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门手艺》的原文摘录

  • 我希望你能成为有人文素养的理科生,或是有科学素养的文科生。这是我最欣赏的知识结构。 (查看原文)
    天小恩 4赞 2020-11-09 20:09:46
    —— 引自章节:(二)六条线索与使用指南
  • 写(What to write): 3. 短篇写作。解释事物运作机理,可以是一个APP,一种游戏,一项运动,一件乐器,一种机械,一样饭菜……把事情讲清楚,说起来容易但其实是极难练就却极端重要的能力。要求:(1)条理清晰,能让人看完就明白;(2)吸引读者,能让不感兴趣的人产生兴趣。 4. 采访父母。你上大学,意味着一个空巢家庭的产生。把你送入大学,父母松了一口气,他们完成了生命中几乎最重要的一项使命。我希望你能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对他们做一个访谈:把你送入大学,他们这十几年来花了多少钱、多少时间?国内外已经有类似的研究:根据2014年的数据,“0~17岁儿童所需的直接经济成本为19.10万元,城市儿童需要27.32万元,农村儿童需要14.34万元”[22]。不过这是平均水平,各地区、各家庭的差异极大。我希望你和爸妈能一起算出自己家这笔账。你要写一个简单的报告,题目叫作:《时至今日,我花了父母多少钱、多少时间?》 作(What to do): 5. 时间规划。中国大学的学期大约有15周,持续三至四个月。凡事预则立。用三个月写一两篇文章,这种尺度的时间规划让许多新生措不及手。这其实不难。说理类论文高度结构化,意味着你可以像组装积木一样写作。以12周为计,你可以如此安排:花两三周确定题目,三周搜索、阅读并整理文献,四周按照框架写作,余下两周左右用于修改和吸收反馈。你可以据此做一个日程表。 (查看原文)
    天小恩 4赞 2020-11-09 20:09:46
    —— 引自章节:练习·电影·阅读
  • 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较注重文采和抒情,但弱于说理和论证。现代的科学写作风格,则要求一切以证据为基础,讲求语言的清晰而非绚丽,讲求逻辑的周延而非随便发挥,追求说服力而不是充沛的情感。 (查看原文)
    天小恩 1赞 2020-11-09 20:27:53
    —— 引自章节:第4章 此满分,彼满分
  •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康德 (查看原文)
    天小恩 2020-11-09 18:38:06
  • 中国读者太老实,看不懂时就自我归因,认为自己读书太少,而不会去怪罪作者。其实这样反而会惯坏作者,让他们继续写出非常糟糕的文字。 (查看原文)
    天小恩 2020-11-09 20:40:22
    —— 引自章节:(一)对比两本传记:阿西莫夫与萨义德
  • 有的作品就像你在有色玻璃橱窗里看到的镶嵌玻璃,这种玻璃橱窗本身很美丽,在光照下色彩斑斓,却无法看透它们。同样,有的诗作本身很美丽,很容易打动人,但是如果你想弄明白怎么回事的话,这类作品可能很晦涩,很难懂。 至于说平板玻璃,它本身并不美丽。理想的平板玻璃,根本看不见它,却可以透过它看见外面发生的事。这相当于直白朴素、不加修饰的作品,理想的情况是,阅读这种作品甚至不觉得是在阅读,理念和事件 (查看原文)
    天小恩 2020-11-09 20:40:22
    —— 引自章节:(二)窗户玻璃
  • 单分为两种:低级的简单和高级的简单。写作是按照一个“简单—绚丽—简单”的发展脉络。如果没有经历绚丽多彩这个过程,直接写出来的多半是简陋。也就是说,如果你不会做彩色玻璃,直接就做透明玻璃,最终做出来的多半是透明塑料。达芬奇说:“简单是最高级的复杂。”我只能说,这句话不能简单化理解。天才的简单不等于我们的简单。 (查看原文)
    天小恩 2020-11-09 20:40:22
    —— 引自章节:(二)窗户玻璃
  • 在最近关于_____的讨论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为_____。一方面,有些人指出_____。从这一角度讲, _____。然而,另一方面,其他人认为_____。用这一观点的主要支持者_____的话说,“_____”。根据这种看法, _____。总而言之,问题是_____,还是_____。 我自己的看法是_____。尽管我承认_____,但我仍坚信_____。比如说, _____。尽管一些人可能会反对称_____,但我会回应说_____。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_____。 (查看原文)
    天小恩 2020-12-19 00:06:28
    —— 引自章节:(一)对话的结构
  •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谈话水平,具备怎么样的见识和常识?应试教育作为巨大的分层、分流及其,所灌输的知识比文化更多,所激起的焦虑比好奇更多。高度竞争性的应试体制维持了社会公平却榨干了学生的精力。我们没办法改变应试教育。但是跨越这座独木桥之后,你是否该做些改变呢?过分强调专业训练而忽略通识教育,我们会培养“有知识但没文化”的毕业生。 (查看原文)
    Jolyne🐣 2022-02-14 14:36:20
    —— 引自章节:第四篇 阅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
  • 一本制作精良的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打败时间。 In the long run,we all die. ——John Maynard Keynes 但是如果我们创造一个独立于肉身而能存续下去的东西,如果它能够被不同时间段的读者所喜欢,那么我们就相当于实现了永生。这种追求legacy的冲动,刺激了多少天才每天像奴隶一样劳作。 (查看原文)
    Jolyne🐣 2022-02-14 14:36:20
  • 应试教育作为一个巨大的分层、分流机器,所灌输的知识比文化更多,所激起的焦虑比好奇更多,所抑制的创造比恶习更多 (查看原文)
    秋白 2022-02-15 20:11:07
    —— 引自章节:(一)公交车测验与旗杆式学问
  • 我们不能盲目追逐热点,而应当练好内功,在风口到来前长好翅膀。 (查看原文)
    秋白 2022-02-15 20:11:07
    —— 引自章节:(二)一辈子可以看多少书?
  • 读书多的人更像知识分子,而读论文多的人更像知识工人。 (查看原文)
    秋白 2022-02-15 20:11:07
    —— 引自章节:(五)看书还是看论文?
  • 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就是它开始被浪漫化 (查看原文)
    秋白 2022-02-15 20:11:07
    —— 引自章节:(二)对比阅读:故事的A面与B面
  • 通过追问材料的来源,我们可以判断材料的属性和意图。心中存有一串问题清单,可以让我们避免盲目地相信材料中的观点。我们要问:作者的观点是否有证据支持,是信口胡诌还是严密论证?什么类型的证据,是道听途说还是依据科学手段收集的数据?面对没有根据的观点和不可靠的证据,我们要心存质疑。 (查看原文)
    秋白 2022-02-15 20:11:07
    —— 引自章节:(三)像史家一样阅读:溯源与情境化阅读
  • “高尚的道德一旦付诸行动必然会大打折扣,因为这个世界并不完美”[150]。清流误国屡被历史应验。汉宣帝批评儒生的话语犹在耳边:“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查看原文)
    秋白 2022-02-15 20:11:07
    —— 引自章节:(一)阅历赤字:三门学者与两门学生
  • 象牙塔生活是如何“废人不倦”。学者经常批评官员“拍脑门”决策,但学者的“时间观念”和“成本观念”实在不够深刻,其实比官员更容易拍脑门。 (查看原文)
    秋白 2022-02-15 20:11:07
    —— 引自章节:(二)走出舒适区
  • 在最近关于_____的讨论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为_____。一方面,有些人指出_____。从这一角度讲, _____。然而,另一方面,其他人认为_____。用这一观点的主要支持者_____的话说,“_____”。根据这种看法, _____。总而言之,问题是_____,还是_____。我自己的看法是_____。尽管我承认_____,但我仍坚信_____。比如说, _____。尽管一些人可能会反对称_____,但我会回应说_____。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_____。[193] (查看原文)
    秋白 2022-02-15 20:11:07
    —— 引自章节:(一)对话的结构
  • “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 ——苏轼 (查看原文)
    秋白 2022-02-15 20:11:07
    —— 引自章节:(一)流动的意蕴
  • I miss you, I miss you. Jumped. I changed my mind. Our bedroom, two voices, I knock. Sorry solider, shoes sold in pairs. (查看原文)
    秋白 2022-02-15 20:11:07
    —— 引自章节:(一)出事了!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