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
原作名: The Budapest Hotel: The Wes Anderson Collection
译者: 邹艾旸
出版年: 2021-5
页数: 256
定价: 19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
ISBN: 9787510892844
内容简介 · · · · · ·
豆瓣百万人评出8.9高分神作
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超人气作品诞生始末
官方良心出品、唯一幕后全纪录
致敬茨威格,透过粉色滤镜,窥见人类文明命运的缩影
居中狂魔韦斯·安德森亲自授权、把关全书设计
收藏级画册,中文世界梦幻首发
荣登亚马逊艺术类畅销书TOP1
《纽约时报》《卫报》《纽约客》等国际重磅媒体盛赞其策划高级
英、法、德、日、韩多国语言版本持续畅销
令人愉悦的视觉享受,强迫症福音
给观众以放大镜方式重新体验的机会,细节控必逐页翻阅一探究竟
特8大开本,逾600张独家美图
品质精修,高度还原细腻色彩,重现暖心时刻
(腰封有惊喜,特别附赠可DIY“甜美道具”)
...................
📖 编辑推荐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自问世以来,仅凭颜值就征服了无数观众、设计界精英、甜点达人……以及广大热爱美好事物的粉丝。
这本由韦斯·安德森亲自把...
豆瓣百万人评出8.9高分神作
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超人气作品诞生始末
官方良心出品、唯一幕后全纪录
致敬茨威格,透过粉色滤镜,窥见人类文明命运的缩影
居中狂魔韦斯·安德森亲自授权、把关全书设计
收藏级画册,中文世界梦幻首发
荣登亚马逊艺术类畅销书TOP1
《纽约时报》《卫报》《纽约客》等国际重磅媒体盛赞其策划高级
英、法、德、日、韩多国语言版本持续畅销
令人愉悦的视觉享受,强迫症福音
给观众以放大镜方式重新体验的机会,细节控必逐页翻阅一探究竟
特8大开本,逾600张独家美图
品质精修,高度还原细腻色彩,重现暖心时刻
(腰封有惊喜,特别附赠可DIY“甜美道具”)
...................
📖 编辑推荐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自问世以来,仅凭颜值就征服了无数观众、设计界精英、甜点达人……以及广大热爱美好事物的粉丝。
这本由韦斯·安德森亲自把关设计的电影书,就将令人极度舒适的可口配色和对称构图搬到了「纸上」!
你不仅可以一窥全能导演的天才创见,更能看到一群怀揣童心的人如何用匠心打造触感真实的世界,甚至可以在这部集齐谋杀、越狱、惊险的成人童话中,唤起共通的情感记忆,深刻体味文明的微光。
让我们跟随镜头,穿梭于楼层与房间,探索这座承载爱、友谊和想象力的游戏屋,开启这场全景沉浸式体验、独一无二的冒险之旅。
📣 同名电影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横扫全球电影节,获上百个国际奖项
☆ 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化妆与发型设计、原创配乐
☆ 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 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片
☆ 美国编剧工会奖蕞佳原创剧本
☆ BAFTA 最佳原创剧本、原创配乐、服装设计、美术设计、化妆与发型设计
📣13万字诚意分享,红遍全球的“安记”招牌美学,等你解锁
童话般唯美的画面、明亮饱和的配色、清新怪诞的画风、蠢萌荒诞的演绎,当然少不了招牌式的居中构图……安德森电影中的一切经典要素,都在这里“井喷式”爆发。
本书分“3幕”,堪比一部幕后纪录片,从角色到表演、从美术到配乐、从文学到生活,导演亲自讲述构思到成片的整个过程,揭秘一个完美主义者,如何用手工打造一个有温度的世界,不仅有严谨的镜头美学、灵感来源,还有独门的“旅行淘宝”式「创作法」和「时尚经」。
📣美即正义!超600张精美图片,每一页都闪着理想的光晕
在虚构的中欧小镇中,大到大饭店所在城堡,小到点心盒包装、护照、遗嘱、钞票、邮票、旗帜、报纸……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囊括大量首度公开的一手资料,不仅有艺术品一般的服化道设计图纸,还有导演亲笔手绘分镜稿、艺术家女友绘制的原创造型插画(磕到了),以及跟成片只能说一模一样的分镜图……种种疯狂压预算的布景制作大法,处处体现贫穷也限制不了的想象力。
这是一本色彩之书、艺术创意之书,「平面设计」「家居布置」「时尚穿搭」都能获得灵感。装帧版式设计处处有巧思,与安德森的美学高度一致(当然,少不了极致对称)。
📣主创团队首度集结,360°全面揭秘神作背后的魔法配方
打开点心盒时,盒子四面必须同步落下,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拿苹果的少年》这幅“文艺复兴名画”,竟然只是个道具?
内饰考究的火车车厢戏,原来是在木板小推车上拍的?
为大饭店制服Pick的绝*版vintage紫色毛呢,要去哪找批量面料?
摄影师多年陪导演死磕「居中对齐」,为何依然不离不弃?
📣搞懂这些甘当龙套的奥斯卡级别卡司,就搞懂了安德森~(也许吧)
拉尔夫·费因斯:“史上最佳无鼻子反派”挑战喜剧
蒂尔达·斯文顿:全能表演大师,单单演老人就让她兴奋
西尔莎·罗南:一秒入戏的全自动演戏计算机(褒义)
威廉·达福:融合舞蹈、哑剧……甚至雕塑,他用肢体可以表达一切
还有裘德·洛、阿德里安·布洛迪、蕾雅·赛杜……
📣连接一本书与一部电影的另类时光机,在四重时空中演绎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真正想看懂“大饭店”,就不得不了解安德森向茨威格深情致敬的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故事的电影。四重时空层层嵌套,「故事中又有故事」。这是泽罗的故事、古斯塔夫的故事、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也是茨威格阿尔卑斯山间别墅的故事、奥地利的的故事,更是欧洲的故事,万事万物的故事。
「生活摧毁的,由艺术来保存。」
📣十字笔杆同盟——竟有这种组织?影评人组团cosplay,带你拉片细读
《电影艺术》作者、电影史学家大卫·波德维尔领衔这个神秘撰稿人团体,让整本书的内容深度不输美貌。
波德维尔压轴作评,拉片分析,看安德森如何用不同比例画框玩转时间轴,把小津安二郎、北野武也爱用的构图发挥到极致。
📣年度气质之作,珍藏级品质,高规格工艺烘托安德森格调
随书附赠:专属于你的酒店入住邀请函;腰封隐藏点心盒图纸,轻松DIY甜 美晒书利器~
硬精装方脊,锁线工艺,可180°完美平摊,随心翻阅,无惧损坏;
封面复刻原版书高透明度UV工艺,“点亮”大饭店的每扇窗户;
内文采用高磅数128g太空梭哑粉纸,厚度、韧度、硬度俱佳;
特8大尺寸开本,多幅跨页大图,饱览标志性明亮配色、唯美名场面、明星剧照;
全彩四色印刷,经过专业调色,力求复刻原品细腻色彩、饱满质感。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获奥斯卡4项大奖的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唯一官方全纪录。这部由韦斯·安德森执导的超人气作品,凭借独特的叙事、迷人的视觉风格和对画面的偏执追求而为人津津乐道。全书由他亲自授权、把关设计,以精彩图文完美还原了“大饭店”的诞生始末,揭秘了这位天才独壹无二的招牌美学。
这里不仅有足量一手访谈、深度评论、彩蛋花絮,更收录了逾600张独家美图,含导演亲绘分镜、未公开设计稿和超萌专属插画……定格了影像中值得反复回味的细节,给观众以放大镜方式重新体验的机会,让人身临其境、宛如站在拍摄现场。
📖 媒体推荐
太炸了!让眼球爽爆的书!——《纽约时报》
就《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来说,大(grand)不足以形容它,伟大一词更合适。——《时代》杂志
电影是一个精美繁复的玩具盒,看起来太美味了,你可能想舔一舔银幕。——《滚石》杂志
马特·塞茨·佐勒这本书描绘出了韦斯·安德森之“瑰丽”,这些采访和文章揭秘了这位不怕冒险的电影人。——《卫报》
这书也是“奥斯卡”级别的了!——Goodreads
这本书跟电影同样精彩,是品质罕见的后续出版物,对安德森的电影特色有权威性的补充。——知名文艺杂志Flavorwire
这本书超越了《韦斯•安德森作品集》系列的其他书,但又与其系列浑然一体,值得你带着出国旅行,成为旅程中的话题。——《费城询问者报》
📖 读者推荐
翻译是极漂亮流畅的中文,图文互动轻逸,结构别出心裁,又时时给人拨云见日的幕后之震撼。尤其喜欢那个腰封,剪下来贴合便是MENDL'S点心盒的设计,赋予一种立体书的盎然趣味。——荷风小川
美到空气里都是早樱和甜品的香味。——泉の向日葵
第一次看到电影就感觉在童话里漫游,作为一个强迫症,《布达佩斯大饭店》真的完美的治愈了我心里的凹凸不平 。——奶酪噔噔
记忆拉回。要有多精美呢,精美到拆书前把手干干净净洗了两遍才开始翻开。——亖siiii
腰封背面是小蛋糕盒图案,可以DIY,可是我不舍得剪开。——李小寰
收到了最爱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我有多爱这部电影呢,我的动森小岛就是照着它设计哒!——dada在遛达
电影同名书,就像一部记录电影背后创作过程的纪录片,高饱和度的色彩,严谨的对称构图,层层嵌套的故事叙事方式,战争下消逝的欧洲贵族精神……带你走进昨日的世界。——纳米是我呀
#韦斯安德森时刻##我内心的小蛋糕#我的英文名叫kristy,因为上海曾经流行克莉丝汀蛋糕,那时候的同事总会叫我小蛋糕。当我第一次看《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时候,就对那粉粉的蛋糕盒子以及同色系的大饭店心生倾慕,这不就是我内心的小蛋糕吗?而且做蛋糕的还是我最最喜欢的罗南妹子。如今终于有机会拥有这本书,连我曾最不喜欢的书腰都变成了我最爱的小蛋糕盒子。——幸运朵朵拉
开箱!在这个粉红色糖霜包裹下的童话世界,却集谋杀、越狱、逃亡于一体,不论是它的配色构图还是故事情节都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很开心入住《布达佩斯大饭店》!——企鹅化石海丽菌闷
作者简介 · · · · · ·
编著者简介
马特·佐勒·塞茨(Matt Zoller Seitz)是Roger Ebert影评网的主编,《纽约》杂志的电视节目评论家,以及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The Wes Anderson Collection的作者。他也是The House Next Door博客的创始人和原编辑,Press Play视频博客的联合创始人以及艾伯拉姆斯出版社2015年秋季出版的The Oliver Stone Experience一书的作者。
插画家简介
马克斯·道尔顿(Max Dalton)是一位居住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并时常前往巴塞罗那、纽约和巴黎旅行的绘画艺术家。他自己出版了一系列书籍,也为其他书籍绘制插画,其中就包括了艾伯拉姆斯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The Wes Anderson Collection。马克斯1977年开始学习绘画,2008年起...
编著者简介
马特·佐勒·塞茨(Matt Zoller Seitz)是Roger Ebert影评网的主编,《纽约》杂志的电视节目评论家,以及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The Wes Anderson Collection的作者。他也是The House Next Door博客的创始人和原编辑,Press Play视频博客的联合创始人以及艾伯拉姆斯出版社2015年秋季出版的The Oliver Stone Experience一书的作者。
插画家简介
马克斯·道尔顿(Max Dalton)是一位居住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并时常前往巴塞罗那、纽约和巴黎旅行的绘画艺术家。他自己出版了一系列书籍,也为其他书籍绘制插画,其中就包括了艾伯拉姆斯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The Wes Anderson Collection。马克斯1977年开始学习绘画,2008年起为音乐、电影和流行文化产业制作海报,很快便成为行业中首屈一指的名家。
译者简介
邹艾旸,策展人,写作者,西班牙IESE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策展实践方向主要为短片、早期电影、实验影像、女性研究和跨媒介艺术项目。
目录 · · · · · ·
作者序
影评
第一幕 欧洲的概念
第一次对谈
恰如其分的探索:专访拉尔夫•费因斯
穿着即人:《布达佩斯大饭店》与电影服装的艺术
韦斯•安德森风尚:专访米莱娜•卡尼奥内罗
第二幕 微缩景观
第二次对谈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音乐:地点、人物与故事
私密之声:专访亚历山大•德普拉
宏伟的舞台:《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美术设计
保持运行:专访亚当•斯托克豪森
第三幕 在阿尔冈昆酒店
第三次对谈
昨日的世界
斯蒂芬•茨威格作品摘选
迥异的元素:专访罗伯特•约曼
韦斯•安德森的4∶3画幅挑战
十字笔杆同盟
作者简介&致谢
作品索引
图片版权说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通常认为文明是某种坚不可摧的创造,事实上它们不过是蓬松柔软的甜点:用色素、空气与棉花糖搭配黄油、奶霜与面粉揉成的基底精心制作而成。相偕构成文明的一半是旺盛多彩的生命力,一半是无人质询的传统,二者随着人类信心的不断膨胀,变得更加光彩夺目,也更加动荡不稳 — 与门德尔饼屋的招牌点心“巧克力花魁”颇有几分相似。这家备受推崇的糕点店位于祖布罗卡共和国的纳贝斯巴德 — 一座韦斯·安德森虚构的中欧小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引言 -
门德尔饼屋那色彩粉嫩的奶油泡芙塔,松软摇晃中带着一丝手工制作的随性,与其说是一道色味双全的美食,不如说更像一种默认的行为准则(institution):那些粉色的包装盒比任何旅行证件都可靠。 韦斯·安德森亦将《布达佩斯大饭店》制成了一份奇妙精巧的甜点,色彩浓郁、芳香四溢 — 这部电影是对动荡年代最为轻盈优美的讲述,饱含着动人的情感。 安德森的影片下意识地唤回孩童年代创造世界的 乐趣,一种稚拙的确信与专注。观众看不到有人伸手 进入画框摆弄角色,也听不到含混不清的对话和特技 制作的声效,却能感受到这些无形的双手和嘴唇的存 在,它们潜藏在每一帧全心投入的画面之中,游弋在韦斯塑造的表演风格之中,栖息在那几乎独属于他的物质与情感国度之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引言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Best Birthday Present Ever
> 更多书评 11篇
-
浪影 (就读于后浪电影)
我们通常认为文明是某种坚不可摧的创造,事实上它们不过是蓬松柔软的甜点:用色素、空气与棉花糖搭配黄油、奶霜与面粉揉成的基底精心制作而成。相偕构成文明的一半是旺盛多彩的生命力,一半是无人质询的传统,二者随着人类信心的不断膨胀,变得更加光彩夺目,也更加动荡不稳 — 与门德尔饼屋的招牌点心“巧克力花魁”颇有几分相似。这家备受推崇的糕点店位于祖布罗卡共和国的纳贝斯巴德 — 一座韦斯·安德森虚构的中欧小镇。 门...2021-05-08 18:08:05 5人喜欢
我们通常认为文明是某种坚不可摧的创造,事实上它们不过是蓬松柔软的甜点:用色素、空气与棉花糖搭配黄油、奶霜与面粉揉成的基底精心制作而成。相偕构成文明的一半是旺盛多彩的生命力,一半是无人质询的传统,二者随着人类信心的不断膨胀,变得更加光彩夺目,也更加动荡不稳 — 与门德尔饼屋的招牌点心“巧克力花魁”颇有几分相似。这家备受推崇的糕点店位于祖布罗卡共和国的纳贝斯巴德 — 一座韦斯·安德森虚构的中欧小镇。 引自 引言 门德尔饼屋那色彩粉嫩的奶油泡芙塔,松软摇晃中带着一丝手工制作的随性,与其说是一道色味双全的美食,不如说更像一种默认的行为准则(institution):那些粉色的包装盒比任何旅行证件都可靠。 韦斯·安德森亦将《布达佩斯大饭店》制成了一份奇妙精巧的甜点,色彩浓郁、芳香四溢 — 这部电影是对动荡年代最为轻盈优美的讲述,饱含着动人的情感。 安德森的影片下意识地唤回孩童年代创造世界的 乐趣,一种稚拙的确信与专注。观众看不到有人伸手 进入画框摆弄角色,也听不到含混不清的对话和特技 制作的声效,却能感受到这些无形的双手和嘴唇的存 在,它们潜藏在每一帧全心投入的画面之中,游弋在韦斯塑造的表演风格之中,栖息在那几乎独属于他的物质与情感国度之中。 引自 引言 韦斯·安德森导演生涯迄今为止的巅峰正是《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集大成之作涵盖了此前他全部作品中的文学与视觉元素。它就像一个用电影做成的十二层婚礼蛋糕,你在大快朵颐之际,只感到极度美味,却不见得能意识到它包含的心血。 这部影片内涵之复杂、视野之宽广,值得倾注更多的笔墨。因此,我们着手编写这本书时,首先采用了与 The Wes Anderson Collection 类似的思路,力图描绘出一幅阐释导演美学的肖像 — 一本无论外表还是质感都与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类似”、却不过分模仿其风格的分册 — 不仅如此,这次我们还试着进一步探索。 引自 作者序 韦斯·安德森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喜剧,但又全都不是喜剧。他的影片中总有一抹忧郁的底色,不深不浅地埋藏在精美的技巧与艺术效果之下,让人无法立刻觉察。 《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是如此,这是安德森的第八部长片,也是结构上最具野心的一部。看过一遍的你也许在离场时回味着这个层层嵌套的故事:它丰饶的智慧与精密的运动,以及运动中蕴藏的智慧。一位孀居的公爵夫人惨遭谋杀;一位名叫古斯塔夫的浮夸礼宾员受到栽赃陷害,获赠的遗产亦被剥夺;一个法西斯阴影笼罩下的国家突然陷入战乱。然而影片鲜明的色彩、丰富的肌理以及疯癫的追逐缓和了事件本身的阴郁。回忆起这部电影时,你也许能随口引述几句 朗朗上口的台词:“她是个炸药般火辣的情人”“我代 表本店向您道歉”“我可以为各位狱友上一盘玉米糊 吗?” 引自 影评 影片以这种简略而审慎的方式,向茨威格失去的一切致意:民族认同、年轻的理想主义以及生活本身。对失去的恐惧,对失去的痛苦认知,成了片中的角色前进的动力,它让失去母亲的麦克斯·费希尔永不满足地投身创作,让狐狸先生拥有了不计后果的冒险精神,并促使惠特曼三兄弟踏上穿越印度的旅程。失去也维系着泽罗的生命。在作家的描述中,泽罗是大饭店中唯一一个“深刻而真实”的孤独者,最终他也证明自己孤独的程度远非作家的第一印象所能企及。 引自 影评 回应 2021-05-08 18:08:05 -
浪影 (就读于后浪电影)
如果我提及一下这场讨论发生在1938年,那我想那些讨论的主题是什么简直是不言自明。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以后都可以断言,在1938年,每一个可能化为废墟的欧陆国家,人们每一次谈话几乎都围绕着可能即将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成了每次社交聚会不可避免的话题,有时环绕着你的不是言说者口中的恐惧、猜测与希望,而是整个社会空气中弥漫着的那种时代氛围。人们把那种隐秘的紧张和高度焦虑转化成了实际的语言。 大部分人就像...2021-05-10 11:15:24 4人喜欢
如果我提及一下这场讨论发生在1938年,那我想那些讨论的主题是什么简直是不言自明。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以后都可以断言,在1938年,每一个可能化为废墟的欧陆国家,人们每一次谈话几乎都围绕着可能即将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成了每次社交聚会不可避免的话题,有时环绕着你的不是言说者口中的恐惧、猜测与希望,而是整个社会空气中弥漫着的那种时代氛围。人们把那种隐秘的紧张和高度焦虑转化成了实际的语言。 大部分人就像被风卷起的尘埃一样,莫名地就被卷入了战争之中,卷入了历史事件的车轮之中,像大包袱中的干豆子那样,只能无助地在包袱中国翻来覆去。他说,考虑到林林总总各个方面,逃避现实卷入战争的人可能比逃离战争的人要多。 引自 斯蒂芬•茨威格作品摘选 回应 2021-05-10 11:15:24 -
娘卷卷🌻 (向阳而苟)
以下摘录出自作者与韦斯的第三次对谈,也是最长的一次《布达佩斯大饭店》对谈(质量之高啊)。这是一次面谈。两人主要“讨论斯蒂芬·茨威格,但也给彼此留出了离题打岔的空间。这次访谈持续了两个小时多一点,从酒店大堂的一张小桌开始,不久后转移到附近酒吧的另一张桌上”。 访谈主要围绕着茨威格的作品展开:韦斯从他那里借鉴了哪些东西,又舍弃了哪些;茨威格作品的核心主题、反复出现的场景、讲故事的技巧,特别是旁白叙事...2021-05-06 17:26:48 5人喜欢
以下摘录出自作者与韦斯的第三次对谈,也是最长的一次《布达佩斯大饭店》对谈(质量之高啊)。这是一次面谈。两人主要“讨论斯蒂芬·茨威格,但也给彼此留出了离题打岔的空间。这次访谈持续了两个小时多一点,从酒店大堂的一张小桌开始,不久后转移到附近酒吧的另一张桌上”。
访谈主要围绕着茨威格的作品展开:韦斯从他那里借鉴了哪些东西,又舍弃了哪些;茨威格作品的核心主题、反复出现的场景、讲故事的技巧,特别是旁白叙事的运用——有时甚至是滥用。 安德森风格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旁白:旁白必须跟画面天衣无缝。他是这样实现的:
你知道,默里、裘德、杰森和其他人的角色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在片场会这样:他们该怎么演就怎么演,我负责念中间插入的旁白,然后他们继续说对白。 也就是说:演员站在摄影机前表演,导演就站在镜头之外大声念旁白。(哈哈哈)
有一场有拉尔夫的戏,我本来也准备这样操作。当时在拍这场戏的第一条,拉尔夫说完了他的对白,我急急忙忙接下去念旁白,就和以往一样。但拉尔夫突然看着我说:“你在做什么呢,亲爱的? “非得这样吗?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我们不能靠脑补你的旁白拍这里吗?” 他们还聊到了麦基和《改编剧本》:
没错!韦斯也会在对谈中考作者一些题,接着他们就聊起了早期影史——黑色电影什么的
此时!本书撰稿人之一大卫·波德维尔老师(可能是后期看这本书稿的时候,突然有话说)加了一个超长注释——旁白叙事影史小课堂:
马特和韦斯对旁白的介绍完全正确。我们一般概念中的旁白确实形成于 20 世纪 40 年代。旁白能够或明或暗地引领叙事,让观众在不同角色的故事之间快速转换,这一点他们说得尤其正确。莎拉·科兹洛夫(Sarah Kozloff)撰写的《隐形讲述者》是电影旁白叙事研究领域最好的一部著作,她援引了大量早期 1940年代影片为例,它们充斥着旁白。在20世纪30年代,电影旁白非常罕见,我认为部分原因在于那时人们追求尽量让声画精准地同步。但我仍能想到两个重要的例外:一是威廉·K. 霍华德(William K. Howard)执导、普雷斯顿·斯特奇斯(Preston Sturges)编剧的《权力与荣耀》,另一部则是萨卡·圭特瑞(Sacha Guitry)执导的《骗子的故事》,标准收藏(Criterion Collection)曾经发行过。 再向前追溯,1920 年代的影片很少出现整部影片配有人声“旁白”的情形,但由于声画同步尚未实现,旁白主要通过字幕卡呈现。某种程度上,《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中已经出现了连续的解说:弗朗西斯这个角色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主要情节(这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叙事模式类似)。“字幕卡叙事”最 著名的范例也许当属 1921 年的影片《幽灵马车》,这部由维克多·舍斯特伦(Victor Sjöström)执导的电影同 样有着嵌套的故事格局。 但在无声电影中,观众不会觉得旁白十分冗长,至少和在有声电影中的感受全然不同。在无声电影中,影像的出现会不停打断叙述。 旁白的迷人之处在于,你无需证明它是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讲故事。它可以是全然主观的(比如“我记得……”),或者现在常见的与观众直接对话——比如《甜心先生》的开场,《小贼、美女和妙探》全片,或者任何一集《法网擒凶》,这部剧集深受韦斯和马特在后边谈及的库布里克《致命》的影响。而到了 1950年的《彗星美人》时,观众看到和听到的各方观点由旁白引导,极为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种复杂性部分可归因于片厂老板达里尔·F. 扎努克(Darryl F. Zanuck)强迫导演及编剧约瑟夫·L. 曼凯维奇(Joseph L. Mankiewicz)对影片进行的大幅删减。] 对我来说这个话题很有意思的另外一点在于,旁白叙述手法为何与层层嵌套的故事形态如此相得益彰,这种结构可能变得极其繁复,例如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一千零一夜》或者1940年代电影中的嵌套闪回(embedded flashback)。韦斯从茨威格那里学到的是,嵌套故事(embedded story)技术具有强大的力量,每一层故事中都用一批不同的演员,比闪回(flashback,也有类似嵌套故事的功能)的效果更加独立。 后面紧接着就插入一个专题,介绍了16部运用旁白叙事的精彩作品:
这本书就是这样环环相扣,层层嵌套——跟这部同名电影一样。
回应 2021-05-06 17:26:48
-
哥谭#2 (日以作夜)
我发现这本书关于阿加莎那个魔幻特写处的描述不太准确 这个浅景深、焦外散景的效果并不是如书中所说的是由于“长焦镜头模糊了背景灯光”造成的,而更有可能是由于超大光圈才使景深变浅、背景中的灯光出现光晕效果的吧。当然,首先要使用长焦镜头才能制造出浅景深,但对景深效果影响更大的应该是光圈这个技术参数,而不是焦距吧。如果有摄影大拿,欢迎佐证或纠正。 不知道是原书中就没有过于细究这个摄影技术描述,还是中文版翻...2022-01-15 02:09:12
我发现这本书关于阿加莎那个魔幻特写处的描述不太准确
这个浅景深、焦外散景的效果并不是如书中所说的是由于“长焦镜头模糊了背景灯光”造成的,而更有可能是由于超大光圈才使景深变浅、背景中的灯光出现光晕效果的吧。当然,首先要使用长焦镜头才能制造出浅景深,但对景深效果影响更大的应该是光圈这个技术参数,而不是焦距吧。如果有摄影大拿,欢迎佐证或纠正。
不知道是原书中就没有过于细究这个摄影技术描述,还是中文版翻译的问题。
另外,我真的想再吐槽一下这本书的字体实在是太太太小了!我看了几页就快受不了了,还专门买了一个放大镜来看,咱就说这么贵的书能不能字体不要小于7号,看完直接近视700度了。。。
回应 2022-01-15 02:09:12
-
哥谭#2 (日以作夜)
我发现这本书关于阿加莎那个魔幻特写处的描述不太准确 这个浅景深、焦外散景的效果并不是如书中所说的是由于“长焦镜头模糊了背景灯光”造成的,而更有可能是由于超大光圈才使景深变浅、背景中的灯光出现光晕效果的吧。当然,首先要使用长焦镜头才能制造出浅景深,但对景深效果影响更大的应该是光圈这个技术参数,而不是焦距吧。如果有摄影大拿,欢迎佐证或纠正。 不知道是原书中就没有过于细究这个摄影技术描述,还是中文版翻...2022-01-15 02:09:12
我发现这本书关于阿加莎那个魔幻特写处的描述不太准确
这个浅景深、焦外散景的效果并不是如书中所说的是由于“长焦镜头模糊了背景灯光”造成的,而更有可能是由于超大光圈才使景深变浅、背景中的灯光出现光晕效果的吧。当然,首先要使用长焦镜头才能制造出浅景深,但对景深效果影响更大的应该是光圈这个技术参数,而不是焦距吧。如果有摄影大拿,欢迎佐证或纠正。
不知道是原书中就没有过于细究这个摄影技术描述,还是中文版翻译的问题。
另外,我真的想再吐槽一下这本书的字体实在是太太太小了!我看了几页就快受不了了,还专门买了一个放大镜来看,咱就说这么贵的书能不能字体不要小于7号,看完直接近视700度了。。。
回应 2022-01-15 02:09:12
论坛 · · · · · ·
这本书京东或者当当自营店没有卖的么 | 来自nibuzai | 4 回应 | 2021-07-22 11:34:39 |
【购买指路】这里可以下单哦! | 来自浪影 | 2 回应 | 2021-07-16 17:50:54 |
可以买了! | 来自娘卷卷🌻 | 2021-05-19 18:40:17 | |
全网最快发货! | 来自祥祥 | 1 回应 | 2021-05-07 15:47:13 |
【海报】我们即将到访「韦斯·安德森宇宙」超人气景点 | 来自浪影 | 2021-04-30 12:52:42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Abrams (2015)9.5分 21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电影学院系列(后浪出版) (魔小肥)
- 后浪电影学院 (九王爷)
- 生而有涯 书海无涯 (佾云)
- 雕刻时光 (欢乐分裂)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评论:
feed: rss 2.0
81 有用 花花 2021-04-19 00:11:54
最爱的电影,看了十二遍。买了4本金边版,韦斯安德森巅峰!
4 有用 vivi 2021-04-27 09:03:23
完美
46 有用 Lycidas 2021-05-01 13:39:41
照搬之前写的原版短评:Sidney Lumet说decorator和stylist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Wes无疑属于后者。最高级的视觉从来不靠预算堆砌,而是深刻思考和天才创意的结合,对Wes这样以构建世界为本能的电影人真是五体投地。来回读了很多次,读到几乎流泪的时刻也不是没有,就好像每次再看GBH都会更热爱它,每次回想都会觉得更令人向往,真是一部解读不尽的伟大电影。能为这本书做出微不足道的努力,是... 照搬之前写的原版短评:Sidney Lumet说decorator和stylist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Wes无疑属于后者。最高级的视觉从来不靠预算堆砌,而是深刻思考和天才创意的结合,对Wes这样以构建世界为本能的电影人真是五体投地。来回读了很多次,读到几乎流泪的时刻也不是没有,就好像每次再看GBH都会更热爱它,每次回想都会觉得更令人向往,真是一部解读不尽的伟大电影。能为这本书做出微不足道的努力,是我的幸运。 (展开)
9 有用 荷风小川 2021-05-19 21:38:28
读了一周,上课去便用帆布袋装着骑车随身带,课间也不忘拿出来翻看几页,趴在上面做的梦也是粉色的。 翻译是极漂亮流畅的中文,内容详实优雅,三次和韦斯的对谈皆是有备而来,从衣着、音乐、美术、文本到摄影皆有独到的访谈和撰文,影评作为一种经验老道的声音并没有刻意地与主创的声音对撞,而是在和谐之中彼此阐释彼此升华。 GB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可惜它的豆瓣影评主页被一些自以为是的呛俗可鄙之人蛮占了,而拿到这本小... 读了一周,上课去便用帆布袋装着骑车随身带,课间也不忘拿出来翻看几页,趴在上面做的梦也是粉色的。 翻译是极漂亮流畅的中文,内容详实优雅,三次和韦斯的对谈皆是有备而来,从衣着、音乐、美术、文本到摄影皆有独到的访谈和撰文,影评作为一种经验老道的声音并没有刻意地与主创的声音对撞,而是在和谐之中彼此阐释彼此升华。 GB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可惜它的豆瓣影评主页被一些自以为是的呛俗可鄙之人蛮占了,而拿到这本小书让我很是欢喜,优雅深邃的故事应该交由同样品味的人来谈论,图文互动轻逸,结构别出心裁,又时时给人拨云见日的幕后之震撼,尤其喜欢那个腰封剪下来贴合便是mendl's点心盒的设计,赋予一种立体书的盎然趣味,我以为盒子是韦斯电影最贴切的象征,精致封闭的玩具盒,手工制作的古典,嵌套的故事结构,招牌的平面视角 (展开)
26 有用 欢乐分裂 2021-05-02 16:32:29
彰显实体书优势——无论是文字排版/插图剧照的错落放置/字体设定,还是内容与结构编排的搭配,完美沿袭影片风格和导演美学,包括注释中的细节科普(配乐、旁白、造型、置景),都配得上“用心”;不仅游历繁复精致的迷宫,也重温“生活所摧毁的,由艺术来保存。”这般「昨日的世界」,一个关于「欧洲」的概念,以优雅幻象抵御外部崩塌。 微缩模型的运用与背景放映合成方法,充满老电影的质感,多次提及前辈大师们的影响;然而“... 彰显实体书优势——无论是文字排版/插图剧照的错落放置/字体设定,还是内容与结构编排的搭配,完美沿袭影片风格和导演美学,包括注释中的细节科普(配乐、旁白、造型、置景),都配得上“用心”;不仅游历繁复精致的迷宫,也重温“生活所摧毁的,由艺术来保存。”这般「昨日的世界」,一个关于「欧洲」的概念,以优雅幻象抵御外部崩塌。 微缩模型的运用与背景放映合成方法,充满老电影的质感,多次提及前辈大师们的影响;然而“有利于对称”的平面构图法(波德维尔之“晒衣绳构图”见《电影诗学》)、“围绕运动的摄影机建立物理空间”、(动态)分镜即可昭示的复杂调度、套层叙事/层叠旁白转述诉求“困于时光中各自的瞬间”(茨威格给予的影响)、通过画幅变化实现“框型物裱起秘密”,皆是辨识度极高的风格——“风格就是故事本身”! (展开)
0 有用 _ 2022-08-08 11:18:59
看完才知道他未试图局限在风格内 只是单纯的天才+面面俱到的编排//
0 有用 🗿 2022-08-06 16:53:10
导演的另一个身份是“调度者”,本书记录的是无数在导演背后偕同达成这一奇迹的人,就像片中的Zero
0 有用 jxia 2022-08-06 11:29:04
我想再去看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
0 有用 jiason 2022-08-04 20:04:23
喜欢死了
0 有用 鹿港水手 2022-07-23 19:33:44
字号太小了,字号太小了!间歇性翻阅了几个月,对对谈实在提不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