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作者接续“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的创构,从提炼形态的角度对“文学政治学”(literary politics)展开进一步的研究。理论建构新颖、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部分内容流于浅表,或许因内容跨越古今中外,对于写作者和阅读者来说都具有一定难度。中国古代的政教论、文道论和诗史论,是立足于封建王权政治与文学的关系展开的,但不同于西方的冲突和对峙,中国古代的文学和政治处在一种互渗、平衡与共生的关系之中,“温柔敦厚”是儒家的伦理政治影响文学的自然结果,是专制政体、儒家伦理与文学审美的有机结合。而西方从柏拉图的理念论、浪漫主义的自由论到现实主义的批判论,文学与政治始终处在对抗与结合的过程中。不同的形态体现了文学与政治关系建构中不同的中介关系,将文学与政治相结合,呈现出不同的批评话语。
十论之中于载道派论述尤深,相关单篇专题论文已可见其多年功力。其余多概要简介而已。
算是给非理论派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些不错的依据~
> “文学政治学”十形态论
1 有用 圜丘 2023-02-20 12:55:17 天津
作者接续“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的创构,从提炼形态的角度对“文学政治学”(literary politics)展开进一步的研究。理论建构新颖、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部分内容流于浅表,或许因内容跨越古今中外,对于写作者和阅读者来说都具有一定难度。中国古代的政教论、文道论和诗史论,是立足于封建王权政治与文学的关系展开的,但不同于西方的冲突和对峙,中国古代的文学和政治处在一种互渗、平衡与共生的关系之中,“温柔敦厚”是儒家的伦理政治影响文学的自然结果,是专制政体、儒家伦理与文学审美的有机结合。而西方从柏拉图的理念论、浪漫主义的自由论到现实主义的批判论,文学与政治始终处在对抗与结合的过程中。不同的形态体现了文学与政治关系建构中不同的中介关系,将文学与政治相结合,呈现出不同的批评话语。
0 有用 磬山聆空 2023-10-02 10:05:43 陕西
十论之中于载道派论述尤深,相关单篇专题论文已可见其多年功力。其余多概要简介而已。
0 有用 MotherChow 2023-12-16 15:03:16 中国香港
算是给非理论派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些不错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