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绝版著作《曹操·袁绍·黄巾》经方小芬女士(作者方诗铭之女)增补修订的全新增订本。
★视角独特,以军队来源为线索,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地展现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全景。
★立论新颖,阐明曹操、袁绍的“游侠”本质,刘备与关羽、诸葛亮之间真正的政治关系。
★功力深厚,揭示黄巾起义与原始道教千丝万缕的联系。
《曹操·袁绍·黄巾》(增订本)将曹操等人物置于东汉末年的时代大背景下,从董卓的兴起与覆灭、并州军事集团的形成,到曹操与“白波贼”“泰山诸将”的关系,再到袁曹矛盾的激化、曹操与公孙瓒的争夺等,无不洞见卓著。对当时人物追根溯源的分析,以及对“丹杨兵”“泰山兵”等当时军队的来源及发展、衰落的研究,尤见功力,为研究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形态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影响深远。
曹操·袁绍·黄巾(增订本)的创作者
· · · · · ·
-
方诗铭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方诗铭先生(1919—2000),著名历史学家。生前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在齐鲁大学就读时,得顾颉刚先生亲炙。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史、秦汉史,以及对上海小刀会起义的研究等,在考古学领域也有深厚造诣。方诗铭先生治学不设畛域自限,对历史时段和历史事件的研究,多有功力深厚、视野开阔的独到见解。
目录 · · · · · ·
代绪论:曹操——中国中古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第一章 董卓的兴起与覆灭
第二章 吕布与并州军事集团
第三章 曹操起家与袁曹政治集团
第四章 曹操保卫兖州
第五章 曹操与“白波贼”争夺东汉政权
· · · · · · (更多)
第一章 董卓的兴起与覆灭
第二章 吕布与并州军事集团
第三章 曹操起家与袁曹政治集团
第四章 曹操保卫兖州
第五章 曹操与“白波贼”争夺东汉政权
· · · · · · (更多)
代绪论:曹操——中国中古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第一章 董卓的兴起与覆灭
第二章 吕布与并州军事集团
第三章 曹操起家与袁曹政治集团
第四章 曹操保卫兖州
第五章 曹操与“白波贼”争夺东汉政权
第六章 曹操与“泰山诸将”
第七章 曹操军事力量的发展及其衰落
第八章 雄踞河北的袁绍
第九章 公孙瓒与袁绍争夺河北的失败
第十章 袁绍与“黑山贼”张燕
第十一章 割据淮南的袁术
第十二章 孙坚争夺荆、豫两州的战争
第十三章 “丹杨兵”与孙策平定江东
第十四章 刘备“争盟淮隅”
第十五章 刘备和关羽对丧失荆州的责任
第十六章 诸葛亮与刘备的政治结合
第十七章 马超及其在蜀的处境
第十八章 黄巾起义的先驱
第十九章 青州与青州黄巾
第二十章 汉季的“李弘”——张鲁
第二十一章 黄巾起义与道教
后记
《曹操·袁绍·黄巾》(增订本)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章 董卓的兴起与覆灭
第二章 吕布与并州军事集团
第三章 曹操起家与袁曹政治集团
第四章 曹操保卫兖州
第五章 曹操与“白波贼”争夺东汉政权
第六章 曹操与“泰山诸将”
第七章 曹操军事力量的发展及其衰落
第八章 雄踞河北的袁绍
第九章 公孙瓒与袁绍争夺河北的失败
第十章 袁绍与“黑山贼”张燕
第十一章 割据淮南的袁术
第十二章 孙坚争夺荆、豫两州的战争
第十三章 “丹杨兵”与孙策平定江东
第十四章 刘备“争盟淮隅”
第十五章 刘备和关羽对丧失荆州的责任
第十六章 诸葛亮与刘备的政治结合
第十七章 马超及其在蜀的处境
第十八章 黄巾起义的先驱
第十九章 青州与青州黄巾
第二十章 汉季的“李弘”——张鲁
第二十一章 黄巾起义与道教
后记
《曹操·袁绍·黄巾》(增订本)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据说陶谦病危之际留有“遗命”:“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如上所说,刘备在徐州初战大败,陶谦震于曹军威势企图逃走,说明他对刘备的幻想已经破灭,为什么还要将徐州牧的高位传给刘备,而且传达这个“遗命”的,不是陶谦亲信,如中郎将许耽这类来自丹阳的人士,相反,却是为陶谦所疏远的、徐州豪族势力的代表人物糜竺?因而这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陶谦是否真正留有传位与刘备的所谓“遗命”。 人们不难看出,此后刘备与糜竺的关系非同一般。《三国志·蜀志·糜竺传》说:“建安元年(196年),吕布乘先主(刘备)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糜)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以复振”,“益州既平,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在徐州,当刘备处于困境之际,糜竺不但助以军资,并嫁其妹为刘备的夫人;刘备取得益州之后,糜竺又被任为安汉将军,地位甚至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为此,人们对刘备如何获得徐州牧高位,不能不有所推测。首先,陶谦病危之际“遗命”,并非真实,而是出于糜竺的伪托。当然,在糜竺背后,是反对陶谦的徐州豪族势力。其次,刘备本来企图染指徐州,也了解当地两种对立势力的矛盾,因与糜竺一方拉拢,借此取代陶谦。如愿以偿,在以糜竺、陈登为代表的豪族势力支持下,刘备取得了徐州牧这个高位。为什么以后刘备与糜竺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我想,这个推测距离实际是不会太远的,而且,这也符合刘备的“枭雄”的性格。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1页 -
东汉末年的游侠,是这个战乱时代的产物。关于袁绍的游侠生涯,《后汉书》作者范晔有过这样的描述:“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合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拼柴毂,填接街陌。”①同时,如上所引《后汉书·何颙传》所说,当党锢之祸党人遭到急难时,袁绍对“变姓名,亡匿汝南”的何颙,不但“私与往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 雄踞河北的袁绍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曹操·袁绍·黄巾(增订本)"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曹操·袁绍·黄巾(增订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敕勒与柔然(增订本) 7.3
-
- 权力与正统 8.2
-
- 尺籍短书 9.4
-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7.9
-
- 《春秋》与“汉道” 8.9
-
-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8.5
-
- 三国前传 8.2
-
- 南宋地方武力 8.4
-
- 范学辉宋史论集 8.9
曹操·袁绍·黄巾(增订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方诗铭先生的著作不得不看
家里收藏有方诗铭先生的大作《方诗铭论三国人物》,数年前拜读时便颇感畅快淋漓。此番在网上发现这本八十年代晚期出版的书,花了几日悉心拜读。虽然《方诗铭论三国人物》这本书是在《曹操·袁绍·黄巾》这本书的基础上的改进版,但是仍然在几部分内容上略微不同。 可能囿于时代...
(展开)

历史学视角下的三国研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创新点 • “游侠”性格分析:书中着重介绍了曹操和袁绍的“游侠”性格及其早年生涯,这种性格分析为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 群体研究法:受陈寅恪的集团研究法影响,书中喜欢用贴标签的方法分析各种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思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展开)
江山乱世,重走枭雄路
一出别样的枭雄奋斗史, 一部汉末群星传! 曹操究竟如何起家?公孙瓒何以在与袁绍争夺河北中落败?孙策又如何凭丹杨兵建立江东基业? 一本再版的经典老书,说实话已经在书架上吃灰很久,而且近600页篇幅有些望而却步。但打开后则发现可读性很好,书厚则因为行间距要比很多书宽...
(展开)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问下这书用的是什么纸张啊? | 来自leopold | 2023-06-02 07:16:5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8.8分 19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好读书不求甚解 (洗心易)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2023年新书选录 (蒹木)
- 霍公子藏书之历史系 (hot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7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曹操·袁绍·黄巾(增订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江吴童 2022-09-04 12:00:26 上海
刷完《三国志》再刷这本,很好的总结和分析了之前读过史料,大有裨益。不过有些观点还是略显主观了。《訄书·正葛》所谓以荆州之土假手于吴,陨关羽之命的阴谋论还是不敢苟同。
0 有用 Keith 2021-12-05 19:32:36
汉末三国这段历史脍炙人口,能从旧故事中提炼出新的东西。旧著再版,很难得
14 有用 三清喵 2021-11-29 21:36:57
90分,其对凉州集团与并州集团之合分、袁绍与曹操之恩怨、泰山兵与丹阳兵之异同等问题的探讨,特别是对黄巾之变的讨论,迄今尚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虽然道教史部分多有脑洞,且研究范式已为刘屹、赵益等人更新,但是在黄巾余众与其他民变之关系、曹操与青州兵之关系等方面的贡献依然不容抹杀,尤其是李家道问题的考辨,是20世纪老辈中耗时最多、费功最大的学者,可惜今人鲜有关注。其实,太平道余众问题仍有发掘的余地:唐长孺先... 90分,其对凉州集团与并州集团之合分、袁绍与曹操之恩怨、泰山兵与丹阳兵之异同等问题的探讨,特别是对黄巾之变的讨论,迄今尚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虽然道教史部分多有脑洞,且研究范式已为刘屹、赵益等人更新,但是在黄巾余众与其他民变之关系、曹操与青州兵之关系等方面的贡献依然不容抹杀,尤其是李家道问题的考辨,是20世纪老辈中耗时最多、费功最大的学者,可惜今人鲜有关注。其实,太平道余众问题仍有发掘的余地:唐长孺先生谓五斗米道有北上与东进两条传播路径,太平道亦有南下与西行两条传播路径,两者的融合与变异一在中州、一在江南。太平道上承先秦“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之巫风,下启汉唐民间鬼道之“造谣生事”,其战天斗地的抗争精神,伟哉!今人逐渐厌倦阶级分析法与集团分析法,开始热衷各种脱离资料的理论建构,危矣。 (展开)
5 有用 頤眞 2022-02-27 14:17:48
结合二刷《三国志》,果然之前都是白读了....
16 有用 wowo 2022-01-22 21:16:19
再版了,趁打折买回来读。汉末史一流名作。阶级和地域集团分析,陈味非常浓。不过史料所限,话也只能说那么多,模型出论,有时臆测,一部分算是“没有人物的人物研究”,看多了略觉厌烦。窃以为最大亮点还是在于对“兵”与“侠”的关注,这条线有意思,值得延展。道教部分也好,虽然门外汉读不太出门道。读罢不禁感慨,老一辈人的问题意识其实也很漂亮,单刀直入,清晰明朗。增订版增订了三篇蜀汉的文章与一篇黄巾起义与道教。(其... 再版了,趁打折买回来读。汉末史一流名作。阶级和地域集团分析,陈味非常浓。不过史料所限,话也只能说那么多,模型出论,有时臆测,一部分算是“没有人物的人物研究”,看多了略觉厌烦。窃以为最大亮点还是在于对“兵”与“侠”的关注,这条线有意思,值得延展。道教部分也好,虽然门外汉读不太出门道。读罢不禁感慨,老一辈人的问题意识其实也很漂亮,单刀直入,清晰明朗。增订版增订了三篇蜀汉的文章与一篇黄巾起义与道教。(其实不如不增订那三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