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苔丝狄蒙娜迟早会爱上一个来自她自己世界的人:这是伊阿古甚至没有提出的想法,因为奥赛罗自然而然地这么相信。和所有恋爱中的人一样,这个摩尔人并没有意识到他妻子与他的相似之处远远超过外表所显示的。她被他吸引的原因和她吸引他的原因是一样的,两个人都没有意识到对方也遵循着他或她所示范的摹仿欲望的离心动力学。苔丝狄蒙娜是如此着迷于奥赛罗的黑暗和暴力的世界,以至当她发现他的谋杀意图时,她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挽救自己的性命。相反,她为死亡做准备,就像她为爱情之夜做准备一样。她是奥赛罗的娇美的战士,这一悲剧结局满足了她最隐秘的期待。《奥赛罗》是一部关于最黑暗的欲望的戏。当榜样和障碍真正合二为一时,爱欲和毁灭性冲动也合二为一,这就是莎士比亚在结局中所描绘的。《罗朱》欲望同样不受诱惑除了末日自毁。钓雪按:作者不全对
一言以蔽之,就是用莎士比亚的名义,对人类的欲望之火釜底抽薪,而不是煽风点火。吉拉尔他一辈子的学问,都是要探寻点燃人类欲望之火这件事情的背后的“干柴”是什么,而不是把“干柴”投入到“烈火”中。
其实研究的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展现出来的“摹仿性欲望”。作者认为,“摹仿”是一把双刃剑,不仅能将人们聚集起来,同时也能将他们分开。而且,两种往往同时进行。“摹仿性欲望”的根源在于“嫉妒”,也就是说,人是会去模仿他们的嫉妒对象的,因为嫉妒,所以更要模仿,这种隐秘的竞争,让人羞耻的罪恶,不但成为欲望的基本结构之一,也渐渐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形成一种“诗性悖论”。作者认为莎士比亚是较早发现并且阐释“摹仿性欲望”的伟大作家,他对人类这种潜在欲望的讽刺和揭露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成为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的原型。
虽然作者是法国人,但序言里就提到了本书最初以英文写成…🤦🏻♀️吐槽这个的真的怀疑有没有认真读
非常厚的一本评论书,拿到手就会觉得物有所值。每一篇剧本都分析的非常详细,即使是文学评论也很深入浅出,时常在字里行间为作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和高度所惊叹。
目瞪口呆,脑洞大开。作者用摹仿性竞争来解读莎剧——我向你赞美我的她,在我的赞美下你也爱上了她,我因你的爱而起的嫉妒使我愈加爱她。你因我的赞美而羞愧难当,因你的她没我的她美丽,或你的爱情没我的爱情高贵,因之而起的嫉妒使你也爱上了她——大致酱紫。作者藉此解构了很多传统理论。比如“一见钟情”,作者指出摹仿性竞争生发的爱情并不需要“见”,欲望并非它自己的起源。于是“真爱”与其摹仿性赝品之间所谓的差异被取消掉了,“没有原创,一切都是仿制”。而摹仿性竞争引起的冲突亦无关“价值”对立(荣誉与爱情、激情与责任、爱情与友谊),事实上,主体间的冲突起因于他们共享某种价值,渴望同样的东西。摹仿性竞争常常化敌为友,反之亦然,如此,英雄/恶棍之类的二分法也被取消。
阅读起来可以说是不忍释卷,第一次看到如此清晰的莎士比亚,勒内基拉尔的模仿理论这把钥匙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用来解读莎士比亚确实如此严丝合缝的。重点解读的《仲夏夜之梦》《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裘力斯凯撒》《冬天的故事》,每部作品的独特性被呈现的如此清晰,真正让人惊叹的不只是勒内的敏捷,更是真正折服于莎士比亚的敏锐。虽然我们依然对莎士比亚的生平不能了解更多,但是读完这本书却似乎离莎士比亚近了太多太多,欲望理论有自己的发展阶段,同样莎士比亚也有自己逐渐展现的自我,他不再是那个被神秘主义天赋论所围绕的晦涩无道德混乱的天才,而是一个有自己的苦苦求索同时不得不埋藏自己所发现的先知,以及最终他找到了复活,与基督拥抱在一起。
没全看懂,看懂的部分很有趣,顺带读了些莎士比亚,感觉比浪漫谎言好读。另外,500多页无线胶装太难受了…
从英文版二次转译的,外封完全不体现,很失望…期待国内早一天出原版翻译。
怀疑这位基拉尔是理科生,因为他是提出一个理论,然后用他的这个理论去解释了他要谈的作品,这次是莎士比亚的一些经典剧作。一般而言,这类作品会有些无趣,但基拉尔却每一篇都谈得极其热情,仿佛是他自己对这些故事、对莎士比亚有太多欲望。。
比想象中的要深入,激起了想去看看莎士比亚亲手所写作品的欲望(是否能算对于全书的一种摹仿性欲望?)
勒内·基拉尔指出伟大的艺术家是一个磁场发生器,他可以把我们的摹仿性冲动导向他所选择的方向。在他的一些戏剧中,莎士比亚显然觉得激起愤怒而不是同情是多么容易,把悲剧变成喜剧或者把喜剧变成悲剧是多么容易。如《仲夏夜之梦》中的戏中戏,滑稽的《皮拉摩斯和提斯柏》就是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拟式倒置。那个把英雄变成恶棍,又把恶棍变成英雄的人,那个诗人,实际上是魔法师的学徒。任何时候,他都可能成为自己游戏的受害者。如果观众不接受他提供的受害者,他们会选择诗人成为他自己戏剧的真正替罪羊。但莎士比亚这个诗人却总有法子慰籍人心,这种安慰至今滋养着现代世界无数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自我。
“欲望的摹仿!”
基拉尔这个摹仿性竞争真是绝了,可以套在时下流行的bg剧里磕bl的模式里,某A 某B同时爱上某C是因为B看到A爱C才爱上C,其实更像是B爱A爱的一切。。。。&莎莎真的很懂human nature
12.30.21 一种难以抑制的狂喜紧攥着我——如果中介与欲望客体合一呢?然而我并未寻到答案,基拉尔关切点在于欲望,也正因此强关切,读时关注理论部分而忽略了大片文本细读,可以说并未真正读过此书,莎翁只是数年前过过一遍,也无顽抗之资格。 然mimetic似乎并非此书方提,浪漫的谎言一书早已提及,神话学著作亦早已有之,替罪羊理论并未详谈,同时仅在第一章就读到了瓦伦丁、凡伦丁甚至瓦凡伦丁三种译名,认真的吗?! 决定先去精读作品于我更加熟悉的浪漫的谎言一书,同时把莎翁也提上重读议程吧……
哦,你冷然的神态多么美丽。因为你的不可得,你的美更加珍贵。
角度看似清奇,实则有理有据,基于欲望摹仿论的解读与立论步骤简直如抽丝剥茧一般,令人佩服。跟随作者透过欲望/嫉妒之火重新观照莎士比亚作品的过程实属愉快,年选。
我没读过,为什么会有标记?
Breathtakingly brilliant.
笼罩一切的摹仿诗学。
> 莎士比亚
31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1-08-10 20:38:50
苔丝狄蒙娜迟早会爱上一个来自她自己世界的人:这是伊阿古甚至没有提出的想法,因为奥赛罗自然而然地这么相信。和所有恋爱中的人一样,这个摩尔人并没有意识到他妻子与他的相似之处远远超过外表所显示的。她被他吸引的原因和她吸引他的原因是一样的,两个人都没有意识到对方也遵循着他或她所示范的摹仿欲望的离心动力学。苔丝狄蒙娜是如此着迷于奥赛罗的黑暗和暴力的世界,以至当她发现他的谋杀意图时,她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挽救自己的性命。相反,她为死亡做准备,就像她为爱情之夜做准备一样。她是奥赛罗的娇美的战士,这一悲剧结局满足了她最隐秘的期待。《奥赛罗》是一部关于最黑暗的欲望的戏。当榜样和障碍真正合二为一时,爱欲和毁灭性冲动也合二为一,这就是莎士比亚在结局中所描绘的。《罗朱》欲望同样不受诱惑除了末日自毁。钓雪按:作者不全对
22 有用 王熊daddy 2021-08-17 14:55:40
一言以蔽之,就是用莎士比亚的名义,对人类的欲望之火釜底抽薪,而不是煽风点火。吉拉尔他一辈子的学问,都是要探寻点燃人类欲望之火这件事情的背后的“干柴”是什么,而不是把“干柴”投入到“烈火”中。
12 有用 黑伞 2021-08-17 15:51:13
其实研究的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展现出来的“摹仿性欲望”。作者认为,“摹仿”是一把双刃剑,不仅能将人们聚集起来,同时也能将他们分开。而且,两种往往同时进行。“摹仿性欲望”的根源在于“嫉妒”,也就是说,人是会去模仿他们的嫉妒对象的,因为嫉妒,所以更要模仿,这种隐秘的竞争,让人羞耻的罪恶,不但成为欲望的基本结构之一,也渐渐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形成一种“诗性悖论”。作者认为莎士比亚是较早发现并且阐释“摹仿性欲望”的伟大作家,他对人类这种潜在欲望的讽刺和揭露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成为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的原型。
5 有用 福音柠檬 2022-09-14 16:55:28 山西
虽然作者是法国人,但序言里就提到了本书最初以英文写成…🤦🏻♀️吐槽这个的真的怀疑有没有认真读
12 有用 守望者eye 2021-08-16 14:36:07
非常厚的一本评论书,拿到手就会觉得物有所值。每一篇剧本都分析的非常详细,即使是文学评论也很深入浅出,时常在字里行间为作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和高度所惊叹。
16 有用 虾米 2021-09-23 10:01:08
目瞪口呆,脑洞大开。作者用摹仿性竞争来解读莎剧——我向你赞美我的她,在我的赞美下你也爱上了她,我因你的爱而起的嫉妒使我愈加爱她。你因我的赞美而羞愧难当,因你的她没我的她美丽,或你的爱情没我的爱情高贵,因之而起的嫉妒使你也爱上了她——大致酱紫。作者藉此解构了很多传统理论。比如“一见钟情”,作者指出摹仿性竞争生发的爱情并不需要“见”,欲望并非它自己的起源。于是“真爱”与其摹仿性赝品之间所谓的差异被取消掉了,“没有原创,一切都是仿制”。而摹仿性竞争引起的冲突亦无关“价值”对立(荣誉与爱情、激情与责任、爱情与友谊),事实上,主体间的冲突起因于他们共享某种价值,渴望同样的东西。摹仿性竞争常常化敌为友,反之亦然,如此,英雄/恶棍之类的二分法也被取消。
4 有用 加州站街男孩 2021-09-18 13:07:20
阅读起来可以说是不忍释卷,第一次看到如此清晰的莎士比亚,勒内基拉尔的模仿理论这把钥匙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用来解读莎士比亚确实如此严丝合缝的。重点解读的《仲夏夜之梦》《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裘力斯凯撒》《冬天的故事》,每部作品的独特性被呈现的如此清晰,真正让人惊叹的不只是勒内的敏捷,更是真正折服于莎士比亚的敏锐。虽然我们依然对莎士比亚的生平不能了解更多,但是读完这本书却似乎离莎士比亚近了太多太多,欲望理论有自己的发展阶段,同样莎士比亚也有自己逐渐展现的自我,他不再是那个被神秘主义天赋论所围绕的晦涩无道德混乱的天才,而是一个有自己的苦苦求索同时不得不埋藏自己所发现的先知,以及最终他找到了复活,与基督拥抱在一起。
1 有用 三次元的好少年 2022-04-25 12:39:11
没全看懂,看懂的部分很有趣,顺带读了些莎士比亚,感觉比浪漫谎言好读。另外,500多页无线胶装太难受了…
2 有用 _W_茶师一碗 2022-03-10 17:24:38
从英文版二次转译的,外封完全不体现,很失望…期待国内早一天出原版翻译。
3 有用 园 2021-08-17 15:58:46
怀疑这位基拉尔是理科生,因为他是提出一个理论,然后用他的这个理论去解释了他要谈的作品,这次是莎士比亚的一些经典剧作。一般而言,这类作品会有些无趣,但基拉尔却每一篇都谈得极其热情,仿佛是他自己对这些故事、对莎士比亚有太多欲望。。
0 有用 安达鲈鱼 2022-02-24 15:05:42
比想象中的要深入,激起了想去看看莎士比亚亲手所写作品的欲望(是否能算对于全书的一种摹仿性欲望?)
0 有用 韧勉 2022-01-28 20:50:20
勒内·基拉尔指出伟大的艺术家是一个磁场发生器,他可以把我们的摹仿性冲动导向他所选择的方向。在他的一些戏剧中,莎士比亚显然觉得激起愤怒而不是同情是多么容易,把悲剧变成喜剧或者把喜剧变成悲剧是多么容易。如《仲夏夜之梦》中的戏中戏,滑稽的《皮拉摩斯和提斯柏》就是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拟式倒置。那个把英雄变成恶棍,又把恶棍变成英雄的人,那个诗人,实际上是魔法师的学徒。任何时候,他都可能成为自己游戏的受害者。如果观众不接受他提供的受害者,他们会选择诗人成为他自己戏剧的真正替罪羊。但莎士比亚这个诗人却总有法子慰籍人心,这种安慰至今滋养着现代世界无数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自我。
0 有用 玉米的名字 2021-12-14 20:21:33
“欲望的摹仿!”
0 有用 姬长安 2021-11-11 02:00:50
基拉尔这个摹仿性竞争真是绝了,可以套在时下流行的bg剧里磕bl的模式里,某A 某B同时爱上某C是因为B看到A爱C才爱上C,其实更像是B爱A爱的一切。。。。&莎莎真的很懂human nature
0 有用 单字一兔 2021-12-30 15:06:29
12.30.21 一种难以抑制的狂喜紧攥着我——如果中介与欲望客体合一呢?然而我并未寻到答案,基拉尔关切点在于欲望,也正因此强关切,读时关注理论部分而忽略了大片文本细读,可以说并未真正读过此书,莎翁只是数年前过过一遍,也无顽抗之资格。 然mimetic似乎并非此书方提,浪漫的谎言一书早已提及,神话学著作亦早已有之,替罪羊理论并未详谈,同时仅在第一章就读到了瓦伦丁、凡伦丁甚至瓦凡伦丁三种译名,认真的吗?! 决定先去精读作品于我更加熟悉的浪漫的谎言一书,同时把莎翁也提上重读议程吧……
0 有用 南宫云 2021-12-05 22:00:32
哦,你冷然的神态多么美丽。因为你的不可得,你的美更加珍贵。
0 有用 看不见的城市 2021-11-13 17:55:55
角度看似清奇,实则有理有据,基于欲望摹仿论的解读与立论步骤简直如抽丝剥茧一般,令人佩服。跟随作者透过欲望/嫉妒之火重新观照莎士比亚作品的过程实属愉快,年选。
1 有用 青越 2021-12-01 12:24:56
我没读过,为什么会有标记?
0 有用 跨过卢比孔河 2021-11-23 12:47:30
Breathtakingly brilliant.
0 有用 苏野 2021-11-18 14:53:59
笼罩一切的摹仿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