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读此书最大的收获是:确定了我写历史散文的想法(和信心)。次大收获是:不要着急做翻案文章,容易让人读着尴尬。冷知识一篇最有意思,因为不涉及作者的主观评论;对蔺相如的评论,脑洞颇为呵呵哒。
有见解
梁惠王的文章太有趣了,他的历史散文不能较真,大都皮里阳秋,意在言外。明里秦皇汉武,翻过来就是一面当代的镜子。论秦、论李斯、论商鞅、论刘邦、论汉武…虽不必对号入座,但那意思逐渐摆在了明面。不过虽然嬉笑怒骂,然而几处考辨还是见学问,史学要有了文献功底,大致都不会跑偏,除非是故意。
羹颉侯部分是本色当行,有几讲如萧何曹参、刺客、完璧归赵略平淡,有些篇章对比了李开元教授(陈胜举出公子扶苏大旗的用意——人民对内部健康力量的憧憬)和钱穆的一些观点(论侠),有自己的观点。读史九扎中的第四篇(比较项伯和丁公的结局)、第七篇(汉武帝的利用经典原心定罪)颇有收获。可再读。
21.93。
讲史记的书我看得还挺多的,史记确实是面不错的镜子。这本对人物的解读,比如对卫霍的褒贬,虽然不像一般的赞扬军功,但也不算多么出格,历史上他们以裙带关系晋升本也是说烂的。但我觉得死磕军事才华作用不大就没意思了,不过这也是见仁见智,硬要说“主教练”没用那还能怎么办。最后两篇文其一对“羹颉”二字的训诂考证十分精彩,其二认为司马迁是嘲任安我觉得不大可能,不过这种看法倒也可作一论。
靠近结尾几篇显示作者的思考
部分内容有些武断了,也不太喜欢评点史料的不敬畏态度,作为中学的启蒙读物可能比较亲切吧。后面的九篇我读,商鞅变法不去分析对比实际经济和国力影响,反而主观揣测叫好的都是社会闲杂人等……已经是误人子弟的地步了
无甚可观。
整体水平不错,但明显各不同时期文章拼成的,篇目间风格差异较大。
《萧何曹参列传》是个什么传?
读了部分,感觉这部书豆瓣评分低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我也不给其高分。 看其以为其为治学严谨的学者,行文和观点却如普通市民一样的喷子,充满着放飞自我的臆想,勉强算是一家之言吧,里面有些史料可以参考,作者臆想的部分注意甄别。
主要是自己古文太差,读一读多少有所得
本书是学者史杰鹏(梁惠王)一部关于《史记》解读的著作,“知·趣丛书”的一种。本书的基础是一套《史记八讲》课程讲稿,另外还附赠了九篇读史札记,整体篇幅较短。作者作为训诂学科班,对于文字方面解读颇有说服力,如认为“侠”的本义是辅助,“羹颉侯”当为“刚颉侯”解;有些观点也颇有新见,如认为刘邦不杀项伯是因为两人都有游侠气质,司马迁在任安处死前回信隐含对他的怨恨和鄙薄;有些内容读起来畅快淋漓,如对秦始皇与汉武帝的批判。社会生活史一节,写得非常好读。但本书的缺陷同样明显,如对于卫青、霍去病明显过于贬低,反映作者存在以论代史的倾向。同时,作者对考据似乎不太精通,如完璧归赵这一故事很可能为虚构,但作者却作为一个真实故事分析,得出蔺相如靠流氓手段和运气成分才成功的结论;认为刘邦生年为前256年,也过于武断。
虽然体量不大,但洞察史事,别具慧眼,而且诙谐有趣,独具特色。读过这本书,其他同类书都减一星。
年少时候最喜欢看这种历史八卦评论~ 马克给娃~
比较有趣的一本小书,高度口语化
思路不清,逻辑混乱,相当武断
可取之处在于讲故事的方式,不过这类书读的再多,对提升个人的史学素养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讲些滑头的话、写些囫囵的翻案文章、说些自以为是的臆想,难道就是“真知灼见”?而本书所谓的“见微知著”则有更大的水分。因郭解案中公孙弘的意见,就论定“儒生当道极其残暴”,然而事实是直到武帝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信奉儒家学说的汉朝官员都人微言轻且寥寥无几,何来“当道”一说?写卫、霍征战毫无所长,全赖武帝私心偏爱云云,更让人在阴阳怪气的背后感到作者根深蒂固的傲慢,高高在上的以为自己作为学术专家就一定比普通人掌握着更精深的信息差。总之,是著有学术成分,但更像早些年《特别关注》的文风,读这样的书如挨训,令人不服气。 愚以为,想生动、浅显的走进《史记》,还是推荐陈正宏老师的相关著作。
有一两篇稍微难点的就略过了,不是很厚的书,很好看
> 史记八讲
5 有用 揽尘 2021-03-03 19:16:13
读此书最大的收获是:确定了我写历史散文的想法(和信心)。次大收获是:不要着急做翻案文章,容易让人读着尴尬。冷知识一篇最有意思,因为不涉及作者的主观评论;对蔺相如的评论,脑洞颇为呵呵哒。
3 有用 锦翼 2021-03-28 21:09:57
有见解
4 有用 KKΛΕΕ 2021-06-18 22:14:01
梁惠王的文章太有趣了,他的历史散文不能较真,大都皮里阳秋,意在言外。明里秦皇汉武,翻过来就是一面当代的镜子。论秦、论李斯、论商鞅、论刘邦、论汉武…虽不必对号入座,但那意思逐渐摆在了明面。不过虽然嬉笑怒骂,然而几处考辨还是见学问,史学要有了文献功底,大致都不会跑偏,除非是故意。
3 有用 山鬼 2021-06-19 15:48:33
羹颉侯部分是本色当行,有几讲如萧何曹参、刺客、完璧归赵略平淡,有些篇章对比了李开元教授(陈胜举出公子扶苏大旗的用意——人民对内部健康力量的憧憬)和钱穆的一些观点(论侠),有自己的观点。读史九扎中的第四篇(比较项伯和丁公的结局)、第七篇(汉武帝的利用经典原心定罪)颇有收获。可再读。
0 有用 小二 2021-11-02 18:13:56
21.93。
0 有用 独立小桥风满袖 2022-01-10 16:00:02
讲史记的书我看得还挺多的,史记确实是面不错的镜子。这本对人物的解读,比如对卫霍的褒贬,虽然不像一般的赞扬军功,但也不算多么出格,历史上他们以裙带关系晋升本也是说烂的。但我觉得死磕军事才华作用不大就没意思了,不过这也是见仁见智,硬要说“主教练”没用那还能怎么办。最后两篇文其一对“羹颉”二字的训诂考证十分精彩,其二认为司马迁是嘲任安我觉得不大可能,不过这种看法倒也可作一论。
1 有用 huyan00 2022-05-19 09:46:04
靠近结尾几篇显示作者的思考
0 有用 苏 2022-05-28 12:25:15
部分内容有些武断了,也不太喜欢评点史料的不敬畏态度,作为中学的启蒙读物可能比较亲切吧。后面的九篇我读,商鞅变法不去分析对比实际经济和国力影响,反而主观揣测叫好的都是社会闲杂人等……已经是误人子弟的地步了
0 有用 避秦者言 2022-04-10 17:44:57
无甚可观。
0 有用 一剑封喉 2024-02-27 22:50:50 浙江
整体水平不错,但明显各不同时期文章拼成的,篇目间风格差异较大。
0 有用 欢乐英雄 2023-10-07 22:07:50 北京
《萧何曹参列传》是个什么传?
0 有用 北方胡子 2024-02-02 00:42:08 北京
读了部分,感觉这部书豆瓣评分低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我也不给其高分。 看其以为其为治学严谨的学者,行文和观点却如普通市民一样的喷子,充满着放飞自我的臆想,勉强算是一家之言吧,里面有些史料可以参考,作者臆想的部分注意甄别。
0 有用 hiro 2023-06-23 09:42:42 四川
主要是自己古文太差,读一读多少有所得
0 有用 林屋公子 2023-09-29 01:47:59 广东
本书是学者史杰鹏(梁惠王)一部关于《史记》解读的著作,“知·趣丛书”的一种。本书的基础是一套《史记八讲》课程讲稿,另外还附赠了九篇读史札记,整体篇幅较短。作者作为训诂学科班,对于文字方面解读颇有说服力,如认为“侠”的本义是辅助,“羹颉侯”当为“刚颉侯”解;有些观点也颇有新见,如认为刘邦不杀项伯是因为两人都有游侠气质,司马迁在任安处死前回信隐含对他的怨恨和鄙薄;有些内容读起来畅快淋漓,如对秦始皇与汉武帝的批判。社会生活史一节,写得非常好读。但本书的缺陷同样明显,如对于卫青、霍去病明显过于贬低,反映作者存在以论代史的倾向。同时,作者对考据似乎不太精通,如完璧归赵这一故事很可能为虚构,但作者却作为一个真实故事分析,得出蔺相如靠流氓手段和运气成分才成功的结论;认为刘邦生年为前256年,也过于武断。
1 有用 牛酸狗小毛毛 2022-07-16 20:37:41
虽然体量不大,但洞察史事,别具慧眼,而且诙谐有趣,独具特色。读过这本书,其他同类书都减一星。
0 有用 whiml 2022-06-17 15:57:32
年少时候最喜欢看这种历史八卦评论~ 马克给娃~
0 有用 荒鹿 2023-03-17 17:53:30 湖南
比较有趣的一本小书,高度口语化
0 有用 钵 2023-03-14 07:53:15 广东
思路不清,逻辑混乱,相当武断
0 有用 惜园 2023-06-21 07:58:05 山西
可取之处在于讲故事的方式,不过这类书读的再多,对提升个人的史学素养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讲些滑头的话、写些囫囵的翻案文章、说些自以为是的臆想,难道就是“真知灼见”?而本书所谓的“见微知著”则有更大的水分。因郭解案中公孙弘的意见,就论定“儒生当道极其残暴”,然而事实是直到武帝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信奉儒家学说的汉朝官员都人微言轻且寥寥无几,何来“当道”一说?写卫、霍征战毫无所长,全赖武帝私心偏爱云云,更让人在阴阳怪气的背后感到作者根深蒂固的傲慢,高高在上的以为自己作为学术专家就一定比普通人掌握着更精深的信息差。总之,是著有学术成分,但更像早些年《特别关注》的文风,读这样的书如挨训,令人不服气。 愚以为,想生动、浅显的走进《史记》,还是推荐陈正宏老师的相关著作。
0 有用 genfeng 2023-02-02 08:02:47 上海
有一两篇稍微难点的就略过了,不是很厚的书,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