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激荡传奇的80年代,老外视角的全新记录
内容简介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
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 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编辑推荐
★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 影响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比《江城》更早的外国人笔下的当代中国
★ 22条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激荡传奇的80年代,老外视角的全新记录
内容简介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
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 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编辑推荐
★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 影响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比《江城》更早的外国人笔下的当代中国
★ 22条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观察中国大地上的千百风貌
★ 激荡传奇的80年代,在一个 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里,捕捉时代的发展轨迹
★ 冷静剖析,也刻薄吐槽,跟随犀利幽默的毒舌作家,发现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与时代变化
获奖记录
1989年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
推荐语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记者,总能问出你心中的问题……他有艺术家的天分,可以化平凡为神奇。
——《独立报》
《在中国大地上》记录了保罗·索鲁在中国一年的旅行见闻,他在途中极尽毒舌之能……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不停地同陌生人搭讪,比如气质忧郁的方先生和登山家克里斯·波宁顿。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也我们更加了解作者本人——如果你想足不出户就游遍天下,他就是你最理想的旅伴。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不是游记,而是深入、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下1980年代中期剧变的中国。作者堪称何伟的先驱和师傅。跨越东西南北行程、独特的视角和冷静的分析,超越迄今绝大多数国人。
——豆瓣网友
作者简介 · · · · · ·
保罗·索鲁( Paul Theroux, 1941— )美国知名旅行作家、小说家。1963年大学毕业后,到非洲马拉维、乌干达做老师。1968 年,在新加坡大学任教。1970年代初,和家人移居英国。现定居美国,并仍四处旅行。保罗·索鲁著作颇丰,火车旅行文学更是久负盛名,曾荣获英国惠特布雷德文学奖、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代表作有《火车大巴扎》《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英国环岛之旅》等。
目录 · · · · · ·
第二章 开往大同的内蒙古快线:24 次列车 / 64
第三章 开往北京的 90 次夜车 / 76
第四章 上海快线 / 106
第五章 开往广州的快车 / 145
第六章 开往呼和浩特和兰州的 324 次列车 / 167
· · · · · · (更多)
第二章 开往大同的内蒙古快线:24 次列车 / 64
第三章 开往北京的 90 次夜车 / 76
第四章 上海快线 / 106
第五章 开往广州的快车 / 145
第六章 开往呼和浩特和兰州的 324 次列车 / 167
第七章 铁公鸡 / 189
第八章 开往西安的 104 次列车 / 218
第九章 成都快线 / 233
第十章 驻足峨眉山:开往昆明的 209 次列车 / 250
第十一章 开往桂林的 80 次快车 / 267
第十二章 乘慢车去长沙和韶山:“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 285
第十三章 北京快线:16 次列车 / 299
第十四章 开往哈尔滨的国际快线:17 次列车 / 311
第十五章 开往朗乡的慢车:295 次列车 / 325
第十六章 开往大连的火车:92 次列车 / 345
第十七章 开往烟台的“天湖号”游轮 / 365
第十八章 开往青岛的慢车:508 次列车 / 378
第十九章 开往上海的山东快线:234 次列车 / 389
第二十章 开往厦门的夜车:375 次列车 / 398
第二十一章 开往青海西宁的慢车:275 次列车 / 417
第二十二章 开往西藏的列车 / 437
译后记 / 47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中国人在二十五岁之前看上去都挺年轻,但从那之后就开始变得憔悴。到了六十来岁,他们又会恢复淡定从容的样子,然后越来越高贵优雅,虽然年龄在增长,却看不出衰老的痕迹。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开往大同的内蒙古快线:24 次列车 / 64 -
董乐山教授最近翻译完成了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事实上他就是在1984年翻译的,看起来真是一段完美姻缘。他还把库尔特・冯内古特和索尔・贝娄的作品译成了中文,但我想跟他谈谈奥威尔。 他说:“我觉得那是本非常阴郁的小说。”“你会觉得它很熟悉吗?” “你说的是才过去不久的中国吧,”他眨了眨眼说道。 “那为什么没有越来越多的人写它呢?” “我们还在试图理解它,这是个非常痛苦的主题。” 有一类专门写“文革”的作品,叫做“伤痕文学”,因此“痛苦”这个词用得恰如其分。中国有位非常受欢迎的作家叫冯骥才,他写的几乎都是“文革”的事。 “人们读《一九八四》的时候也许会想起这件事。”我说。 董教授谨慎地侧过头来说:“但是大部分人读不到它,这本书是限制阅读的一一是内刊……” “限制阅读”指的是将它归入某种类别的书籍,仅供值得信赖的读者使用。普通百姓是不能阅读内刊的,他们还有一个词叫做“内部”,用来指那些不能跟外国人提起一一或者至少不希望在他们面前谈的东西。但我几乎感受不到中国人的戒心;他们什么都谈,而且往直言不讳。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开往北京的 90 次夜车 / 76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在中国大地上"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在中国大地上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在中国大地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 条 )
> 更多书评 36篇
-
bookbug (三更有梦书当枕,一夜无眠静读诗)
董乐山教授最近翻译完成了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事实上他就是在1984年翻译的,看起来真是一段完美姻缘。他还把库尔特・冯内古特和索尔・贝娄的作品译成了中文,但我想跟他谈谈奥威尔。 他说:“我觉得那是本非常阴郁的小说。”“你会觉得它很熟悉吗?” “你说的是才过去不久的中国吧,”他眨了眨眼说道。 “那为什么没有越来越多的人写它呢?” “我们还在试图理解它,这是个非常痛苦的主题。” 有一类专门写“文革”的作... (2回应)2020-12-24 06:54 5人喜欢
董乐山教授最近翻译完成了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事实上他就是在1984年翻译的,看起来真是一段完美姻缘。他还把库尔特・冯内古特和索尔・贝娄的作品译成了中文,但我想跟他谈谈奥威尔。 他说:“我觉得那是本非常阴郁的小说。”“你会觉得它很熟悉吗?” “你说的是才过去不久的中国吧,”他眨了眨眼说道。 “那为什么没有越来越多的人写它呢?” “我们还在试图理解它,这是个非常痛苦的主题。” 有一类专门写“文革”的作品,叫做“伤痕文学”,因此“痛苦”这个词用得恰如其分。中国有位非常受欢迎的作家叫冯骥才,他写的几乎都是“文革”的事。 “人们读《一九八四》的时候也许会想起这件事。”我说。 董教授谨慎地侧过头来说:“但是大部分人读不到它,这本书是限制阅读的一一是内刊……” “限制阅读”指的是将它归入某种类别的书籍,仅供值得信赖的读者使用。普通百姓是不能阅读内刊的,他们还有一个词叫做“内部”,用来指那些不能跟外国人提起一一或者至少不希望在他们面前谈的东西。但我几乎感受不到中国人的戒心;他们什么都谈,而且往直言不讳。 引自 第三章 开往北京的 90 次夜车 / 76 2回应 2020-12-24 06:54 -
bookbug (三更有梦书当枕,一夜无眠静读诗)
旅行中比较令人不解的一件事就是去景点参观。对于来中国的旅行者而言,这是他们所能做的最无益的事情之一,简直就是浪费精力,很多时候连娱乐消遣都算不上。它带来的疲惫感完全不亚于朝圣仪式,却不会给人半点精神上的慰藉。 这一点几十年来并无任何改变2020-12-24 06:34 4人喜欢
-
隱川 (船在水上,马在山中。)
在有的国家,坐火车旅行不过意味着要度过一段焦虑的时间,你会从头到尾都在等着到站;而在另一些国家,坐火车本身也算得上是一次旅行经历,你可以在车上吃饭、睡觉、运动,也可以跟人交谈,或是看看风景。我的这趟旅行显然属于后者。下午三点左右,我从睡梦中醒来,见到窗外的迷雾和乌云都已消散。长长的列车已经呼呼地从低矮陡峭的山区驶进了一片更高且更广阔的区域 我坐在窗边,看世界从身旁经过。在山中的一条小路上,四只大...2020-12-16 21:27 1人喜欢
在有的国家,坐火车旅行不过意味着要度过一段焦虑的时间,你会从头到尾都在等着到站;而在另一些国家,坐火车本身也算得上是一次旅行经历,你可以在车上吃饭、睡觉、运动,也可以跟人交谈,或是看看风景。我的这趟旅行显然属于后者。下午三点左右,我从睡梦中醒来,见到窗外的迷雾和乌云都已消散。长长的列车已经呼呼地从低矮陡峭的山区驶进了一片更高且更广阔的区域 我坐在窗边,看世界从身旁经过。在山中的一条小路上,四只大小各异的黑猪排成一列,小步往前奔跑着。有的山上布满了侵蚀沟有的山上覆盖着矮松一一这是我在中国第一次看见松树。山谷显露出深红色,土地光禿禿的,山坡上的灌木郁郁葱葱。河水已经变得和黏一样红。火车站附近有许多松,现在起风了,它们正弯着腰随风摇曳。远处有五重山峰,由于远近不同,阳光在它们身上投下的灰色明影也是各具形态。在一个叫做沙马拉达的漂亮的山谷小镇,除了坚固的房屋和铺满瓦片的屋顶,还能看见十个没穿衣服的小孩在泥滩上翻筋斗,翻着翻着就跳进了红色的河里。时间还不晚,但太阳已经溜到了山的背后,将道道阴冷狭长的影子投向山谷,仿佛给山坡罩上了一层又长又大的外衣。 引自 第十章 驻足峨眉山:开往昆明的 209 次列车 / 250 回应 2020-12-16 21:27
-
-
田先生耸耸肩,和我握了握手,一个字也没说便走开了。这就是中国人的告别方式:不会徘徊逗留,不会交换地址,不会依依不舍,不会有任何的多愁善感。他们只是在离别时刻背过身去,因为从此你将不再重要,因为他们还有那么多其他的事情要操心。就像中国人聚餐之后的分别一样,大幕砰然落下,然后大家都消失不见。虽然这样的分别方式有些敷衍,但我并不在意一一这显然让他们远离了虚伪。田先生渐行渐远,很快便消失在一片穿蓝衣的...
2021-02-28 11:26
-
-
田先生耸耸肩,和我握了握手,一个字也没说便走开了。这就是中国人的告别方式:不会徘徊逗留,不会交换地址,不会依依不舍,不会有任何的多愁善感。他们只是在离别时刻背过身去,因为从此你将不再重要,因为他们还有那么多其他的事情要操心。就像中国人聚餐之后的分别一样,大幕砰然落下,然后大家都消失不见。虽然这样的分别方式有些敷衍,但我并不在意一一这显然让他们远离了虚伪。田先生渐行渐远,很快便消失在一片穿蓝衣的...
2021-02-28 11:26
-
然而柏林对我来说就像个怪物,我不觉得它有什么有趣的。它是个奇怪的样本,是大都市精神分裂的特例,以至于它的狂妄和伪善都那么引人入胜。但它也是蠢货的天堂,很难想象有人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后仍然神智健全。这是座古老的城市,它本身已经存在了700年;但在纳粹的统治下它分崩瓦解,由城市变成一种象征,然后演化成一个概念,经过“二战”后的反思,最终沦为谬论。现在柏林仍然是个很糟糕的概念,并且越来越糟。任何理智的人都会把它当...
2021-02-26 18:11
然而柏林对我来说就像个怪物,我不觉得它有什么有趣的。它是个奇怪的样本,是大都市精神分裂的特例,以至于它的狂妄和伪善都那么引人入胜。但它也是蠢货的天堂,很难想象有人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后仍然神智健全。这是座古老的城市,它本身已经存在了700年;但在纳粹的统治下它分崩瓦解,由城市变成一种象征,然后演化成一个概念,经过“二战”后的反思,最终沦为谬论。现在柏林仍然是个很糟糕的概念,并且越来越糟。任何理智的人都会把它当作愚昧、任性和顽固不化的永恒例证。如果它不是那么可悲的,那起码是可笑的,因为纳撒尼尔·韦斯特说过,没有什么比真正的荒谬更让人悲伤。
“但我跟朋友们讲,实际上没有六年那么久,只有三年——因为每天晚上天黑以后我就睡着了,我梦见自己的童年,梦见我的朋友们,梦见夏天,梦见家人,梦见鸟语花香,梦见我读过的书,还有以前所有快乐的事。只有醒来的时候,我才会回到监狱。我就是这样坚持过来的。”
这些游客中,每个人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让我感到惊讶。我认识到,如果不是和他们坐火车同行了一万英里,我永远也不会真正了解其中任何一人。在伦敦时我曾暗地里对他们品头论足,但与第一印象相比,他们所有人都有更好的方面,也有更糟的方面。现在我已经对他们无可指责了,因为他们都证明了自己不过是普通人而已。
书上说暴政一旦有所放松,人们就会更加肆意妄为有时候突如其来的自由会带来混乱,但并不是因此就要反对自由。
如今与之有关的一切——教堂、异教徒、书籍、图像、城市——都已荡然无存,但我却对它更加心驰神往。眼前只有阳光倾泻在泥砖和残壁之上,所有的宗教、贸易、战争、艺术、财富、政府和文明都已化成灰烬。然而,这样一片寂静而无垠的废墟又自有其壮丽。 我一点也不想离开吐鲁番,这是我在中国见过的第一座不像中国的城市,我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它也是我到过最炎热、地势最低和最新奇的地方,在苍茫的野外,有面色阴沉的老头,有贪得无厌的妇女,还有喜欢向人扔石头的顽童。我并没有觉得这些会给我带来什么危险——实际上我喜欢见到有人打破中国人惯有的沉闷,对一本正经、假仁假义的政客形象发出挑战。在这样的地方,民族自尊和民族文化得以完整保留是件不寻常的事,它的文化里有甜瓜、手鼓和伊斯兰跪拜礼。它是死气沉沉荒野中的一方绿色小岛:乘火车来到这里时会让人感到非常兴奋,如果乘坐的是气喘吁吁并且慢吞吞淌着蒸汽的老客车就更好了。
回应 2021-02-26 18:11 -
“你那时候做什么工作?”“给文宣队拉小提琴,拉来拉去都是一样的,什么《东方红》《毛泽东思想万岁》,还有《大海航行靠舵手》,都是这种,而且下雨了还要拉。我说:’不能拉,小提琴会散架的。’他们不知道小提琴是用胶粘成的。于是我就在雨中拉啊拉,然后它就散架了。但是他们又给了我一架,’除四害’的时候命令我去树底下拉,为的是赶走停在树上的麻雀。” 中国人的谴责永远只针对高层领导:下属总是无辜的。“文革”之后...
2021-02-23 20:55
“你那时候做什么工作?”“给文宣队拉小提琴,拉来拉去都是一样的,什么《东方红》《毛泽东思想万岁》,还有《大海航行靠舵手》,都是这种,而且下雨了还要拉。我说:’不能拉,小提琴会散架的。’他们不知道小提琴是用胶粘成的。于是我就在雨中拉啊拉,然后它就散架了。但是他们又给了我一架,’除四害’的时候命令我去树底下拉,为的是赶走停在树上的麻雀。”
中国人的谴责永远只针对高层领导:下属总是无辜的。“文革”之后,他们正是凭借这样的方式克服了深重的罪恶感。这一阵跨越十年的恐怖之风,曾经波及中国的每一个城市与乡镇,而它的始作俑者则是被称为“四人帮”的四个恶魔。对于任何恐怖行为,没有哪个红卫兵被要求以个人名义负责 —— 没人审判他们,而除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叫嚷之外,我也从未听过任何人揭露他们的丑行。
在上海的最后一天,我试着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讨厌大城市。不仅仅是因为噪音、灰尘和不停的奔走 —— 我实在受不了路上拥挤的交通和气急败坏的人群,以及人们被推来擦去的感觉一也因为有太多人来来往往,在这些地方工作甚至死去,而就在他们故去的地方,如今又会有另一些人在生活,想到这里,我不禁毛骨悚然。虽然在我的印象中荒野总是同无知联系在一起,但置身于这样的城市,我却无法不觉得自己身边有鬼魂出没。
回应 2021-02-23 20:5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Ivy Books (1989)8.2分 81人读过
-
馬可孛羅 (2016)8.5分 221人读过
-
Putnam Pub Group (1988)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Ballantine Books (199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在中国大地上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陆钓雪等待瑶宝 2020-12-11
脑海中直接播放“开往北京滴火车,我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以及“关于郑州我知道的不多,为了爱情曾经去过那里”。Paul Theroux为了更完善地研究中国人的种种习惯,在上海快线上阅读《金瓶梅》。在上海的人民公园英语角,他认识了一名精神病医生,问他有没有遇到过妄想症患者。“美国的幻想症患者老觉得自己是乔治·华盛顿,而其他地方的患者则总是自称希特勒或者拿破仑。要是中国人得了这种病,会说自己是哪个伟人呢... 脑海中直接播放“开往北京滴火车,我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以及“关于郑州我知道的不多,为了爱情曾经去过那里”。Paul Theroux为了更完善地研究中国人的种种习惯,在上海快线上阅读《金瓶梅》。在上海的人民公园英语角,他认识了一名精神病医生,问他有没有遇到过妄想症患者。“美国的幻想症患者老觉得自己是乔治·华盛顿,而其他地方的患者则总是自称希特勒或者拿破仑。要是中国人得了这种病,会说自己是哪个伟人呢?”“皇帝、毛主席,或者玉皇大帝。”他在锦江饭店跟一个属蛇的姓王的人吃午饭,后者在被批斗的时候被迫写他们给他定好的题目,比如《我为什么喜欢查尔斯·狄更斯》《我为什么喜欢莎士比亚》。“我觉得,他们是想让你写为什么不喜欢他们。”“这太可怕了,每天从单位回来,晚上还要写六页,然后他们还要说你写的是狗屎…” (展开)
11 有用 [已注销] 2020-12-11
他用一种毒舌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他者的目光,整个旅途过程轻松有趣又不乏深刻洞见。对于有些人有些事,我们应当敞开心扉,更加包容才是。
6 有用 虾米 2020-12-21
老先生太可爱了。他说自己旅行的座右铭是“像狗一样咧嘴傻笑,然后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于是他记录下中国人意味深长的各种笑(唯独没有发自肺腑的笑)、到处有人扯着你换钱“Shansh marnie”、乘务员打了鸡血一样凶神恶煞地争夺床单、有关部门形影不离的盯梢和热心过头地请吃饭,以及永垂不朽的国粹——吐痰。此书记录了改开初期的若干光景,作者旅行、创作、出版的过程中经历了Hu的下台,距那场不可描述的事件的... 老先生太可爱了。他说自己旅行的座右铭是“像狗一样咧嘴傻笑,然后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于是他记录下中国人意味深长的各种笑(唯独没有发自肺腑的笑)、到处有人扯着你换钱“Shansh marnie”、乘务员打了鸡血一样凶神恶煞地争夺床单、有关部门形影不离的盯梢和热心过头地请吃饭,以及永垂不朽的国粹——吐痰。此书记录了改开初期的若干光景,作者旅行、创作、出版的过程中经历了Hu的下台,距那场不可描述的事件的发生还有一年。Wg和改开是贯穿全书的话题,“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短暂的过渡期,这也许只是其中一段。”“我希望时间长一些。”——这一对话太经典也太前瞻了,其中透露的焦虑,在当年尚掺杂着憧憬和期望,于今读来则令人感到丝丝苦涩和惆怅。 (展开)
4 有用 伯凌 2020-12-20
作者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远胜于许多国人,已经准备阅读他的其他几部作品了。
7 有用 仙境兔子不明白 2021-01-21
我看的时候经常笑得嘎嘎嘎嘎的。何伟说他见过Paul,我问他真人是不是和书里一样mean,何伟说他真人其实很nice。我表示怀疑。(Leslie说她第一次看这本书时觉得很不舒服,觉得Paul是racist!)很多写中国的外国作家在书里都是显得很温厚的。而Paul这种看不惯所有人的作家真是有趣,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坐火车的时候都会想象,已经八十岁的Paul如果在火车上观察到我,是不是会评价一句“安静得无聊... 我看的时候经常笑得嘎嘎嘎嘎的。何伟说他见过Paul,我问他真人是不是和书里一样mean,何伟说他真人其实很nice。我表示怀疑。(Leslie说她第一次看这本书时觉得很不舒服,觉得Paul是racist!)很多写中国的外国作家在书里都是显得很温厚的。而Paul这种看不惯所有人的作家真是有趣,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坐火车的时候都会想象,已经八十岁的Paul如果在火车上观察到我,是不是会评价一句“安静得无聊”。这本书里有我出生那年的欧洲, 苏联(东欧,蒙古),北上广成都厦门青海青岛烟台拉萨……今昔对比让我非常唏嘘。 (展开)
0 有用 blauesWunder 2021-03-01
一直好奇且向往这个年代的中国,好想穿越一次
0 有用 Pig Floyd🌈 2021-02-28
*找到两处编辑时的错误和一处疑似误译,但是书上没有编辑和作者的联系方式
0 有用 浪衡 2021-02-28
屏蔽掉作者的毒舌言语,在这里的实际描绘还是很大程度还原那时的中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的写作手法很幽默风趣。
0 有用 十三 2021-02-28
这也是我喜欢火车的地方,你可以观察到很多人。硬座更适合一些,但是真的很累。
0 有用 oopsummer 2021-02-28
看完这本书已经迫不及待计划一场边走边写的西藏之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