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想打十星!H师很早就说这本书要多看几遍,真惭愧,我这次才看完,还要多翻的。简明晓畅,好读又深刻,力荐!能当蒋介石的国策顾问,不是盖的。
看完这本书,就大概知道刘泽华的观点过时到什么鬼程度了,基本上是三四十年代的翻炒了。同时也不存在王权主义学派,只存在刘泽华的复制品和应声虫而已。
终于读完了!真是意犹未尽!我一直在想,思想史如果只是讲思想的曲折与延续,那就不好,变和不变背后是什么?是经济史,更是社会史。于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史论战国民党左翼头牌陶先生写出了最赞的一本政治思想史!陶不喜欢空谈的游闲士大夫,但我们会发现,有为的能干的改革家都失败了,他们立志于改革底层,却都受到了宗族官僚的反对,这些是改革的执行者,失败就在所难免。所以我们可以猜一猜,这些宗族官僚是不是历史周期率的关键所在?那走出历史周期率,是不是要针对这群人?我们要想一想这个问题。
此书较差,不成体统,不知道为什么评到5星。
做论文用
不亚于胡适
比萧公权那本逊色多了
先看了几十页 ,史实充分,说明得当,条理清晰!但是越到后面,其差距与萧公权先生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就比较明显了,特别是内容上的考究,简略并且略微感觉不成系统!此外,还应当对٩(๑^o^๑)۶每一个分期做出明晰充分的综述或者至少分述!
一部学界遗忘已久的经典论著,其学术水准不在萧公权同名作之下。就宋代而言,南北之争论(集中于庆历、熙宁两次变法)在刘鉴泉后、居钱宾四前;无为有为之争论(主要是司马光与王安石这两党领袖)在刘鉴泉后、居张其凡前;认为“道学在宋代并没有取得正统的支配学说的地位”(828页),不知睥睨多少思想史论著;主张“教权对王权的屈服”(846页),还比葛兆光先生早近70年。终因政治立场拖累学术贡献,惜哉!
很不错的书,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并一定非常适合中国,中国还是一个知识分子所主导的士人社会。中国的政治其实很完备,现在完全学西方,自己的东西还没学透,很不好。
更喜欢萧公权的
专论经济政治的,不多,我也读不太懂。许多篇幅变成了哲学史或者概念史。
春节读的,现在终于把笔记誊抄完了。
> 中国政治思想史
7 有用 点点 2014-11-15
想打十星!H师很早就说这本书要多看几遍,真惭愧,我这次才看完,还要多翻的。简明晓畅,好读又深刻,力荐!能当蒋介石的国策顾问,不是盖的。
5 有用 延期席缪可爱浪 2017-09-23
看完这本书,就大概知道刘泽华的观点过时到什么鬼程度了,基本上是三四十年代的翻炒了。同时也不存在王权主义学派,只存在刘泽华的复制品和应声虫而已。
4 有用 the Mass Line 2012-06-01
终于读完了!真是意犹未尽!我一直在想,思想史如果只是讲思想的曲折与延续,那就不好,变和不变背后是什么?是经济史,更是社会史。于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史论战国民党左翼头牌陶先生写出了最赞的一本政治思想史!陶不喜欢空谈的游闲士大夫,但我们会发现,有为的能干的改革家都失败了,他们立志于改革底层,却都受到了宗族官僚的反对,这些是改革的执行者,失败就在所难免。所以我们可以猜一猜,这些宗族官僚是不是历史周期率的关键所在?那走出历史周期率,是不是要针对这群人?我们要想一想这个问题。
1 有用 锅巴 2013-09-19
此书较差,不成体统,不知道为什么评到5星。
0 有用 木一夕 2012-04-18
做论文用
0 有用 自北向西 2012-04-16
不亚于胡适
0 有用 htifly 2017-02-26
比萧公权那本逊色多了
0 有用 朝圣山行者 2019-07-08
先看了几十页 ,史实充分,说明得当,条理清晰!但是越到后面,其差距与萧公权先生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就比较明显了,特别是内容上的考究,简略并且略微感觉不成系统!此外,还应当对٩(๑^o^๑)۶每一个分期做出明晰充分的综述或者至少分述!
0 有用 三清喵 2021-01-19
一部学界遗忘已久的经典论著,其学术水准不在萧公权同名作之下。就宋代而言,南北之争论(集中于庆历、熙宁两次变法)在刘鉴泉后、居钱宾四前;无为有为之争论(主要是司马光与王安石这两党领袖)在刘鉴泉后、居张其凡前;认为“道学在宋代并没有取得正统的支配学说的地位”(828页),不知睥睨多少思想史论著;主张“教权对王权的屈服”(846页),还比葛兆光先生早近70年。终因政治立场拖累学术贡献,惜哉!
1 有用 逍遥书生 2011-12-31
很不错的书,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并一定非常适合中国,中国还是一个知识分子所主导的士人社会。中国的政治其实很完备,现在完全学西方,自己的东西还没学透,很不好。
0 有用 ぶりぶり左卫门 2017-12-29
更喜欢萧公权的
0 有用 飞盘狗PhipanGo 2018-06-12
专论经济政治的,不多,我也读不太懂。许多篇幅变成了哲学史或者概念史。
0 有用 子庸 2012-02-29
春节读的,现在终于把笔记誊抄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