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现代化 短评

热门 最新
  • 74 风后 2020-10-10 08:57:31

    早年的一本相对通俗读物的再版,仔细读的话会觉得,其实情况跟十几年前也没有发生特别翻天覆地的变化,仍有借鉴意义。印象中,2019年下半年至今,温铁军经历了一波传播上的热潮,B站、观视频都在搞,但我对读者真正的接受程度是表示怀疑的。温铁军那几个主要说法,制度派生论、成本转嫁论、去Ideologie论,面对现实问题时真的有力,但其实并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彻底摒弃Ideologie来相对客观地描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作者本人。

  • 68 黄色失眠小马 2021-03-07 22:02:28

    作为演讲集,我们从中可汲取的思想营养就会是零散的已经重复的(虽然温铁军老师的每一个演讲本身是成一套逻辑体系的),据上从内容上是不值五星的。 但是温铁军老师那一句“我们这代人该趴下去給年轻人当垫脚石,我们解构,年轻人建构”“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这个国家的人民和历史” 感动的热泪盈眶,最有趣的是一点,每次演讲温老师都会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杠精们说上一句“我是感性认识”哈哈哈学到了

  • 33 世纪古汤 2020-10-17 18:46:52

    作为已经不务农的农民,看到部分内容时,会产生“哦,原来推动身份变化的背后推力是……”

  • 40 鸡子酱 2021-03-22 15:03:01

    不可思议,这是温铁军将近20年前的演讲。。。那个时候还是崇洋,对西方化、现代化顶礼膜拜的年代啊

  • 27 淡blues 2020-11-08 15:41:13

    帮我建构了新的历史经济社会和金融观念。

  • 7 森雲 2021-04-02 16:31:25

    2000年左右的演讲集。讲的内容还是不错的,有些很有创见,尤其是感受到当年改革的各种困境——不过作为演讲集,重复的内容太多了,而且整体太浅。

  • 5 愚公 2020-12-21 13:28:18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本书是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演讲集,从内容上说,本书已经包含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全球化,第二部分是三农问题,第三部分是去现代化意识形态,第四部分乡建理论。我们分别说,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正是中国央求美国加入世贸,在加入到了WTO之后,温铁军在这个时候,开始反思现代化。在他看来,欧美的现代化道路,就是发达国家走殖民主义道路,而后发展国家又如何能够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道路呢?再细部讲,中国的农民是否能够在全球化中维持独立地位呢?其实这很困难,中国的小农经济是无法与农业资本抗衡,这就需要重新思考三农问题。我们看出,他对于欧美资本主义反思,本质上是对于欧美现代化道路的否定,并认为中国无法复制这条道路,因此最后两个部分就是反思的成果。这部讲稿已经包含了八次危机的提纲

  • 3 景臣 2021-04-06 08:51:41

    书中内容基本是20年前的演讲集,聚焦于三农问题,我们从中可汲取的营养较为零散而重复。作者提出的一些问题、表达的部分观点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例如中国要在国际环境中去依附化,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在国内经济循环中去城市化,推进乡村建设,转为推进城镇化;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先,用以降低工业化中资本及其造成的危机所带来的“成本转嫁”。真知灼见,洞若观火。

  • 2 完美的胖达 2021-04-27 13:53:34

    2020年4月26日于地铁开始阅读。 六星。

  • 2 慎习斋 2021-05-03 17:51:54

    初版《解构现代化》是2000—2004年的演讲辑录,再版时收入作者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的部分文章和讲座。接下来可以看2016年出版的《告别百年激进》。鉴于作者的观念与时俱进,读者可注意比较作者思想的变化和脉络。本书分为四个主题部分:全球化危机与现代化困境、“三农”问题、若干重要问题的去意识形态化讨论、乡村建设与乡村试验。本书最冲击我的内容是第四部分。没想到乡村建设有那么多复杂问题,因地制宜原则自不待说,但确实不好搞,我看着想着都觉得“智贫”。作者投身试验、不唯书不唯理、忠于实践敢说实话,其洞见与创举令人振奋,而“心里有农民”的提法也令我动容。

  • 1 西布 2021-03-09 19:20:24

    03-09:看的新版,下接《告别》,分为全球化道路、三农、去意识形态、乡建理论4部分。2000年左右入世前后开始对三农、农业现代化及现代化道路的思考。确实西方现代化道路无法复制,现代化理论是伪科学,中国只能见路不走。/实践研究(调查、总结)比理论推演更重要、有用,不接地气的学术研究只是为专业化而已。知识比理论重要。

  • 2 MelancholyHill 2020-11-27 00:12:45

    当我已知的农民故事放在这一切的背景上,那些读小说似的感慨变了,变成了像是“原罪”一般的愁眉紧皱。恰逢乡下亲戚因农具误操作伤筋动骨,陪床时谈了许多乡土现状。20年过去了,书中的一部分建议实现了,不知另外一部分何时见分晓。ps.感谢温先生

  • 4 天蓝蓝 2021-05-27 00:00:10

    三农问题好复杂,但又好重要……这个议题能不能加入九年义务教育?必须承认,我们这一代城市人的成长,和农民、农村、农业太割裂,有多少人认同自己的富足仰仗农民的被剥削?而农村出身的人,有多少愿意回到家乡,而这个社会又给出多少希望和可能性?刚刚公布的七普,乡村人口5亿多,占总人口的36%,远少于10年前的预估数据,但城乡二元化矛盾的严峻程度有小于预期吗?接下来的10年、20年路要怎么走,往哪里走,发人深省……

  • 1 一叶孤舟 2021-03-05 07:59:39

    让在城市长大的我开了眼界。

  • 2 发条饺子 2021-08-27 10:38:20

    看到一半就不得不弃了,重复的内容太多了,而且时代太久远,行文也正经到有些枯燥。不过想到他敢在2000年左右高调地发表这些言论,还是很尊令人尊敬的,果然光脚的不怕看书的。

  • 2 三虎 2021-01-23 16:27:36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过去的很多现象有了较清晰的理解,也对当下的形势有了更全面的看法。作者很多基于实地考察和调查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一直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中国农民承受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城乡收入差距、环境污染、农村空心化等问题,不少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不正当利益关系也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际,在“新冷战”的局势下,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形势下,进行乡村振兴并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农民,也有利于缓解甚至解决城市激烈“内卷”的问题,如果农村未来真的能做到与城市相当的医疗、教育、收入等,并且有生态上的优势,谁还会挤破头去大城市内卷呢?制度和资源投入总是一个平衡,个人认为,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设计最佳制度,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 1 把噗 2022-05-22 16:07:34

    十几、二十年前的演讲,读起来还是很新。启发是多从经济角度想问题,因为现实世界围绕利益运转。对“就业最大化”的强调,稳定先于发展,就业是稳定的根基。

  • 0 铲铲 2023-09-26 16:43:49 上海

    20年前的演讲,放到现在看也没有什么违和。像这样为农民为农业高声疾呼的人不多了吧……看完才明白农文问题有多么严重又有多么复杂。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