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小日子 短评

热门
  • 147 Gespenster 2020-08-06 18:13:35

    大学同学有越南人、缅甸人、泰国人。我记得泰国同学很难过地对我说过他也许再也不会回去了,也很难再见到妈妈了。他总喜欢穿着人字拖和沙滩短裤(甚至下雪时也会这样。其他的东南亚同学都看起来像那个国家的特权阶层,说着流利略带口音的英语,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文化与食物。看这本书时我会想起那个泰国同学,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但是这本书做到了让我们一起忧一起笑

  • 171 卫析 2020-10-10 10:53:15

    三年前报过这本书的选题,被领导毙了,看到后浪做出来,很开心。

  • 96 Mona Lishark 2020-10-14 14:01:02

    好久没看这么舒服的小书了,没有任何负担。不指手画脚,不跟你深入交流,也不试图改变你的世界观,只是分享自己的生活琐碎,从雨季的烦恼到东南雅文化碰撞,从路上骑车被疯狗追到打车送孩子去幼儿园,轻松得好像一个对生活感到满足的友邻发的广播,也没什么特别的营养,但你就是爱看,从他闲言碎语的分享里补充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 101 王逅逅 2020-10-18 16:58:41

    赶快买。买了就知道为什么让你赶快买。

  • 68 艾晨 2020-10-10 00:04:48

    看到的是缅甸,看到的又不是缅甸。

  • 26 第二个乌托邦人 2020-08-12 17:09:05

    “漫画版何伟”的纪实报告,会发出这个感叹是因为何伟的The Buried正好是带着宝宝去埃及,而盖的这本是带着宝宝去了缅甸,两人都经历了当地国家的一段特殊时期,两人的妻子都有着各自的项目。在体量上虽然这本书没有严肃到可以剖析缅甸社会各方面,但是漫画这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让这本书显得难能可贵,因为它有点可爱,有点共鸣,有点犀利。不需要解构任何背景你就可以走进缅甸小生活的日常,那些人物、建筑服饰就这样呈现在眼前,这大概是图像恰到好处的魅力。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翻译非常有意思。当初看台版的时候对一些地方有困惑,比如叫卖的小吃,台版写的注释“缅甸语”,简中版翻译拟声“法鲁达”后做了小注,解释这种当地饮品的味道。其他翻错和没翻的地方都有优化,有的地方甚至翻译得非常贴切爆笑

  • 37 李青菜 2020-10-29 11:38:47

    这本书挺好看的,里面还有2个情节值得说道,一个是瘫痪在床的老太太,一个是垂死的老头,他们都会流利的英语,“她跟我讲起了她的过去,她的青年时代,那个仰光的黄金时代。听起来生活在那时的仰光真幸福啊” “不得不在这个国家最糟糕的局势下招待你,真是遗憾哪。”

  • 12 木卫二 2020-09-20 18:42:14

    本书内容,是加拿大漫画家盖·德利斯勒陪无国界医生组织妻子的“仰光一年”,时间段是2005-2006年,也就是昂山素季还没有被释放之前,缅甸还处于军政府统治之下。 盖以NGO组织家属,带娃家庭主男,国际漫画家,“盖居士”等形象出现,口吻轻松,带出了这一年的日常生活,如何适应在异国的吃穿住行用,发些无伤大雅的牢骚,记下缅甸的种种不可思议——像附图所示的看报淘碟坐飞机等等。 书中有单列的小标题故事,也有无气泡框的纯漫画分镜头,平衡了缺乏宏大主题的日常琐碎感。盖也讲过平壤和耶路撒冷等地方的旅行居住见闻,甚至还来过上世纪的深圳。

  • 16 汪金卫 2020-10-01 21:06:16

    太喜欢了! 作者加拿大动画师盖·德利斯勒曾在平壤、深圳、缅甸、耶路撒冷等地居住生活过。每到一个地方,他就用画笔记录下他的所见所闻,并出版成漫画。画风简单生动,文字幽默风趣,妙趣横生。 他的另一本漫画《平壤》一直是我的心头好,还受他启发影响,去平壤的时候也跟他一样带了一本《一九八四》。十年前看得津津有味的我真是没想到有朝一日能捧着同一作者的简体版实体书作品,且同样看得乐不可支。必须要称赞此版的翻译用词同样幽默活泼,让读者享受流畅的阅读乐趣。 作者去缅甸是在2005年,仍是军政府时期。在讲述热带气候、育儿带娃、佛教禅修等趣闻轶事之余,他也更描绘、记录下缅甸独裁专横、处处审查、医疗条件极差的社会状况。以及缅甸人的洞察世事、敢说敢言。在当今出版环境下,十分难得可贵。必须推荐!

  • 14 熊阿姨 2021-03-09 01:23:19

    如果是去年读,可能还没有此刻感受强烈。2005-2006年的缅甸,跟我2016年去缅甸的体验已经天差地别,2021年很多地方又疯狂逆转回去了。五年就是一个大变化,细碎不连贯的生活记录反倒留下了更多有时代性的细节。

  • 10 灰土豆 2020-10-29 13:27:58

    画风可爱,画家作为外来者对缅甸的观察也很细致,也很会用自己的漫画来讲笑话。这个国家落后的地方非常多,即使医疗资源匮乏到极点,也拒不接受外界医生的帮助。这个国家的国家级报纸主要报道三件事:1.外国都处在水深火热中;2.我国发展迅速、人民幸福;3.领导很忙。这个国家的外来报纸杂志都挖洞,过滤信息。这个国家的商店里头一天还摆满了各色盗版DVD,第二天就被政府要求全部下架。这个国家的军政府独裁,腐败横生,但人民都知道是咋回事。这个国家风景很美,底层人民友善,画家也很容易交到朋友,只是说话办事要非常小心,不能妄议。这就是缅甸,一个让外国人的小日子里充满了趣味和无奈的地方。

  • 9 虾米 2020-11-01 10:43:16

    这漫画好就好在,点到即止。线条是粗的,笔画是非细密的。跟着老婆观光冒险,打着儿子的名义各种邻里互动,或到禅院内观修行,等等,所见所闻看似无心实则有心,或反之亦然。谐谑而不嘲讽,调侃而不戾气,尤其是谈到那些不宜多说的,比如审查、军人专制、社会主义历史、“混日子”的非政府组织,还有“那位女士”……分寸和尺度拿捏得十分之好,既折射缅甸老百姓的智慧和心态,也见出作者艺术上的匠心,漫画毕竟不是政治宣传品。

  • 9 🌵伊安 2020-10-10 08:22:36

    非常喜欢!差不多十年前看了《平壤:朝鲜之旅》,当时也学着画了一个系列《徒步黄石》。想不到十年之后又看到已经结婚生子的作者的作品。漫画家和无国界医生的结合,普通人觉得居无定所,他们可能觉得彼此成全。带着周岁左右的小路易满世界乱飞,在炎热混乱的缅甸生活一年,有了许多独特的奶爸经历。政治环境作为背景几乎镶嵌在每个故事中,让我从很多生活细节中了解了缅甸。很多事从旁观者看,或许是故事,亲历者就是血与泪了。作者已经处理得很克制,但那些似曾相识的故事就是会让人唏嘘不已。希望这个国家稳定下来,人们能生活得好一点。有时也会想,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漫画家,这样的作品?是我们没有这么好的漫画家吗?不,我们有的。如果还有值得庆幸的事,大概是我们至少还有这样的作品看。

  • 18 维城乱马 2021-02-25 14:17:10

    你懂的,有时候在中国,也能过上如缅甸这般的小日子~

  • 4 松风 2020-10-26 00:08:35

    自己有很多偏见,也不忍心苛责画家的偏见,政治之下生长着各种生活细节和趣味体验。今年还能出版这类选题的漫画,有点惊讶。

  • 4 后浪漫 2020-09-04 23:05:38

    “我的游记多半由小故事串联而成,当我旅行时,名胜古迹并不是我唯一感兴趣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逢更让我觉得弥足珍贵。”作者在细碎片段中也留下了很多沉默的分格,懂的读者会心一笑,或停下来想一想,看似遥远的生活其实也在身边

  • 9 同同行啊 2020-11-14 21:34:39

    “说真的,你还能合上眼不看,但你怎么不听、不闻、不感受?”

  • 4 momo 2020-10-25 14:45:36

    第三方视角,借邻观己!

  • 5 古力果 2020-10-25 23:30:57

    短暂的生活在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地方并且去理性的观察它,可真幸福啊。真是一个可爱的旁观者。

  • 2 苏木 2020-08-30 22:51:47

    2005年的缅甸,一面是“外侨小圈子”,一面是军政府独裁,一年的时间,也如飞机来飞机去,能看到多少、又有多少能表达出来。作品中有几处旅行的篇章,我想,在作者认知中,这一年的奶爸兼居家漫画创作的经历,并没有比旅行有更多的体会,“是”就是“存在”。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