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什么是有毒的话语?】
如果,有些话让你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失望、受骗、委屈、内疚、抑郁、疲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精神错乱。
那么,这些话就是有毒的。
【关系越是亲密,越容易遭遇有毒的话语 】
亲密关系走到深层,是两颗心灵的碰撞、沟通和交融,会产生很深的心灵联结。
感情甜美时,伴侣是彼此 心灵快乐的源泉;感情出现裂痕时,伴侣就是彼此心灵最烈的毒药。
如果你正在亲密关系中变得消极沉重、丧失活力、精神失控,那么,你很有可能是中了话语的毒。
【有毒的话语有哪些特征? 】
有人想分手,有人想改造,有人想掌控,有人图谋不轨......
不管出于哪种动机,"下毒"手段基本上都包会以下几种。
巧言令色的欺骗、对自尊和自信的无情打击、颠倒黑白、博取同情、制造无辜感、亳无底线地贬低对方的存在价值,把自己的错误说得义正言辞,目的只是为了让对方确信: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你得听我...
【什么是有毒的话语?】
如果,有些话让你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失望、受骗、委屈、内疚、抑郁、疲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精神错乱。
那么,这些话就是有毒的。
【关系越是亲密,越容易遭遇有毒的话语 】
亲密关系走到深层,是两颗心灵的碰撞、沟通和交融,会产生很深的心灵联结。
感情甜美时,伴侣是彼此 心灵快乐的源泉;感情出现裂痕时,伴侣就是彼此心灵最烈的毒药。
如果你正在亲密关系中变得消极沉重、丧失活力、精神失控,那么,你很有可能是中了话语的毒。
【有毒的话语有哪些特征? 】
有人想分手,有人想改造,有人想掌控,有人图谋不轨......
不管出于哪种动机,"下毒"手段基本上都包会以下几种。
巧言令色的欺骗、对自尊和自信的无情打击、颠倒黑白、博取同情、制造无辜感、亳无底线地贬低对方的存在价值,把自己的错误说得义正言辞,目的只是为了让对方确信: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你得听我的。
【本书能提供什么? 】
本书深度解剖语言陷阱背后的微妙心理,告诉我们亲密关系中哪些话不能乱说。
学会识别和避开有毒的话语,以正确的说话方式发泄情绪和解决分歧,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情感控制,减少伤害,建立"成长式"的亲密关系,为感情升温,让自己和伴侣都能成为更好的人。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纽伯格(Robert neuburger)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夫妻和家庭治疗师、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临床心理学名誉教授、法国家庭治疗协会前副会长、瑞士家庭治疗协会前副会长,欧洲家庭治疗协会(EFTA)、法语瑞士家庭治疗和系统干预协会(ASTHEFIS)和日内瓦家庭治疗协会(AGTF)会员,主要在瑞士、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从事心理治疗师的培训和督导工作。
目录 · · · · · ·
第一章亲密关系的盲目性:吸引,信任,幻灭 //001
吸引的风险 //005
没有幻灭,就没有控制 //007
为什么我们不知道自己正在被控制? //010
· · · · · · (更多)
第一章亲密关系的盲目性:吸引,信任,幻灭 //001
吸引的风险 //005
没有幻灭,就没有控制 //007
为什么我们不知道自己正在被控制? //010
第二章控制的五个原因 //015
隐藏某些事情 //020
改变对方或为自己辩护 //021
挽留对方 //023
逼走对方 //024
诋毁对方 //025
不同的手段,同一种武器——语言 //026
第三章让你有苦说不出:情感控制 //029
内疚感 //034
羞耻感 //038
担忧、自怜、同理心 //045
亏欠感 //048
甜言蜜语 //052
野蛮分析 //054
嫉妒 //056
恐惧:威胁、报复、情感勒索 //058
承诺 //060
真诚 //061
读心术 //062
正常化 //063
要求信任 //064
第四章淹死一条鱼:精神骚扰 //067
从谎言到隐瞒 //072
虚假信息 //076
双重信息 //088
第五章将反抗扼杀在摇篮里:孤立、诋毁、摧毁对方 //095
或动词“是”的危害 //099
病理化,或乱贴标签 //103
种族歧视,性别歧视 //106
重塑过去:修正主义 //108
否认主义,或孤立对方的艺术 //110
第六章完美的玩偶: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控制 //117
同一性早闭者 //123
不安全依恋者 //126
非自主取向者 //131
其他 //133
第七章如何摆脱话语控制 //135
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 //142
相信自己 //145
识别控制的类型 //148
发现控制者的潜在动机 //149
正不正常 //150
向谁诉说 //153
大发雷霆 //156
放弃改变对方的想法 //158
捍卫自己的底线 //159
避免情况再次发生 //161
第八章专业帮助能带来什么? //163
当心理治疗师的介入使情况变得更严重时 //168
把选择权交给来访者是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准则 //170
倾诉的好处 //175
结语 放弃不等于失败 //179
作者的著作 //18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控制者想要掩饰某种行为或目的时,情感控制是他们最常用的手段。情感控制很大程度上跟受控者是否容易被激起内疚感、羞耻感或同理心有关,而且取决于受控者是否信任这段感情或者控制者本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让你有苦说不出:情感控制 //029 -
令人吃惊的是,控制与被控制的游戏不仅满足了控制者的需求,也是受控者的渴望。 不得不承认,很多受控者渴望变成一个“柔弱的、无脑且无助”的人,从而回避责任和义务,获得需求的满足。 从表面上看,“无脑”的人更容易被控制,因为他们人格不独立、意志不坚定、自我认识不足。他们过度贬低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离开他人就无法生存”,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清楚自己的核心需求。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章完美的玩偶: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控制 //117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有毒的话语"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有毒的话语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有毒的话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只是仍有很多人不幸福

远离有毒的话语,好好说话,好好爱
> 更多书评 18篇
-
令人吃惊的是,控制与被控制的游戏不仅满足了控制者的需求,也是受控者的渴望。 不得不承认,很多受控者渴望变成一个“柔弱的、无脑且无助”的人,从而回避责任和义务,获得需求的满足。 从表面上看,“无脑”的人更容易被控制,因为他们人格不独立、意志不坚定、自我认识不足。他们过度贬低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离开他人就无法生存”,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清楚自己的核心需求。 想起PUA,如果从书中这段话的角度来考虑,...
2020-08-20 17:53 1人喜欢
令人吃惊的是,控制与被控制的游戏不仅满足了控制者的需求,也是受控者的渴望。 不得不承认,很多受控者渴望变成一个“柔弱的、无脑且无助”的人,从而回避责任和义务,获得需求的满足。 从表面上看,“无脑”的人更容易被控制,因为他们人格不独立、意志不坚定、自我认识不足。他们过度贬低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离开他人就无法生存”,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清楚自己的核心需求。 引自 第六章完美的玩偶: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控制 //117 想起PUA,如果从书中这段话的角度来考虑,受害者本身不自信,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继而也喜欢有别人来安排。一旦对方是“坏人”,那受害者也就万劫不复了。
回应 2020-08-20 17:53 -
当控制者想要掩饰某种行为或目的时,情感控制是他们最常用的手段。情感控制很大程度上跟受控者是否容易被激起内疚感、羞耻感或同理心有关,而且取决于受控者是否信任这段感情或者控制者本人。 也就是说,你越信任对方,受到的伤害可能就越大。所以说,在付出信任之前,一定要想好对方是否值得信任。
2020-08-20 15:23 1人喜欢
-
juuno (let it be)
就连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也会明白,我们快乐的源泉并不在别人身上,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为什么受控者会被长期蒙在鼓里?无法正确认识她与伴侣之间的关系呢,原因就在于吸引。吸引是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信任,信任是吸引的结果。 有的人非常不喜欢或不尊重自己,他通常会以为别人只要意识到他不够完美,就会头也不回的离开他。羞耻感涉及个人的自我概念,而非特定的行为。感到...2020-10-15 16:11
就连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也会明白,我们快乐的源泉并不在别人身上,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为什么受控者会被长期蒙在鼓里?无法正确认识她与伴侣之间的关系呢,原因就在于吸引。吸引是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信任,信任是吸引的结果。
有的人非常不喜欢或不尊重自己,他通常会以为别人只要意识到他不够完美,就会头也不回的离开他。羞耻感涉及个人的自我概念,而非特定的行为。感到羞耻的人要改变自己的自我概念,以便获得新的自我概念和自豪感,这通常是一个缓慢,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包括深刻审视我们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的基本假定。
我们可以认为短期关系应该保密,它属于个人,就如同某些个人的想法,幻想和回忆。如果它们被揭发,反而容易给对方现在的生活造成困扰。
暴露在虚假信息中的人总是摇摆于两个状况状态之间,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对方。如此一来,虚假信息的受害者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这个情况持续下去,出现抑郁症状也是不足为奇的。
愤怒是抑郁的反面,虽然不是正常的状态,却是实实在在的解郁利器。
双重信息的使用需要一方去理解另一方传递出来的信息,只有当双方关系及其或者很重要时,他它会产生有害的影响,不然的话什么都不会发生。
以指责的方式重塑两人的过去,或者说重新解读往事以使它失去原有的价值,是一种很常用的控制手段。
否认主义破坏了记忆承载者和他周围世界之间的关系,否认主义攻击的是将受害者同其归属群体连接起来的那种东西,也就是团结。
“无脑”的人更容易被控制,他们过度贬低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离开他人就无法生存,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清楚自己的核心需求。
非个人取向者则认为他们的行为受到那些超出自己意识控制的因素影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也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拥有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无能感,其行为一般是缺乏动机的或无助的。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控制与被控制,这或许是满足彼此需求的一种互补。
一个人在建立个人隐私领域的过程中将自己从家族中抽离了出来:个人身体方面,他会做各种尝试和体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支配身体,自己決定是否以身相许;精神方面,他会去探索新的、可能与家人不同的世界观去接触新的认识观、政治观、哲学观和宗教思想,并自己筛选合适自己的;最后,个人能力方面,他会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在职业,艺术或其他方面有所建树。
如果你非常生气,可以使用这种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说:“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我本希望你能有所表示,而你却什么表示也没有,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和难过,我觉得自己没有得到你的重视,但也许你有你自己的爱的语言,我却没有接受到我不应该这么情绪化,老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也许你可以选择另一种更明确的爱的语言。”
如果你感觉不到他的诚意,请相信你的直觉。
回应 2020-10-15 16:11
-
juuno (let it be)
就连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也会明白,我们快乐的源泉并不在别人身上,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为什么受控者会被长期蒙在鼓里?无法正确认识她与伴侣之间的关系呢,原因就在于吸引。吸引是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信任,信任是吸引的结果。 有的人非常不喜欢或不尊重自己,他通常会以为别人只要意识到他不够完美,就会头也不回的离开他。羞耻感涉及个人的自我概念,而非特定的行为。感到...2020-10-15 16:11
就连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也会明白,我们快乐的源泉并不在别人身上,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为什么受控者会被长期蒙在鼓里?无法正确认识她与伴侣之间的关系呢,原因就在于吸引。吸引是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信任,信任是吸引的结果。
有的人非常不喜欢或不尊重自己,他通常会以为别人只要意识到他不够完美,就会头也不回的离开他。羞耻感涉及个人的自我概念,而非特定的行为。感到羞耻的人要改变自己的自我概念,以便获得新的自我概念和自豪感,这通常是一个缓慢,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包括深刻审视我们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的基本假定。
我们可以认为短期关系应该保密,它属于个人,就如同某些个人的想法,幻想和回忆。如果它们被揭发,反而容易给对方现在的生活造成困扰。
暴露在虚假信息中的人总是摇摆于两个状况状态之间,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对方。如此一来,虚假信息的受害者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这个情况持续下去,出现抑郁症状也是不足为奇的。
愤怒是抑郁的反面,虽然不是正常的状态,却是实实在在的解郁利器。
双重信息的使用需要一方去理解另一方传递出来的信息,只有当双方关系及其或者很重要时,他它会产生有害的影响,不然的话什么都不会发生。
以指责的方式重塑两人的过去,或者说重新解读往事以使它失去原有的价值,是一种很常用的控制手段。
否认主义破坏了记忆承载者和他周围世界之间的关系,否认主义攻击的是将受害者同其归属群体连接起来的那种东西,也就是团结。
“无脑”的人更容易被控制,他们过度贬低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离开他人就无法生存,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清楚自己的核心需求。
非个人取向者则认为他们的行为受到那些超出自己意识控制的因素影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也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拥有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无能感,其行为一般是缺乏动机的或无助的。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控制与被控制,这或许是满足彼此需求的一种互补。
一个人在建立个人隐私领域的过程中将自己从家族中抽离了出来:个人身体方面,他会做各种尝试和体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支配身体,自己決定是否以身相许;精神方面,他会去探索新的、可能与家人不同的世界观去接触新的认识观、政治观、哲学观和宗教思想,并自己筛选合适自己的;最后,个人能力方面,他会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在职业,艺术或其他方面有所建树。
如果你非常生气,可以使用这种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说:“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我本希望你能有所表示,而你却什么表示也没有,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和难过,我觉得自己没有得到你的重视,但也许你有你自己的爱的语言,我却没有接受到我不应该这么情绪化,老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也许你可以选择另一种更明确的爱的语言。”
如果你感觉不到他的诚意,请相信你的直觉。
回应 2020-10-15 16:11 -
摆脱话语控制不是不可能的,它需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步骤。不管你是受害者还是专业人士,你只需在这张清单里选择在你看来跟你的情况最相符的即可。步骤的顺序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意识到自己正受到控制。 2)识别控制的性质甚至控制者进行控制的潜在动机 3)自问当下的情况是否正常。 4)搞清楚要倾诉的对象。 5)成功发泄。 6)放弃政变对方的想法。 7)捍卫自己的底线。 8)咨询专业人士。 意识到问题,分析问题,发...
2020-08-20 19:14
摆脱话语控制不是不可能的,它需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步骤。不管你是受害者还是专业人士,你只需在这张清单里选择在你看来跟你的情况最相符的即可。步骤的顺序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意识到自己正受到控制。 2)识别控制的性质甚至控制者进行控制的潜在动机 3)自问当下的情况是否正常。 4)搞清楚要倾诉的对象。 5)成功发泄。 6)放弃政变对方的想法。 7)捍卫自己的底线。 8)咨询专业人士。 引自 第六章完美的玩偶: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控制 //117 意识到问题,分析问题,发泄/捍卫底线/咨询专业人士。
没有人应该成为受害者,应该忍气吞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意识到问题,解决,才是长久幸福之道。
回应 2020-08-20 19:14
-
juuno (let it be)
就连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也会明白,我们快乐的源泉并不在别人身上,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为什么受控者会被长期蒙在鼓里?无法正确认识她与伴侣之间的关系呢,原因就在于吸引。吸引是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信任,信任是吸引的结果。 有的人非常不喜欢或不尊重自己,他通常会以为别人只要意识到他不够完美,就会头也不回的离开他。羞耻感涉及个人的自我概念,而非特定的行为。感到...2020-10-15 16:11
就连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也会明白,我们快乐的源泉并不在别人身上,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为什么受控者会被长期蒙在鼓里?无法正确认识她与伴侣之间的关系呢,原因就在于吸引。吸引是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信任,信任是吸引的结果。
有的人非常不喜欢或不尊重自己,他通常会以为别人只要意识到他不够完美,就会头也不回的离开他。羞耻感涉及个人的自我概念,而非特定的行为。感到羞耻的人要改变自己的自我概念,以便获得新的自我概念和自豪感,这通常是一个缓慢,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包括深刻审视我们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的基本假定。
我们可以认为短期关系应该保密,它属于个人,就如同某些个人的想法,幻想和回忆。如果它们被揭发,反而容易给对方现在的生活造成困扰。
暴露在虚假信息中的人总是摇摆于两个状况状态之间,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对方。如此一来,虚假信息的受害者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这个情况持续下去,出现抑郁症状也是不足为奇的。
愤怒是抑郁的反面,虽然不是正常的状态,却是实实在在的解郁利器。
双重信息的使用需要一方去理解另一方传递出来的信息,只有当双方关系及其或者很重要时,他它会产生有害的影响,不然的话什么都不会发生。
以指责的方式重塑两人的过去,或者说重新解读往事以使它失去原有的价值,是一种很常用的控制手段。
否认主义破坏了记忆承载者和他周围世界之间的关系,否认主义攻击的是将受害者同其归属群体连接起来的那种东西,也就是团结。
“无脑”的人更容易被控制,他们过度贬低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离开他人就无法生存,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清楚自己的核心需求。
非个人取向者则认为他们的行为受到那些超出自己意识控制的因素影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也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拥有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无能感,其行为一般是缺乏动机的或无助的。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控制与被控制,这或许是满足彼此需求的一种互补。
一个人在建立个人隐私领域的过程中将自己从家族中抽离了出来:个人身体方面,他会做各种尝试和体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支配身体,自己決定是否以身相许;精神方面,他会去探索新的、可能与家人不同的世界观去接触新的认识观、政治观、哲学观和宗教思想,并自己筛选合适自己的;最后,个人能力方面,他会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在职业,艺术或其他方面有所建树。
如果你非常生气,可以使用这种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说:“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我本希望你能有所表示,而你却什么表示也没有,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和难过,我觉得自己没有得到你的重视,但也许你有你自己的爱的语言,我却没有接受到我不应该这么情绪化,老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也许你可以选择另一种更明确的爱的语言。”
如果你感觉不到他的诚意,请相信你的直觉。
回应 2020-10-15 16:11 -
摆脱话语控制不是不可能的,它需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步骤。不管你是受害者还是专业人士,你只需在这张清单里选择在你看来跟你的情况最相符的即可。步骤的顺序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意识到自己正受到控制。 2)识别控制的性质甚至控制者进行控制的潜在动机 3)自问当下的情况是否正常。 4)搞清楚要倾诉的对象。 5)成功发泄。 6)放弃政变对方的想法。 7)捍卫自己的底线。 8)咨询专业人士。 意识到问题,分析问题,发...
2020-08-20 19:14
摆脱话语控制不是不可能的,它需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步骤。不管你是受害者还是专业人士,你只需在这张清单里选择在你看来跟你的情况最相符的即可。步骤的顺序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意识到自己正受到控制。 2)识别控制的性质甚至控制者进行控制的潜在动机 3)自问当下的情况是否正常。 4)搞清楚要倾诉的对象。 5)成功发泄。 6)放弃政变对方的想法。 7)捍卫自己的底线。 8)咨询专业人士。 引自 第六章完美的玩偶: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控制 //117 意识到问题,分析问题,发泄/捍卫底线/咨询专业人士。
没有人应该成为受害者,应该忍气吞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意识到问题,解决,才是长久幸福之道。
回应 2020-08-20 19:14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7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寶瓶文化 (2021)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有毒的话语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半夏 2020-08-20
这本书不是很长,但干货很足。越是在亲密关系中,越容易被情感控制,而情感控制的方法就是有毒的话语。我们必须学会识别有毒的话语,这样才能分析自己所处的境地,再有针对性地做出行动,比如反击或者放弃。
0 有用 九月麦地Wheat 2020-10-22
也不知道我一单身人士看这书干啥呢,封面有点压抑。内容是讲亲密关系之间如何沟通,尤其是正确的发泄情绪和解决分歧,帮助你减少伤害,和伴侣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
1 有用 Faust Shu 2020-11-11
4.3 亲密关系是门学问 hh
8 有用 联合天畅 2020-08-07
不讨好、不打击、不掌控,了解有毒的话语,避开语言陷阱,为爱好好说话。
0 有用 珍妮的肖像 2020-09-03
主要用途是~从有毒的话语识别出~~有毒的关系,有毒的心理控制方。未能从一段关系里获得期待那么多,至少还能护住自己收获前行和成长。或是找到更成熟的视角和方法来维持双方的情意,收起你的毒刺,为了这亲密关系的强韧绵长。仅有爱与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旁观一下那个仅有愚勇,傾翻了方向的自己。
0 有用 姜姜 2021-02-19
读的时候才发现内容是讲pua的,非常极端且一些典型的观点,有一点点帮助,但总体内容实用性不太大。
0 有用 Floweray 2021-02-14
作为男性,看到那些被pua过女生的案例,我的本能反应常常飘过“这也可以?”“女生怎么这么傻”“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等等 但了解到更多细节,特别是那套所谓的话术和方法后,才愈发明白到不亚于洗脑传销和演讲的能量是多么可怕。 书不厚,但层层深入,用最简单的语言、案例去分析,去揭露亲密关系中的恶意操控。 建议广大女生,女性学习。 @2020-09-08 16:02:45
0 有用 杳朹 2021-02-13
相比起“技巧”这本书更多地是在“描绘模式”,描绘两个人相处中容易出现争执的模式,以及出现这种模式可能的原因。 每一章节篇幅极短,短小精悍,但也足够大致为读者描绘出一个争吵和冲突的模式,至少“看到模式”是改变的第一步。
0 有用 Claire 2021-01-31
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会或多或少存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关系,爱的本质就是互相交付和自我平衡,绝对的“不受控制”室不存在的,理性看待。
0 有用 $ 毕曰曰 2021-01-31
说得很浅,举了几个例子,解释了一堆术语,最后的结论主要还是要去找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