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逝去的生命不能复归,也用不着复归。但是,回忆这样的生命,意识到自己是这样活过来的,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来了,风风雨雨都经过了,一直到今天,自己还能活在世上,还能回忆往事,这难道还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吗?
《留德十年》记述了季羡林为寻求人生出路出国留学,却因战争羁旅异域十年的人生经历。书中,有哥廷根斑斓的秋色,有莘莘学子的孜孜以求,有房东夫妇的正直善良,还有饥肠雷鸣、人命危旦的忧虑。留德十年,不仅奠定了季羡林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亦为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阅尽世间沧桑,体味人情百态,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没有太多华丽的文字,没有过多的文学手法,只是把自己真实的故事和感情表现出来,静静地回忆逝去的梦,浅显明白,又引人入胜,用耄耋之年的智慧为站在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讲述人生应该如何抉择。
留德十年的创作者
· · · · · ·
-
季羡林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季羡林
山东聊城人。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终身教授。曾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主要作品:《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清华园日记》及学术著作。
目录 · · · · · ·
楔子
一留学热
二天赐良机
三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四满洲车上
五在哈尔滨
六过西伯利亚
七在赤都
八初抵柏林
九哥廷根
十道路终于找到了
十一怀念母亲
十二二年生活
十三章用一家
十四汉学研究所
十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十六完成学业尝试回国
十七大轰炸
十八在饥饿地狱中
十九山中逸趣
二十烽火连八岁家书抵亿金
二十一我的老师们
二十二学习吐火罗文
二十三我的女房东
二十四反希特勒的人们
二十五伯恩克(Boehncke)一家
二十六迈耶(Meyer)一家
二十七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
二十八盟国
二十九优胜记略
三十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三十一别哥廷根
三十二赴瑞士
三十三在弗里堡(Fribourg)
三十四同使馆的斗争
三十五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三十六船上生活
三十七西贡二月
三十八从西贡到香港
三十九回到祖国的怀抱
附录
· · · · · · (收起)
一留学热
二天赐良机
三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四满洲车上
五在哈尔滨
六过西伯利亚
七在赤都
八初抵柏林
九哥廷根
十道路终于找到了
十一怀念母亲
十二二年生活
十三章用一家
十四汉学研究所
十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十六完成学业尝试回国
十七大轰炸
十八在饥饿地狱中
十九山中逸趣
二十烽火连八岁家书抵亿金
二十一我的老师们
二十二学习吐火罗文
二十三我的女房东
二十四反希特勒的人们
二十五伯恩克(Boehncke)一家
二十六迈耶(Meyer)一家
二十七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
二十八盟国
二十九优胜记略
三十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三十一别哥廷根
三十二赴瑞士
三十三在弗里堡(Fribourg)
三十四同使馆的斗争
三十五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三十六船上生活
三十七西贡二月
三十八从西贡到香港
三十九回到祖国的怀抱
附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记得是德国19世纪的伟大东方语言学家ewald说过一句话:教语言比如教游泳,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把他往水里一推,不是学会游泳,就是淹死,后者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瓦尔德施密特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法。第一二两堂,念一念字母。从第三堂起,就读练习,语法要自己去钻。我最初非常不习惯,准备一堂课,往往要用一天的时间,但是,一个学期四十多堂课,就读完了德国梵文学家stenzler的教科书,学习了全部异常复杂的梵文文法,还念了大量的从梵文原典中选出来的练习。这个方法是十分成功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我的老师们 -
至于梵文,我在国内读书时,就曾动过学习的念头。但当时国内没有人交梵文,所以愿望没有能实现。来到哥廷根,认识了一位学冶金学的中国留学生湖南人龙丕炎,他主攻科技,不知道为什么却学习过两个学期的梵文。我来到时,他已经不学了,就把自己用的stenzler著的一本梵文语法送给了我。我同章用也谈过学梵文的问题,他鼓励我学。于是,在我选择道路徘徊踟蹰的混乱中,又增加了一层混乱。幸而这混乱只是暂时的,不久就从混乱的阴霾中流露出来了阳光。12月6日日记中写道: 我又想到我终于非读梵文不行。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发明。在德国能把想学的几种文字学好,也就不虚此行了,尤其是梵文,回国后再想学,不但没有那样的机会,也没有那样的人。 第二天的日记中有写道: 我又想到梵文,我左想右想,觉得非学不行。 1936年1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 仍然决意读梵文。自己兴趣之易变,使自己都有点吃惊了。决意读希腊文的时候,自己发誓而且希望,这次不要再变了,而去自己也坚信不会再变了。再变下去,会一无所成的。不知道命运可能允许我这次坚定我的信念吗? 我这次的发誓和希望没有落空,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已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哥廷根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留德十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留德十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留德十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3 条 )


我读《留德十年》的一些感触
在开学前几日我看完了季羡林老师的这本回忆录,讲述了他留德的缘起,在德国生活与学习,归国。十年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他经过千辛万苦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季羡林,在我的记忆中是位研究梵文的大学者,他是我尊敬的老师和长辈,...
(展开)


浮屠不三宿桑下——到底哪里才是故乡?
读了这么多年书,终于懂得一个道理:一本书中的道理,感悟,或者说对读者的触动总是很多的,有的瞬间甚至是浮光一闪,不要企图全部记录。 书中说了很多的感情:与房东太太的“亲情”,与留德学生的友情,与老师们的师生情,朦胧的爱情,萍水相逢的真情……这些感情...
(展开)
论坛 · · · · · ·
有什么类似的海外华人/国人的纪实文学吗? | 来自灰灰灰 | 1 回应 | 2023-04-26 13:34:56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8.5分 6342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8.6分 2632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2008)8.5分 655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8.9分 41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传记、回忆录 (正直)
- 凌寒de书单 (凌寒)
- 书单 (Mar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6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留德十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哈利波多 2022-01-26 09:41:16
非常简洁朴实的情感,但可读性挺强。对里面的德国教授印象很深,冒着生命危险观察轰炸机击碎的玻璃,空袭期间逆流向屋顶的观察力学的教授。德国人真的好执着。
7 有用 韩霜雪 2022-03-05 16:46:38
1.季羡林在德国的那段描写,现在也在重复上演 2.最后一句,“玩火者必自焚,今天还有人在玩火”,说的就是最近的话 3.季羡林在w'g那段时间,有没有想起他在德国的所见所闻呢,肯定是有的吧 4.哎,我也好想出去留学好想出去学语言。
1 有用 Eva 2022-03-06 22:13:30
大师的回忆,娓娓道来,可能是原本的心性如此,也可能是时过境迁的回忆录缘故,很多当真是极难极痛的事,都透着时间的味道,尤其是对教授们的怀念和再见,淡淡的心酸忧伤
3 有用 是日春分 2022-04-04 15:16:37
非常好读,行文流畅,稳重不失幽默。此外,亦让本人对德、英、法、瑞士等国的文化背景窥知一二。《别哥廷根》篇最令我动容,离愁别绪描写得十分真切而美,“当时只道是寻常”,“却望并州是故乡”。
11 有用 只想睡覺的時候 2021-04-05 18:13:53
开头略流水账,真正在德国的部分倒是真情丰沛,几个教授以及季本人都是非常可爱的人物
0 有用 瓶子啊瓶子 2023-10-03 05:11:48 湖南
宏大叙事往往是集体的抽象概念,而《留德十年》是具体人类个体在具体发生地点具体时间段内的细微事物描述,亲切宜人,至情至性。但管中窥豹,水滴见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关乎人类命运的关键大事在季先生的描述下,清晰详尽,如同切身体会,一同愤怒、痛苦、紧张、悲伤…只是生在和平且物质充沛年代的我真真没法到达其程度,比如先生关于挨饿的描述,关于回国路程的颠沛…总之先生最后是想提醒“顶级生物”们不要再玩火行为!
0 有用 你说啥呢 2023-10-02 23:13:26 安徽
季老语言真挚,平实的叙述中又不乏幽默
0 有用 dpc27149 2023-10-02 10:44:04 西班牙
季羡林先生的留学回忆。 从一个留学生的角度看德国。
0 有用 山芋 2023-10-02 10:40:08 上海
出门行走靠朋友。
0 有用 豆友MinJie0706 2023-09-30 19:35:48 上海
没有很多文学成分和艺术加工,就是朴实真挚的语言,大师的人生际遇可能比我们精彩很多,但喜怒哀乐的感情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