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记录了赵扬十余年的建筑实践及求学生涯,可以看到一位青年建筑的成长历程,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又重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不应该固守理念,要放下对作品的执念,让建筑不断地向现实敞开心扉,自然生长出它该有的样子。好的房子,是建筑师和主人共同的作品,它不抗拒生活,而且因为生活,变成了更完整的场景。
这本书是建筑师赵扬自我解剖、反省的成长笔记,真实记录建筑师琐碎、幸福的日常以及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平常而真实的日子中去感知尺度和分寸,明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彻底荒谬的。
作者简介 · · · · · ·
赵扬,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同年,赵扬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学习,并于2012年获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并获选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归国后,赵扬将工作室迁往云南大理,探索建筑实践在转型期的中国城镇和乡村的可能性,并在以 “喜洲竹庵”“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共和私人项目的设计中,探索建筑学对场所特质和生活方式的回归。2012年,赵扬获选“劳力士艺术导师计划”,在普利茨克奖得主、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的指导下,完成日本气仙沼市“共有之家”建筑项目。
目录 · · · · · ·
二 “共有之家”与妹岛的门徒 / 37
三 喜洲竹庵记 / 69
四 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 / 97
五 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 / 113
六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 / 141
· · · · · · (更多)
二 “共有之家”与妹岛的门徒 / 37
三 喜洲竹庵记 / 69
四 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 / 97
五 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 / 113
六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 / 141
七 从“化势为形”到“离形得势” / 173
后记 直到第一个作品 / 19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仍然强烈地被“标准营造”的价值观所影响,在建筑语言上锤炼字句已经被张轲师父调教成了本能;其次,创业初期的我,内心急切地期待被认可,我太明白独立建筑师只能靠作品立身,我担心温和的形式会被埋没。其实在如此粗放的工地,对细节和系统的精确性如此较劲说得好听是一种敬业和追求,但这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打着建筑学旗号的私心?“作品”这两个字,我还是看得太重了。其实建筑师首先要对情境负责,而不是对“作品”负责,如果我当时能放下建筑学的那点煞有介事,放下一部分对于“完美”作品的执念,以真正温和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大理风起云涌的现实,也许这三个房子早就生龙活虎地完成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 三个没盖完的房子 / 1 -
一切都是适度的,所有的分寸都是精神教养的折射。优雅坦荡,落落大方。我甚至感到有些自惭形秽,我们这个被消费时代裹挟的行业,捧着现代主义那点可怜的形式家底,在一个内心健全的古老文明面前,其实是有些无知甚至野蛮的。这也不由得让我思考,在这片被精神生活的灵氛所滋润的土地上,我们这些浑浑噩噩的外来者,是不大可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六 梅里雪山既下山酒店 / 141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 更多书评 3篇
-
A (一切未到庆祝之时)
传统民居的木框架贴合院墙的边柱,大部分嵌入四周厚实的土坯墙里,落在高于地面的毛石墙基上,利用墙体的刚度来抵御地震时产生的侧向力,避免作为柔性结构的木框架在地震作用下歪斜甚至倾覆。海角客栈钢框架四周的边柱和边梁也都埋入了体院墙中,从结构受力上看当然会起到类似的效果,但对空间体验而言,则是一种简化,空间的边界呈现为连续的墙面,而游离海角客栈模型在空间中的钢柱也有了一种脱离柱网体系的自由感。 四周的院...2021-02-24 11:12
传统民居的木框架贴合院墙的边柱,大部分嵌入四周厚实的土坯墙里,落在高于地面的毛石墙基上,利用墙体的刚度来抵御地震时产生的侧向力,避免作为柔性结构的木框架在地震作用下歪斜甚至倾覆。海角客栈钢框架四周的边柱和边梁也都埋入了体院墙中,从结构受力上看当然会起到类似的效果,但对空间体验而言,则是一种简化,空间的边界呈现为连续的墙面,而游离海角客栈模型在空间中的钢柱也有了一种脱离柱网体系的自由感。 四周的院墙砌到两三层也都断开成为独立的单片墙体,分别挡住了四边客房的外立面。这样的处理,一方面让客房都有了朝向景观打开的机会,一方面又维护整个建筑向心的格局。从立面上看,从毛石砌筑的墙到厚实的白墙,再过渡到局部暴露的钢结构,这个房子呈现出一个由下而上逐渐轻盈的表情。 引自 一 三个没盖完的房子 / 1 回应 2021-02-24 11:12 -
A (一切未到庆祝之时)
这一段的内容联想到前几日建筑技艺杂志的一篇推文,吴蔚讲妥协,“我们对自己的方案比较坚持,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的专业水准。我们也会“妥协”,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一切。但我们不会放弃自己的设计理念,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建筑美学。我们寻求的对话最后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会枉费心思。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去争取,这会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这个尝试是值得的。” 赵扬也是,他认同“应对变数就是中国建筑师的日常。”对于甲方把家...2021-02-24 10:18
这一段的内容联想到前几日建筑技艺杂志的一篇推文,吴蔚讲妥协,“我们对自己的方案比较坚持,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的专业水准。我们也会“妥协”,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一切。但我们不会放弃自己的设计理念,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建筑美学。我们寻求的对话最后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会枉费心思。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去争取,这会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这个尝试是值得的。”
赵扬也是,他认同“应对变数就是中国建筑师的日常。”对于甲方把家改为民宿的要求,他接受。但甲方再次提出把原本尘埃落定的方案为了经济效益扩建加层,为了跟随潮流,执意于追求精品酒店。全然不顾环境,民宿本身功能所需要的朴素。于是果断退出。“建筑本身是社会性的,长在环境里,被这个环境成全,也会被环境带跑 。”
就和gmp的主动退出一样。“而此时对我们而言已经到了对话式设计的尽头。对自然界生物进行不加抽象提炼的“设计还原”与我们自身的设计理念相悖,我们无法达到业主的要求,在经过慎重思考后,出于尊重业主、尊重自己,gmp最终选择主动退出了此次长达近十个月的设计竞赛。”
我想这就是现实的理想主义建筑师吧。因为不能预知所有,愿意跟甲方和现实适当妥协,但自己也有清晰的底线,若越线,即使之前付出了很多精力,也果断退出。
回应 2021-02-24 10:18 -
一切都是适度的,所有的分寸都是精神教养的折射。优雅坦荡,落落大方。我甚至感到有些自惭形秽,我们这个被消费时代裹挟的行业,捧着现代主义那点可怜的形式家底,在一个内心健全的古老文明面前,其实是有些无知甚至野蛮的。这也不由得让我思考,在这片被精神生活的灵氛所滋润的土地上,我们这些浑浑噩噩的外来者,是不大可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
2021-01-22 19:25
-
A (一切未到庆祝之时)
传统民居的木框架贴合院墙的边柱,大部分嵌入四周厚实的土坯墙里,落在高于地面的毛石墙基上,利用墙体的刚度来抵御地震时产生的侧向力,避免作为柔性结构的木框架在地震作用下歪斜甚至倾覆。海角客栈钢框架四周的边柱和边梁也都埋入了体院墙中,从结构受力上看当然会起到类似的效果,但对空间体验而言,则是一种简化,空间的边界呈现为连续的墙面,而游离海角客栈模型在空间中的钢柱也有了一种脱离柱网体系的自由感。 四周的院...2021-02-24 11:12
传统民居的木框架贴合院墙的边柱,大部分嵌入四周厚实的土坯墙里,落在高于地面的毛石墙基上,利用墙体的刚度来抵御地震时产生的侧向力,避免作为柔性结构的木框架在地震作用下歪斜甚至倾覆。海角客栈钢框架四周的边柱和边梁也都埋入了体院墙中,从结构受力上看当然会起到类似的效果,但对空间体验而言,则是一种简化,空间的边界呈现为连续的墙面,而游离海角客栈模型在空间中的钢柱也有了一种脱离柱网体系的自由感。 四周的院墙砌到两三层也都断开成为独立的单片墙体,分别挡住了四边客房的外立面。这样的处理,一方面让客房都有了朝向景观打开的机会,一方面又维护整个建筑向心的格局。从立面上看,从毛石砌筑的墙到厚实的白墙,再过渡到局部暴露的钢结构,这个房子呈现出一个由下而上逐渐轻盈的表情。 引自 一 三个没盖完的房子 / 1 回应 2021-02-24 11:12 -
A (一切未到庆祝之时)
这一段的内容联想到前几日建筑技艺杂志的一篇推文,吴蔚讲妥协,“我们对自己的方案比较坚持,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的专业水准。我们也会“妥协”,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一切。但我们不会放弃自己的设计理念,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建筑美学。我们寻求的对话最后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会枉费心思。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去争取,这会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这个尝试是值得的。” 赵扬也是,他认同“应对变数就是中国建筑师的日常。”对于甲方把家...2021-02-24 10:18
这一段的内容联想到前几日建筑技艺杂志的一篇推文,吴蔚讲妥协,“我们对自己的方案比较坚持,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的专业水准。我们也会“妥协”,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一切。但我们不会放弃自己的设计理念,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建筑美学。我们寻求的对话最后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会枉费心思。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去争取,这会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这个尝试是值得的。”
赵扬也是,他认同“应对变数就是中国建筑师的日常。”对于甲方把家改为民宿的要求,他接受。但甲方再次提出把原本尘埃落定的方案为了经济效益扩建加层,为了跟随潮流,执意于追求精品酒店。全然不顾环境,民宿本身功能所需要的朴素。于是果断退出。“建筑本身是社会性的,长在环境里,被这个环境成全,也会被环境带跑 。”
就和gmp的主动退出一样。“而此时对我们而言已经到了对话式设计的尽头。对自然界生物进行不加抽象提炼的“设计还原”与我们自身的设计理念相悖,我们无法达到业主的要求,在经过慎重思考后,出于尊重业主、尊重自己,gmp最终选择主动退出了此次长达近十个月的设计竞赛。”
我想这就是现实的理想主义建筑师吧。因为不能预知所有,愿意跟甲方和现实适当妥协,但自己也有清晰的底线,若越线,即使之前付出了很多精力,也果断退出。
回应 2021-02-24 10:18 -
一切都是适度的,所有的分寸都是精神教养的折射。优雅坦荡,落落大方。我甚至感到有些自惭形秽,我们这个被消费时代裹挟的行业,捧着现代主义那点可怜的形式家底,在一个内心健全的古老文明面前,其实是有些无知甚至野蛮的。这也不由得让我思考,在这片被精神生活的灵氛所滋润的土地上,我们这些浑浑噩噩的外来者,是不大可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
2021-01-22 19:25
-
A (一切未到庆祝之时)
传统民居的木框架贴合院墙的边柱,大部分嵌入四周厚实的土坯墙里,落在高于地面的毛石墙基上,利用墙体的刚度来抵御地震时产生的侧向力,避免作为柔性结构的木框架在地震作用下歪斜甚至倾覆。海角客栈钢框架四周的边柱和边梁也都埋入了体院墙中,从结构受力上看当然会起到类似的效果,但对空间体验而言,则是一种简化,空间的边界呈现为连续的墙面,而游离海角客栈模型在空间中的钢柱也有了一种脱离柱网体系的自由感。 四周的院...2021-02-24 11:12
传统民居的木框架贴合院墙的边柱,大部分嵌入四周厚实的土坯墙里,落在高于地面的毛石墙基上,利用墙体的刚度来抵御地震时产生的侧向力,避免作为柔性结构的木框架在地震作用下歪斜甚至倾覆。海角客栈钢框架四周的边柱和边梁也都埋入了体院墙中,从结构受力上看当然会起到类似的效果,但对空间体验而言,则是一种简化,空间的边界呈现为连续的墙面,而游离海角客栈模型在空间中的钢柱也有了一种脱离柱网体系的自由感。 四周的院墙砌到两三层也都断开成为独立的单片墙体,分别挡住了四边客房的外立面。这样的处理,一方面让客房都有了朝向景观打开的机会,一方面又维护整个建筑向心的格局。从立面上看,从毛石砌筑的墙到厚实的白墙,再过渡到局部暴露的钢结构,这个房子呈现出一个由下而上逐渐轻盈的表情。 引自 一 三个没盖完的房子 / 1 回应 2021-02-24 11:12 -
A (一切未到庆祝之时)
这一段的内容联想到前几日建筑技艺杂志的一篇推文,吴蔚讲妥协,“我们对自己的方案比较坚持,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的专业水准。我们也会“妥协”,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一切。但我们不会放弃自己的设计理念,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建筑美学。我们寻求的对话最后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会枉费心思。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去争取,这会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这个尝试是值得的。” 赵扬也是,他认同“应对变数就是中国建筑师的日常。”对于甲方把家...2021-02-24 10:18
这一段的内容联想到前几日建筑技艺杂志的一篇推文,吴蔚讲妥协,“我们对自己的方案比较坚持,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的专业水准。我们也会“妥协”,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一切。但我们不会放弃自己的设计理念,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建筑美学。我们寻求的对话最后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会枉费心思。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去争取,这会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这个尝试是值得的。”
赵扬也是,他认同“应对变数就是中国建筑师的日常。”对于甲方把家改为民宿的要求,他接受。但甲方再次提出把原本尘埃落定的方案为了经济效益扩建加层,为了跟随潮流,执意于追求精品酒店。全然不顾环境,民宿本身功能所需要的朴素。于是果断退出。“建筑本身是社会性的,长在环境里,被这个环境成全,也会被环境带跑 。”
就和gmp的主动退出一样。“而此时对我们而言已经到了对话式设计的尽头。对自然界生物进行不加抽象提炼的“设计还原”与我们自身的设计理念相悖,我们无法达到业主的要求,在经过慎重思考后,出于尊重业主、尊重自己,gmp最终选择主动退出了此次长达近十个月的设计竞赛。”
我想这就是现实的理想主义建筑师吧。因为不能预知所有,愿意跟甲方和现实适当妥协,但自己也有清晰的底线,若越线,即使之前付出了很多精力,也果断退出。
回应 2021-02-24 10:18 -
一切都是适度的,所有的分寸都是精神教养的折射。优雅坦荡,落落大方。我甚至感到有些自惭形秽,我们这个被消费时代裹挟的行业,捧着现代主义那点可怜的形式家底,在一个内心健全的古老文明面前,其实是有些无知甚至野蛮的。这也不由得让我思考,在这片被精神生活的灵氛所滋润的土地上,我们这些浑浑噩噩的外来者,是不大可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
2021-01-22 19:25
0 有用 TianbingJ 2021-03-01
是我预期错了。这不是一本介绍建筑的书;本书的重点不是房子,是造房子的人。
3 有用 方块小鱼 2021-02-19
毕业于清华和哈佛的赵扬,回国后扎根大理建房子。 大概也是十八岁高考那年曾填过的志愿,并不能完全读懂的相对专业性的书,却也看得津津有味。 喜欢喜洲的竹庵。男主人毕业川美,迷恋书画,像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的人物;女主人曾从事平面设计与室内软装设计。他们将房子选址在喜洲镇一个古老村落的尽头,背靠苍山,面朝田野,占地一亩二分,饮茶、下棋、绘画、阅读、侍弄花草、归园田居。 青砖、竹林、石板小桥、一石一木都精心... 毕业于清华和哈佛的赵扬,回国后扎根大理建房子。 大概也是十八岁高考那年曾填过的志愿,并不能完全读懂的相对专业性的书,却也看得津津有味。 喜欢喜洲的竹庵。男主人毕业川美,迷恋书画,像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的人物;女主人曾从事平面设计与室内软装设计。他们将房子选址在喜洲镇一个古老村落的尽头,背靠苍山,面朝田野,占地一亩二分,饮茶、下棋、绘画、阅读、侍弄花草、归园田居。 青砖、竹林、石板小桥、一石一木都精心设计。书房、画室、庭院、天井、窗子朝向田野的起居室,房间和园子交织在一起,近八百平米,一猫一狗也都各有空间。 有脚底生风的得意,有不违背内心的原则,也被现实打脸。 很想知道那三个没盖完的房子现在的模样,喜欢它们设计之初的样子。 (展开)
1 有用 作业机器人 2021-01-31
“不要高胖”
1 有用 又木 2021-02-12
大理的既下山确实是舒服 未完成的三座房子那篇很诚恳
1 有用 hyen 2020-12-31
lucky
0 有用 TianbingJ 2021-03-01
是我预期错了。这不是一本介绍建筑的书;本书的重点不是房子,是造房子的人。
1 有用 Monkey 2021-03-01
20厘米和16厘米的砖墙都可能可以使用,但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建筑师能在荒芜里发散想象假设空间,尽管可能是几门艺术里最为现实(不管是物理的还是zz的)钳制的人。我的周遭环境缺乏美感,缺乏consideration,更不用说“讲究”或者“究竟”了,让人失望。看这本书同时看了很多文科生写的报道,言之有物与否区别甚大。
1 有用 叁人 2021-02-28
读出了一种倔强和笃定。
1 有用 褦襶 2021-02-27
一时间竟想不起那天宇宙老师是引用了怎样一句话诱使我买下这本书的了。去云南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勇气。看完也更想去斯里兰卡了。
1 有用 把噗 2021-02-27
作品一般,文字不错,装帧更是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