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兴起的笔记(13)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凌云一寸心 (静夜凭阑不归眠,立残更箭。)

    小说用以体现这种详尽的生活观的叙事方法,可以称为形式现实主义。之所以说是形式的,是因为现实主义在这里并不是指任何特殊的文学学说或目的,而是指小说中常见的一组叙事程序在其他文学体裁中并不常见,因此可以看作典型的形式本身。事实上,形式现实主义体现的是笛福和理查逊非常乐意接受的叙事前提,但这种前提一般隐含在小说形式中。小说是关于人类经验的完整而真实的报道,因此有义务用有关人物的个性、行动的时间和地点...

    2022-01-30 22:10:01   2人喜欢

  • MoonyLee

    理查逊在小说传统中的重要地位主要归功于他成功地解决了笛福未能解决的形式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情节,理查逊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他的小说专注于一个行为,只写一场求爱,没有插叙情节。如此关键的文学革命居然是由如此古老的文学武器引发的,这无疑令人费解。但是在理查逊的手中,这种古老的文学武器展示出全新的力量,这就是本章要探讨的主题。 两性之间的爱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高的生命价值,人们普遍认为...

    2023-05-09 00:42:46   1人喜欢

  • 凌云一寸心 (静夜凭阑不归眠,立残更箭。)

    形式现实主义是小说通常使用的手段,它倾向于排除任何感官无法证明的东西,就像陪审团通常不允许依靠神明的干预来解释人类行为一样。因此,一定程度的世俗化有可能是新的文学体裁兴起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大多数作家和读者相信那些在尘世舞台上担纲主演的是个人而不是集体,诸如教会或是由超验性的圣父、圣子、圣灵等担任主要角色时,小说才能集中表现个人关系。 (82) 无论小说家的目的是什么,他的方法都应该严格局限于世间的...

    2022-01-30 23:20:46   1人喜欢

  • (而王人久立,问山小月低)

    第156页: 例如,哈勒斯夫妇就描述弥尔顿起先如何“赞美婚姻的宗教意义”,转而赞美起“情感、浪漫、理想的婚姻关系的方方面面”来。 哈勒斯夫妇,原文为“the Hallers”,应是哈勒夫妇。

    2020-12-19 19:30:49   1人喜欢

  • 新航

    一、理查逊小说受欢迎的成因:女性观众+18世纪感伤主义(仁慈善良同情的泪水——why?——现实生活的情境和细节,溜进人物隐私,eg精准的时间尺度)+理查逊以信件(区别于古典:∵古典作家不让人看见内心的自我)进入人物内心、家庭+个人主义 二、书信体发生的物理条件:伦敦城镇市民规模——经济价值(上)道德价值(下)——小说主题:个体在大城市寻财富;个体对城市的不信任/恐惧(乡村女孩克拉丽莎/帕梅拉vs笛福) 笛福身...

    2023-11-17 10:19:10

  • MoonyLee

    菲尔丁希望推出的是史诗的一种滑稽变体,因此他至少无缘模仿史诗的两个组成部分,即人物和情感,在《约瑟夫:安德鲁斯》或者《汤姆·琼斯》中,英雄人物和崇高思想显然没有立足之地。不过,史诗情节的某些元素适合他的目的,史诗的措辞他也可以以一种滑稽的形式加以利用。 毫无疑问,就情节而言,差异肯定大于相似之处,滑稽人物几乎不可能做出英勇的行为。鉴于史诗情节是基于历史或传说,所以菲尔丁不得不编造故事。因此,他能...

    2023-05-09 20:17:42

  • MoonyLee

    小说要真正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似乎离不开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个体,把他看作其严肃文学的恰当主题;二是普通人必须有足够多样化的信仰和行为,只有这样,详细陈述这些信仰和行为才能引起普通人即小说读者的兴趣。很可能直到最近,小说才广泛具备这两个赖以存在的条件,因为两者都依赖于这样一个社会的兴起,这个社会是个综合体,它蕴含“个人主义”这个术语所表示的相互依存的众多因素。 “个人...

    2023-05-08 00:39:22

  • MoonyLee

    小说的形式现实主义与当下文学传统的决裂是多方面的。比起其他国家来,这种决裂在英国发生得更早而且更彻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18世纪读者大众的变化。莱斯利·斯蒂芬早就在他的《18世纪的英国文学和社会》中指出:“阅读阶层逐渐扩大,促进了他们所面对的文学的发展。”他以小说和新闻业的兴起为例,说明这些变化对于文学受众所产生的影响。 金和笛福都谈到了介于穷人和富人之间的中产阶级。金列出了...

    2023-04-24 11:47:48

  • MoonyLee

    “现实主义”这个术语主要与法国现实主义流派相关。法语的“现实主义”(realisme)是1835年首次作为美学描写的词语使用的,用以表达伦勃朗绘画中“极度真实的人性”,借此表明他与新古典主义绘画中“理想主义诗性”的那种对立。后来,沃特·杜兰蒂主编的《现实主义》于1856年创刊,“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特定的文学术语。 由于福楼拜及其继承者们的“不道德”/“低端”创作,现实主义成为理想主义的反义词。 现实主义小说的雏...

    2023-04-21 12:57:25

  • 余莽

    根据古典世界观,现实存在于永恒的普遍性之中,这就意味着存在的真理完全可以在一天的空间里展开,跟在一生的空间里展开别无二致。 从古典文学的世界观来看,《俄狄浦斯王》不过是要确认具象现实后的永恒形式:人的命运不可抗拒。而在现代小说的因果逻辑成为文学中的主导观念后,人们才会问为什么?为什么悲剧要给人安排这样一个命运?为什么俄狄浦斯无能为力?这样的悲剧与当下的我们有何关系? 古典是永恒的肃穆,现代是破碎...

    2022-12-17 15:14:09

<前页 1 2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小说的兴起

>小说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