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黄锦树、言叔夏、林燿德鼎力推崇的台湾文学经典
沉寂三十年重新面世
分裂又混合的意识,繁殖又消失的自我
心灵黑洞的探索者黄启泰
以破碎的书写呈现人类的心灵图像
.
.
编辑推荐
☆ 黄启泰被作家杨丽玲称为“心灵黑洞的探索者”,作品聚焦人类内在的感受与意识;精密的结构、分析性的语言,他的小说如同处在密林间隙中的冷静凝视,痕迹隐秘地划下心灵的横切面。
☆ 林燿德曾推荐有潜力的“新世代”作者,黄启泰即为其一,并因此在1990年出版《防风林的外边》。本次再版,增收未发表篇章,也邀请黄锦树、言叔夏导读,从“内向世代、后设小说”各种角度分析,全面呈现黄启泰的创作。
☆ 随书制作一款精美明信片,图像设计结合文字摘录,四种独家样式随机赠送,供读者使用、收藏。
.
.
内容简介:
站在防风林里,黄启泰凝视外边的风景,将内心的感受写成11篇小说,折射出性别倒错、欲望...
黄锦树、言叔夏、林燿德鼎力推崇的台湾文学经典
沉寂三十年重新面世
分裂又混合的意识,繁殖又消失的自我
心灵黑洞的探索者黄启泰
以破碎的书写呈现人类的心灵图像
.
.
编辑推荐
☆ 黄启泰被作家杨丽玲称为“心灵黑洞的探索者”,作品聚焦人类内在的感受与意识;精密的结构、分析性的语言,他的小说如同处在密林间隙中的冷静凝视,痕迹隐秘地划下心灵的横切面。
☆ 林燿德曾推荐有潜力的“新世代”作者,黄启泰即为其一,并因此在1990年出版《防风林的外边》。本次再版,增收未发表篇章,也邀请黄锦树、言叔夏导读,从“内向世代、后设小说”各种角度分析,全面呈现黄启泰的创作。
☆ 随书制作一款精美明信片,图像设计结合文字摘录,四种独家样式随机赠送,供读者使用、收藏。
.
.
内容简介:
站在防风林里,黄启泰凝视外边的风景,将内心的感受写成11篇小说,折射出性别倒错、欲望冲突、精神分裂等片段;并借由运用后设形式,以及将故事建立在主观臆想与客观现实的边境,让这些作品蕴含独特氛围。这部特殊的短篇小说集,也是一份处于濒危边缘的文本。虚构与真实互相渗透,角色与创作者彼此侵犯,一切仿佛处于危地自持的状态;但最终文本接近崩解的极限时,小说家在不可能抵达的心灵尽头,召唤出“书写”最原始的面貌。
.
.
名人推荐
☆ 黄启泰以量少质精的心理小说建立他的书写特质,性别与角色认同问题在他充满魔幻和梦呓色彩的笔调下,出现了精微的观察与描写。
——林燿德(台湾作家)
☆ 在黄启泰的早期书写里,书写的可能、表达的可能比同时代人更为激烈地扣紧了存在的可能,并且有一股向不可能逼近的强大驱力。
——黄锦树(马华文学作家)
☆ 黄启泰的小说在在僭越了那些以意义作为链结的防风林边界,越渡到文本的外边,展现了一种对写作本身的自我凝视。
——言叔夏(台湾散文家)
☆ 日愈冷锐谨静的文字语言、随意识纷乱流动的形式设计,黄启泰的小说特质,每篇痕迹辗转,均企图碰触人类心灵幽闭的一隅。
——杨丽玲(台湾作家)
作者简介 · · · · · ·
黄启泰,1967 年出生于台湾花莲。毕业自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伦敦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班。担任过台大医院临床心理师、慈济大学人类发展与心理学系副教授,现为政治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曾以《白蚁之夜》荣获第 7 届中国台湾“中央日报文学奖”小说奖佳作,著有短篇小说集《防风林的外边》。
目录 · · · · · ·
7 【推荐序】 关于海,与及波的罗列/黄锦树
15 年轻计程车司机的海岸心事
39 韩波的朋友
63 少年维特的烦恼导读
91 秋日盐寮海边
105 防风林的外边
133 觅食者的晚宴
157 乡村精神科医生的画像
187 郊游
205 穿过记忆的欲望
219 魔王为父
239 角力
247 【文论】 风景的废墟/言叔夏
255 【附录一】 一座墓碑的身世
257 【附录二】 林中小径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自从那度欢愉的夜晚,堕落的快乐使我情不自禁在黄昏时刻来到桥上,然后,子夜时分,在阁楼幽暗的小室与她缠绵。我几乎夜夜春宵。而且,我以为与她之间已经渐渐有真挚的情感与纯洁的爱心,在肉体接触中培养,开始产生了。我简直不可救药地几乎要抛弃新婚的妻,立即与女孩远走天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5 年轻计程车司机的海岸心事 -
长发男子的视野曾经高高穿掠木麻黄林梢,当他咬紧牙关,昂首仰望天空,全身肌块暴涨裂开的瞬刻,防风林外边的外边的海洋、沙滩、卵石堆,层次渐进地朝他的视网膜逼近,在心田狂放地展开,思绪因之晕眩,几乎不能承受。而之所以走进防风林又走出防风林,是因为置身藩篱之外,保持着一段距离,海涛的咆哮更能够激诱胸臆汹涌冲动朝前探索。下车的动机,不是因为他预知防风林外边的外边必定又震荡心灵的海水,而是当列车停靠月台等候交会,他坐在车里,隔着一层坚硬的玻璃,透视外界风景,蓦然幻想自己一旦进入那片旷野,心灵将会变得十分孤独,身体将会显得十分渺小,于是他想要证明,是否无论旷野何其辽阔,无边无际,坚强的心灵都将永不迷惘?所以下车时,对海洋根本没有抱存丝毫期待,直至进入旷野,记忆中远方低低浅浅的防风林陡地在视野中筑城一道高高的屏障,突然发现天空在视网膜迅速后退,偶然吸收到空气飘浮的咸味,才蓦地兴起朝前探索的动机。他哪里知道走到防风林外边的外边,竟是一望无际怒吼若兽般底海洋?不由自已地沿着路迹,穿过防风林,来到沙滩,然后耳畔就全是海浪沉重低回的响语。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05 防风林的外边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防风林的外边"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防风林的外边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防风林的外边,还是防风林

防风林的外边,到底、有什么?
> 更多书评 6篇
-
闪电云 (经血在奔腾)
“自从那度欢愉的夜晚,堕落的快乐使我情不自禁在黄昏时刻来到桥上,然后,子夜时分,在阁楼幽暗的小室与她缠绵。我几乎夜夜春宵。而且,我以为与她之间已经渐渐有真挚的情感与纯洁的爱心,在肉体接触中培养,开始产生了。我简直不可救药地几乎要抛弃新婚的妻,立即与女孩远走天涯!2020-10-13 21:41:26 5人喜欢
-
陆支羽 (死前看大海,是每个灵魂的夙愿。)
乡村精神科医生就好像是一个死去的人的尸体,和凡人一样,若不冷藏,他是随时都会腐败的肉质,他的母亲把这种死掉变得很臭的尸体烧掉,他就变成无数可在天空飞翔的细菌,在人群聚集的场合散播,渺小的一个个,我们都仅仅是他广大精神覆盖下的一颗小菌子,他在我们身体里面成长,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有一天还会再回来,好似我们是他的一个小小的碎片,我们都也是乡村精神科医生。2022-04-08 01:24:23
-
陆支羽 (死前看大海,是每个灵魂的夙愿。)
觅食者写作的习惯不是很好。找不到灵感,就手淫。高潮结束,身子虚疲不堪地倒在床上,就睡觉。醒来,再写作。肠枯思竭,再手淫。一篇作品的完成,往往耗尽大量精液,好像在燃烧生命。觅食者不太能够控制自己性方面的冲动。 觅食者还有洁癖。用穿破沾染黄渍的内裤,跪在地板上爬来爬去,务必把每块瓷砖抹得纤尘不染,唯恐思维不够干净。用小扫帚不厌其烦地搜集藏匿房间各个死角的碎屑,平均一天要扫一百根左右的脚毛、腋毛、阴毛...2022-04-08 01:17:15
-
陆支羽 (死前看大海,是每个灵魂的夙愿。)
乡村精神科医生就好像是一个死去的人的尸体,和凡人一样,若不冷藏,他是随时都会腐败的肉质,他的母亲把这种死掉变得很臭的尸体烧掉,他就变成无数可在天空飞翔的细菌,在人群聚集的场合散播,渺小的一个个,我们都仅仅是他广大精神覆盖下的一颗小菌子,他在我们身体里面成长,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有一天还会再回来,好似我们是他的一个小小的碎片,我们都也是乡村精神科医生。2022-04-08 01:24:23
-
陆支羽 (死前看大海,是每个灵魂的夙愿。)
觅食者写作的习惯不是很好。找不到灵感,就手淫。高潮结束,身子虚疲不堪地倒在床上,就睡觉。醒来,再写作。肠枯思竭,再手淫。一篇作品的完成,往往耗尽大量精液,好像在燃烧生命。觅食者不太能够控制自己性方面的冲动。 觅食者还有洁癖。用穿破沾染黄渍的内裤,跪在地板上爬来爬去,务必把每块瓷砖抹得纤尘不染,唯恐思维不够干净。用小扫帚不厌其烦地搜集藏匿房间各个死角的碎屑,平均一天要扫一百根左右的脚毛、腋毛、阴毛...2022-04-08 01:17:15
-
陆支羽 (死前看大海,是每个灵魂的夙愿。)
那已不是文字游戏,那样的小说暗示,写作的不可能——因为,所有的写作者必然是个有丰富阅读经验的读者。然而,作为“入戏太深”的读者,《少年维特的烦恼导读》的隐含作者发现,不止一切可写的都被“早行人”写过,甚至一切经验都曾经被经验过。“我”可能早已被“活”过。那个以为可以持有自我意识的“我”,其实早已是他人。2022-04-08 01:12:17
-
陆支羽 (死前看大海,是每个灵魂的夙愿。)
乡村精神科医生就好像是一个死去的人的尸体,和凡人一样,若不冷藏,他是随时都会腐败的肉质,他的母亲把这种死掉变得很臭的尸体烧掉,他就变成无数可在天空飞翔的细菌,在人群聚集的场合散播,渺小的一个个,我们都仅仅是他广大精神覆盖下的一颗小菌子,他在我们身体里面成长,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有一天还会再回来,好似我们是他的一个小小的碎片,我们都也是乡村精神科医生。2022-04-08 01:24:23
-
陆支羽 (死前看大海,是每个灵魂的夙愿。)
觅食者写作的习惯不是很好。找不到灵感,就手淫。高潮结束,身子虚疲不堪地倒在床上,就睡觉。醒来,再写作。肠枯思竭,再手淫。一篇作品的完成,往往耗尽大量精液,好像在燃烧生命。觅食者不太能够控制自己性方面的冲动。 觅食者还有洁癖。用穿破沾染黄渍的内裤,跪在地板上爬来爬去,务必把每块瓷砖抹得纤尘不染,唯恐思维不够干净。用小扫帚不厌其烦地搜集藏匿房间各个死角的碎屑,平均一天要扫一百根左右的脚毛、腋毛、阴毛...2022-04-08 01:17:15
-
陆支羽 (死前看大海,是每个灵魂的夙愿。)
那已不是文字游戏,那样的小说暗示,写作的不可能——因为,所有的写作者必然是个有丰富阅读经验的读者。然而,作为“入戏太深”的读者,《少年维特的烦恼导读》的隐含作者发现,不止一切可写的都被“早行人”写过,甚至一切经验都曾经被经验过。“我”可能早已被“活”过。那个以为可以持有自我意识的“我”,其实早已是他人。2022-04-08 01:12:17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预售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同志文学藏书 (鹿鸣之什)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ZS)
- 后浪文学 (后浪文学)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
- 豆瓣一周新书速递|拉丁美洲哲学思想走向成熟的突破之作,开启墨西哥国民性批判先河 (豆瓣读书)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防风林的外边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TOYSTORY 2020-10-11 12:05:31
作者很耐心,把许多东西慢慢编织进文字肌理。他说,这是一份漂泊无依的文稿,读起来有海盐的味道。其中对于同性情绪的描写,如同微小火花,小心的把那些自恋自毁的形象在黑暗中点亮,然后浸灭在水桶中。很多段落都像脑中左右互搏的呓语,对于这点我很有共鸣
3 有用 卓嵁明 2020-10-02 22:05:01
提名《年轻计程车司机的海岸心事》,反向降落故乡的海盐青年,新切糖果的清甜,爱这种调调hhh~
5 有用 今天也要开心鸭 2020-10-10 06:50:25
一次模糊主体的文本“实验”,通过弱故事文本试图传递浓厚的情感电流。书中的防风林是实物,也是作者企图创设的一个理性边界,感性在边界内不断企图碰触并寻求突破。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我看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些故事因何而起,导向何处,甚至文中每个出现的角色都似乎是凭空而来,御虚而去,只将这过程中无法抑制的悸动,留予防风林中的我。
2 有用 李二狗 2020-10-10 15:53:35
诸多后设小说的尝试,比如兰波的那篇,还有繁杂风景叙述在乡土的注入,整体上试验性较强,但也有些些许稚嫩,特别是“写作”主题萦绕其中的时候,似乎在叙述的某种角力中走不出来,最有意思的是《年轻计程车司机的海岸心事》,一个作者和一个司机在海边的相互折叠,很有意思
5 有用 丑橘 2020-11-01 18:18:49
这本书很打动我也,那种自我“封闭”下的富足感。公共领域侵占我们的眼球,乃至大脑,难得有一本在意识流中擦边讲故事,将被忽视的内向型思考,破碎后重塑的解放出来,单冲这个,就对这本书好感upupup了。三十多年过去,外在危机并未减弱,只是人们更会习惯,更会找一个团体包裹、麻痹自己。但像列车不可避免地驶向断崖,故事终结的死亡比起象征无法挣脱的困境,我更乐观的把他看做自我意识的复燃。我想拍拍作者的小脑袋,不... 这本书很打动我也,那种自我“封闭”下的富足感。公共领域侵占我们的眼球,乃至大脑,难得有一本在意识流中擦边讲故事,将被忽视的内向型思考,破碎后重塑的解放出来,单冲这个,就对这本书好感upupup了。三十多年过去,外在危机并未减弱,只是人们更会习惯,更会找一个团体包裹、麻痹自己。但像列车不可避免地驶向断崖,故事终结的死亡比起象征无法挣脱的困境,我更乐观的把他看做自我意识的复燃。我想拍拍作者的小脑袋,不要担心,自洽是不会有终结。 (展开)
0 有用 你的小叶 2022-06-30 08:45:42
大多数在台作家都有这样的特点:情感有余而逻辑不足,“无头无尾的故事”并不是说一定要讲手法运用到极致而非让人从后设或者什么角度来思考。黄启泰这本书里更多的是像心流的实体化,不能算作呓语,但让人无法代入欣赏并思考。
0 有用 不知根 2022-06-12 11:41:42
防风林的外边是防风林的外边是……不断向内是莫比乌斯环般的困境,但不能停止琢磨,但还要继续
0 有用 envy 2022-06-11 00:45:08
最喜欢同名那篇。文章很私人 需要一读再读。但实话实说 风格不是我喜欢的。
0 有用 欢乐分裂 2022-06-08 16:41:46
3.5;“内向世代”派作品,通篇在意识与呓语间跳跃(作者作为心理师的优势特征亦有所体现),潜入那片内心之海方能窥到一颗颗被欲望折磨到滚烫的心灵,如何徘徊在防风林之外夜夜做着无法言说的梦境;亦是典型的后设小说,因此将系列短篇视为一个整体更好,时空或情节的断裂并不妨碍整体设定的认知——于是读者会看到创作者如何流连于现实与想象的危险边缘,同性情感如何从童年潜意识中勃发一直蔓延到群体的认同,观察者与被凝视... 3.5;“内向世代”派作品,通篇在意识与呓语间跳跃(作者作为心理师的优势特征亦有所体现),潜入那片内心之海方能窥到一颗颗被欲望折磨到滚烫的心灵,如何徘徊在防风林之外夜夜做着无法言说的梦境;亦是典型的后设小说,因此将系列短篇视为一个整体更好,时空或情节的断裂并不妨碍整体设定的认知——于是读者会看到创作者如何流连于现实与想象的危险边缘,同性情感如何从童年潜意识中勃发一直蔓延到群体的认同,观察者与被凝视者的转换,这是一场没有主体视角的叙述。 序言中提到锡兰的《野梨树》,书店里出现的海报作家仿佛是所有文学青年无法绕开的名字;兰波与魏尔伦,三岛由纪夫和伊卡洛斯,精神滋养果然同源。 (展开)
0 有用 Hestia 2022-06-05 01:47:56
同性情欲加精神分析后的迷人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