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是一年级的孩子,不知怎地,他记忆能力不好。别的孩子读上三遍三五遍就知道怎么写了,但他读了10遍甚至20遍仍然会写错。
对他来说,最痛苦的时刻就是每天的听写。每次听写一发下来,几乎都会错一半。更痛苦的是他有一个非常严厉的语文老师,每个错误的词语都要订正20遍,同时几乎天天找家长。要求回家继续监督听写。
所以,小D看上去是班里最努力的,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在字词方面,半年下来,依然如此,甚至有恶化的趋势。
类似的场景你是不是也经历过:
- 为了让孩子记住词语,抄写20遍,孩子越来越讨厌记忆词语和听写,甚至讨厌文科
- 辅导作业发飙,越催促,孩子愈发磨蹭,拖延甚至抗拒写作业
- 为了让孩子每天养成固定的学习习惯,排了密密麻麻的计划表,结果孩子各种不配合,好习惯没有养成,反而激化了亲子关系。
我们如此用力,却依然得不到收获,为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秋叶老师和李海峰老师特别推荐的《这才是POA——可复制的的极简管理哲学》找到了答案。
你没看错,我就是在一本管理书籍中找到了亲子沟通的关键所在。

查理老师的《这才是POA——可复制的的极简管理哲学》介绍了POA对于决策和行动的重要性,什么是POA,如何转动POA,POA如何应用商业组织以及其他任何场合的。
POA模型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模型,更可以融入到自己的思维和生活中。亲子沟通和教育自然也在其列。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POA?
什么是POA模型?
《这才是POA——可复制的的极简管理哲学》提到,POA模型的三个支柱是O、P、A。 这是3个英文单词的缩写,P代表伙伴(partner),O代表目标(Objective),A代表方法(acceleratioin)。

如上图所有,这三者可形成一个循环的飞轮。
首先,凡事要先问目标O。
查理老师说:“目标是用来确定方向的,帮你清除正确的路径。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弥补战略上的懒惰,不然干的越多,可能错的越多。”
明确了既定目标之后,就可以“拉P”了,就是用目标引起共鸣,找到有共同目标的伙伴P。
最后,有共同目标的伙伴P一起来共创方法A共同达成目标。
查理老师提到,目标O能凝聚伙伴P,伙伴P能共创方法A,方法A能服务目标O。这三者形成了一个循环,当第一轮完成之后,会继续引发第二轮的飞轮转动。那如何把POA模型用亲子沟通和教育上呢?

如何把POA应用于亲子教育?
- 时刻考虑孩子的目标O
《这才是POA——可复制的的极简管理哲学》中提到:“目标决定思维!”
首先,我们要明确亲子教育的目标O是什么?
- 是让孩子对我们的言听计从?
- 是让孩子学习成绩优异?
- 是让孩子有更好的人生?
不,都错了!因为,以上的目标只是我们单方面的想法,并没有把孩子的意愿放进去。
因此,在确立亲子教育目标之前,我们要明确家长的目标和孩子的目标是一致的。
比如,在我们家出门前,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一幕:大人很着急地马上要出门。而此时的孩子呢,却想着要找一个玩具带着。焦急的大人马上开始发火:我要马上出门,你还挑什么玩具,浪费时间!把孩子臭骂一顿之后,孩子哭闹着埋怨父母,硬是赖着不出门。
那怎么办呢?
如果大人帮助孩子挑选玩具或者给孩子提供几个选择,结局就会顺利许多。因为遵循POA管理哲学,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O,不仅是大人的目标,还有孩子的目标。
显然,孩子的目标O是拿到玩具,大人的目标O是越早出门越好。
如何同时满足大人和孩子的目标才是我们该有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硬逼孩子放弃自己的目标,来满足大人的目标。

2.把孩子当做真伙伴P
《这才是POA——可复制的的极简管理哲学》中提到,在一起的并不一定是真伙伴P。
辅导作业发飙,越催促,孩子愈发磨蹭,拖延甚至抗拒写作业。
扪心自问,你信任孩子,把孩子当做真伙伴吗?
作为一位培训机构的老师,我接触过很多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于自己孩子,根本不信任。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努力,不上进,所有需要在外面报班补课才行。他们往往会在最后加一句:老师,你要对他凶一点,严厉一点。
对于这样的要求,我往往是哭笑不得。难道孩子喜欢凶的老师吗?当然不会。
现在有很多包办型的家长,一边为孩子包办一切,一边却一直埋怨孩子没有独立性。其实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怕孩子做不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自己完成,没有把孩子当做真伙伴来对待。
只要把孩子当做真伙伴,相信孩子是要求上进的,我们就能对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才能让孩子感觉自己是有力量的,独立性就养成了。

3.与孩子共创方法A
《这才是POA——可复制的的极简管理哲学》中提到,把孩子当做真伙伴P,找到共识的目标O,和孩子一起共创方法A,才能解决问题,享受亲子关系。
比如为了让孩子记住词语,抄写20遍,孩子越来越讨厌记忆词语和听写,甚至讨厌文科,忽略了孩子的主人翁地位,没有让孩子共创方法导致的。
辅导作业是家长的必修课,也是最容易引发亲子大战的导火索。那有没有方法可以避免呢?方法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商量何时,如何完成作业。
在我儿子刚入小学时,放学我会安排作业的时间和顺序,但是总是吵闹不断,对于我的安排,他有各种拖延和反抗。
注意力分散,拖延越来越明显的情况,让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跟他商量如何才能把作业完成得更顺利。孩子主动提出来一个方法:他自己设定闹钟,写作业20分钟,休息10分钟。虽然作业时间被分隔了,但是因为注意力在那20分钟里更集中,效果堪比之前拖拖拉拉的40分钟。
这就是孩子参与共创方法的好处,孩子更了解自己,对于自己想出来的方法也更珍惜,比起我们一味的命令式安排更有效果。

在亲子教育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也有千奇百怪的叛逆表现。所有的问题和解决方式都可以在POA模型中找到关键所在。
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我们需要冷静想想自己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目标?是不是信任孩子,把孩子当做真伙伴?有没有让孩子参与共创方法呢?
最后借用查理老师的话:
育儿路上,心法不通,技法则无用,目标O是我们的心法,方法A是我们的技法。POA极简思考法让我们回归到关注心法上,从解决表面的问题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本质。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