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所有和平的和平 短评

热门 最新
  • 45 格列柯南 2020-10-07 20:59:53

    阿拉伯的劳伦斯不过是个黄继光的故事。欧洲诸国大博弈下的奥斯曼帝国,本该在18世纪已经被俄罗斯和奥地利解体,最后却撑到了20世纪。

  • 37 力夫 2020-10-10 18:38:19

    被朋友们誉为我的“家庭装潢必备精品译丛第二集”。内容上,可与《缔造和平》配合食用,一窥对中东一无所知的大人物和对政治不甚明了的“小”人物如何在大国博弈和国内政治的交错影响下,塑造了今日为人熟知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

  • 34 百器徒然 2020-11-26 09:57:04

    【大部头打卡2020.11四打】厚达八百四十页,行云流水般串起了头绪纷繁的战后中东。从巴黎和会到苏丹被废,从《赛克斯-皮科协定》到《贝尔福宣言》,从阿拉伯的劳伦斯到土耳其的凯末尔,用丘吉尔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始终,写得精彩异常。现代中东的形成,源自无数的战略误判、巧合偶然以及异想天开,没有的国家可以生造(约旦)、没有的故事可以胡编(劳伦斯)、没有的威胁可以脑补(锡安长老议定书)……回溯今日中东的纷飞战火,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宗教、种族、主义交织在一起,才让中东成了今天这副模样。材料安排,叙述节奏都非常之好,远胜于尤金·罗根《奥斯曼帝国的衰亡》。恩维尔昏招迭出,最后命丧中亚,丝毫不值得同情;凯末尔力挽狂澜,值得敬仰;一只猴子咬死了希腊国王,导致了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倒台,最有想象力的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 21 维舟 2021-03-17 09:54:04

    文笔流畅,也相当政治正确,对那些帝国主义者的讥讽常常也很到位,只是不免带有某种后人的后见之明,这有助于人们避免重蹈覆辙,却可能无助于我们去理解当时他们为何做出那样的举止。在写法上,这倒是有点类似《出类拔萃之辈》、《阿拉伯的劳伦斯》这样出自记者笔下的非虚构作品:可读性强,也能唤起对公众那个话题的关注,但其实并未提出多新的学术观点。

  • 4 豆瓣用户 2024-03-10 22:21:59 北京

    夹带大量私货的西方视角作品,充斥着对丘吉尔的偏爱、对犹太复国主义的热情、对中东本地人意愿的轻视,让人误以为这书写于一战刚结束。涉及巴勒斯坦的章节尽显傲慢,“巴勒斯坦过去是,现在也依然是一片充满复杂且矛盾的渴求的土地,但这些阿拉伯代表却全然不顾他人的诉求、担忧、需要和梦想,而只考虑自己”。这不是作者引用别人观点,是作者想法。这种逻辑是:作者反抗他人强奸自己妻子,那么就是作者不尊重强奸犯诉求。更可笑的是,作者称土耳其跟英法一并瓜分了奥斯曼帝国,原词就是“瓜分”。原来就居住在奥斯曼帝国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人,战后在原址建立土耳其,守卫已有国土也能叫瓜分?英法把奥斯曼的阿拉伯行省掠夺走了,这才叫瓜分。要不是凯末尔组织抵抗,安纳托利亚也会被英法瓜分。作者比尤金.罗根差了N个等级。浪费我17小时,垃圾。

  • 12 慢慢走 2021-12-07 10:12:55

    好书!跨度巨大却疏密有致,线索繁复却层层有序,文字驾驭能力出众。不谈观点,仅以文笔论,值得二刷(前二百页极见灵动,有芭芭拉•W•塔其曼的神韵)。 其中,西亚病夫在德、英之间的巧妙周旋,美英微妙的理念竞争,中东地区T•E.•劳伦斯的虚构政治,英国的帝国主义傲慢诱发俄、德、土、阿被迫联合都是亮点。该书可结合阅读书目首选《缔造和平》,《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有余力的朋友可结合《阿拉伯的劳伦斯》《耶路撒冷,为你》《邻居与敌人》《骄傲之塔》《俄罗斯的中东政策》阅读。 至于观点,在作者看来,就是劳合•乔治误国误民,丘吉尔算无遗策。通篇充斥着大量的种族主义,帝国主义痕迹,无丝毫对等平等之意向,双标亦毫不掩饰,其中那句“大英帝国对阿拉伯人光明正大”让我笑出声来😄。

  • 5 李陌生 2021-02-11 20:07:03

    再一次证明了,无论是公司还是国家,决策成功的原因就是运气好,决策不成功的原因也就是运气不好罢了...

  • 3 小折椅 2020-10-20 22:29:20

    之前一直忽略中东,现在对这块土地产生了兴趣,之前福山的历史组成部分里提到的奥斯曼帝国的知识串联了起来

  • 2 步方 2020-12-04 16:11:21

    英国人按照自己的利益诉求打破了中东的旧秩序,却未能建立一个让各方力量平衡并妥协的新秩序,直至今日仍纷争不止。 娓娓道来,堪称力作,译笔亦佳。

  • 2 大星陨海 2020-11-06 17:25:38

    政治上的互动不一定基于了解,而是误区。

  • 3 惠山老翁 2021-04-22 12:47:07

    荡气回肠的史诗。当书末随着劳合·乔治倒台而下野的丘吉尔再次搭船来到地中海,他回想起十年前与阿斯奎斯父女游历地中海的场景,“那一次航行就如同发生在另一个世纪”,读至此处,心里涌起一股无可名状的惆怅。大英帝国欠缺考量的“改造中东”之旅抵达了它的终点,然而对于中东大地这只是一场无尽乱局的开始。

  • 1 绝命柠檬茶 2024-04-10 20:48:22 北京

    写得太好了,所有的事件都是一环扣一环,牵一发动全身。现代中东的形成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英国对中东问题的严重低估,导致它经常在信息错误或者信息不足的基础上作出了很多自以为是的判断,而历史证明这些判断都是错的,而且错得很离谱。英国曾经有很多次机会不让中东滑向深渊,但一次又一次,英国都让这些机会从指间溜走。奥斯曼帝国的存在在“大博弈”时代一直保护着英国的利益,但英国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战败、对中东复杂性的严重低估、帝国主义思想却让它错误地认为———只有把奥斯曼帝国瓜分了,才能弥补英国在战争中的付出,这个错误判断最后导致了今日的中东。

  • 1 米菲 2024-04-01 21:21:59 安徽

    如果这是你第一本或唯一一本关于中东的书籍,那应该确实有阅读杰作的感觉:视野恢弘,细节丰富,尤其是作者重点着墨的那些个性鲜明的政客们,和与之相伴的帝国愚行,引人入胜,也激发思考。但如果不是,作者的偏向性就会显得过于突出了。几乎所有叙述都来自英国的论调,以至于出现塞克斯天真善良、丘吉尔算无遗策、土耳其参与了瓜分奥斯曼帝国这些让人窒息的论断。作者大费周章描绘帝国愚行和内部撕扯,但大英在中东的失败,根本上还是他们的贪婪,虚伪和傲慢。至于本书中的巴以问题,我实在怀疑这个作者是不是有犹太背景。但有一说一,英美人写历史确实直白流畅,又挟英语之霸权,几乎垄断了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解释,真值得我们国内那些报告式书写、充斥着翻译腔和不知所云的专业术语的学者好好学习一下。

  • 1 theunior 2021-01-06 08:54:30

    很牛逼,值得再读

  • 1 沉默的二四零六 2022-03-29 22:42:53

    一战带来的欧陆世界格局是现在世界的基础,欧洲列强特别是大英帝国几乎凭一己之力摧毁了奥斯曼帝国,凭空造出伊拉克叙利亚和约旦等国家和英国主导的新秩序,一如日不落帝国的颓败,不可逆转。文笔优美,翻译得体。

  • 1 XenilugJ 2022-03-11 07:37:12

    不禁感叹权力抵过一切,哪怕这些大国领导人对于中东一无所知,也能大胆塑造整个区域,导致百年乱局。非常详尽的历史描述,适合对这段历史稍微有一些了解后仔细阅读。

  • 1 王大西 2022-03-19 16:14:13

    欧洲人发明的现代国家的概念,真的适合所有的地区吗?当中东地区旧的秩序被摧毁之后,欧洲人带来的现代国家这个新的方案目前来看并没有带来和平与稳定。

  • 1 ice 2022-02-13 21:19:13

    首尾非常精彩,而且还呼应得相当有史诗气质,特别是最后一章的最后一节,作者的历史总结和译者的精彩翻译相得益彰。就是中间的各类协定和会议过程读起来有些吃力,700多页的通读之后只有缓缓拉开历史帷幕、打通知识盲区的畅快感!

  • 1 沈七七 2021-11-14 20:47:58

    前面很好看,后边就觉得一般了,感觉上加入了不少作者的主观判断,但这也是免不了的。自己的历史、地理知识在这本书面前被摧毁得废废的,中间一度一边看地图一边读。

  • 2 FainT 2021-10-18 16:18:55

    内容还不错,翻译基本通顺,就是最后把安卡拉翻成安哥拉实在出戏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