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最有用的还是最后的作品收藏一览。毕沙罗还吐槽用点绘法做一幅画好花他三四天时间,哈哈哈。
毕沙罗说的对:点彩画法太TM费时间了
纸上美术馆 22/27 因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而知道修拉。盯着那阳光普照下的孤独,不知是因为无所事事,还是时光流逝,或者两者相加,而感到出神、放空、茫然。
亨利·凡·德·威尔德对点彩画法的评论要笑死我了——“让人头晕目眩的乱涂乱画引起的永久性障碍疾病”。还有毕沙罗的:“这太费时了,我要多花三四倍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幅画”。感觉点彩画法的失势一大部分是因为太麻烦了,哈哈哈哈。
印刷非常精美,开本也足够大,能够仔细观赏画作的细节,文字介绍没有太大问题,应该是目前关于修拉的中文画册里最好的一本。有两个地方可以商榷,一个是12-13页的“孔泰铅笔”,更准确的译法应该是“孔泰蜡粉笔”(可见《新编牛津艺术词典》中conté crayon词条的介绍),这种笔的材质类似于粉笔,但带有油性,不像粉笔那样易断,但跟“铅笔”没什么关系;还有52页讲1888年修拉的贝森港之行,“画家大约二十年前就以不同的视角创作过描绘堤岸和鱼市的海景画”,1888年往前倒推二十年是1868年,出生于1859年的修拉彼时才9岁,且他1875年左右才开始学习绘画……不知道这里是指代不清还是表述有误。
有几幅画看多了难免密集恐惧症
在修拉身上能看到很多艺术的成就路径:把看似乏味的操作无限重复,至规模后,达成对世界的隐喻。初心如何在此毫不重要,重点是手法的孤绝。
这就是光学混合法的魅力吧。
在芝加哥曾经看过原画,原来我去的叫芝加哥艺术学院
他的铅笔素描更厉害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明亮的色彩和人物群像,透露出淡淡的孤独和忧伤
初识修拉,编辑排版挺好的,还编入了其追随者西涅克和克罗斯的部分作品
惊叹于密密麻麻点彩的美的同时,也觉得画画真的好辛苦,让我去点的话恐怕眼睛会瞎掉; 看到书结尾部分提及很多被新新印象派吸引的专业画家,也因为修拉点彩的方式太过费事费力而转向其他风格也算是非常能理解了; 整本书都好美,画美、排版也美,好想学学这种排版方式 (说不定能用在PPT上,算了,太卷了) 最有趣的还数《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那几页讲的“光学混合”,即将各种纯色以点状形式排布在一起,排布规则遵循“色彩的同时对比法则”: 【纯色 + 互补色】 蓝 + 橘黄(红黄) 黄 + 紫色(红蓝) 红 + 绿色(蓝黄) 观看者的眼睛会自动将色彩混合从而形成更为鲜艳的新颜色; 还有就是《大碗岛》里面热热闹闹的场景却包含着画中所有人物的孤独——人物间几乎没有互动且每个人的表情都仿佛若有所思
沒想到《安涅爾浴場》和《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畫幅如此巨大,看到尺寸後,不禁對修拉肅然起敬,同時也對當時入選藝術沙龍時給人的主觀震撼有了更深的理解。修拉的畫里有一種寧靜、疏離的氣質,也可以說是孤獨和頹喪,修拉並不以為意,徜徉其中,正是這種「異質」讓人百看不膩,甚至可以……天荒地老(不是)。
有意思,画起来一定很难!
我虽不是很理解他关于色彩融合的主张,也不理解32岁死于白喉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还是为几幅大画感到感同身受的美丽:安涅尔的浴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马戏团、踏踏舞、模特……修拉一生至少有五幅杰作。更重要的是新印象派的点彩画法引来了一众追随者。
部分文字有些令毫无基础的我迷惑 但能从其中一些画里感受到美 想再入几本
小时候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点彩画派,当时喜欢技法,现在认识到艺术科学化。以《大碗岛星期天下午》为代表,荒芜、忧郁、孤独,能感受到画作中传达的情感。
咖啡馆速翻,非常好点彩画……令人着迷。
不仅对画家本人的生平及画作进行讲解,关联的同类型画家及受此风格影响的其他风格也做了概述,挺好的艺术普及书籍。
> 修拉:艺术科学化
1 有用 安德 2023-06-10 15:32:21 四川
最有用的还是最后的作品收藏一览。毕沙罗还吐槽用点绘法做一幅画好花他三四天时间,哈哈哈。
1 有用 为了让生活继续 2023-08-07 01:53:01 广东
毕沙罗说的对:点彩画法太TM费时间了
3 有用 蛋黄焗蟹 2021-05-22 16:08:13
纸上美术馆 22/27 因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而知道修拉。盯着那阳光普照下的孤独,不知是因为无所事事,还是时光流逝,或者两者相加,而感到出神、放空、茫然。
1 有用 癸卯 2023-11-20 21:54:21 山西
亨利·凡·德·威尔德对点彩画法的评论要笑死我了——“让人头晕目眩的乱涂乱画引起的永久性障碍疾病”。还有毕沙罗的:“这太费时了,我要多花三四倍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幅画”。感觉点彩画法的失势一大部分是因为太麻烦了,哈哈哈哈。
4 有用 一颗秋梨 2021-12-06 02:08:01
印刷非常精美,开本也足够大,能够仔细观赏画作的细节,文字介绍没有太大问题,应该是目前关于修拉的中文画册里最好的一本。有两个地方可以商榷,一个是12-13页的“孔泰铅笔”,更准确的译法应该是“孔泰蜡粉笔”(可见《新编牛津艺术词典》中conté crayon词条的介绍),这种笔的材质类似于粉笔,但带有油性,不像粉笔那样易断,但跟“铅笔”没什么关系;还有52页讲1888年修拉的贝森港之行,“画家大约二十年前就以不同的视角创作过描绘堤岸和鱼市的海景画”,1888年往前倒推二十年是1868年,出生于1859年的修拉彼时才9岁,且他1875年左右才开始学习绘画……不知道这里是指代不清还是表述有误。
0 有用 曾照彩云归 2022-03-05 16:39:49
有几幅画看多了难免密集恐惧症
3 有用 小寡妇也有春天 2022-01-28 22:22:14
在修拉身上能看到很多艺术的成就路径:把看似乏味的操作无限重复,至规模后,达成对世界的隐喻。初心如何在此毫不重要,重点是手法的孤绝。
0 有用 Ariadne 2021-12-15 22:15:58
这就是光学混合法的魅力吧。
0 有用 fleeyy 2021-12-26 15:07:25
在芝加哥曾经看过原画,原来我去的叫芝加哥艺术学院
0 有用 铲屎大将军 2022-01-02 15:36:38
他的铅笔素描更厉害
0 有用 serene777 2021-11-30 11:42:28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明亮的色彩和人物群像,透露出淡淡的孤独和忧伤
0 有用 芝芝 2022-01-13 21:26:28
初识修拉,编辑排版挺好的,还编入了其追随者西涅克和克罗斯的部分作品
0 有用 Jcarus 2022-01-15 17:02:13
惊叹于密密麻麻点彩的美的同时,也觉得画画真的好辛苦,让我去点的话恐怕眼睛会瞎掉; 看到书结尾部分提及很多被新新印象派吸引的专业画家,也因为修拉点彩的方式太过费事费力而转向其他风格也算是非常能理解了; 整本书都好美,画美、排版也美,好想学学这种排版方式 (说不定能用在PPT上,算了,太卷了) 最有趣的还数《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那几页讲的“光学混合”,即将各种纯色以点状形式排布在一起,排布规则遵循“色彩的同时对比法则”: 【纯色 + 互补色】 蓝 + 橘黄(红黄) 黄 + 紫色(红蓝) 红 + 绿色(蓝黄) 观看者的眼睛会自动将色彩混合从而形成更为鲜艳的新颜色; 还有就是《大碗岛》里面热热闹闹的场景却包含着画中所有人物的孤独——人物间几乎没有互动且每个人的表情都仿佛若有所思
1 有用 奔奔 2022-05-18 15:40:36
沒想到《安涅爾浴場》和《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畫幅如此巨大,看到尺寸後,不禁對修拉肅然起敬,同時也對當時入選藝術沙龍時給人的主觀震撼有了更深的理解。修拉的畫里有一種寧靜、疏離的氣質,也可以說是孤獨和頹喪,修拉並不以為意,徜徉其中,正是這種「異質」讓人百看不膩,甚至可以……天荒地老(不是)。
0 有用 咿呀咿呀呦 2022-05-14 15:09:56
有意思,画起来一定很难!
0 有用 要到黄昏时起飞 2022-04-13 16:52:21
我虽不是很理解他关于色彩融合的主张,也不理解32岁死于白喉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还是为几幅大画感到感同身受的美丽:安涅尔的浴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马戏团、踏踏舞、模特……修拉一生至少有五幅杰作。更重要的是新印象派的点彩画法引来了一众追随者。
0 有用 沙丁鱼罐头 2022-04-13 22:56:30
部分文字有些令毫无基础的我迷惑 但能从其中一些画里感受到美 想再入几本
0 有用 Eureka 2022-04-25 16:35:22
小时候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点彩画派,当时喜欢技法,现在认识到艺术科学化。以《大碗岛星期天下午》为代表,荒芜、忧郁、孤独,能感受到画作中传达的情感。
0 有用 倒吊小熊猫 2024-01-14 14:24:10 山东
咖啡馆速翻,非常好点彩画……令人着迷。
0 有用 Siouxsie 2024-01-25 16:42:12 北京
不仅对画家本人的生平及画作进行讲解,关联的同类型画家及受此风格影响的其他风格也做了概述,挺好的艺术普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