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短评

热门
  • 178 林为攀 2020-07-28 15:32:43

    对于毛姆的印象,许多人还停留在他的《刀锋》与《月亮和六便士》,却不知他本人还是一个著名的评论家。个人认为,毛姆的书评大于他的小说作品,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向导,带你从纷繁杂乱的文学版图中,找到最适合浏览观光的景点,而且还能全面剖析每个作家的生平、喜好及个性,让你在吃鸡蛋的同时,也能了解下蛋母鸡,完全打破钱钟书关于吃蛋勿见鸡的偏见。刻薄的笔调,更是让每个作家栩栩如生,再极力渲染人人爱看的八卦绯闻,更是让每个作家无所遁形。毛姆此书告诉人们,哪怕做不了一个作家,也不影响成为一个名扬四海的评论家。无疑为许多力所不逮的文青找到了一条康庄大道。

  • 112 芒斯特 2020-07-30 23:52:04

    毛姆相信书似主人型,他从《红与黑》看出司汤达的挫,从《呼啸山庄》看出艾米丽勃朗特是个一辈子压抑自己的然后把疯狂全在书中释放的不敢出柜女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真善美之我见》小文,尤其说到以欣赏与思考艺术为人生大业的人,盲目鄙视一切寻常之物,他们比瘾君子还糟糕。艺术不能只有给人愉悦这一功能,这样的话还不如一大牡蛎配上一品脱梦拉谢葡萄酒带来的效果显著。哦,还有他说“工作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赞扬之处,人们工作就是为了享受休闲时光,只有蠢人才会因为如果不工作的话不知该干什么,而工作。”我也这么认为。哈哈哈哈

  • 112 心猿意马 2020-08-02 16:05:22

    这和《巨匠与杰作》是同一本书

  • 71 新年快乐。 2020-07-28 17:08:03

    书评家不少,但像毛姆这般深刻的阅读向导却不多见,从作家的作品问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们的生平和性格回转身,刻薄八卦又一针见血,关键是还有趣。

  • 46 欢乐分裂 2020-09-03 16:31:21

    可算重读,内容与《巨匠与杰作》大部分重合,不过换了译者。 一流毒舌专栏作家、超级gossip红人、大师光环终结者: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各有各渣,有共渣性(几度差点混淆,事例过于接近),有独渣性(黑起陀爷,连老纳都望而却步),不过他也承认“创造力唯有在掺杂了种种邪恶品质的土壤中才能茁壮生长”,佐证“人类正是这一切混杂而成的产物”。对女性作家则笔下留情得多,毛姆叔叔毕竟是可爱的。 并未以高深姿态好为人师,常规书评模式之余,写作“花絮”很吸睛:如某些小说冗余不堪是只因连载之故,贫穷是推动创作的最大推动力,大作家们如何投射自身经历。 然而最感人的依旧是调侃之余的坦诚——“人生中最大的悲剧并不是失去生命,而是丧失去爱的能力。”

  • 14 0405|Love&Life 2021-04-02 18:25:00

    他是去哪搞来这么多八卦小故事的!

  • 18 玛门之歌 2021-03-04 23:10:30

    毛姆的傲慢与偏见

  • 22 🌽🌽 2020-08-07 13:23:54

    名著导读ptsd确诊之旅

  • 20 都柏林的斯蒂芬 2020-08-20 04:08:14

    每次看到果麦做的东西,总觉得像是一家广告公司,甚至疑似搞传销的。。。说实话,我不太相信世上存在“夏高娃”这位译者,都知道果麦最喜欢(也擅长)的是七拼八凑东挪西借,它们推出过多位“著名译者”,如羊风帆…

  • 21 一叶知秋. 2021-08-01 13:07:16

    主题和内容没太大关系,书名很有噱头很文艺,但是内容构建太单薄,本质上就是一本或者多本好小说和作者的背景以及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然后作者就巴拉阿拉讲了几本有名小说和作者经历以及心路历程然后把几本牛逼的书和作者点评了下,堂吉诃德、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高老头、包法利夫人、大卫科波菲尔、呼啸山庄、卡拉马佐夫兄弟、战争与和平,其实就是一本书评,从这个角度看,这书写的挺烂的,一点都不丰满,浏览了一遍,没啥营养。

  • 10 甘草披萨 2020-10-02 20:01:54

    与《巨匠与杰作》有所不同,其实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偏向八卦口吻戏谑,而本书则充满着对爱书人的慰藉之情,现实多么残酷,但只要还有书,就有一处永恒的温柔的居所——阅读;好看到炸裂,根本停不下来,在毛姆老师的笔下,本来那些砖头般的令人很难下定决心去读的巨作似乎都变得亲切了,如果当年有微博,毛姆老师肯定是大V,营销大手,幽默风趣,一丁点也不装逼,还无比擅长在故纸堆里深挖明星的黑历史,几位大作家若是在世,除了奥斯丁,其他人怕是都要找他打官司;唯一不赞同的是跳读,自己选的书,含泪也要一页页完整读完咳咳

  • 21 风雨琳琅是吾 2021-06-16 21:35:15

    我真的建议上过“正统”的外国文学史的人来好好读这本书。我自己就是这样,我上课、读教材的时候对这些伟大的作家充满崇敬,对这些经典作品饱含敬畏——毕竟教材里动不动就写到反映了某一个时代某一个阶级,揭露了某个国家残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悲悯同情…… 而这本书把作品和作家都从神坛拉下来,赋予了它们人性,看到了崇光背后的卑劣。 真的给我一种独特的体验,好像我的认知又大了一圈,又细了一点,作家也是人啊,血肉饱满的人啊。 最最喜欢写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的这一章。我喜欢艾米莉,是我的私心和偏爱,没想到被毛姆大叔抽丝剥茧推测出来,她可能是les,我更爱她了。

  • 4 Momo 2024-04-13 10:11:56 黑龙江

    文学八卦部分简直在为我祛魅,滤镜碎了一地,作家和作品果然要分开看,如果那个年代有粉丝和狗仔,怕不是所有作家,特别是男性作家都有道德问题,甚至可能直接去踩缝纫机了……

  • 7 电话听听 2020-09-30 10:17:02

    毛姆啊毛姆,你真的是一个八卦的大嘴巴。你是真心的想推荐小说,还是趁机搁着曝光知名作家私生活的黑料呢?恕我直言,如果一个文学小白看了毛姆的这本书,很可能不会打起兴趣去看《红与黑》《高老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等名著,反而可能会因为受到原作者为人处世的负面影响,带着偏见,甚至抵触情绪去对待这些伟大的作品。这是不是和毛姆写这本书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呢?

  • 2 徐若风 2020-10-10 11:03:56

    毛姆的“手把手书评教学”,风趣、精准。

  • 5 2021-12-23 09:32:25

    没教会我怎么读书,倒是全程讲各种家长里短,读的很疲倦很累,书名是吸引我读的动力之一,但是太失望了。

  • 3 JAE 2022-03-20 11:56:09

    只看了最后一篇的三个短文—我发现读哲学很有趣,没有一劳永逸的书,真善美之我见。 毛姆的文字还是那么流畅,比起他的小说,少了很多乖张刻薄的戾气。看完他的三个观点,突然觉得我们在世界上无论追求的什么东西,都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磕药浪费人生而已。人性的本质是寻找快乐,哲学也好,读书也好,亦或是毒品,咖啡因也罢,哪种药对胃口就磕哪个。 对于真善美的论证,毛姆把自己的偏爱留给就“善”。似乎真善美都是一种本能,如果说“善”是最纯粹的东西,那它可能是“上帝”留给我们同这个荒谬虚无痛苦世界周旋的最强大而温柔的力量了,毫无理由地藏在每个人心中。 毛姆还说什么他不想当,当不成哲学家,,这么会伪装的糟老头子坏的很。

  • 6 已注销 2020-12-28 10:47:45

    原来一个人的作品和他塑造出来的人物可以完全跟这个人本人的品性没有一点关系……

  • 1 杨河 2022-02-23 11:05:14

    毛姆用一本书教会了读者什么是知人论世,绝佳的实践。还提到了很多书外不为人知的乐趣。

  • 1 雅 罗 米 尔 。 2022-04-10 19:45:00

    很喜欢。毛姆用一本书描述了伟大的作者们的人生,他认为一个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取决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而这些人生只是在一遍遍告诉我们,在这漠然的宇宙之间,人皆卑劣、愚蠢而可怜,生活早已毫无意义。正因如此,无论是哲学、宗教还是毛姆自己的不可知论,终究只不过是每个人的求解脱之法罢了。(很奇怪,以前这么想会让我沮丧,如今却是内心涌出一种力量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