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的原文摘录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查看原文)
    慎行 2020-08-20 22:12:38
  • # 释新民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止于至善 《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释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用小心而敬畏的态度,照料好民众的新,这才是学问的根本) # 释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子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关注内心隐秘的思想) # 释正心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时而不知其味。 # 释修身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 释齐家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世,一人定国。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释治国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事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或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出口,寔shí能容之,尚亦有利哉。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查看原文)
    慎行 2020-08-20 22:12:38
  •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真我/道德存在状态,伟大的生存现实;和--道德秩序,是家普遍法则)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其味也。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gu三,网)、擭(huo四,牢笼)、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故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正己而不求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易以俟(si四,等待)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é,绊倒],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至诚无息。不见而章,不动而变,不为而成。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居下不倍... (查看原文)
    慎行 2020-08-20 22: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