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2.5⭐ 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悦己随便怎样都可以,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无异于谋财害命了。 私人随笔散文性质的小说?如果会讲故事,就请好好讲故事。整个给我的感受就是四不像。显然,作者的文字暂时给不了读者(或者说我)面对人生逆境,从无奈的生命状态中振作精神的力量。至于,你所谓的坚守的壁垒,你爱坚守不坚守,别再出版情怀了。
一种近乎透明的悲哀。此书可看作是李渝尽头的自白,故属于私人,而非大众。对本书作评论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因经历的不同或理解的偏差多会导致评论家强作解人。不喜推荐序。有些文字让人知道,学者果然是学者,学者还是学者,学者只能是学者。这里大部分篇目不能多读,会心碎的。
这本书较之《夏日》更显苍凉。如果说《夏日》是群体的、某种不可逆的宏大的逝去,那么这本书则更像是非我的、世情的、更私人的留不住。这些文章里,李渝总是带着某种他人的视角去回顾、审视、质疑、评判故事中的“我”的过去、经历、困境与追求,辅之以传统美学的名词堆叠与斑斓影绰的植物,地缘上的“他乡”与“所在”,立场上的转变与反思......小说不再是小说本身,是某种表达与抒发的载体,是自我释放的表演家,是不怕独行的乡间小孩......是失去的庭园也是最后的壁垒。也因为这种可感的苍凉,看到郭松棻的名字的时候总感到了某种情感上的温热,“在爱还是爱的时节爱过”。
看不懂 不好看
2018年路过温州街随手拍下了一张照片,读到李渝的书才惊觉原来也是一条有故事的街。最喜欢《九重葛》这个短篇,林家的浮沉以邻里第三者的视角叙述,是虚是实?或许只有绵延生长的九重葛知道
前面几篇好,文笔和布局都很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后面的一些早期作品,有些过于文艺,内心描写和独白比例过重,是某一类写作者写作初期常见的风格。
当时看到书名就觉得有股淡淡的忧郁气质,对这本书期望很高。但真的欣赏不来这类“细腻”的文字。普通,又堆砌辞藻,每隔几行字就要故意引发些什么深刻的思考,拼命彰显字里行间那种隐秘的情感,很难说有什么深刻有趣的见地。哎,买都买了,还是看完吧。
读这本书有点儿难受,到后边是真想快点儿看完吧,看完吧,开始欣赏不来这种断续的,戛然而止的故事,总是提不起兴趣来,除了偶尔觉得有两句话单看还可以摘抄。
没看出什么惊人的文思,才学的确有,但是我不如去看钱钟书。
差不多得了
一个小时就能看完的,不喜欢,唯一有记忆点的 是 失去的庭院,以后还可以反复看看
“平庸的力量不正是在腐蚀你的同时,也在拯救着你么?”
除了同名那篇还不错…其余感觉在看读者^_^有点受不了大部分台湾作家的矫揉造作的遣词造句,感觉是拙劣模仿日本文学的无病呻吟,我愿称之为备忘录文学。
每一章都给人要飘了的感觉,不能再幽深了,再往下就是纯个人的生命经验了。但故事到最后却又峰回路转,理性的学术的那一套文明手法又常常冒头,智性的力量一锤定音。我觉得作者常常把自己隐在非常靠后的位置,委实过于公正了,所以故事之间的来龙去脉到关键节点就显得模糊,因为她自己也是看客,也因此对社会保有了非常开阔的视角。看完后去找了找作者资料,原来作者在14年去世,但她那种自由地书写全然不像上一代人有断裂感,那种对自我的全然尊重让人感到很熟悉,那种感受是不会作古的
能从作者的文辞中读出死志,也是美好过希冀过的,然而都很哀伤,哀伤是底色,读完跋突然明白为什么会自杀了,对文学的态度又清醒又悲观又开放,认同文字的力量要被取代了……唯独这句我是不认同作者的,有时候或许愚钝一点当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会更好,从文学是否是巧言令色、文学是否已凋亡……这样的问题太多了,殉道者也太多了……不要这样!写下去!读下去!
后浪华语系列,李渝作品集收官之作。对于入门读者,是了解华语文学一个非常好的切入之书,对于专业读者,亦有收录李渝重量级作品。
几个短篇故事集,诉说着那些隐秘的情感。
很美,篇名也很美,文字也很美。虽然有点深,但我是喜欢这种文邹邹的感觉的。
不是很合胃口,所以很慢才看完。第一篇《待鹤》最喜欢,《夜渡》《倡人仿生》也不错。隐约都在经历死亡。
忧伤又不失优雅。
> 九重葛与美少年
7 有用 十四 2022-07-09 21:28:43
2.5⭐ 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悦己随便怎样都可以,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无异于谋财害命了。 私人随笔散文性质的小说?如果会讲故事,就请好好讲故事。整个给我的感受就是四不像。显然,作者的文字暂时给不了读者(或者说我)面对人生逆境,从无奈的生命状态中振作精神的力量。至于,你所谓的坚守的壁垒,你爱坚守不坚守,别再出版情怀了。
22 有用 君羊 2021-11-17 12:59:38
一种近乎透明的悲哀。此书可看作是李渝尽头的自白,故属于私人,而非大众。对本书作评论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因经历的不同或理解的偏差多会导致评论家强作解人。不喜推荐序。有些文字让人知道,学者果然是学者,学者还是学者,学者只能是学者。这里大部分篇目不能多读,会心碎的。
7 有用 今天也要开心鸭 2021-10-23 11:37:33
这本书较之《夏日》更显苍凉。如果说《夏日》是群体的、某种不可逆的宏大的逝去,那么这本书则更像是非我的、世情的、更私人的留不住。这些文章里,李渝总是带着某种他人的视角去回顾、审视、质疑、评判故事中的“我”的过去、经历、困境与追求,辅之以传统美学的名词堆叠与斑斓影绰的植物,地缘上的“他乡”与“所在”,立场上的转变与反思......小说不再是小说本身,是某种表达与抒发的载体,是自我释放的表演家,是不怕独行的乡间小孩......是失去的庭园也是最后的壁垒。也因为这种可感的苍凉,看到郭松棻的名字的时候总感到了某种情感上的温热,“在爱还是爱的时节爱过”。
2 有用 Aries 2023-12-23 10:40:50 上海
看不懂 不好看
1 有用 小尾巴mori 2021-11-08 12:26:24
2018年路过温州街随手拍下了一张照片,读到李渝的书才惊觉原来也是一条有故事的街。最喜欢《九重葛》这个短篇,林家的浮沉以邻里第三者的视角叙述,是虚是实?或许只有绵延生长的九重葛知道
1 有用 冬至 2021-12-28 14:44:03
前面几篇好,文笔和布局都很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后面的一些早期作品,有些过于文艺,内心描写和独白比例过重,是某一类写作者写作初期常见的风格。
7 有用 奔跑吧梅勒斯 2022-02-03 15:27:43
当时看到书名就觉得有股淡淡的忧郁气质,对这本书期望很高。但真的欣赏不来这类“细腻”的文字。普通,又堆砌辞藻,每隔几行字就要故意引发些什么深刻的思考,拼命彰显字里行间那种隐秘的情感,很难说有什么深刻有趣的见地。哎,买都买了,还是看完吧。
1 有用 卡拉不OK 2023-11-19 10:00:12 广东
读这本书有点儿难受,到后边是真想快点儿看完吧,看完吧,开始欣赏不来这种断续的,戛然而止的故事,总是提不起兴趣来,除了偶尔觉得有两句话单看还可以摘抄。
3 有用 金绿 2022-02-15 10:41:50
没看出什么惊人的文思,才学的确有,但是我不如去看钱钟书。
1 有用 游乐场 2025-05-24 00:13:40 加拿大
差不多得了
1 有用 zoLdeX 2025-04-20 02:07:25 湖南
一个小时就能看完的,不喜欢,唯一有记忆点的 是 失去的庭院,以后还可以反复看看
1 有用 火央草木 2025-05-06 11:51:38 上海
“平庸的力量不正是在腐蚀你的同时,也在拯救着你么?”
1 有用 吃饭睡觉嫌累 2024-05-09 13:21:41 上海
除了同名那篇还不错…其余感觉在看读者^_^有点受不了大部分台湾作家的矫揉造作的遣词造句,感觉是拙劣模仿日本文学的无病呻吟,我愿称之为备忘录文学。
2 有用 一粒象籽 2022-02-08 20:58:34
每一章都给人要飘了的感觉,不能再幽深了,再往下就是纯个人的生命经验了。但故事到最后却又峰回路转,理性的学术的那一套文明手法又常常冒头,智性的力量一锤定音。我觉得作者常常把自己隐在非常靠后的位置,委实过于公正了,所以故事之间的来龙去脉到关键节点就显得模糊,因为她自己也是看客,也因此对社会保有了非常开阔的视角。看完后去找了找作者资料,原来作者在14年去世,但她那种自由地书写全然不像上一代人有断裂感,那种对自我的全然尊重让人感到很熟悉,那种感受是不会作古的
1 有用 momo 2023-11-14 19:54:02 贵州
能从作者的文辞中读出死志,也是美好过希冀过的,然而都很哀伤,哀伤是底色,读完跋突然明白为什么会自杀了,对文学的态度又清醒又悲观又开放,认同文字的力量要被取代了……唯独这句我是不认同作者的,有时候或许愚钝一点当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会更好,从文学是否是巧言令色、文学是否已凋亡……这样的问题太多了,殉道者也太多了……不要这样!写下去!读下去!
3 有用 后浪 2021-11-09 10:52:32
后浪华语系列,李渝作品集收官之作。对于入门读者,是了解华语文学一个非常好的切入之书,对于专业读者,亦有收录李渝重量级作品。
0 有用 国王KING 2021-11-24 07:34:28
几个短篇故事集,诉说着那些隐秘的情感。
2 有用 莲清小酱🪷 2022-04-03 23:20:58
很美,篇名也很美,文字也很美。虽然有点深,但我是喜欢这种文邹邹的感觉的。
1 有用 PabloHoney 2022-04-04 23:49:00
不是很合胃口,所以很慢才看完。第一篇《待鹤》最喜欢,《夜渡》《倡人仿生》也不错。隐约都在经历死亡。
0 有用 hnna 2022-02-11 12:53:47
忧伤又不失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