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哀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 lymoonx 2021-01-07 13:16:42

    本来想打三星的,但是一看评论区发现我之前的39个短评里,5个账号有问题(只评过这本书),14个人同天标记同系列的另一本书《幽玄》(还有人文案才复制一半诶?话说第二本书里也能抓到水军),有4个同在12.16标记《犯罪心理》也引起我一丝怀疑,于是我点进这本书,果然又抓到一票水军。当饭后娱乐打包举报了不谢。

  • 9 シャボン 2021-06-09 12:47:59

    太惨了,要怪就怪出版社的骚操作,非要和新海诚村上春树捆绑,实际上真要做网红营销书籍,阅读难度做成读库的《侘寂》不好吗?白瞎了这么有见地的作者和译者…明明说理比隔壁《东大爸爸》清晰多了,背景知识要求基本只有源氏物语而不是整个日本史,但出版社的营销吸引的基本就是看不懂就打一星的呢…总之内容很好很好,译者的书基本都在看,很有启发性

  • 9 一期一会。 2021-02-26 13:30:28

    实在没耐心看下去比较快地翻完了。⚠️【它不是科普读物!】 书中引用极多,读者需要仔细研读过《源氏物语》(因为一半内容都在讲这个),最好还要看过不少和歌(《万叶集》《古今集》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涉及物哀的日本本土化的佛儒道理论讲解...(同样最好看过他常常提到的几本书) 个人感觉内容重复度较高,大多是四处援引例子反复阐释同一个观点......说理部分比较絮叨,一些门槛较高的东西可能相关研究者会更感兴趣吧。反正我翻开本书的初衷只是想欣赏一下优美的文笔,感受一些日本传统文学的风格熏陶......我才疏学浅,翻完整个人都あはれ了。

  • 3 张兮兮 2020-11-29 15:13:08

    微信读书上看的,你确定这是简明美学读本?我觉得也太难读了……不如叫《源氏物语》解读

  • 0 怪盜 2021-07-10 22:27:38

    一种美学形式。作者疯狂安利《源氏物语》。

  • 1 莎莎嘉宝 2021-04-11 21:42:18

    看完之后对光源氏的坏印象稍微好了一点,“知物哀者就是这样对情欲不可抑制,而对别人也同样不加苛责”。只是可惜了紫上。

  • 1 风吹麦浪的豆豆 2022-02-17 14:58:11

    本书是对日本美学的一种解释,还有对日本古代文学的分析,非常专业,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读。草草读过一遍,也就明白了要有同情心,就是能感受到人家的感情,男女之情尤甚,这就是哀!

  • 0 冲鸭 2022-02-20 17:33:45

    一句话,物哀就是日式的感伤主义,你得去读源氏物语。这也是和歌的精神,但却不能代表日本文化的全部。事实上以后只要说到物哀,你就想想源氏物语,你就懂了。

  • 0 Sangpapa 2022-03-02 14:54:23

    本居宣长从去汉化的立场出发树立起的美学官是感受和表达“物之心”,从而体会理解物哀。他理解的日本美学的核心是是否能在应该有情感的时候体会这种情感并在他人体会到物哀的时候感同身受。虽然引用了很多源氏物语原文但不难读,译者的注释对引文的故事情节有简单概括,所以读起来很顺畅。大西克礼的附录把本居的思想发展到了很深的地方,本居写作的出发点是去汉化之后创造一个独立的日本美学观,大西则将物哀这个日本概念发展成超越特殊时代和地域一种宇宙观,物哀的心理学观念被深化成为美学观念。写的比较晦涩,能大概理解的几个点1.他没有像本居一样把所有情感都简单放入哀的范畴,而是单独讨论字面的哀。2.哀在日本平安朝的发展源于当时美学发达而知性孱弱3.哀的情绪更容易被捕捉,引发客观性的情感,由此超越单纯的心理情感而成为美学体验。

  • 1 未注销_ 2022-01-25 18:37:16

    看评论前觉得这书不行,看了评论觉得可以试一试,看完之后还是觉得这书不行。不过从日本文化角度重新审视看中国传统文化还挺有意思,还是学到一点东西

  • 0 21世紀の騎銃 2021-12-15 21:36:17

    居然是专业书,我晕。没看过《源氏物语》、《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的不用看了。

  • 1 2021-12-29 16:18:20

    这叫简明读本?

  • 0 ATcyber 2021-11-18 21:30:56

    门槛高,太推崇源氏物语,对于“汉意”的贬低我不赞同

  • 1 可乐泡茶 2022-05-19 23:35:12

    迷之自信的美学。看到文中“孔子若知道有此书,必放下诗经三百,而将此书列入六经之中。”我真是笑了。其中的此书指的就是《源氏物语》

  • 1 Cetaceaa_ 2022-11-12 22:31:29 江西

    读完才恍然明白,高二那年为什么入了迷一样,每天午休时间在教室翻《源氏物语》… 就像物哀论所诠释的,我觉得自己是与平安时代源流于今的那种审美意趣自然地相通了。物哀要求对善恶评价按住不发,纯然沉浸于触及世间万物所得的感动。它需要人们对世界时时展开柔软而敏感的触脚,不吝为纯粹的美而感动,才可谓知趣与风雅。//附录固然提及平安时代发达的审美与欠缺的知性之间存在极大不平衡,导致滑向唯美主义的倾向,即物哀具有一定的批判性。但“物哀”的确是打开日本古典文学乃至文化美学之门的钥匙。像波德莱尔所说,美当中要含有一些情热、一种哀愁,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漠然性。那就类似于物哀的内核:“被广义上的满足感所包含的、根本的宿命感,以及无可奈何的深深的哀愁之感”。

  • 1 翡冷翠的夜 2022-12-01 09:59:09 上海

    我倒觉得后半部分(大西克礼)的部分好于前半部分(本居宣长), 本居的观点有点让人感觉为了去汉化, 树立大和魂, 因此反复强调日本古籍的重要性。但是除了源氏物语和古今和歌集外, 看了下周作人先生的古事记, 感觉真的很一般。

  • 0 行云流水 2022-04-09 22:03:32

    关于《源氏物语》讲的透彻

  • 0 巨米雨 2022-11-05 17:41:52 澳大利亚

    220809内容谈不上出色,理论上的归纳也比较乱,前半本好一些,后半本作者的理解就挺个人的,但是我还是挺尊重他把自己的文化和汉文化(尤其是儒家的道德说教偏离了“物哀”的本质)区分的劲头的(哪怕几乎不可能),分数给得比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学到了新东西,更好的理解了日本文化里“哀”这个概念,而且在此基础上依然能接受(或者说是喜欢)这样的文化,从认知上非常舒适,至于后面关于更细节的讨论审美的部分,内容是有趣的,表达上更出色就好了。【人无论对何事、遇到应该感动的事情而感动,并能理解感动之心,就是“知物哀”。】

  • 0 熊猫 2022-12-06 23:28:36 山东

    像是一枚钥匙,读了它之后,突然发现好像距离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距离上拉进了。 剥离开道德上的视角,以“物之哀”的视角来看,对于《春琴抄》的评价骤然高了一个层次。

  • 1 Tough 2022-05-04 06:24:29

    “物”有使其具有客观化的意味。日本人“乐而淫,哀而伤”。懂物哀是懂人性有同情,化入自然是审美层面的物之哀,比幽玄好理解的多。对《源氏物语》的推崇让人跃跃欲试。作者强调大和魂,对汉文化的排斥忌惮是本书分低的原因吧,我看出了作者的文化自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