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喜欢刘军强老师的这本书,放在案头,常翻常新。就像书名说的,写作是门手艺,还得边练边看,边看边练。
只是读的过程中好几次注意到文中叫人摸不着头脑的“她”的使用。
小学语文老师教我们:一般在不确定所指的时候都统一用男“他”。
不知道为啥每当读到文中“她”的时候会有点怪怪的。(随手摘录的两处)


纸质书如此,电子书也是如此。是版本原因还是别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书确实给我很多启发,感谢刘军强老师
真的很喜欢刘军强老师的这本书,放在案头,常翻常新。就像书名说的,写作是门手艺,还得边练边看,边看边练。 只是读的过程中好几次注意到文中叫人摸不着头脑的“她”的使用。 小学语文老师教我们:一般在不确定所指的时候都统一用男“他”。 不知道为啥每当读到文中“她”的时候会有点怪怪的。(随手摘录的两处) ![]() ![]() 纸质书如此,电子书也是如此。是版本原因还是别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书确实给我很多启发,感谢刘军强老师 |
最赞回应
后记有写哦,“内人既替我挡掉了无数烦琐的家务事,又时时扮演挑剔的读者,常常提出让我难堪但极有用的建议。为了表达感谢,我把书中的“他”和“她”做了系统的替换,至少维持纸面的性别平衡。”
回复楼主:您的评论和思考被刘老师上课cue到了😂他特别感谢了一下您的发现,觉得自己维护字面上性别平等的努力是有被看到的。
其实目前在国外的很多著作和论文中 代指都用she,her了,作为性别平权的文字努力。国内这一块可能讲究的很少
★ 女朋友让我看这本书,据说这本书里把“他”全部换成了“她”。
★ 卷毛教授:把非特指的第三人称“他”换成“她”,是我对家人致谢的方式。这很私人,但如果能够治愈一些直男癌,卷毛教授也不胜欣喜。我在书里称屠呦呦女士为先生,也不要以为我弄错了哦。
★ 女朋友让我看这本书,据说这本书里把“他”全部换成了“她”。
★ 卷毛教授:把非特指的第三人称“他”换成“她”,是我对家人致谢的方式。这很私人,但如果能够治愈一些直男癌,卷毛教授也不胜欣喜。我在书里称屠呦呦女士为先生,也不要以为我弄错了哦。
后记有写哦,“内人既替我挡掉了无数烦琐的家务事,又时时扮演挑剔的读者,常常提出让我难堪但极有用的建议。为了表达感谢,我把书中的“他”和“她”做了系统的替换,至少维持纸面的性别平衡。”
谢谢楼上两位答疑,确实是看到后面发现几乎所有“他”都是“她”无论语境,原来竟有这层含义!刘老师实在有心了。(自己看书不看后记的习惯也该改改
回复楼主:您的评论和思考被刘老师上课cue到了😂他特别感谢了一下您的发现,觉得自己维护字面上性别平等的努力是有被看到的。
🤝🤝My pleasure~
其实目前在国外的很多著作和论文中 代指都用she,her了,作为性别平权的文字努力。国内这一块可能讲究的很少
原来这样,那小红书上挺多的。(我个人随意,都能理解,因为我那时学的单人旁他老师说现在怎么使用都可以,不是指代男性专有名词)
“她”和“他”在后面的序里面有说。
包涵了文化人的浪漫。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