历时过程中回溯性地完成指向自身的解构闭环,而导读恰恰充当了我们进入这个理论增殖的过程中时间维度上不可缺省的环节。然而生成性的阅读体验已然缺失,文字最终不过是沦为无生命的遗迹和标本罢了。 (另,思维导图已经在做了。)
0 有用 大赢家 2022-03-06 09:42:41
其中一种解读吧,应用层面的。
0 有用 消失的微笑 2022-03-13 15:12:42
很好的导读。为什么第三综合必然失败,为了永恒轮回,为了强力意志,为了刺破再现的幻象,总之,为了德勒兹能召唤疯狂,它不得不失败。(不过,在我看来,第三综合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自我的失败。)
1 有用 禾勿甫 2021-11-02 01:09:29
一些术语的翻译不属于常规通用译法,导致阅读过程中,尤其和原作译文对照的过程中总要脑子里多转一道弯
0 有用 _nemesis 2021-11-15 14:44:04
写得好 我回去肝原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