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成果综述
一 1949年以前的相关研究成果
二 1949年以后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上篇 民国前期教育部的自身发展演变
第二章 从学部到教育部
第一节 武昌起义前的晚清学部
第二节 武昌起义后的晚清学部
第三节 教育部接收学部
一 南北交接之准备
二 南北交接之完成
第三章 1912-1916年间的教育部
第一节 机构与职能
一 教育部的成立及其地位变化
二 主体机构的设置及调整
三 附属机构的渐次设立
四 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的改造
第二节 人事组织及演变
一 人事组织
二 教育总长更迭
三 内部人事演变
第三节 行政路向及活动轨迹
一 奠定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1912.1-1913.8
二 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多重变奏:1913.9-1916.6
第四章 1916-1928年间的教育部
第一节 机构与职能
一 教育部地位之变化
二 主体机构及职能的调整
三 附属机构的增设和调整
四 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的改造
第二节 人事组织及演变
一 教育总长更迭
二 内部人事演变
第三节 行政路向及活动轨迹
一 帝制后对教育事业的恢复和推进:1916.6-1919.5
二 五四运动后的艰难转圜:1919.6-1926.7
三 奉系统治后期的控制和倒退:1926.7-1928.6
上篇小结
……
下篇 民国前期教育部与教育事业的推进
· · · · · · (
收起)
1 有用 大甜甜~~ 2021-01-01 12:55:52
总体来说,是比较不错的博士论文,全面梳理了教育部早期的变迁轨迹。受制于军阀间的混战,教育部能做的事情实际上很有限,很多政策也比较曲折回环。当然,另一个问题在于,这一时期教育部自身也没有特别明确的发展路向,是重视社会教育,还是普及义务教育,还是推动高等教育,其实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没得到。从个人来说,一大批留日归国的学子,最后由很多时间都消耗进了严重的派系斗争,比起日后的留美学子来说,在事业成就上... 总体来说,是比较不错的博士论文,全面梳理了教育部早期的变迁轨迹。受制于军阀间的混战,教育部能做的事情实际上很有限,很多政策也比较曲折回环。当然,另一个问题在于,这一时期教育部自身也没有特别明确的发展路向,是重视社会教育,还是普及义务教育,还是推动高等教育,其实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没得到。从个人来说,一大批留日归国的学子,最后由很多时间都消耗进了严重的派系斗争,比起日后的留美学子来说,在事业成就上矮了一大截。很多人到今天,如果不是专门读这本书,我都完全不认识。 (展开)
1 有用 宁奈 2021-06-22 16:00:40
不太细,没有我需要的东西
0 有用 zoe。 2024-10-12 17:19:41 北京
四平八稳的教育史研究博论,史料运用扎实,整理完备。从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人事组织及演变、行政路向及活动轨迹看教育部的内史,从学制演变、义务教育事业、社会教育事业、国语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看教育部事业与社会的互动。对1912-1928年时段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教育部的各项情况有较为完善的梳理。但行文前后亦有重复之处,对各项运动的讨论也有待进一步深入。不过有趣的是,这一时期在教育行政体制之外,各项社... 四平八稳的教育史研究博论,史料运用扎实,整理完备。从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人事组织及演变、行政路向及活动轨迹看教育部的内史,从学制演变、义务教育事业、社会教育事业、国语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看教育部事业与社会的互动。对1912-1928年时段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教育部的各项情况有较为完善的梳理。但行文前后亦有重复之处,对各项运动的讨论也有待进一步深入。不过有趣的是,这一时期在教育行政体制之外,各项社会兴办或西方兴办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教育部管辖的某些范畴,且教育国际交流也逐步兴起,这似乎是仅探讨“教育部”难以覆盖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