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口音 短评

热门
  • 21 bird 2021-04-18 15:15:01

    白睿文与贾樟柯的几次映后谈,没有太多新鲜的内容,相当窄的提问,科长也已反复讲述了太多次的回答,偶拾金句:把生命与情感放进电影里面,想象力与细节就会自动生长。赫尔佐格在他谈他的那部《陆上行舟》中说,他想呈现一部关于他最好的著作,于是他配合作者参与创作,这本书则是白睿文的一厢情愿锦上添花,两本书的定价都是78。你的电影还有没有你的口音?科长抛出的一个关键问题。

  • 34 除非 2021-05-12 18:21:40

    “我觉得:独立、冒险、了解中国社会、了解人,这就是我的江湖。”“当我们拍监控里的画面,拍到赵涛的时候,她就变成一个虚的数码影像,很模糊的一个影像。毫不夸张地说,那个时候我有点想哭。我很受感动,因为我觉得这就是当代。我们就这样被记录!但我们的情感,活生生经历的事情都是看不到的,随时都可能会被删除。那个时候我理解了我做的工作。电影就是把我们所经历过的,把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细节留下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当然你想拍电影,肯定会带来一些代价。但关于这个代价,我说句实话:如果你是一个有意志力的人,你是可以承受的,它远远比很多人生活的代价要小得多。跟那些没有工作的人,那些被冤屈的人、那些被误抓起来的人的苦难相比的话,电影算什么?遇到真的苦难的人、不公的人,相比之下,拍电影这些苦不算什么。”

  • 11 白八橘 2021-04-25 22:27:39

    早早的就买了书,收到了一刻也不停地看完。太怀念了。第一次认识贾樟柯是在高三那年,因为《山河故人》这部电影的名字很喜欢,所以在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去看了电影。看完之后心里的涟漪太多了,感受到了奇妙的惊叹感,从心底深处。电影的三首歌时至今日也还是会常常循环播放。贾樟柯在书里常提到的需要互相认同的“美学”,也同样的合在了我的心里。

  • 11 1984 2021-04-22 08:57:13

    对话记录,几乎把贾樟柯整个电影从业史梳理了一遍:忠于自己的兴趣,自己写文学性的剧本,反叛,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无惧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制约,真实。他的电影口音跟是枝裕和很多地方非常相似。

  • 9 奔兔吉尔 2021-05-03 16:08:09

    在贾樟柯电影自《天注定》正式迈入职业演员常驻的这段新时期,的确非常值得被重新纪录,因为那正如白睿文所述,期间贾的身份变质,我们急于知道他身上“电影作者、文化产业创业者、人大代表”的多重身份对他电影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于是这本书的适时出现,直接回应了人们关于贾樟柯是否背叛自我等诸多疑惑。【42】

  • 2 江海一蓑翁 2021-04-26 21:54:41

    美国知名中国电影研究学者白睿文先生采写的一部贾樟柯导演访谈录。出版方将贾导在访谈中提到的“电影的口音”这一形象化的比喻作为书名,可谓独具匠心,也抓住了整本书的核心要义,即通过富于问题意识的个人生命史还原、注重声画与影像细节的电影文本细读,与颇具针对性的创作团队人员点评等,来系统还原贾樟柯作为一位独立电影艺术电影导演的独特作者性(电影口音)。无论是白睿文的问,还是贾樟柯的答,都堪称精彩。也希望海内外的广大中国电影研究学者,能以本书为起点,继续推出关于万玛才旦、李睿珺、郑大圣、秦晓宇等第六代之后的新锐中国艺术电影导演的访谈录或研究专著。

  • 3 张慕甄 2021-05-04 13:39:56

    电影作为一种记忆方式书写着各自民族的历史,在这看似宏大的使命背后,这门艺术真正需要的还是每个作者真实而富有洞察力的个人书写。 而对于贾樟柯来说,他从未二十余年,他的每一部作品,他的每一次前行都让人记忆深刻,他就是独一无二的贾樟柯,他的电影美学让人记忆深刻,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 2 狮子想来吃小猴 2021-04-29 23:30:15

    作为贾樟柯的长期关注者,我看过他绝大多数电影和文字作品,就本书提供的信息量而言,没太多新东西。但科长的话,我每次见到,总愿意读一读的,我相信,他仍然有能量给到我们惊喜,就像他在《小武》《三峡好人》里曾做到的那样。

  • 1 Neko 2021-06-23 18:22:19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不管是经济环境还是人际关系,都早已不同以往。在时代的变革中有两种人,一种人能如鱼得水般适应各种变化,另一种人无法适应,他们生活在变化带来的阵痛之中。 贾樟柯更关心的是第二种人,他们不是商业电影中的传奇人物,他们是我们生命里总会遇到的生动的人,身上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敏感和自尊,贾樟柯也是用他们的故事来表达我们自己的生命经验。

  • 1 读书读路读人 2021-05-25 17:54:51

    本书是著名中国电影研究专家白睿文对导演贾樟柯的集中访谈录,以年代为序,集中探讨了从《小山回家》《小武》到《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十部重要的电影作品。深度剖析贾氏电影美学,再现了贾樟柯 20 年以来,从汾阳走向世界的电影人生全纪录。

  • 2 嘉凉 2021-05-09 10:24:19

    两位都有旺盛的表达意愿,提问好,也谈得非常细腻。围绕着贾樟柯希望保持独立性、但不接受被边缘化的自我定位,可以看见他在资源争取、电影创作、商业操作、行业参与等方面的诸多努力。尤其喜欢他的“不热切”,以及他极度务实、永不撞南墙的灵活脑袋。

  • 1 HongAsura 2021-04-16 21:59:54

    赫然发现居然没看过贾樟柯的电影。

  • 2 川川长流 2021-04-28 23:45:04

    有点不值…只是采访式的对谈录,老贾也没说出甚新东西,再次重复过去的话而已……奏仄。

  • 2 李叔恒 2021-07-09 20:15:44

    感觉不值78块钱,内容跟以前的书里有重复不说,就是在这同一本书里面都有前后重复的。之前看过其它贾樟柯的书的,没必要买这本,因为没什么新东西;之前没看过贾樟柯的,贾想两册加起来定价98元,内容比这个丰富得多,也没必要买这本。三星给在赠品的藏书票上,巴掌大小的贾樟柯全部电影长片的海报,蛮精致的。书是真的不值。

  • 1 拾荒侠 2021-07-08 23:22:20

    很多内容不如贾想深刻

  • 1 慢乌鸦先生 2021-09-21 23:50:22

    这本比那本《贾樟柯的世界》有意思,白睿文问,科长答,讲每一部电影背后的设想与故事,一直讲到《江湖儿女》(2018)。读完想去重温某几部。所谓电影的口音,是处理空间的方法、时间的方法,节奏的方法,也是把创作者自己放到电影中,由此融合而成的个人风格。

  • 2 走走。 2021-04-27 11:34:31

    记得贾樟柯有句话,深深击中我,他说:我拍摄的,是那些会被时代删除的人。从《江湖儿女》爱上贾樟柯。读这本访谈录,依旧被贾导的魅力深深折服。江湖儿女,有情有义。

  • 2 阿洁 2021-04-08 20:17:33

    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访谈录,看了能更好地了解贾樟柯30年来的电影人生,里边有很多贾樟柯精彩的电影理念分享,也有很多电影镜头、电影细节解读。推荐!

  • 3 2021-05-30 09:02:11

    贾樟柯2018年在UCLA的系列放映+讲座+访谈活动文稿整理而成,尽管有一些重复+过度阐释之处,但贾本人关于电影、创作和艺术的极具深度的思考,清晰可见。他依然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或许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的(电影)“作者”。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