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理小说戏剧选》的原文摘录

  • 这官员姓巴施马奇金。光瞧这个字,就知道原来是从巴施马克(即俄文“鞋”)变来的;可是它在哪一年,什么时候,怎么样从巴施马克变来的,可就无从查考了。 他的名字是:亚卡基·亚卡基耶维奇。读者也许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古怪,别出心裁,但我可以保证,决没有人搜索枯肠把他想出来,而是自然而然演变到这一步,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他起别的名字。 (查看原文)
    gasara 1回复 2赞 2011-12-05 11:52:46
    —— 引自第236页
  • mumble, mumble, lyrical wave, mumble, lyrical wave, mumble, lyrical wave, mumble, fantastic climax, mumble, mumble, and back into the chaos from which they all had derived 故事是这样展开的: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抒情性的波浪,叽里咕噜,抒情性的波浪,叽里咕噜,抒情性的波浪,叽里咕噜,绝妙的高潮,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再回到它们所依存的混乱之中。 《尼古拉·果戈理》纳博科夫(第159页) (查看原文)
    gasara 2011-12-13 11:40:03
    —— 引自第266页
  • 的确,一个柯洛姆纳区的岗警亲眼看见过幽灵从一幢屋子后面走出来;可是,他生来有点虚弱,有一回,一只普通长成了的小组从一家私宅里奔出来,把他撞了个狗吃屎,惹得站在周围的车夫们放声大笑,为了这场侮辱,他还逼着他们每人出一文钱买过鼻烟闻哩,── 他是这样虚弱,所以不敢把幽灵拦住,却在黑暗里一直跟着他往前走,直到最后,幽灵忽然回头一看,停下来问道:“你要干什么?”并且举起了在活人中间也从来没有见过的大拳头。岗警说了声“没有什么”,立刻就往回走。然而,幽灵的身材可变得高得多,长着一把大胡子,仿佛举步往奥布霍夫桥那边走去,完全被夜的黑暗吞没了。 《小说戏剧选·外套》果戈理(第266页) (查看原文)
    gasara 2011-12-13 11:40:03
    —— 引自第266页
  • “不相关的”细节之流(比如有关“长成的小猪”的乏味假设)产生了很强的催眠效果,人们差点注意不到那个简单的故事(那是最后一笔的妙处)。这里,一条重要的消息,故事主要的结构性观念,被果戈里有意戴上了面具(因为所有的现实都是面具)。那个被当作亚卡基·亚卡基耶维奇的没有了外套的幽灵的人其实就是偷走他外套的那个人。但亚卡基·亚卡基耶维奇的幽灵存在惟一根据是他没有外套,而现在的岗警陷入了故事最古怪的矛盾之中,将恰恰是其对立面的那个人,那个偷走外套的人误当做是幽灵。这样故事就画了一个完整的圆圈:像所有的圆圈一样,是一种恶性循环,尽管它们表现为苹果、星球或人的脸。 《尼古拉·果戈理》纳博科夫(第158页) (查看原文)
    gasara 2011-12-13 11:40:03
    —— 引自第266页
  • 『他出生于4月1日(西历),倒是真的。』 (查看原文)
    gasara 2011-12-13 11:40:03
    —— 引自第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