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逾700封魚雁往返,跨40年深厚情誼
張愛玲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首度曝光!
一窺〈色,戒〉、《小團圓》、《少帥》等作品背後的創作歷程
和張愛玲對世事時局的獨到眼光
張愛玲
百歲誕辰
紀念
一九五二年,張愛玲為了完成學業,從上海來到香港,因緣際會結識了宋淇、宋鄺文美夫婦。一九五五年,張愛玲離港赴美,就此開始三人長達四十年的往來通信。
張愛玲視宋淇和宋鄺文美為下半生最信任的好友:「我的信除了業務方面,不過是把腦子裏長篇大論對你們說的話揀必要的寫一點。」她在信裡和他們討論文學創作、出版業務,更詳實記下在美國生活的種種瑣事:她惦記的旗袍樣式、她做的夢、她的食衣住行、她的遷徙和病痛……
《張愛玲往來書信集》始於一九五五年,止於一九九五年,超過七百封書信,第一次揭開張愛玲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堪稱研究張愛玲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不僅可以看見她的寫作過程、和宋淇夫婦之間...
逾700封魚雁往返,跨40年深厚情誼
張愛玲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首度曝光!
一窺〈色,戒〉、《小團圓》、《少帥》等作品背後的創作歷程
和張愛玲對世事時局的獨到眼光
張愛玲
百歲誕辰
紀念
一九五二年,張愛玲為了完成學業,從上海來到香港,因緣際會結識了宋淇、宋鄺文美夫婦。一九五五年,張愛玲離港赴美,就此開始三人長達四十年的往來通信。
張愛玲視宋淇和宋鄺文美為下半生最信任的好友:「我的信除了業務方面,不過是把腦子裏長篇大論對你們說的話揀必要的寫一點。」她在信裡和他們討論文學創作、出版業務,更詳實記下在美國生活的種種瑣事:她惦記的旗袍樣式、她做的夢、她的食衣住行、她的遷徙和病痛……
《張愛玲往來書信集》始於一九五五年,止於一九九五年,超過七百封書信,第一次揭開張愛玲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堪稱研究張愛玲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不僅可以看見她的寫作過程、和宋淇夫婦之間的真摯情誼,更從字裡行間映照出時代變遷的縮影,而這兩本書的問世,也開啟了另一扇瞭解張愛玲的窗,勢將成為所有張迷的必備珍藏。
作者简介 · · · · · ·
張愛玲
本名張煐,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小說令文壇為之驚豔。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的氛圍中鋪張男女的感情糾葛以及時代的繁華和傾頹。
有人說張愛玲是當代的曹雪芹,文學評論權威夏志清教授更將她的作品與魯迅、茅盾等大師等量齊觀,而日後許多作家都不諱言受到「張派」文風的深刻影響。
張愛玲晚年獨居美國洛杉磯,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但研究張愛玲的風潮從未止息,並不斷有知名導演取材其作品,李安改拍〈色,戒〉,更是轟動各界的代表佳作。
一九九五年九月張愛玲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宋淇
生於一九一九年,逝世於一九九六年,原名宋奇,又名宋悌芬 (Stephen Soong),筆名林以亮,浙江吳興人,戲劇家宋春舫之子。一九四○年,畢業於...
張愛玲
本名張煐,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小說令文壇為之驚豔。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的氛圍中鋪張男女的感情糾葛以及時代的繁華和傾頹。
有人說張愛玲是當代的曹雪芹,文學評論權威夏志清教授更將她的作品與魯迅、茅盾等大師等量齊觀,而日後許多作家都不諱言受到「張派」文風的深刻影響。
張愛玲晚年獨居美國洛杉磯,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但研究張愛玲的風潮從未止息,並不斷有知名導演取材其作品,李安改拍〈色,戒〉,更是轟動各界的代表佳作。
一九九五年九月張愛玲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宋淇
生於一九一九年,逝世於一九九六年,原名宋奇,又名宋悌芬 (Stephen Soong),筆名林以亮,浙江吳興人,戲劇家宋春舫之子。一九四○年,畢業於燕京大學西語系。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專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主任,曾經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助理,並與電影界也有很深的淵源。宋淇與夏志清、張愛玲、錢鍾書、傅雷等人均有深交,夏志清最初讀張愛玲、錢鍾書的作品便是出自宋淇的推薦。
宋鄺文美
生於一九一九年,逝世於二○○七年。曾在美國新聞處工作,以「方馨」一名,翻譯文學作品。張愛玲一九五二年從大陸到香港後,在一九五五年轉赴美國之前的這段期間,曾在美國新聞處擔任翻譯,受到當時的同事宋淇與宋鄺文美夫婦諸多照顧,彼此也成為下半生最要好的朋友。一九九五年,張愛玲在洛杉磯去世,所有遺產均贈予宋淇夫婦所有,也由此可見三人交情之深、信任之篤。
編者簡介
宋以朗
宋淇夫婦的長子,一九四九年生於上海,目前是張愛玲文學遺產的執行人。一九七八年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班畢業,曾任全球第二大統計公司KMR的顧問。二○○三年回到香港,創立「東南西北」部落格,引述及翻譯世界各地的時事新聞,備受重視。
書信整理
馮睎乾
香港專欄作家,文學評論者。二○○九年開始協助宋以朗整理張愛玲遺稿,並撰寫關於張愛玲的文章,包括書評、譯評、軼聞考證等,著有《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
目录 · · · · · ·
我與張愛玲,與我的父母/ 宋以朗
校閱張愛玲書信的感想/馮睎乾
信件編排說明與主要人物別稱
一、一九五五年~一九五九年
二、一九六○年~一九六九年
· · · · · · (更多)
我與張愛玲,與我的父母/ 宋以朗
校閱張愛玲書信的感想/馮睎乾
信件編排說明與主要人物別稱
一、一九五五年~一九五九年
二、一九六○年~一九六九年
三、一九七○年~一九七九年
【附錄】唐文標的「方法論」/林以亮(宋淇)
【附錄】從張愛玲的〈五四遺事〉說起/林以亮
書不盡言:張愛玲往來書信集II
一、一九八○年~一九八九年
二、一九九○年~一九九五年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紙短情長"的人也喜欢 · · · · · ·
紙短情長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紙短情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
MooQueen (一期一会。)
我很喜歡Tea&Sympathy The Eddy Duchin Story兩張片子。The King & I我覺得像小學懇親會節目。Brynner的個性雖有吸力,似乎太油。不知道你看了覺得怎樣。 提到的三部電影分別是: 《茶与同情》《琴韵补情天》和《国王与我》,都是1956年上映的影片。她还真是紧追时下上映,纽约搬去文艺营又搬回纽约…折腾几个来回,追电影可完全不错过。2020-10-30 23:13 1人喜欢
-
论坛 · · · · · ·
什么时候出简体版 会出不 | 来自柯本西耶 | 4 回应 | 2021-04-10 |
? | 来自Lino | 1 回应 | 2020-11-09 |
序:校閱張愛玲書信的感想/ 馮睎乾 | 来自遠濤 | 16 回应 | 2020-10-17 |
序:我與張愛玲,與我的父母/ 宋以朗 | 来自遠濤 | 2020-09-04 |
0 有用 LL 2021-01-02
看这样的记录,觉得人生就是不断的失去。
6 有用 慕 2020-10-12
原來幾部張愛玲50年代為電懋寫的劇本還藏在宋家,過幾年又要出書了吧?
0 有用 AlexxM 2021-01-05
读完震撼得无以复加。张的扭捏和诚实在信里完整表达出来,宋家夫妇则是天下第一好朋友吧。编年里看到学者们的名字也是跟往常学术讨论里大不同。感觉别处见过张的笔迹,这次看到又如此新鲜好奇。但愿今后有影印本面世。编者整理者们功德无量。
1 有用 yu 2020-12-22
知音难得 这样真挚的友情与信赖又岂是人人都有幸可以得到的 字里行间是与张平素给人浓丽冷艳所不同的烟火气息 温暖而有趣 给了热爱张的人一个离她更近的机会 这也是张迷们的幸运了 感谢宋以朗先生
0 有用 熊色小鹿 2020-11-27
146/2020 每日闲暇时光,不紧不慢地读完这本书信,最喜欢看信中爱玲讨论在美生活的部分,是那么真实而平静。她的不买书只借书的习惯也逐渐影响着我,一直很喜欢她的生活理念。『我向来只看东西本身,明知道传出去于我不利,照样每分钟都在享受着,当窗坐在书桌前望着空寂的草坪,篱外矮楼房上华盛顿特有的紫阴阴的嫩蓝天,没漆的橙色薄木折扇拉门隔开厨房冰箱,发出新木头的气味。奇怪的是,我也对Fred说:“住了三年... 146/2020 每日闲暇时光,不紧不慢地读完这本书信,最喜欢看信中爱玲讨论在美生活的部分,是那么真实而平静。她的不买书只借书的习惯也逐渐影响着我,一直很喜欢她的生活理念。『我向来只看东西本身,明知道传出去于我不利,照样每分钟都在享受着,当窗坐在书桌前望着空寂的草坪,篱外矮楼房上华盛顿特有的紫阴阴的嫩蓝天,没漆的橙色薄木折扇拉门隔开厨房冰箱,发出新木头的气味。奇怪的是,我也对Fred说:“住了三年,我从来不take it for granted。”』 (展开)
0 有用 aryzh 2021-04-20
曾在一场作家分享会上听观众提问,大意宋家有据张为己有之嫌。读过这本书信集,方知这种揣测完全没有必要。
0 有用 cczsz 2021-01-25
琐碎却详实:初到异国四处奔波艰难讨生活,反复敲定《色戒》的各种细节,谈起心爱《红楼梦》滔滔不绝,和夏志清保持一定距离,从中窥见一个创作严谨、态度坦率、为人处世又有些笨拙的张爱玲。张迷必看。
0 有用 卡尔松 2021-01-07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0 有用 AlexxM 2021-01-05
读完震撼得无以复加。张的扭捏和诚实在信里完整表达出来,宋家夫妇则是天下第一好朋友吧。编年里看到学者们的名字也是跟往常学术讨论里大不同。感觉别处见过张的笔迹,这次看到又如此新鲜好奇。但愿今后有影印本面世。编者整理者们功德无量。
0 有用 LL 2021-01-02
看这样的记录,觉得人生就是不断的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