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全集 短评

热门
  • 53 来都来了 2021-04-20 08:17:56

    拜读完贝老的建筑设计全集,再看现在充斥城市的千篇一律,就觉得难以忍受了。 人一旦认识了美,就很难再将就丑。 但读这本书的收获不止于此,体会到历史、社会、建筑、绘画等都是一脉相承,人文与艺术永远是相辅相成才是最大的妙处。贝老设计的建筑有摩尔的青铜雕塑,马蒂斯的雕塑,毕加索的画,现代立体派与贝老的建筑互相成就,一同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将美与自由结合。 贝老对材料的选择也是非常精益求精,为了卢浮宫金字塔专门订制的透明玻璃,为了让混凝土颜色与接缝完美的捶打技术,室内装修选择的特别砂岩,潇洒自如的设计稿背后必然有着不折不挠的匠人精神。 成就一个好建筑的还有技术的发展,结构有时候是关键之一,但这门技术太过难啃,不知道有生之年我有没有可能再把结构的事了解透彻了。

  • 30 大甜甜~~ 2021-04-02 12:34:58

    尽管他自己已经不觉得自己一定就要打中国文化这张牌,但贝聿铭最成功的地方其实还是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那就是谦逊。贝聿铭的设计虽然都极为现代主义,但无一不以客户的需求为第一宗旨。他从不想要在建筑中刻意表现自我。注重实用,尊重金主,还能那么现代主义,这是一个魔鬼级别的建筑师。(但是,我也就理解了为何有人觉得贝很“商人”)

  • 16 后浪 2021-04-01 10:36:15

    全新译本+多幅新增图片,从贝聿铭建筑生涯经典作品了解他的建筑思想~

  • 15 juuj 2021-04-11 20:37:36

    贝聿铭的建筑风格善用错落的几何来营造规则和韵律,又兼具东方的内敛灵动和流畅,真的太美好了,看着这些建筑才会理解为什么书上说的人类乃天选之子,只可惜……

  • 8 ly的读享生活 2021-04-26 09:24:27

    这部《贝聿铭全集》,定价238元,2021年1月第1版,2021年4月第3次印刷。昨天,我翻开书,看到信息,是有点惊讶的。总听人悲叹,书难卖,没人看书了,其实,只要书足够好,愿意买的人还是挺多的。 这部作品完整地展示了贝氏建筑的特色:①善用几何立体构造,建筑造型有雕塑的凝重感。②简洁明快,变化多端,每座建筑物都富有个性。③与周围环境的结合。有些建筑物突出山林气氛,有些建筑物呈现都市风貌,大部分建筑都有历史感。④细部处理精致到位。结构曲面、空间过渡、墙面弯角等部位都有考虑,审美态度端正大方。 在职业领域若能取得公认的高成就,努力与创意,缺一不可,同等重要。贝先生有力地影响了行业的发展,这些建筑物都是鲜明证据。这些宏伟地景还是超出专业范畴的,引起公众关注的证明,是20世纪文化观念自由驰骋的证明。

  • 3 不全 2021-08-10 19:16:42

    可以从一本作品集中读到很多东西。比如说雕塑对于贝的影响;贝作为一名商业建筑师向作家建筑师的转型;以及职业建筑师在承接大型项目过程中与人、与物的斡旋。美中不足的是没写到老贝的滑铁卢。毕竟没有低潮又何来终点呢?

  • 1 找不到你 2023-09-09 17:49:02 北京

    贝聿铭是纯粹的美国人,或者按照前言,美国移民;从商人到艺术家的路,和权贵结交的能力至关重要

  • 1 余寄 2024-06-19 23:55:16 北京

    滨海新区图书馆翻完。

  • 0 熊阿姨 2024-01-13 11:19:42 北京

    不光是具体建筑思路,文字部分很多故事能看出来一位在政界商界有高声望的建筑师可以撬动多少资源,比如他跟肯尼迪家族的来往(设计师名单揭晓后,贝的名字瞬间炙手可热,甚至成了竞猜节目和填字游戏的常客),比如中银香港的大楼是在他建议下置换了一块更好的地皮。比如北京历史中心区附近不能建高层,就是来自贝的呼吁,他为此非常自豪。

  • 1 时间之葬 2021-05-03 10:34:43

    叹为观止,用雕塑承载雕塑,用艺术展示艺术。明明读的是一位建筑设计师的生平,却好像在看一个导演的履历表,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是与政府、客户、合作伙伴等等多放斡旋博弈协调的结果,设计一栋公共建筑,又何尝不是戴着镣铐跳舞。建筑师的个人表达,很多时候也得为实用功能和预算妥协让步。而任何艺术的本质,到最后想必都是对文化根源的探究与领悟

  • 1 苏C 2021-05-09 10:52:49

    贝氏工作大致3阶段:一是始于1947年的为泽肯多夫服务的年代。战后房屋紧缺,1949年House acting后综合性住宅法律不断出台,FHA抵押保险范围不断扩大,到混凝土浇筑的创新使用使贝氏名声大噪的基普斯湾大厦时期,泽肯多夫已是纽约最大、全国领先的开发商。但廉价住宅限制了他的思维,密斯的阴影也过于巨大。我喜欢的螺旋公寓和双曲面大厦的结构创新都未能落地。二是独立创业时期,联邦航空管理局航空控制塔台项目使他与肯尼迪夫妇结缘,肯尼迪遇刺后,总统图书馆项目使他获得了国际声誉。国家美术馆东馆时间和预算都宽松的项目中,他奠定了行业领先的地位,也实践了很多此后将用于卢浮宫的想法。最后是退休前后的项目,卢浮宫原来没有经过招标,选定美国人做法国宫殿改造并全程监工的过程本身非常独断,才冲破了官僚体系桎梏

  • 1 黎戈 2021-06-22 07:52:57

    印象中他总是一幅笑弯了眼睛的模样,让人觉得他是精明的商人,如今想来可能是儒家的处世风泽……建筑,在七大艺术里,和电影一样,有集体创造和与世俗的紧密联系、及对资金的要求,与处理技术的工程师的默契(知已之情,比如路易康和他出色的女结构工程师的恋情,我觉得不是泛泛的情欲),最重要的是在此这中实践自己的艺术理念,建筑是勇敢的战斗和智慧的周旋,以及一生的坚持。此书记录了贝氏作品的成形轨迹,他的构思、妥协、突破。

  • 2 宝木笑 2021-05-13 10:15:08

    对于我这样的建筑学门外汉,这本厚重精美的书带来了一次珍贵的学习过程。我对建筑设计的初感就是外形而已,所以贝老的作品确实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建筑的美,不管是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美轮美奂,还是苏州博物馆的粉墙黛瓦。当然也会感觉到一点点新奇的“怪”,但更多的感觉就表述不出来了。故而《贝聿铭全集》对建筑美学的阐述和内部建筑设计缘由的分析,让我不由感慨设计一座建筑并非外形和外墙那样简单,它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还要考虑到所在地的人文、环境甚至是甲方的底蕴等等。完全可以将一位杰出的建筑师比作一位高超的乐团指挥,他将无数元素最终调整为优美的旋律。而贝老也许走得更远,他一直想通过建筑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究天人之际的哲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建筑就是凝固的乐章。

  • 0 魚山飯寬 2021-05-28 12:34:51

    厚厚一本,应该是目前最全面介绍老贝作品及其创作思想与过程的书,读到不少以前不了解的项目背后的故事,图文也详实精美。

  • 0 国王KING 2021-05-14 07:00:45

    建筑大师的传记和他的作品集……非常厚实的一本书,一种认识「美」 的途径。

  • 0 xi-xia 2024-11-28 12:30:05 云南

    积攒到了一些想去美国的理由。香山饭店那篇好典,能把这么儒雅有教养的人逼得大发脾气,也就只有Chinese bureaucracy了。

  • 0 神威 2021-05-12 23:13:36

    修行18th,我可以毫不怀疑的目此书为空前优秀的贝聿铭传记与作品集,无论从文字配图或是装帧选纸,又或是涵盖作品数量及代表性,均做到了目前的极致状态。之所以不能绝后,是因此书也只是选择了贝老一生近二百作品中的五十个范例,而且略过了约翰汉考克大厦这种让贝老事业遭受重创的滑铁卢案例,这种报喜不报忧式选法让此书足以成为贝聿铭建筑设计艺术一览,却不足够成为贝聿铭个人史。好在贝老一身本领,光看设计艺术也足够琳琅满目目不暇接,阅读此书极为快乐,依然强推此书

  • 0 珍妮的肖像🦤 2021-05-11 09:49:46

    贝聿铭作品50部前因后果故事(包括因故未建成的图纸意向),已完成的也有不得已的造价选址,结构工艺材料问题,审美理念分歧,与官僚主义缠磨等等各种复杂的挫折交织,与商榷,构思改动,推动解决的过程。一座建筑,从委托意向开始,直至最终完成工事交付,一定是经历无数条件制约再折衷的产物,也算设计师本人的景愿+缺憾大成。他的从业初始于快速盈利的商业地产,会更着眼从技术和实用性,去合理平衡有限预算与美感效果(其实更需煞费专业苦心)。更善于体察受众需求,被顶级客户认可赞赏有加为他带来更频密一流机遇,当然也就有了更多机会实现自主意愿与增补艺术性。他以终身勤力,汇入那个城市规划的时代节点。谦逊,勤奋,审慎,是不断推翻自我,来实力自证理想与远见的金牛座。4+

  • 1 江上 2021-06-08 16:35:44

    精美,完善,系统,目前关于贝聿铭作品最好的出版物。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