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卷的笔记(10)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向日葵小白 (想花心比见花深)

    平常中年以后的人大抵糊涂荒谬的多,正如兼好法师所说,过了这个年纪,便将忘记自己的老丑。想在人群中胡混,执著人生,私语愈深,人情物理都不复了解,“至可叹息”是也。 本来人生是一贯的,其中却分几个段落,如童年,少年,中年,老年,各有意义,都不容空过。 我们少年时代浪漫地崇拜了好多英雄,到了中年再一回顾,那些旧日的英雄,无论是道学家或超人志士,此时也都是中年老年了,差不多尽数地不是显出泥脸便是露出羊脚...

    2015-07-29 23:05:35   1人喜欢

  • 广义门院

    山西会考高小学生,国文题是“明耻教战论”。算来高小毕业生该是十三四岁,做得出这题目么?我从前投考江南水师的时候,国文题是“云从龙风从虎论”,这与上边的倒是一对,一个《易经》,一个《左传》,不过那时考的新生总都有十七八岁,而且也还是光绪辛丑年的故事呀。又听说苏州举行什么礼仪作法考会,七十几个小学生在烈日中站上两个钟头,晕倒了五十多个,据近时上海报载如此。当局者大约以为小学生的头是铁的吧?这种例很...

    2021-11-23 18:11:07

  • 向日葵小白 (想花心比见花深)

    一 娼女礼赞 “新鸟啾啾旧鸟归, 老羊羸瘦小羊肥, 人生衣食真难事, 不及鸳鸯处处飞。 “这样,欧洲妇女之精神的与艺术的教育因卖淫制度而始建立。赫泰拉的地位可以算是所谓妇女运动的起始。 “凡非必要的东西在世上常得尊重,有如宗教,时式服装,以及拉丁文法。 但在这个世界上,白玉乔所说的“歌舞吹弹普天下服侍看官”总不失为最有效力最有价值的生活法。 三 麻醉礼赞 黑狗当棉鞋的世界于我们真是太远了,我们将棉鞋...

    2015-07-28 23:50:39

  • 向日葵小白 (想花心比见花深)

    但我想文学这个事物本合文字与思想两者而成,表现思想的文字不良,固然足矣阻碍文学的发达,若思想本质不良,徒有文字,也有什么用处呢? 文学革命上,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

    2015-07-28 12:50:57

  • 向日葵小白 (想花心比见花深)

    从动物进化的人类 他的内面生活,比别的动物更为复杂哦高深,而且逐渐向上,又能够改造生活的力量。所以我们相信人类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的基础,而其内面的生活,却渐与动物相远,终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 人的灵肉二重的生活 人道主义 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一个人如有身心的自由,以自由别择,与人结了爱,遇着生死的别离,发生自己牺牲的行为,这原是可以称道的事。但须全然出于自由意志,与被专制的因袭礼法逼成...

    2015-07-27 23:03:41

  • 向日葵小白 (想花心比见花深)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2015-07-26 07:08:37

  • 向日葵小白 (想花心比见花深)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器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

    2015-07-26 00:47:02

  • 向日葵小白 (想花心比见花深)

    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2015-07-25 17:42:03

  • 向日葵小白 (想花心比见花深)

    远离激进风潮,喜欢清谈,厌恶政治,象牙塔里的特点过浓。 感情多是内敛的,写文举重若轻,学识与趣味相间,没有迂腐气和时尚气,但精神力度亦不可小视。 苦雨斋对当时文人的批评,都有超时空的冷观,他们对狂热之际的青年的警告,其实是纯粹诗人之梦的一个演绎。 他们的矛盾和困苦,以及不能一以贯之自己梦想的个性,在今天看来,都是时代的奚落。 那时他们之间的交流,有着温馨的爱意在,谈天、喝茶、讥世,有点竹林七贤之味...

    2015-07-25 15:54:48

  • 浮景骏奔

    霭理斯的文章里多有这种表示,如《论圣芳济》中云,有人以禁欲或耽溺为其生活之唯一目的者,其人将在未生活之前早已死了。又云,生活之艺术,其方法只在于微妙地混和取与舍二者而已。《性的心理》第六册末尾有一篇跋文,最后的两节云: “我很明白有许多人对于我的评论已经不大能够接受,特别是在末册里所表示的。有些人以我的意见为太保守,有些人以为太偏激。世上总常有人很热心的想攀住过去,也常有人热心的想攫得他们所想象...

    2013-04-21 19:59:53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周作人卷

>周作人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