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美国的真实意图是通过实施关税保护和科技冷战等“脱钩”措施,保护美国国内市场、国内产业和技术;与此同时,为了达到支配中国经济的目的,美国又要通过强化所谓知识产权保护、巩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价值链高端的垄断地位以及对美金融开放等措施对中国经济实行“紧密挂钩”。第一,在于刺激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本土的中低端生产,重建创新所需的完整产业链,增加就业,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并增加用于抵补减税或政府开支所需的财政收入。第二,美国正在从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为主的战略转变为通过贸易逆差和金融直接投资输出美元并重的战略,并有可能在未来转变为以后者为主,这是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重大变革,这就必然要求中国对美国实施金融开放。
有点好奇用“逻辑严密”来称赞这本几乎在所有重要论据上都存在常识性错误的人的良心会不会痛。看完全书方才体会到封底的荐语其实别有深意,例如程恩富说贾教授“十年磨一剑”,指的其实是贾教授在书中常常引用自己十年前发表的文章来吹牛;余永定则使用“对于贾教授在书中表达的观点,我并非完全认同”来划清自己与某些缺乏常识的言论之间的界限。荐语尚且如此,内容更为不堪,但本书对相关话题的论文写作无疑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骗钱的,真的水平很差,看了就丢了
这是不负责任的财经自媒体,完全称不上学者
通篇在自夸自己多么有先见之明,自己多么厉害,可以提前这———么多年就已经料到了现在的结局。总结性的句子不多,更多的感觉实在凑字和逃避查重。 以及,09年左右的论文也太多了吧,真的不是为了强行点题而翻了压箱底多年的“宝贝”出来撑场子的吗? 看一半就真情实感的弃了。真的看不动。 给他两星,第二星是同意他十年前的思考。少的三星是他有蹭热度的嫌疑且开篇的文风也太油腻了。
让我对人大的水平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学习心得#作者的核心观点大概有这么几条: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弊大于利;扩大财政赤字比宽松的货币政策好;老美不是好东西。
这是被买办和卖国贼围剿的书
这书的评分奇葩了,打低分的,你们是没读懂,还是收了钱来黑的……黑人问号脸??? 贾老国士无双!
对我经济学概念的颠覆之作,没想到金融秩序下的贸易顺差居然会有这么多弊端。看到作者多年前陆续完成的预测照进现实,实不免唏嘘,幸赖高层及时调整战略,一切博弈的结果,还需静观其变
经典作品。
差不多5到10年前的文章合集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 作者的观点已经成为了政策的考量 刷新了很多认知
书友推荐。介绍货币主权、举国体制的优越性,重提市场保护,发展高端制造业等等。作者和温铁军大佬一样,反复强调主流经济学如何把后发国家给忽悠瘸的,对待英美资本侵略,不能听他们说了什么只能看他们做过什么。今早刚好读到被美封锁60年的古巴如何成功应对疫情,甚至已经给87%两岁以上国民打了自产疫苗,对国内大循环有更多信心。导论基本已经涵盖大部分论点,后面的20篇论文和稿件可以做概念不理解或者英美崛起例证的补充。
这书的打分和评价还挺有趣的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贸易顺差是国内居民消费不足和企业部门投资不足所导致的,是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不足的产物,从而使净出口产品所代表的实际经济资源在国内得不到“就业”(凯恩斯广义的就业概念),所以采取了通过国外需求消化这些实际经济资源所生产出来的过剩产品(净出口产品)的做法,而前述人民币汇率定值过低和出口退税则更加强化了国内的有效需求不足。诸如此类有价值的点少,放炮较多。
从保护民族企业+建立国内市场的角度看中国发展。
正在读,作者国内大循环的思路有其正确性,但是对国际大循环作用的贬低反而令其显得思想狭隘。建议研究一下传统汽车行业与新能源车的历史发展经验。
症瞧對了,但病斷錯了,方更是亂來。中醫有句話,治不好都不要緊,不要治成壞病了。
反顺差,人民币要国际化 反出口,要提高消费能力 国际化,要靠秩序输出 消费能力,要有高福利 啥都没有,那就是丫鬟命小姐心
货币体系这一块儿对我个人而言增量知识不多,继续去看后凯、MMT相关的东西吧。 对重商主义概念的廓清、对掌握国内市场的强调、为什么在许多领域不应该欢迎外商直接投资、货币发行机制的结构性影响和对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的介绍等是读后比较有收获的点。
>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
19 有用 陈小憨˙Ꙫ˙ 2020-08-21 22:43:45
美国的真实意图是通过实施关税保护和科技冷战等“脱钩”措施,保护美国国内市场、国内产业和技术;与此同时,为了达到支配中国经济的目的,美国又要通过强化所谓知识产权保护、巩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价值链高端的垄断地位以及对美金融开放等措施对中国经济实行“紧密挂钩”。第一,在于刺激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本土的中低端生产,重建创新所需的完整产业链,增加就业,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并增加用于抵补减税或政府开支所需的财政收入。第二,美国正在从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为主的战略转变为通过贸易逆差和金融直接投资输出美元并重的战略,并有可能在未来转变为以后者为主,这是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重大变革,这就必然要求中国对美国实施金融开放。
15 有用 学渣 2021-01-05 22:50:33
有点好奇用“逻辑严密”来称赞这本几乎在所有重要论据上都存在常识性错误的人的良心会不会痛。看完全书方才体会到封底的荐语其实别有深意,例如程恩富说贾教授“十年磨一剑”,指的其实是贾教授在书中常常引用自己十年前发表的文章来吹牛;余永定则使用“对于贾教授在书中表达的观点,我并非完全认同”来划清自己与某些缺乏常识的言论之间的界限。荐语尚且如此,内容更为不堪,但本书对相关话题的论文写作无疑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17 有用 蒙其 2020-08-23 19:27:56
骗钱的,真的水平很差,看了就丢了
6 有用 豆友120065870 2020-12-04 20:13:16
这是不负责任的财经自媒体,完全称不上学者
4 有用 琐碎青城下 2021-01-10 21:00:03
通篇在自夸自己多么有先见之明,自己多么厉害,可以提前这———么多年就已经料到了现在的结局。总结性的句子不多,更多的感觉实在凑字和逃避查重。 以及,09年左右的论文也太多了吧,真的不是为了强行点题而翻了压箱底多年的“宝贝”出来撑场子的吗? 看一半就真情实感的弃了。真的看不动。 给他两星,第二星是同意他十年前的思考。少的三星是他有蹭热度的嫌疑且开篇的文风也太油腻了。
3 有用 逍遥书生 2021-04-24 14:51:49
让我对人大的水平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4 有用 风檐公子 2020-11-24 06:55:21
#学习心得#作者的核心观点大概有这么几条: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弊大于利;扩大财政赤字比宽松的货币政策好;老美不是好东西。
7 有用 道道吴 2023-02-19 22:07:23 浙江
这是被买办和卖国贼围剿的书
10 有用 怎能读尽天下书 2022-06-25 08:42:48
这书的评分奇葩了,打低分的,你们是没读懂,还是收了钱来黑的……黑人问号脸??? 贾老国士无双!
1 有用 姐妹太娣啦! 2023-11-02 19:29:40 北京
对我经济学概念的颠覆之作,没想到金融秩序下的贸易顺差居然会有这么多弊端。看到作者多年前陆续完成的预测照进现实,实不免唏嘘,幸赖高层及时调整战略,一切博弈的结果,还需静观其变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3-01-31 22:56:24 湖北
经典作品。
1 有用 Sisyphus 2024-08-12 07:41:03 天津
差不多5到10年前的文章合集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 作者的观点已经成为了政策的考量 刷新了很多认知
4 有用 伯德兰 2022-05-17 15:05:22
书友推荐。介绍货币主权、举国体制的优越性,重提市场保护,发展高端制造业等等。作者和温铁军大佬一样,反复强调主流经济学如何把后发国家给忽悠瘸的,对待英美资本侵略,不能听他们说了什么只能看他们做过什么。今早刚好读到被美封锁60年的古巴如何成功应对疫情,甚至已经给87%两岁以上国民打了自产疫苗,对国内大循环有更多信心。导论基本已经涵盖大部分论点,后面的20篇论文和稿件可以做概念不理解或者英美崛起例证的补充。
4 有用 游砂 2021-12-04 22:44:09
这书的打分和评价还挺有趣的
2 有用 䶮虓 2022-01-06 10:28:10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贸易顺差是国内居民消费不足和企业部门投资不足所导致的,是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不足的产物,从而使净出口产品所代表的实际经济资源在国内得不到“就业”(凯恩斯广义的就业概念),所以采取了通过国外需求消化这些实际经济资源所生产出来的过剩产品(净出口产品)的做法,而前述人民币汇率定值过低和出口退税则更加强化了国内的有效需求不足。诸如此类有价值的点少,放炮较多。
0 有用 悦心 悦你 2023-04-20 10:47:19 陕西
从保护民族企业+建立国内市场的角度看中国发展。
0 有用 晴空下的Cloud 2023-06-04 22:13:51 浙江
正在读,作者国内大循环的思路有其正确性,但是对国际大循环作用的贬低反而令其显得思想狭隘。建议研究一下传统汽车行业与新能源车的历史发展经验。
0 有用 賣松人 2022-05-31 20:18:04
症瞧對了,但病斷錯了,方更是亂來。中醫有句話,治不好都不要緊,不要治成壞病了。
3 有用 自由的海豹 2022-04-21 15:30:07
反顺差,人民币要国际化 反出口,要提高消费能力 国际化,要靠秩序输出 消费能力,要有高福利 啥都没有,那就是丫鬟命小姐心
3 有用 渭水长安 2022-10-27 23:39:43 湖北
货币体系这一块儿对我个人而言增量知识不多,继续去看后凯、MMT相关的东西吧。 对重商主义概念的廓清、对掌握国内市场的强调、为什么在许多领域不应该欢迎外商直接投资、货币发行机制的结构性影响和对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的介绍等是读后比较有收获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