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硬核内容。《武经七书》所收录的7部经典,是兵书经典中的经典。其中《孙子兵法》十三篇,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为我国最早的兵书经典,是春秋之前兵书的集大成者,为后来的兵书开了无数法门。《吴子兵法》较好地保存了吴起独特的政治、军事思想,总结和研究了当时的战争理论和经验,丰富了古代军事理论的宝库。《司马法》内容广泛,几乎涉及军事的各个领域。《黄石公三略》杂采儒、道、法、兵诸家思想以为己用,将道德功利、仁政权术融为一炉。《尉缭子》比较集中而有系统地记述了当时有关的军事理论、军队制度及具体法规条令,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六韬》是现存早期古兵书中文字*多、内容*丰富的一种。《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所载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对用兵的策略、军队的编制、作战的阵法、将领的选用以及军事教育等问题都有所涉及。
2.助...
1.硬核内容。《武经七书》所收录的7部经典,是兵书经典中的经典。其中《孙子兵法》十三篇,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为我国最早的兵书经典,是春秋之前兵书的集大成者,为后来的兵书开了无数法门。《吴子兵法》较好地保存了吴起独特的政治、军事思想,总结和研究了当时的战争理论和经验,丰富了古代军事理论的宝库。《司马法》内容广泛,几乎涉及军事的各个领域。《黄石公三略》杂采儒、道、法、兵诸家思想以为己用,将道德功利、仁政权术融为一炉。《尉缭子》比较集中而有系统地记述了当时有关的军事理论、军队制度及具体法规条令,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六韬》是现存早期古兵书中文字*多、内容*丰富的一种。《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所载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对用兵的策略、军队的编制、作战的阵法、将领的选用以及军事教育等问题都有所涉及。
2.助攻谋略宝典。职场里的C位之争,现代商战……取胜与否,有时只差一毫,人们常常会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感慨,都希望自己脑洞大开,能用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领悟《武经七书》的内核,会开启智慧,提高自己实操能力。《武经七书》不仅对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巨大深刻的影响,对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些兵书所涉及的战略、战术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渗透于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作为兵书,它们叙述的作战方式等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战争,但作为思想,其基本原则已经渗透到商业竞争、企业管理、外交谈判等诸多领域,其中的一些战争谋略,活学活用,越来越焕发出新的活力。谁对本书精义领悟得多,谁就会在现实版的“打怪游戏”中闯关成功。
3.个人自修的思维导图。战争的残酷性会放大一些细节,尤其会放大对参战人员整体素质的要求。审视《武经七书》中的7部兵书经典,内容上都有对将帅以及士兵在战争中作用的论述。《武经七书》里形成了一整套强兵强军的体系,同时也强调个体的作用。兵书中设列了一系列的训练方式和标准,让参战人员对标对表进行操练。提升个人能力在兵书中是不断被强化的内容。这其中布满了“谋 略”的思维导图,对现代人的自修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引导作用。如何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团队合作……自己强大具有掌控力之后,“谋”与“略”才会得心应手。《武经七书》是一部古代版的自我修为书,领悟了7部兵书的所罗织的思维模式,就可能获得了一部自修“秘籍”。
4.团队合作的修炼宝典。战争是关乎生与死的*环境,非常强调配合,强调令行禁止,要求执行认真。《武经七书》实用性和实操性都很强,多处章节讲到战阵配合以及各种兵种的职责等。诸如此类的内容,在现如今的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到团队合作上,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5.装帧精美。本书采用纸面精装,双封印制。里封简约典雅,护封深邃沉静。正文配有约400幅插图,这些来源于《武经总要》《武备志》《练兵实纪》《纪效新兵》《兵录》《兵钤》《三才图会》《诗经大传》等古代文献里的插图,以图片的形式对兵书中所涉及的军用器械、布阵法以及战争战例等进行诠释,力求以“左图右文”的形式为《武经七书》增值。
6.注译精当。本书原文以明刊本《武经七书》为底本,参校四库本,注重吸收各家校注成果,对各本不同处择善而从。并约请文史和文献专家对全书做了注释和翻译,注释注重对军事器械、术语、掌故等进行诠释,力求准确,译文追求明白晓畅,以提供读者阅读《武经七书》的较好的文本。
武经七书的创作者
· · · · · ·
-
骈宇骞 校注
目录 · · · · · ·
前言………………………………………………3
始计…………………………………………5
作战第二…………………………………………12
谋攻第三…………………………………………19
军形第四…………………………………………27
· · · · · · (更多)
前言………………………………………………3
始计…………………………………………5
作战第二…………………………………………12
谋攻第三…………………………………………19
军形第四…………………………………………27
兵势第五…………………………………………32
虚实第六…………………………………………38
军争第七…………………………………………46
九变第八…………………………………………56
行军第九…………………………………………62
地形第十…………………………………………73
九地第十一………………………………………80
火攻第十二………………………………………96
用间第十三……………………………………102
吴子兵法
前言……………………………………………111
图国………………………………………113
料敌第二………………………………………129
治兵第三………………………………………142
论将第四………………………………………156
应变第五………………………………………166
励士第六………………………………………177
司马法
前言……………………………………………185
仁本………………………………………187
天子之义第二…………………………………198
定爵第三………………………………………214
严位第四………………………………………231
用众第五………………………………………249
尉缭子
前言……………………………………………257
天官………………………………………259
兵谈第二………………………………………267
制谈第三………………………………………273
战威第四………………………………………284
攻权第五………………………………………294
守权第六………………………………………303
十二陵第七……………………………………308
武议第八………………………………………311
将理第九………………………………………329
原官第十………………………………………334
治本第十一……………………………………340
战权第十二……………………………………348
重刑令第十三…………………………………353
伍制令第十四…………………………………355
分塞令第十五…………………………………358
束伍令第十六…………………………………362
经卒令第十七…………………………………365
勒卒令第十八…………………………………368
将令第十九……………………………………373
踵军令第二十…………………………………376
兵教上第二十一………………………………380
兵教下第二十二………………………………387
兵令上第二十三………………………………397
兵令下第二十四………………………………403
黄石公三略
前言……………………………………………413
上略……………………………………………416
中略……………………………………………451
下略………………………………………462
六韬
前言………………………………………479
文 韬………………………………………481
文师 ………………………………………481
盈虚 ………………………………………490
国务 ………………………………………494
大礼 ………………………………………497
明传 ………………………………………501
六守 ………………………………………503
守土 ………………………………………506
守国 ………………………………………509
上贤 ………………………………………512
举贤 ………………………………………518
赏罚 ………………………………………521
兵道 ………………………………………522
武 韬………………………………………526
发启 ………………………………………526
文启 ………………………………………531
文伐 ………………………………………535
顺启 ………………………………………544
三疑 ………………………………………546
龙 韬………………………………………550
王翼 ………………………………………550
论将 ………………………………………556
选将 ………………………………………560
立将 ………………………………………563
将威 ………………………………………568
励军 ………………………………………569
阴符 ………………………………………571
阴书 ………………………………………573
军势 ………………………………………575
奇兵 ………………………………………581
五音 ………………………………………586
兵征 ………………………………………592
农器 ………………………………………596
虎 韬………………………………………600
军用 ………………………………………600
三陈 ………………………………………611
疾战 ………………………………………612
必出 ………………………………………614
军略 ………………………………………618
临境 ………………………………………621
动静 ………………………………………623
金鼓 ………………………………………626
绝道 ………………………………………629
略地 ………………………………………631
火战 ………………………………………635
垒虚 ………………………………………638
豹 韬………………………………………640
林战 ………………………………………640
突战 ………………………………………642
敌强 ………………………………………645
敌武 ………………………………………647
鸟云山兵 …………………………………650
鸟云泽兵 …………………………………652
少众 ………………………………………655
分险 ………………………………………657
犬 韬…………………………………………660
分合 ………………………………………660
武锋 ………………………………………662
练士 ………………………………………663
教战 ………………………………………666
均兵 ………………………………………668
武车士 ……………………………………671
武骑士 ……………………………………672
战车 ………………………………………673
战骑 ………………………………………677
战步 ………………………………………681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前言……………………………………………687
卷上……………………………………………689
卷中……………………………………………747
卷下……………………………………………791
· · · · · · (收起)
喜欢读"武经七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武经七书"的人也喜欢 · · · · · ·
武经七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美国也看 | 来自倾世如歌 | 2024-06-03 19:26:45 | |
七本书所有内容都有收录吗? | 来自周悯 | 2023-06-22 10:31:3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中华书局 (2007)8.6分 247人读过
-
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7)8.7分 14人读过
-
黄山书社 (2016)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7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武经七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猫与苦艾 2024-10-04 17:07:10 浙江
最爱还是孙子兵法。
1 有用 木田 2023-02-22 16:16:57 北京
读完《孙子兵法》
0 有用 周日小猫 2024-08-29 18:14:23 湖南
目前只读完《孙子兵法》一部,且标记之。
0 有用 在界外 2024-08-06 22:41:00 山东
兵书和《道德经》比较像的的地方是,都试图用许多言语来描述什么是“奇”,能讲出来的其实都是“正”。1.打仗越多越久,对国力的负担越大,不战而胜是上策,有不战的权利也代表着综合国力。2.战必胜是战斗目的,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提高胜率的要素是谋而后动。出其不意,知己知彼是先决要素,知彼之道在于试探,现象为信号,看到本质。3.重视军队质量:日常训练,帮助士兵克服懒惰与恐惧心理,对下刚柔并济,德威互施,当对军... 兵书和《道德经》比较像的的地方是,都试图用许多言语来描述什么是“奇”,能讲出来的其实都是“正”。1.打仗越多越久,对国力的负担越大,不战而胜是上策,有不战的权利也代表着综合国力。2.战必胜是战斗目的,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提高胜率的要素是谋而后动。出其不意,知己知彼是先决要素,知彼之道在于试探,现象为信号,看到本质。3.重视军队质量:日常训练,帮助士兵克服懒惰与恐惧心理,对下刚柔并济,德威互施,当对军队的控制力如同自己的手指时,兵将互信的安全感本身也是一种士气。4.正奇的分辨方式,不是指某种军队。奇者,出敌意料。5.我方选择防守不是因为没有进攻的实力,而是让敌人认为我力量不足,反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直观感受是兵书是另一种形式的棋谱,用兵如执子。古文精彩!这本书在译文上下得功夫实在太少。 (展开)
1 有用 Herbert 2021-08-12 16:03:15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