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素 短评

热门
  • 13 安东妮 2020-12-26 23:38:12

    年度悲哀之书。发达资本主义终结与布尔乔亚最后一人

  • 19 àtamäokàshi 2021-02-25 22:30:01

    世界在敗壞,但關我屁事,我早就被文明的哀傷處決了。

  • 3 包生百病 2022-10-07 12:21:46 北京

    这玩意有9.3分足以证明基本盘。。。

  • 2 宇宙牌儿香烟 2023-04-17 18:43:54 河北

    说实在话,做学生的时候是唯一幸福的时光,那个时候未来依然向你敞开怀抱,一切似乎皆有可能。后面的成人生活,职业生涯只是缓慢地逐渐地陷入流沙泥潭。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年轻时代的友谊,大学时代建立的友谊,实际上是我们唯一真正的友谊,这种友谊却永远也不会在进入成生活之后还继续存在,大家都避免再见到年轻时代的朋友,以免直面我们落空的希望的见证人,我们被碾压的事实。

  • 10 Lee *N 2021-02-26 20:03:15

    在人一生的过程中,其他的愉悦会逐渐取代性愉悦,但性依旧是个人以身体器官直接投入的唯一时刻,性行为这个强烈的管道,依然是爱情结合必需的管道,缺它不可,其他一切通常是接下来慢慢产生的。挺致郁的,建议抑郁症患者慎读。

  • 10 毛茸茸的大桃子 2021-10-27 16:15:04

    爱一个人,那个人是不会死的,那个人是不朽的。

  • 2 蓝房子 2022-01-17 20:47:40

    维勒贝克永远不会让人失望!色情版局外人!金句频出!这书可让每天早上六点四十五分服用椭圆形、可对半剖开的白色小药丸的我太喜欢了!

  • 1 洪七公 2022-11-27 12:16:20 陕西

    绝了,近几年读到的最好看的法国小说,对全球化时代的犀利的抨击,隐藏在欲望里的对人类社会最本质的嘲笑,和对绝望自我的无限描述,一剂强烈的看穿当今社会现代性的猛药。

  • 0 蜜瓜菠萝包 2022-09-23 12:23:42 北京

    好久没看过厌女思想如此漫溢的作品了。简而言之就是一位将死之人的生平回顾,前段舒缓后段自从旧友饮弹后一路高涨沉沦,痛苦描摹到位,悲伤则几乎无影。整体尚可,好看不好看之处泾渭分明。就是好奇媒体怎么敢拿这类三流作品跟局外人比啊。

  • 2 释年 2022-04-17 13:38:45

    重鑄將死之軀

  • 0 董言 2022-10-18 21:54:24 中国香港

    藥丸只是在與醫生見面的時候才出現。主人公每日服用的行為卻是隱藏起來的。沒有勞動也會耗盡自己是一個巨大的隱喻,而每個看似能被解救的節點,也就是最後說的那兩個女人,或是最初見到的深色皮膚女人,是不是真的像是上帝的提示?這些事件都像是藥丸,在一條必然墮落的道路上,給了虛假的希望。

  • 0 2024-08-20 15:02:25 广东

    如此粗砺 厌恶 不加遮掩的文字,痛苦的人是傻逼,快乐的人脑子有问题。

  • 0 水原吸管 2023-02-14 23:32:57 中国台湾

    明明深知韋勒貝克書裡濃烈厭女,但!翻譯得真好,讀到停不下來,非常犀利,讀韋勒貝克會讓我想到加斯帕諾電影裡的男人。

  • 0 桥本良彦 2024-08-29 19:50:50 福建

    读来容易成瘾)

  • 0 西木野 2022-09-11 16:41:25 上海

    这书挺厉害的,沉重而又引人发笑,最后戛然而止,很少看到有写现代社会写出这种程度的悲凉感的

  • 0 水晶猫耳朵 2023-05-13 20:19:09 重庆

    新自由主义belief以资本逻辑、市场原则、自由放任的operation将鲜活的个人和具体的劳动抽象化,变成cover世界的逻辑,享受着宗教式的地位,因此被called普世价值——以同一性以绝对化为特点,以至于忽略各种差异~so boring~能不抑郁么?我也需要血清素,来一份吧~

  • 0 单手伸懒腰 2023-01-30 16:16:48 中国香港

    丧失了性欲,也无法遗忘爱,活得不生不死,无滋无味,宛如游魂

  • 1 E 2021-02-07 17:27:39

    到最後,他對好女人的想像與對壞女人的一樣貧乏。甚至比對自己的無望人生更甚。(但敘事語調是迷人的,這點必須指出。

  • 1 2ya 2021-02-28 15:48:36

    超级流畅,可以一口气读完,又经得起重读,而且特别搞笑!我想我永远都会喜欢维勒贝克……

  • 0 沉睡的人 2021-02-01 22:53:48

    架構跟他的處女作挺像的,前半部回顧情史讓我想到昆德拉的《無知》,中間農民抗爭讓我想到《萬延元年足球隊》。總的來說,寫法少了他平時的窮極理性與深刻洞察,我想這可能跟上部作品造成的事件有關,為人還是不能太理性吧! 所以寫了這麼個被自我的理智逼死的故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