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直面的人生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2 ㄩㄣ 2021-02-26 06:59:12

    诚如止庵在《周作人传》自序所言,传记与传记小说不同,传记是写史。写史就得用事实说话,不能拍脑袋凭空想象,更不能只拿文本细读的功夫揣测传主的心理活动。你可以用文本细读去总结鲁迅作品的特点,但你不能透过鲁迅的作品去替鲁迅说话,说他自己怎么想怎么想。毕竟是90年代初的作品,全篇最好的,竟然是三联版序。读到正文,基本上都是穿凿附会的主观臆断,句式里恨不能还原鲁迅所有的心理活动。还是那句话,传记不是传记小说。我们不能替传主说他的心理活动,我们只能提供一种可能性的解释。文学作品有其建构性,不能拿文学作品去臆测传主的心理变化。而且解释还得依据史料,还得有史料批判,不能囫囵吞枣。全书几乎没有基于史料对社会背景的描述,也没有基于史料挖掘鲁迅自身经历,且未参考日文文献或当下研究进行修订。不能归入传记一类。

  • 70 齐物秋水 2021-01-15 12:33:44

    有新版了,早前读的上海文艺版,印象挺深。这本书特点是明显的,即优缺点明显,优点是相当深入挖掘鲁迅的幽暗面,缺点是偏于一面,忘记了鲁迅的另一面,且论述缺乏足够的实证,有想象的成分。从鲁迅传记的传承看,这一本大致发展了曹聚仁的《鲁迅评传》中的某些看法,只是我不知王晓明写此传时是不是参照曹著了。

  • 37 pedagogoose 2021-02-16 12:37:19

    忘了我,管自己生活。 ——倘不,那就是糊涂虫。 这位鲁迅,不是教科书里说教晦涩斗士,不是被现代社会封神的刻板形象,他有血有肉,有困顿苦厄,接受过爱情的拥抱,冲进过黑暗重重的迷雾——纵使他是这样悲观,这样阴郁。 反抗绝望,还是要一直反抗下去。

  • 35 Mephisto 2021-02-26 12:27:00

    毛很喜欢鲁迅。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些他们人格中相像的地方。毛在自制力减弱的晚年,也有鲁迅类似的心理特征。我至今不太能欣赏鲁迅的文章,不过他的旧体诗在国民时期的那些白话文写作的作家里算得上是一流,虽然篇什并不多(书中引用的更少了)。此人宣称一切好诗到唐人那里已经写尽,但他的诗宋味还是很浓的。对于一个饱受磨难又是压抑性人格的人来说,是很难逃脱宋诗真香定律的。本书写得比较简略,作者的个人情感似乎表露过于明显了,无论他多么崇敬传主,都是不太合适的。

  • 27 袁长庚 2021-02-19 18:55:10

    八九十年代文研/文论写作的标本式作品,当时多少有些剑走偏锋的角度今天已经近乎盖棺定论。名为传记,但对史料的收集梳理极弱,对同时代鲁迅研究成果借鉴也极其有限。以”痛苦“为轴心不乏深刻,但置鲁迅文本所构建起的复杂世界于不顾,偏重于他在私人交流中流露出的情绪,虽然还原了”人“的面向,但也极大地窄化了他的广度和深度。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我们此刻面对那时代学术研究遗产所面临的窘境:一方面要宽容甚至有限度地珍惜那种胸臆激昂的书写;另一方面则必须撇去上面的浮沫重新出发找到更为扎实的路径。

  • 18 冬泳boy 2021-02-20 15:24:48

    心理推测过多

  • 5 江河 2021-03-23 14:23:23

    两个下午的时间读完这本书,虽难说有什么荡气回肠之感,但鲁迅这个名字,幼年童趣,少年老成,青年意气,中年命途多舛,晚年反抗绝望的样子却在我脑海中种了下来。犹记得一年前和张勤勇老师、罗璇一块吃饭时,聊到鲁迅张老师明显带着一股孑然的勇气。不久后读到汪晖,又反复在他的《颠倒》中看见那些晦涩但又回味无穷的句子。昨天在旧书店意外淘到一套1973版的鲁迅全集,虽说不全,但感觉颇为幸运。我想,我与鲁迅的遭遇尚才开始,今后当时时回味,以对抗这不知名的阴暗与绝望。

  • 5 行云天下 2020-11-25 21:14:43

    最早读过的鲁迅传之一,偏于思想评传。

  • 14 阅湖 2021-02-02 21:50:11

    据说陈寅恪先生当年看过余英时“陈寅恪论再生缘书后”一文后曾曰,“作者知我”。我想,大先生若读此书,也会放下手中的烟,坐在藤椅上幽幽地说一句,“作者知我”。

  • 2 方塘 2021-04-10 15:14:43

    鲁迅思想传记,作者对鲁迅的精神危机和内心痛苦尤为关注和体悟,所以每每话里有话甚至夹枪带棒。去年汪荣祖写钱钟书的传记命名为《槐聚心史》,有点谬托知己强作解人的意思,倒是王晓明这本书的确为传主谱了一曲心史。

  • 8 🧡勞小姐🧡 2021-02-20 10:45:56

    -_-《无法直面的人生》侧重剖析迅哥最为沉重的一面,对他的幽默、审美、情趣只字不提。但读过迅哥杂文和书信的人,肯定是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品味的。他与友人的关系,也不只有批判说教,彼此之间的亲昵调侃还蛮多的。作者认为迅哥是故意去感受人性的阴暗面。我对此并不认同。迅哥的童年是有爱幸福的,而只有童年过得幸福的小孩,长大后才能对一切“不公正”和“不合理”保持敏感。成为最先质疑,也是最敢于质疑的人。另外,我和作者一样,认为迅哥在感情里是自卑怯懦不彻底的。他如愿享受到了爱情的欢愉,但爱情却不是他的胜利,而是一笔压垮精神的巨债。这些都是许广平难以理解的。

  • 7 不要当复读机 2021-01-22 11:55:02

    读的第一本鲁迅的思想传记,但是全书不免太过沉重了,鲁迅还有另一面。读的时候好多次竟读不下去,王晓明在后记中评鲁迅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他的内心是藏着无数自尊与自卑,矛盾与虚无,犹疑与愤怒。第十一章分析的极好,鲁迅是极端痛苦的中国文人,若是能坚守理想是好的,若是能以权变经也不至于落到这种痛苦的境地,但是他无法漠视人类处境,他无法摆脱对人最本能的怜悯,但是他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对人性又抱有最深的怀疑。 但是在我看来鲁迅是极为勇敢和值得崇敬的,他把虚无和怀疑都自己下咽,事实上他丝毫不惧怕牺牲,他怕的是牺牲无用,在需要的时候他仍然不惮燃烧自己,勉励他人,“肩住黑暗的闸门”。 鲁迅的这番痛苦,是求无愧于心才有的,希望对自己和社会有完满的认识,如此才能获得平衡,虚伪之人怎会有呢?

  • 7 大壮摸着鱼说 2021-04-24 16:02:53

    看到100页,看不下去了,想象力很充沛

  • 18 Jose Maria 2021-06-08 14:21:16

    这不是一部能被称为“鲁迅传”的所谓传记,或许换个名字:我对鲁迅的想象。倒是不会那么让人不满了。诸多事件的忽略让人怀疑作者之用心,诸多细节的含混不清让人怀疑作者是否有认真研究。对于一些事情的臆测实在让人不满。可是作者的行文又实在是以一种高明人的俯瞰之姿,读来很不爽快。尤其是一些叙述时间线上的往复,让本就叙述不明的事件更让人云里雾里。难怪许子东几乎列举了所有市面上的鲁迅传记,唯独忽略这一本评价如此之高而作者还与其师出同门的作品。

  • 3 小团子 2021-02-17 08:44:08

    大半生都在与内心的鬼气抗争。

  • 3 Nio伙同大果粒 2021-04-08 00:02:06

    如果想继续发展对“人间鲁迅”之颓废面的研究,只有击穿这本书才能做到。就像鲁迅自己说的“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想研究鲁迅,研究好、透,不在中国活过30年也是不相宜的。减一星是因为,作者真是不给后来者留活路啊~

  • 4 江海一蓑翁 2021-03-06 21:25:26

    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王晓明老师2002年推出的一部关于鲁迅的思想传记的修订再版。鲁迅研究在海内外、尤其在国内,长期堪称显学,钱理群、汪晖、竹内好、李欧梵等顶级学者,都是以鲁迅研究成名,并以此通向更为广阔的学术世界。跟这些学者的鲁迅研究作品相比,王晓明这本篇幅不长的小书,至少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优点)——一是言简意赅,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选择鲁迅心路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展开论述,由点及面,功力老到。二是问题意识清晰,聚焦于鲁迅心理与思想的诸多矛盾与张力,探究这位伟大人物的心灵特点,及其与家族、社会和所处时代的关联。三是思想维度突出,围绕鲁迅的思想历程集中分析论述,而这种论述,又不同于西方客体化的精神分析方法,而是始终以作者个人感同身受的方式,跟鲁迅的心灵隔空对话,在历史语境里理解鲁迅困境。必须推荐。

  • 7 黑伞 2021-02-25 10:45:02

    即便是看了很多鲁迅的研究资料了,还是觉得这本很好看,对鲁迅思想中黑暗的一面挖掘得很深入。鲁迅是一个有地狱和死亡情结的人,甚至他觉得因为地狱有阎王的审判,倒还比人间更好些。在《失掉的好地狱》中鲁迅把魔鬼描述成美丽辉煌的伟大男子,把地狱描绘成是“好”的,可见他对这个世界是多么绝望。强调鲁迅思想中黑暗的一面,并不是否定他,反而是阐发了他思想中深刻和彻底的一面。

  • 1 绿叶卡卡🍃 2023-06-20 17:05:40 江西

    作为一本个人传记,作者的个人分析与揣度篇幅未免太大了吧!

  • 1 木羊 2022-09-19 13:41:33 浙江

    茨维格式传记,试图描写感受,但其实什么都没抓住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