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由相差八岁、性格迥异、为人处世截然不同、思维观念存有极大差异的常人春(兄)、常寿春(弟)的两篇口述组成,主要讲述两位“文物人”即“在理的”祖父常晓茹的传奇故事和北京民俗专家常人春的成长过程。作者综合考虑被访者叙述的完整性和研究视角的深刻性,采用历史学方法,将分析、评论、考证以史注、按语、附录等形式补充正文,营造出一种由浅入深的阅读体验。通过兄弟两人的真切回忆、细致描述和互相印证,以常家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社会交际的复杂关系网为主线,勾勒出常氏家族三代人百年来的命运与经历,全景式再现了一个由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俗信、民生百态共同形塑的旧京景象,更透露出一个时代荣辱兴衰过程中当年曾隐藏于京城社会而如今已鲜为人知的诸多具体场景。
--------------------------------------------------------------...
本书由相差八岁、性格迥异、为人处世截然不同、思维观念存有极大差异的常人春(兄)、常寿春(弟)的两篇口述组成,主要讲述两位“文物人”即“在理的”祖父常晓茹的传奇故事和北京民俗专家常人春的成长过程。作者综合考虑被访者叙述的完整性和研究视角的深刻性,采用历史学方法,将分析、评论、考证以史注、按语、附录等形式补充正文,营造出一种由浅入深的阅读体验。通过兄弟两人的真切回忆、细致描述和互相印证,以常家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社会交际的复杂关系网为主线,勾勒出常氏家族三代人百年来的命运与经历,全景式再现了一个由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俗信、民生百态共同形塑的旧京景象,更透露出一个时代荣辱兴衰过程中当年曾隐藏于京城社会而如今已鲜为人知的诸多具体场景。
-------------------------------------------------------------------------------------------------------------------------------
所谓“文物”,指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再不能重新创造的文化遗迹,而将“人”指代为文物,这一比喻颇具寓意。“文物人”不仅仅是那些传承消逝之物的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文物”,是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才能孕育出来的特殊的果子。
作为最后一代亲眼见证了这个大嬗变时代的人,他们(常氏兄弟)为我们保留了殊为可贵的民众记忆。无论是人,还是他们所讲述的事情,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不可再得。从这个角度来说,保存他们的记忆与声音,是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定宜庄
“文物人”与“人文物”的创作者
· · · · · ·
-
定宜庄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定宜庄,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史、满学。主要著作有《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与人合作)、《中国知青史——初澜》。近年致力于口述史的实践与研究,出版有《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史读本》(与人合作)等。
苏柏玉,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史、社会史、定性研究方法。
目录 · · · · · ·
序言/ 001
上篇 常人春口述/ 001
一、我的家庭/ 008
1.家庭出身/ 008
2.祖父传奇/ 012
3.家庭败落/ 020
4.父亲和大爷/ 029
二、老北京的婚丧礼俗/ 038
1.几个研究重点/ 038
2.贫民丧事/ 041
3.关于高阔亭/ 044
4.婚礼及其他/ 052
三、佛与道/ 054
1.我与道教/ 054
2.我与佛教/ 058
四、我的人生经历/ 068
1.童年/ 069
2.“儿童教育馆”/ 078
3.任小学教师/ 083
4.“胡风反党集团”/ 089
5.回京之后/ 096
下篇 常寿春口述/ 109
一、我们家/ 114
1. 爷爷的故事/ 115
2. 奶奶是镶黄蒙/ 161
3. 我佩服的大舅/ 168
4. “公子哥儿”父亲/ 186
5. 母亲是全家的依靠/ 205
6. 瓦窑的舅舅家/ 213
7. 我们家的复杂历史/ 222
二、我们这一代/ 256
1. 哥哥这辈子/ 258
2.我和我的兄弟姐妹/ 275
3.到新疆去/ 283
4.返回北京/ 300
三、北京的民俗民生/ 306
1. 我家的日子/ 312
2. 老北京的吃食/ 340
3. 北平城礼俗/ 364
4. 当北平变成北京/ 399
附 录/ 423
一、常氏家庭大事记/ 423
二、常人春、常寿春自选代表作/ 426
图片目录
常人春、常寿春口述手绘地图/ 006
在常人春家中/ 006
乾隆十五年(1750)北京八旗方位图/ 009
常人春糊制的“一楼二库”/ 024
江朝宗像/ 025
埋藏常家古玩的汤玉麟佛堂侧门/ 028
《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书影/ 040
原北宁铁路局局长陈觉生葬礼路祭棚(1938)/ 050
大型葬礼的游行队列/ 050
火神庙东牌楼(1901)/ 057
火神庙正门/ 057
北平市第一社会教育区民众教育馆(鼓楼)/ 082
北京市少年宫/ 082
“工装代童装”——常人春在新华印刷厂时的装扮/ 087
常人春与家人的合影/ 088
常人春着道袍/ 099
东岳庙正门/ 108
常人春和佟鸿举在东岳庙内/ 108
在常寿春家中/ 113
汤玉麟在天津花园路的宅邸/ 127
常家奶奶马秀琴与儿子常子光/ 164
民国时期在钟楼开设的北平市民众电影院/ 188
今日人民剧场/ 195
《在祖国和平的土地上》曲谱/ 198
常子光(右一)与在北京丰盛医院一起工作的工友们/ 205
常氏兄弟之母阎宝贞像/ 208
常寿春岳丈岳母像/ 216
旧鼓楼大街117号/ 241
窝脖儿/ 244
北京整治“开墙打洞”期间的胡同黑板报/ 249
年轻时的常人春/ 268
如今的分司厅小学/ 277
1981年拍摄的常家全家福/ 283
拉大锯/ 288
常寿春在新疆摘棉花/ 292
常寿春一家四口在新疆/ 300
常寿春与王彩莲/ 301
常寿春、王彩莲夫妇在2011年社区主办的金婚庆典上/ 306
同游什刹海地区/ 308
松木枝、芝麻秸/ 322
五显财神(清代纸马)/ 325
蜜供/ 331
旧时挑担卖豆汁儿/ 347
定宜庄和常寿春在饭馆交谈/ 359
广化寺/ 369
雍和宫“打鬼”/ 370
剃头挑子/ 371
烟袋斜街一景/ 373
白塔寺庙会景之一/ 376
白塔寺庙会景之二/ 376
民国时白塔寺门前/ 378
长春堂出品的避瘟散/ 380
正阳门(前门)城楼/ 381
日本宝丹广告/ 383
什刹海体校/ 404
以女拖拉机手梁军为原型的60年代钞票和70年代邮票/ 406
1958年建设十三陵水库时拆除古建的场景/ 40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现在的流行歌曲只有节奏常感,强烈的节奏感,没有优美的旋律,没有很好的耐人寻味的歌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童年/ 069 -
定:您哥哥跟我讲了一句话,他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叫作“文物人”,也叫“人文物”。他说实际上北京城的历史不光是那些风景,也不光是那些名胜,它还是被很多的“人”来承载的。我很同意他这句话。我关心的是每一个人的经历,他在这个城市里一生的感受,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记录北京城的历史,而不仅仅是讲北京有什么好吃的,北京有什么传统工艺,北京有什么名胜,譬如什刹海。当然,什利海我们也想了解,不过那是第二位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我们家/ 114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文物人”与“人文物”"的人也喜欢 · · · · · ·
“文物人”与“人文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书单|北京风貌·民风民俗 (豆瓣读书)
- 出口成章——对话录与谈话录(续) (維舟)
- manju2020 (jakdan)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6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文物人”与“人文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东虹路旁人 2023-10-25 09:55:42 江苏
#读完此书2023#第75本,历尽劫波兄弟在,兄弟二人的口述史可贵之处在于敢言,而记录者也能记全记,里面许多东西值得后人好好学习。
0 有用 卡尔松 2020-10-21 11:04:52
挺好看。
0 有用 缓之 2022-07-20 22:19:02
20世纪的波折
0 有用 蒙木 2020-08-31 08:42:17
比小说更让人慨叹的口述史。
0 有用 Lostpast 2023-03-15 10:08:55 江苏
小人物的历史,有很多有意思的点,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