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改变历史的英苏谍战
原作名: The Spy and the Traitor: The Greatest Espionage Story of the Cold War
译者: 袁鑫
出版年: 2021-1
页数: 464
定价: 92.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甲骨文丛书
ISBN: 9787520167000
内容简介 · · · · · ·
如果有人能被称作英国著名双面间谍金·菲尔比的苏联版本,那个人就是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戈尔季耶夫斯基是两个克格勃特工的儿子,他在苏联最好的情报机构接受训练,1968年正式参与情报工作,后来成为苏联驻伦敦的情报站长。但从1973年起,他开始秘密为英国军情六处工作。长达十 年的时间里,冷战逐渐走向终点,随着美苏两大强权之间的猜疑达到顶峰,世界一度濒临核战争爆发的边缘,戈尔季耶夫斯基最终帮助英方获取了关于苏联领导层战略思维的关键情报,并在幕后为苏联和英国关系的解冻作出了贡献。因为军情六处极力想维系与美国的信任关系,它向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了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姓名,中央情报局因而痴迷于弄清英国这位最高级别情报提供者的身份。最终,他们的痴迷将戈尔季耶夫斯基逼上了绝路:被指派去调查戈尔季耶夫斯基身份的中央情报局官员阿尔德里奇·埃姆斯,正是一名暗中为克格勃服务的线人...
如果有人能被称作英国著名双面间谍金·菲尔比的苏联版本,那个人就是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戈尔季耶夫斯基是两个克格勃特工的儿子,他在苏联最好的情报机构接受训练,1968年正式参与情报工作,后来成为苏联驻伦敦的情报站长。但从1973年起,他开始秘密为英国军情六处工作。长达十 年的时间里,冷战逐渐走向终点,随着美苏两大强权之间的猜疑达到顶峰,世界一度濒临核战争爆发的边缘,戈尔季耶夫斯基最终帮助英方获取了关于苏联领导层战略思维的关键情报,并在幕后为苏联和英国关系的解冻作出了贡献。因为军情六处极力想维系与美国的信任关系,它向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了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姓名,中央情报局因而痴迷于弄清英国这位最高级别情报提供者的身份。最终,他们的痴迷将戈尔季耶夫斯基逼上了绝路:被指派去调查戈尔季耶夫斯基身份的中央情报局官员阿尔德里奇·埃姆斯,正是一名暗中为克格勃服务的线人。
通过揭露美国、英国和苏联三方互相扰乱的故事,戈尔季耶夫斯基戏剧化的生涯故事在他1985年从莫斯科逃亡时到达高潮。麦金泰尔*的这部作品可能也是他最好的一部。
间谍与叛徒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本·麦金泰尔(Ben Macintyre),历史学家,《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兼副主编,并且是该报在纽约、巴黎和华盛顿的通讯记者,曾被推选担任英国声望最高的纪实文学奖“塞缪尔·约翰逊奖”的评委会主席。其代表作有《代号“锯齿”》(Agent Zigzag)、《肉糜行动》(Operation Mincemeat)、《朋友圈内的间谍》(A Spy Among Friends )和《痞子英雄》(Rogue Heroes )等。他经常以自己广受好评的作品为基础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电视剧。
译者简介
袁鑫,英语及历史爱好者,军事爱好者,英语专业八级,曾获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英译汉优秀奖,翻译校对数十万字相关文章,出版译著一部,现居北京。
目录 · · · · · ·
前言 1985 年 5 月 18 日
第一部分
1 克格勃
2 戈尔姆森叔叔
3“阳光”
4 绿色墨水与缩微胶卷
5 塑料袋与玛氏棒
6 特工布特
第二部分
7 安全屋
8 莱恩行动
9“科巴”
10 科林斯先生和撒切尔夫人
11 俄罗斯轮盘赌
第三部分
12 猫鼠游戏
13 摆脱盯梢
14 7 月 19 日星期五
15 芬兰颂
尾声
16“皮姆利科”的护照
代号与化名/致谢
精选书目/注释/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事间谍活动和谈情说爱一样,少许的距离感与不确定性,以及其中一方看似冷却的态度,都能激发出更大的欲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阳光” -
克格勃全程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Komitet C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是有史以来最复杂且最有影响力的情报机构…克格勃既是一个国际国内情报搜集机构,也是政治警察及国家安全机构…为对敌国开展间谍及反情报行动,克格勃在全球招募代理人并安插间谍,广泛地搜集、收买和窃取军事、政治与科技机密。鼎盛时期的克格勃拥有一百多万名情报官员、代理人和线人,没有哪个组织能像克格勃一样深刻地塑造了苏联社会。(P7) 对朋友和邻居来说,戈尔季耶夫斯基(指主角的父亲)一家似乎是苏联公民的完美范本:他们意识形态纯正,忠于党和国家,现在又有了两个健壮的儿子…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戈尔季耶夫斯基家美好的表象之下存在着深深的裂痕,隐藏着各种骗局。(P9) 老戈尔季耶夫斯基是一名典型的“苏维埃人”,一个顺从的国家公务员。但在内心深处,他感到恐惧和害怕,也许还因内疚而不安。奥列格后来发现父亲是一个“战战兢兢”之人…相比之下,奥列格的母亲奥尔加·戈尔季耶夫斯基似乎没有那么驯服。她从未入党,也不相信内务人民委员部毫无瑕疵…出于一个农民根深蒂固的常识观念,她甚至这种国家机器拥有反复无常与恶意报复的习性,但她保持了缄默。(P10) 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在一个充满欺骗却亲密友爱的家庭中长大。安东·戈尔季耶夫斯基尊重党,以一名无畏的共产主义拥护者自居,但在内心深处,他是一个目睹了恐怖事件的怯懦之人。奥尔加·戈尔季耶夫斯基是完美的克格勃特工之妻,但在暗中鄙弃苏联体制。奥列格的外婆违背国家法律规定,偷偷地敬奉上帝。家里的大人们都没有在彼此之间或向任何外人表露过自己的真情实感。斯大林治下的苏联强调令人窒息的一致性,一个人偷偷地持有不同信仰是可能的,但对此开诚布公就太危险了,即便对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奥列格从小就发现,一个人可以过一种双面生活:在爱身边人的同时,隐藏真实的内在自我;在外部世界面前是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克格勃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间谍与叛徒"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间谍与叛徒"的人也喜欢 · · · · · ·
间谍与叛徒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7 条 )

尽可能还原出了公众能知道的"真相",几个有趣的细节
> 更多书评 87篇
论坛 · · · · · ·
招募共读 | 来自灬小沫 | 2024-06-08 11:14:19 | |
用的是轻型纸吗? | 来自亲爱的壳 | 1 回应 | 2024-05-02 17:10:20 |
这本书拍成电影了吗? | 来自豆友279618594 | 2024-04-23 15:57:59 | |
瑞克·埃姆斯&奥德里奇·埃姆斯 | 来自天使不洗碗 | 2 回应 | 2023-12-20 10:32:46 |
看电影的美国总统和中国外交官 | 来自Camillee Yo | 2 回应 | 2022-06-21 00:15:0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Random House Large Print Publishing (2018)9.0分 239人读过
-
Penguin (2019)8.6分 37人读过
-
野人文化 (2021)暂无评分 20人读过
-
Viking (2018)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世界历史】 (爱玛·包法利)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 豆瓣高分读书榜 (smil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间谍与叛徒的评论:
feed: rss 2.0
26 有用 今天也要开心鸭 2021-03-04 17:22:55
三颗星全部交给这个故事本身,双面间谍的经历足够精彩,尤其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戈尔季耶夫斯基的活动为历史上著名的谍战活动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微观视角。想要成为苏联的毛姆的柳比莫夫是这个故事里最吸引我的人物——有着精彩的故事与人物,希望可以早日看到影视化改编。除此之外,作者字里行间满溢着的对苏联的过度轻视与显然不客观的点评着实有碍观瞻,严重影响了内容的可信度和故事的节奏。
13 有用 Messi 2021-03-11 21:54:39
英国吹上天的彩虹屁和苏联/KGB的过度贬损扣一星
7 有用 Red Joker 2021-05-26 17:15:25
这一次,我不得不承认,现实胜过了虚构。 奥列格传奇的一生,从孩提时代到苍苍暮年,绝对是传奇的,但亦是孤独的。历史一向是这样,没有一定的对与错,全看你的立场。而这一次,我完全能理解奥列格的挣扎。 在冰冷,禁锢的囚笼中,对于阳光,艺术和书籍的向往。那里实在过于阴沉与灰暗,所有人都太过于一致,仿佛提线木偶。如果再不做些什么,再不牢牢抓住些什么让自己有信仰,有寄托,从此前方便只有深渊。 作者的文风太棒了。... 这一次,我不得不承认,现实胜过了虚构。 奥列格传奇的一生,从孩提时代到苍苍暮年,绝对是传奇的,但亦是孤独的。历史一向是这样,没有一定的对与错,全看你的立场。而这一次,我完全能理解奥列格的挣扎。 在冰冷,禁锢的囚笼中,对于阳光,艺术和书籍的向往。那里实在过于阴沉与灰暗,所有人都太过于一致,仿佛提线木偶。如果再不做些什么,再不牢牢抓住些什么让自己有信仰,有寄托,从此前方便只有深渊。 作者的文风太棒了。本人之前读过的非虚构文学大概只有《图灵传》吧,确实没读下去。但这次,奥列格本身的故事加之作者文法的渲染,简直太迷人了。寒冷的苏联,冷战,每一个转角的危机,安全屋的美餐,等等,让我太想去亲眼目睹奇迹的诞生。 (展开)
91 有用 宝木笑 2021-02-07 09:52:52
这竟然是一本非虚构类的历史书,看来现实永远比小说更残酷也更迷幻。除了具体事件中的细节描写可看出文学加工的痕迹,绝大部分内容均来自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记录。但Macintyre并未因此就被完全限制了发挥,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和优秀的纪实文学好手,他不动声色地构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那些在固若金汤的爱国主义教育下长大,并成为百里挑一优秀特工的人们,是因为什么最终背弃了自己祖国?我们当然可以简单化地说是为了钱,... 这竟然是一本非虚构类的历史书,看来现实永远比小说更残酷也更迷幻。除了具体事件中的细节描写可看出文学加工的痕迹,绝大部分内容均来自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记录。但Macintyre并未因此就被完全限制了发挥,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和优秀的纪实文学好手,他不动声色地构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那些在固若金汤的爱国主义教育下长大,并成为百里挑一优秀特工的人们,是因为什么最终背弃了自己祖国?我们当然可以简单化地说是为了钱,比如著名的阿尔德里奇·埃姆斯。然而包括“剑桥五杰”在内的更多人是因为别的,就像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书中的一些“闲笔”其实很重要,比如写戈尔季耶夫斯基看到了苏联对“异端”的公审、对布拉格的入侵,看到了北欧真实的生活……也许,在戈尔季耶夫斯基内心最深处,他从未叛国,他只是选择了不同的主义。 (展开)
33 有用 带泥巴味大大熊 2021-02-02 10:16:08
在众所周知的一些国家里,为了某种事业而出卖最亲密的人,一直是检验公民忠诚度与思想纯洁性的终极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