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与马克·布洛赫齐肩的中世纪史学大家米歇尔·福柯向他致敬
《国王的两个身体》作者康托洛维茨首部完整传记
忠实还原20世纪一颗杰出的头脑、一个伟大的灵魂
“阅读他的一生,我们不仅会了解这个人,而且将缩短与人性的距离。”
本书围绕康托洛维茨,以他的代表性作品《腓特烈二世皇帝》和《国王的两个身体》为节点,交织他那个时代的大事件,以及他所交往的德国海德堡、英国牛津和美国伯克利的知识面孔,讲述了这位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多彩而戏剧性的一生:他摆脱了思想的桎梏,成为世界级的大师,在行动和思想上投身时代,以及发表他最受赞誉的惊世之作——《国王的两个身体》。
作者勒纳耗费二十余年,致力于为传主提供一幅全面的画像,不仅深入康托洛维茨的思想,还对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予以了准确而细致的刻画,不仅使读者了解了一位伟大的学者,还以更贴近人性之姿展现了20世纪复杂多样的知识分子生...
与马克·布洛赫齐肩的中世纪史学大家米歇尔·福柯向他致敬
《国王的两个身体》作者康托洛维茨首部完整传记
忠实还原20世纪一颗杰出的头脑、一个伟大的灵魂
“阅读他的一生,我们不仅会了解这个人,而且将缩短与人性的距离。”
本书围绕康托洛维茨,以他的代表性作品《腓特烈二世皇帝》和《国王的两个身体》为节点,交织他那个时代的大事件,以及他所交往的德国海德堡、英国牛津和美国伯克利的知识面孔,讲述了这位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多彩而戏剧性的一生:他摆脱了思想的桎梏,成为世界级的大师,在行动和思想上投身时代,以及发表他最受赞誉的惊世之作——《国王的两个身体》。
作者勒纳耗费二十余年,致力于为传主提供一幅全面的画像,不仅深入康托洛维茨的思想,还对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予以了准确而细致的刻画,不仅使读者了解了一位伟大的学者,还以更贴近人性之姿展现了20世纪复杂多样的知识分子生活。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E. 勒纳
美国西北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中世纪学会会员,普林斯顿高研院前成员。著有《中世纪晚期自由精神的异端》《预言的力量》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古老的波森和年轻的恩斯特 …… 11
第二章 “扛着枪与炮” …… 28
第三章 菲娜热 …… 49
第四章 海德堡 …… 65
第五章 圣格奥尔格 …… 80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古老的波森和年轻的恩斯特 …… 11
第二章 “扛着枪与炮” …… 28
第三章 菲娜热 …… 49
第四章 海德堡 …… 65
第五章 圣格奥尔格 …… 80
第六章 城堡山 …… 100
第七章 腓特烈二世 …… 120
第八章 万众瞩目 …… 143
第九章 成为内行 …… 162
第十章 法兰克福 …… 177
第十一章 戏剧之年 …… 193
第十二章 牛津 …… 210
第十三章 有尊严的闲暇 …… 224
第十四章 逃离 …… 244
第十五章 “流亡的外国学者” …… 259
第十六章 “对欧洲无欲” …… 271
第十七章 基督君王颂 …… 289
第十八章 为稻粱谋 …… 305
第十九章 北方乐土 …… 325
第二十章 “决不去德国” …… 346
第二十一章 “安乐乡” …… 358
第二十二章 根本问题 …… 380
第二十三章 高等研究 …… 401
第二十四章 国王的两个身体 …… 419
第二十五章 “埃卡厌恶埃卡” …… 438
第二十六章 最后的岁月 …… 460
尾 声 …… 472
缩略语 …… 475
注 释 …… 479
致 谢 …… 514
· · · · · · (收起)
喜欢读"天使时间"的人也喜欢 · · · · · ·
天使时间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天使时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转】徐震宇:康托洛维茨其人其书
> 更多书评 3篇
-
Adiyat (Spiritual Chivalry Style)
“赫拉克勒斯已和翁法勒斩断瓜葛”(这是个博学的暗示,赫拉克勒斯曾被罚给女王翁法勒作奴从事卑微的工作,而翁法勒的名字意为“海军的”)。 Omphale, whose name means "navel", 意为“肚脐”(译者显然看成naval)。前面提到cut the cord linking him to Omphale,剪断把他和翁法勒绑在一起的绳子,显然暗示”脐带”。2020-12-30 00:22 4人喜欢
-
Adiyat (Spiritual Chivalry Style)
“赫拉克勒斯已和翁法勒斩断瓜葛”(这是个博学的暗示,赫拉克勒斯曾被罚给女王翁法勒作奴从事卑微的工作,而翁法勒的名字意为“海军的”)。 Omphale, whose name means "navel", 意为“肚脐”(译者显然看成naval)。前面提到cut the cord linking him to Omphale,剪断把他和翁法勒绑在一起的绳子,显然暗示”脐带”。2020-12-30 00:22 4人喜欢
-
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观点是,历史学家应该尊重“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独特价值”(第112页)。他转述兰克的话说,如果上帝创造一代人,只是用来充当另一代人的准备,那他是不公正的;他直接引用兰克的话:“在上帝的眼里,所有的世代都是平等的,历史学家也必须这样看待”(第116页)。一个人必须“将时间从历史中驱逐出去”,而对因果关系的追求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即在历史主体自身的关系中来理解。的确,一... (1回应)
2020-11-22 13:11 1人喜欢
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观点是,历史学家应该尊重“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独特价值”(第112页)。他转述兰克的话说,如果上帝创造一代人,只是用来充当另一代人的准备,那他是不公正的;他直接引用兰克的话:“在上帝的眼里,所有的世代都是平等的,历史学家也必须这样看待”(第116页)。一个人必须“将时间从历史中驱逐出去”,而对因果关系的追求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即在历史主体自身的关系中来理解。的确,一个人必须充分意识到“非理性时刻”的不可避免性;必须宁可“尽管”而不是“因为”。康托洛维茨从自己的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解释: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腓特烈二世和数学家列奥纳多·斐波那契之间关于几何和代数的长时间讨论,不可能在1226年的比萨发生,因为当时皇帝正在行军,需要继续前进。但是,如果认识到腓特烈的独特性和他不断地“玩弄命运”,那就可以设想他找到空暇进行了一次有学问的谈话,“尽管”形势不允许。这就必须用到创造性的想象力(第114-115页)。 当然,这种想象必须与原始资料有某种联系。在这方面,康托洛维茨强调,迫切需要利用非文献资料来表现历史,以获得一幅“真正”的画面,尽管这种资料可能在愚昧的人看来“不可靠”。正因为再现必须是主观的,历史学家需要利用最大数量和最广泛的同期资料,以便像同时代人一样“看到”他要再现的对象。这些资料不仅包括编年史的“成千上万的个人观察”,还包括书信写作、虚构的信件,以及伪造的文件(实证主义者的梦魇)。没有人能知道卡尔或奥托到底长什么样,但人们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呈现自己的,以及他们在自己的时代是如何被感知的(第118-119页)。如果这是“神话视野”,那就让它是吧。 但即使根据过去的原始资料来画一幅画,一个人也必须站在现在,从一个视角出发。康托洛维茨嘲笑“平庸的中立”,例如记者,随时准备就任何主题传达他的观点,而不管党派、国籍或世界观。这种平庸的中立同样存在于当前的通俗史,它针对的是跨国界的“半受教育的乌合之众”(Halbbildungspobel)(第122页)。要写好历史,不可能中立。在康托洛维茨看来,“今天,冷静的实证主义面临着成为浪漫主义的危险,当它坚持没有先见也可能找到真理的蓝花时”(第120页)。(“蓝花”是德国浪漫派对超凡神圣的自然奇迹的象征。)正如歌德所写:“难道真理不是一个只能剥下一层一层皮的洋葱?你没有放进去的东西永远也取不出。” 当前的任务是带着对国家的奉献意识来书写历史。康托洛维茨断言,19世纪伟大的德国历史学家,其中包括兰克和蒙森,都受到国家危亡感的激发。这时他开始煽动性地宣称,这在当前尤为必要:一个人在写作时必须带着“对某种类似于德国天命的真正信仰”——不是“民族主义的大吹大擂”,而是“是的,对如今受到威胁的民族的狂信”(第123页)。这时他引用了弗里德里希·席勒,有感于屈辱的《吕内维尔和约》将当时莱茵河的整个左岸割让给法国,席勒写下惊人的“信仰告白”:“每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属于它的一天,但德国的那一天,是所有时代的收获。”鉴于目前的危险和德国的使命,历史的再现必须是受这一教条的支配,即“以民族及其荣誉的未来为重”(第124-125页)。结束时,康托洛维茨最后一次请求他的19世纪助誓人的支持。布拉克曼曾谈到他是否真的对与日耳曼历史文献所(一个建立于19世纪初的机构)相关的实证主义作品有“平静的爱”,作为含蓄的回应,埃卡取出杀手锏,引用了日耳曼历史文献所出版物上印着的题词:“以对祖国的神圣之爱为魂”(Sanctus amor patriae dat animum)。 引自 第八章 万众瞩目 …… 143 这一历史编纂学的争论最后如何?资深的学院建制派对这个坏孩子(enfant terrible)呼吁放弃专业学者一直固守的客观性原则没有表现出任何同情,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已经在实践中放弃了这一原则。…… 当然,他也有钦慕者。撇开格奥尔格的追随者不谈,有些是年轻的历史学家,他们称赞他敢于挑战陈旧的方法,如前一章提到的格哈特·拉德纳和费利克斯·吉尔伯特,以及下一章要提到的特奥多尔·E.蒙森。然而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倾向于在方法论上出轨。…… 似乎是造化弄人,康托洛维茨和布拉克曼后来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埃卡不仅在哈勒演讲中表现出自己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后来还在两种不同的极右出版物中,负责发表煽动性的跋语。一个是《德意志汇报》,由莱茵兰的反共和实业家资助;另一是《指环》,由一位极右翼的宣传家主管。然而,1933年后,康托洛维茨离开他的“以民族为导向的立场”,逐渐成为左翼人士。至于他的历史写作,随着1930年代的前进,他放弃了《腓特烈二世皇帝》中的修辞方式,以及他的哈勒原则,即历史必须建立在“教条”的基础上。相反,他开始专注于微观分析和避免先入之见。 至于布拉克曼,那个反对将政治与学术混为一谈的人,在1932年建立了一个与德国政府关系密切的“东方研究出版中心”。“东方研究”(Ostforschung)不可避免地具有站在德国的立场反对斯拉夫人的党派性,在纳粹1933年掌权后,这种党派性尤其凸显。1936年布拉克曼从行政职位上退休,但当德国于1939年入侵波兰时,他从一个历史学家的立场支持纳粹的目标。受党卫军之托,他写了一本名叫《东欧危机与重建》的书。书中引用“新德国元首”在《我的奋斗》中的话:“我们将阻止德国转向南欧和西欧,而把我们的目光投向东方的土地。”然后总结道:“还有哪个民族可以声称像德国一样为东欧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当英国和法国要求东欧如果没有它们的授意就不要发生任何事情,我们必须问,它们有什么成就可以表明它们的要求是正当的?……只有德国,作为数世纪以来中欧的主导力量和东欧文化的唯一载体,才有这一权利。”两年后,布拉克曼甚至坚称德国政府官员需要出席学术会议:“我们所代表的政治导向型学术,就其内在而言,必然依赖于官方的帮助。”如果不是“东方研究”有着可怖的影响,这种讽剌还蛮有趣的。 引自 第八章 万众瞩目 …… 143 1回应 2020-11-22 13:11
-
Adiyat (Spiritual Chivalry Style)
“赫拉克勒斯已和翁法勒斩断瓜葛”(这是个博学的暗示,赫拉克勒斯曾被罚给女王翁法勒作奴从事卑微的工作,而翁法勒的名字意为“海军的”)。 Omphale, whose name means "navel", 意为“肚脐”(译者显然看成naval)。前面提到cut the cord linking him to Omphale,剪断把他和翁法勒绑在一起的绳子,显然暗示”脐带”。2020-12-30 00:22 4人喜欢
-
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观点是,历史学家应该尊重“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独特价值”(第112页)。他转述兰克的话说,如果上帝创造一代人,只是用来充当另一代人的准备,那他是不公正的;他直接引用兰克的话:“在上帝的眼里,所有的世代都是平等的,历史学家也必须这样看待”(第116页)。一个人必须“将时间从历史中驱逐出去”,而对因果关系的追求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即在历史主体自身的关系中来理解。的确,一... (1回应)
2020-11-22 13:11 1人喜欢
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观点是,历史学家应该尊重“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独特价值”(第112页)。他转述兰克的话说,如果上帝创造一代人,只是用来充当另一代人的准备,那他是不公正的;他直接引用兰克的话:“在上帝的眼里,所有的世代都是平等的,历史学家也必须这样看待”(第116页)。一个人必须“将时间从历史中驱逐出去”,而对因果关系的追求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即在历史主体自身的关系中来理解。的确,一个人必须充分意识到“非理性时刻”的不可避免性;必须宁可“尽管”而不是“因为”。康托洛维茨从自己的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解释: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腓特烈二世和数学家列奥纳多·斐波那契之间关于几何和代数的长时间讨论,不可能在1226年的比萨发生,因为当时皇帝正在行军,需要继续前进。但是,如果认识到腓特烈的独特性和他不断地“玩弄命运”,那就可以设想他找到空暇进行了一次有学问的谈话,“尽管”形势不允许。这就必须用到创造性的想象力(第114-115页)。 当然,这种想象必须与原始资料有某种联系。在这方面,康托洛维茨强调,迫切需要利用非文献资料来表现历史,以获得一幅“真正”的画面,尽管这种资料可能在愚昧的人看来“不可靠”。正因为再现必须是主观的,历史学家需要利用最大数量和最广泛的同期资料,以便像同时代人一样“看到”他要再现的对象。这些资料不仅包括编年史的“成千上万的个人观察”,还包括书信写作、虚构的信件,以及伪造的文件(实证主义者的梦魇)。没有人能知道卡尔或奥托到底长什么样,但人们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呈现自己的,以及他们在自己的时代是如何被感知的(第118-119页)。如果这是“神话视野”,那就让它是吧。 但即使根据过去的原始资料来画一幅画,一个人也必须站在现在,从一个视角出发。康托洛维茨嘲笑“平庸的中立”,例如记者,随时准备就任何主题传达他的观点,而不管党派、国籍或世界观。这种平庸的中立同样存在于当前的通俗史,它针对的是跨国界的“半受教育的乌合之众”(Halbbildungspobel)(第122页)。要写好历史,不可能中立。在康托洛维茨看来,“今天,冷静的实证主义面临着成为浪漫主义的危险,当它坚持没有先见也可能找到真理的蓝花时”(第120页)。(“蓝花”是德国浪漫派对超凡神圣的自然奇迹的象征。)正如歌德所写:“难道真理不是一个只能剥下一层一层皮的洋葱?你没有放进去的东西永远也取不出。” 当前的任务是带着对国家的奉献意识来书写历史。康托洛维茨断言,19世纪伟大的德国历史学家,其中包括兰克和蒙森,都受到国家危亡感的激发。这时他开始煽动性地宣称,这在当前尤为必要:一个人在写作时必须带着“对某种类似于德国天命的真正信仰”——不是“民族主义的大吹大擂”,而是“是的,对如今受到威胁的民族的狂信”(第123页)。这时他引用了弗里德里希·席勒,有感于屈辱的《吕内维尔和约》将当时莱茵河的整个左岸割让给法国,席勒写下惊人的“信仰告白”:“每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属于它的一天,但德国的那一天,是所有时代的收获。”鉴于目前的危险和德国的使命,历史的再现必须是受这一教条的支配,即“以民族及其荣誉的未来为重”(第124-125页)。结束时,康托洛维茨最后一次请求他的19世纪助誓人的支持。布拉克曼曾谈到他是否真的对与日耳曼历史文献所(一个建立于19世纪初的机构)相关的实证主义作品有“平静的爱”,作为含蓄的回应,埃卡取出杀手锏,引用了日耳曼历史文献所出版物上印着的题词:“以对祖国的神圣之爱为魂”(Sanctus amor patriae dat animum)。 引自 第八章 万众瞩目 …… 143 这一历史编纂学的争论最后如何?资深的学院建制派对这个坏孩子(enfant terrible)呼吁放弃专业学者一直固守的客观性原则没有表现出任何同情,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已经在实践中放弃了这一原则。…… 当然,他也有钦慕者。撇开格奥尔格的追随者不谈,有些是年轻的历史学家,他们称赞他敢于挑战陈旧的方法,如前一章提到的格哈特·拉德纳和费利克斯·吉尔伯特,以及下一章要提到的特奥多尔·E.蒙森。然而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倾向于在方法论上出轨。…… 似乎是造化弄人,康托洛维茨和布拉克曼后来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埃卡不仅在哈勒演讲中表现出自己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后来还在两种不同的极右出版物中,负责发表煽动性的跋语。一个是《德意志汇报》,由莱茵兰的反共和实业家资助;另一是《指环》,由一位极右翼的宣传家主管。然而,1933年后,康托洛维茨离开他的“以民族为导向的立场”,逐渐成为左翼人士。至于他的历史写作,随着1930年代的前进,他放弃了《腓特烈二世皇帝》中的修辞方式,以及他的哈勒原则,即历史必须建立在“教条”的基础上。相反,他开始专注于微观分析和避免先入之见。 至于布拉克曼,那个反对将政治与学术混为一谈的人,在1932年建立了一个与德国政府关系密切的“东方研究出版中心”。“东方研究”(Ostforschung)不可避免地具有站在德国的立场反对斯拉夫人的党派性,在纳粹1933年掌权后,这种党派性尤其凸显。1936年布拉克曼从行政职位上退休,但当德国于1939年入侵波兰时,他从一个历史学家的立场支持纳粹的目标。受党卫军之托,他写了一本名叫《东欧危机与重建》的书。书中引用“新德国元首”在《我的奋斗》中的话:“我们将阻止德国转向南欧和西欧,而把我们的目光投向东方的土地。”然后总结道:“还有哪个民族可以声称像德国一样为东欧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当英国和法国要求东欧如果没有它们的授意就不要发生任何事情,我们必须问,它们有什么成就可以表明它们的要求是正当的?……只有德国,作为数世纪以来中欧的主导力量和东欧文化的唯一载体,才有这一权利。”两年后,布拉克曼甚至坚称德国政府官员需要出席学术会议:“我们所代表的政治导向型学术,就其内在而言,必然依赖于官方的帮助。”如果不是“东方研究”有着可怖的影响,这种讽剌还蛮有趣的。 引自 第八章 万众瞩目 …… 143 1回应 2020-11-22 13:11
论坛 · · · · · ·
为什么传记题目叫“天使时间” | 来自今天的艳楠同学 | 2020-11-26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9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7)暂无评分 8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 (无心恋战)
- 新民说书目 (新民说iHuman)
- 山川制本 (Elfin)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购物车首选 (cruyff)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天使时间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Silent Revolt 2020-11-30
康氏确实是那种才华横溢的学者。然而对于一个出身普通的人来说,体会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上流的”精英的一生,有时候是一种折磨。
1 有用 兆新年 2020-12-30
韦伯对青年康托洛维茨多有提携,TLS 上有一篇康托洛维茨的生平介绍,“Ernst Kantorowicz: man of two bodies”,由 Robert E. Norton 所写,见:https://www.the-tls.co.uk/articles/ernst-kantorowicz-life/
0 有用 万人迷 2021-01-17
昨天跟学术聊到这本书,晚上把它找出来跳读了一下,可惜并没有多少收获。思想部分谈得太少,个人对传主的八卦又不十分感兴趣。翻译和校对有一些疏漏,不过看得出译者很认真。
0 有用 提戈 2020-10-21
4.5
0 有用 卡尔松 2021-01-02
精彩,书与人皆是。
0 有用 吴情 2021-01-25
比起现在很多为稻粱谋终身困在学术圈中的学者,康托诺维茨的人生实在太过精彩,当然,这不仅仅在于他时而享受男性的陪伴,时而迷恋女性。他出生豪门,也是斯特凡·格奥尔格圈子中的一员,热衷于呼唤“秘密德意志”,为德国参加过一战;由于“屎特勒”的缘故,被迫远走美国,后半生从右转左,更可贵的是,他敢于在冷战时期的“红色恐慌”中坚持大学教师职业的尊严。埃卡既忠于友情、热心、会玩高级文字游戏,又毒舌、厌女、社交不知... 比起现在很多为稻粱谋终身困在学术圈中的学者,康托诺维茨的人生实在太过精彩,当然,这不仅仅在于他时而享受男性的陪伴,时而迷恋女性。他出生豪门,也是斯特凡·格奥尔格圈子中的一员,热衷于呼唤“秘密德意志”,为德国参加过一战;由于“屎特勒”的缘故,被迫远走美国,后半生从右转左,更可贵的是,他敢于在冷战时期的“红色恐慌”中坚持大学教师职业的尊严。埃卡既忠于友情、热心、会玩高级文字游戏,又毒舌、厌女、社交不知界限,真真让人又爱又恨。 (展开)
0 有用 SodaM 2021-01-20
可读性强。多读读天才的生平,让我们清晰的定位自己。
0 有用 万人迷 2021-01-17
昨天跟学术聊到这本书,晚上把它找出来跳读了一下,可惜并没有多少收获。思想部分谈得太少,个人对传主的八卦又不十分感兴趣。翻译和校对有一些疏漏,不过看得出译者很认真。
0 有用 卡尔松 2021-01-02
精彩,书与人皆是。
1 有用 兆新年 2020-12-30
韦伯对青年康托洛维茨多有提携,TLS 上有一篇康托洛维茨的生平介绍,“Ernst Kantorowicz: man of two bodies”,由 Robert E. Norton 所写,见:https://www.the-tls.co.uk/articles/ernst-kantorowicz-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