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失忆的书评 (36)

Verve 2020-08-06 22:53:18

克莱夫•詹姆斯的文艺世界

对谈:托比·利希蒂希(Toby Lichtig)、丁骏 主持:陈以侃 2017.8 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在英语世界中几乎无处不在。电视、广播、唱片公司、大报、小报、文学诗歌刊物上处处有他的身影。令人惊讶的是,这样鼎鼎大名雅俗共赏的文化偶像,竟然在中文世界中悄无声息。理...  (展开)
文学车间 2020-10-10 10:58:03

如果不能全部记住,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

一,一群才子的集合体 2019年11月24日,澳大利亚作家、诗人、新闻人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在英国剑桥逝世。消息传来,《卫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纽约客》等媒体纷纷发表纪念文章,《泰晤士报》更刊出长文《向伟大的克莱夫·詹姆斯致敬》(A Tribute to the ...  (展开)
windx 2020-10-03 21:02:25

在学术与八卦之间,如何谈论知识分子的得与失

克莱夫·詹姆斯的《文化失忆》2007年出版,长达八百多页,最初副标题是“有关历史与文化的必要记忆”(Necessary Memories from History and the Arts)。这是他出版的第十五本评论集,他声称为了这项计划,他花了四十年的时间来阅读和思考,并耗时四年写作完成。《文化失忆》2...  (展开)
芝麻 2021-03-11 20:36:29

那些时间边缘上的文化啊

这就是为什么他要读历史,这就是为什么他要研究哲学不是为了自我教育或自我说服,而是要看看其他人如何采取行动,借此衡量自己。斯蒂芬・茨威格,《欧洲的遗产》,第53页 "作者生平简介"里有这么一句话:“2019年11月,克莱夫•詹姆斯逝世于剑桥,在此之前他只停笔了一个月...  (展开)
文学车间 2020-11-27 15:43:49

【转载】张定浩:这个世界中依旧有一些人正手拉着手,在过往的时空中勾连成一个隐秘的怀抱

《文化失忆》是今年我很喜欢的一本书。虽然是将近八百页的巨著,却意外地非常好看,好看到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进去,并一直读下去,直到你担心会很快读完,并且舍不得很快读完。某种程度上,这是我最爱的一种写作类型,它具有心智的强度与广度,同时又和行文的轻快速度奇妙地结合...  (展开)
李以亮 2020-11-04 15:08:01

克莱夫·詹姆斯:一个具有真正宏伟抱负的人

最近几年来读过的最好的文化随笔类著作。之前我也完全不了解这个作者。我搜索才知,他已经离世了。所幸他在身前完成了这部大作。 克莱夫·詹姆斯 花了四十年准备《文化失忆》的写作,还雇佣了专业助手来实现这一计划,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抱负宏伟的人。 作者是对文化失忆耿耿...  (展开)
赫拉扎德 2022-06-07 22:38:34

跟上老大爷的脚步端上文化评论的狙击枪吧,记得枪口要抬高。

在确定自己要阅读这本厚实的书前,请先想象克莱夫 詹姆斯是一位暴躁,霸道,又有点有趣的怪脾气导师,或是足以担任你祖辈的忘年伙伴。而你正在与他进行一场放松又漫无边际的对话。这样你才能忍受住他一系列的“专制”,包括但不限于:写某个文化名人写着写着讨论焦点遨游到外太...  (展开)
张诚安生 2021-08-08 17:36:07

抵抗失忆,却被失忆着

对照原文本,以下13位被删减。 François Furet,Leszek Kołakowski,Alexandra Kollontai,Heda Margolius Kovály,Mao,Chris Marker,John McCloy,Jean-François Revel,Virginio Rognoni,José Saramago,Manès Sperber,Leon Trotsky,Aleksandr Zinoviev  (展开)
永利 2020-11-02 17:23:24

时间的边缘,记忆尤深刻

《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在书还没有现货的时候就关注到了,牛牛的作者,牛牛的名人记录,无不让人致敬和好奇。 只不过,在十月底前一直在忙,没有腾出来时间专门阅读它。 但是,看到当当和京东都卖断货的时候,实在是忍不了了,这才上架几天啊,定价不便宜的啊,5000册没...  (展开)
Noel Gallaher 2024-08-19 09:27:41

滚动更新人物画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皮特·阿尔滕伯格一个有天赋而又以玩弄才华为乐的纨绔子弟, 路易·阿姆斯特朗一个在白人话语下可以活得井井有条而又热爱生活的天才小号家, 雷蒙·阿隆一个相信自由民主才是未来的方向但又不定义为意识形态,一针见血而敏锐的政治分析家, 瓦尔特·本雅明一个提供激进而又以过...  (展开)
如水圆清 2021-09-24 17:25:32

金句亦或是星丛

才子书的写法,一面是广博的征引,观念与观念的交织;另一面是充满偏见的“私货”,金句迭出的俏皮话。“文化失忆”的题目令读者有了重回二十世纪一场场人为制造的浩劫的准备,却并未提示出谈论的语气或节奏。想要进入与历史一般沉重的思想的读者或许会感到失望:关于最为抽象...  (展开)
sarahhhh 2020-10-16 09:49:50

摘抄和感悟(随着阅读进度持续更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国诗人。作为大革命前彼得堡风采的化身,因诗歌成就不朽,她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俄国诗人。她的作品是先锋的,她的人则是妖冶的。(可参考《娜塔莎之舞》) --皮特·阿尔滕伯格(1859-1919):奥地利作家,诗人。他的作品《收获(Fechsung)...  (展开)
查理曼大帝 2021-03-11 13:11:32

一个文明人对未开化时代的看法——浅谈克莱夫-詹姆斯的《文化失忆》

《文化失忆》一书收录了克莱夫-詹姆斯在40年的时间里写的100多篇文章。大部分文章都是关于20世纪的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的文化人物,但其中也有一些是关于俄罗斯人、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的研究。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文章是关于二战期间居住在维也纳咖啡馆的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的。在...  (展开)
逆·逆刃刀 2025-01-24 18:55:47

文化失忆,所有需要去记忆,而不是忘记或被忘记

因为有非常大的删减(被忘记),这是对本作品最大的讽刺! 这消失的13人,链接如下: https://book.douban.com/people/liamcai/annotation/35132631/?start=0 而我们为什么会忘记呢?是因为极权吗?还是因为自己的边缘化? 如果我们不断忘记很多人和事,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是逐步...  (展开)
J 2022-11-19 09:53:54

书摘

【维也纳】咖啡馆生活。《失落的世界》。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危险之处在于,它给了美国人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认为自己不需要世界。但正是世界使他们成为现在的样子。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抵抗文化失忆,这种失忆会使我们忘记,正是二十世纪剧烈蓬勃的精神生活赋予今日美国如此...  (展开)
阿米 2021-02-07 18:08:51

为失忆中的记忆

要感谢克莱夫吧,从去年读了唐诺的《重读》、《尽头》以后,觉得那是最棒的编辑了。现在才发现,文字的世界,没有“最”文化。 读完唐诺还有点欢喜,读完克莱夫,就有几分绝望了,世间再也没有比他更能读书的人了吧。时间主要在一战、二战阶段,文学、绘画、电影、政治。。。。...  (展开)
字母大大 2020-11-04 09:09:40

人生不过一行注释

01、人是什么? 如果将每个人比喻成生产线上一件件还没贴标签的半成品,估计大多数人未必赞同,因为这似乎模糊了每个人的特质和各自不同的特征! 但是无论是自东方传说女娲造人(女娲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了原始的人类)开始,还是从西方伊甸园里亚当夏娃的形象说起(最初只有性别...  (展开)
荆红冰灵 2023-03-29 22:14:08

知识分子 ought to be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过这为读者提供了少有的机会——靠忍耐力来获得加分。几乎所有的史诗都会提供此类机会。实施作者假设读者会因为坚持到最后而祝贺自己,这完全正确。”T.Mann 这段文字成为在我阅读时使我会心一笑的多个瞬间之一,尤其在昨日(28日)埋头捧书苦读,一抬头发现午休时间不知不...  (展开)
黑儒 2022-02-09 22:15:35

高度个人化的阅读体验,如同这本高度个人化的书

* 这是一本大部头、讲述了近百年的西方思想文化历史界的重要人物简史和评价,整体上呈现了作者的个性特征,有的人物甚至基本由评价组成,高度主观。 * 它没有对历史人物的客观事实的介绍,面向的是接受过西方系统人文通识教育的精英们。作者所描述的是以一根一整套的西方自由主...  (展开)
弹尔簧之 2022-01-15 00:46:48

美的意趣

美的意趣,是读《文化失忆》的直接感受。 《文化失忆》集作者四十年阅读之大成,涵盖对百名大家之评论,堪称海量,又不乏个人的真知灼见,阅读的过程,直接就是一次美的享受。 作者具有相当的审美能力。 一般的,对上百名人物及其作品、成就甚至思想予以评价,只能泛泛而谈,点...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6条)

订阅文化失忆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