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近思录》是由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和吕祖谦,分类选辑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语录编辑而成,共14卷622条,是一部代表理学思想的著作。“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近思录》篇幅小而选文精,阐述了理学的宇宙论、本体论与心性论,讨论了太极、阴阳、性命、仁义等理学最核心的内容。指出学习要以圣人之道作为目标,通过仁爱、恭敬、致知等“内圣”工夫,进一步实现齐家、处世,并且治国平天下的“外王”理想。对佛教、道教进行了批评,对圣贤进行了点评。
朱熹认为,《近思录》是学习“四书”的阶梯。《近思录》涵盖了周、张、二程的主要著作,各卷内容的编排颇为考究,逻辑丝丝入扣,细致又系统地展现了理学的方方面面,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看作是宋明理学的入门著作。
近思录的创作者
· · · · · ·
-
朱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1.原著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精于《易》理,为宋代理学创始人。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极力阐发儒学传统,为理学创始人之一。著有《正蒙》《横渠易说》等。
程颢(1032—1085),字伯淳,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为程颢之胞弟,世称伊川先生。程颢与程颐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程颢代表作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代表作有《周易程氏传》《经说》。
2.选编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代表作为《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等。朱熹全面系统地总结了...
1.原著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精于《易》理,为宋代理学创始人。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极力阐发儒学传统,为理学创始人之一。著有《正蒙》《横渠易说》等。
程颢(1032—1085),字伯淳,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为程颢之胞弟,世称伊川先生。程颢与程颐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程颢代表作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代表作有《周易程氏传》《经说》。
2.选编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代表作为《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等。朱熹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以“二程”为核心的理学思想,建立了逻辑严密而又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被后代尊奉为官学,称为“朱子”。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为学主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理,开浙东学派之先声,学者称东莱先生。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
3.译注者:杨浩,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著作有《孔门传授心法——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的解释与建构》。
目录 · · · · · ·
朱熹序
吕祖谦序
卷之一(凡五十一条)
卷之二(凡百十一条)
卷之三(凡七十八条)
卷之四(凡七十条)
卷之五(凡四十一条)
卷之六(凡二十二条)
卷之七(凡三十九条)
卷之八(凡二十五条)
卷之九(凡二十七条)
卷之十(凡六十四条)
卷之十一(凡二十一条)
卷之十二(凡三十三条)
卷之十三(凡十四条)
卷之十四(凡二十六条)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1 濂溪先生日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本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淳熙乙未之夏,东莱吕伯恭来自东阳,过予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而惧夫初学者不知所入也。因 共掇取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以为此编。总六百二十二条,分十四卷。盖凡 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己治人之要,与夫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略,皆粗见其梗概。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近思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近思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近思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9 条 )


《近思录详注集评》:打开儒学经典大门,进入儒家哲思殿堂的入门书籍

【转】石立善丨朱子所谓“四子”何指——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

【转】路新生:理学开新——《近思录》的编纂及其内在逻辑理念

【转】程水龙、曹洁 :《近思录详注集评》辨误

学以为己——自我检讨读书方式
> 更多书评 4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5 )
-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8)8.8分 266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8.9分 164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9.2分 135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9.1分 11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近思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雪堂客 2024-03-13 16:49:07 澳大利亚
“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1 有用 jame88 2021-03-26 19:19:20
三全本,纸张较透。前言第6页有朱子所说14卷每一卷的纲目,可以直接抄到目录页,方便阅读。每一卷卷首有“叶彩曰”,这一段读完后可以直接飘过下面的“主要内容”。每一小段编号,方便定位(好像专门为了“主要内容”而设)。凡有来源的,都注明了出处。
5 有用 瑚琏大侠 2021-10-31 15:02:14
有宋一代,儒学渐入小乘。
3 有用 秒瑶 2024-04-29 21:58:35 陕西
至少要通读“四书”后,才能来看这本书。如果能再涉猎一点“五经”,那就更透彻了。回看“近思”两个字,便明了儒家为何要教人“扫洒应对、进退之节”。道统之路有三人:孔子的元气,无所不包;颜子的春生,不言而化;孟子的秋杀,露尽其材。圣人之气象,各有所至。后生儒者们心之向往,谁又能说他们不是“继之者善也”?本书作为理学的入门,不独在讲论文字,亦使务实人生,变化气质。
1 有用 波哥读世界 2022-11-29 13:30:27 浙江
朱熹的理学无法理解,的存天理,灭人欲,本身就是不可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