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把你蠢哭了吗的笔记(168)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野柚子Timo (Strong as a woman)

    大脑还有一种(相关的)认知偏误,叫作“公正世界假说(‘just world’ hypothesis)”,说的是大脑有一种内在假定,认为世界是公平公正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惜,这种假定并不真实。恶行不一定受到惩罚,好人也常常遇到坏事。然而偏见扎根于大脑深处,让我们深信不疑。于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无辜的人遭遇可怕的不幸时,脑中就会出现不和谐音:世界是公平的,但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事情却不是。大脑可不喜欢不和谐,于是产...   (1回应)

    2022-03-13 18:06:31   3人喜欢

  • 📄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 除了前面说到的自我中心偏误,大脑还有一种(相关的)认知偏误,叫作“公正世界假说( Just world' hypothesis)”, 说的是大脑有一种内在假定,认为世界是公平公正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偏误有助于人们发挥社群作用,因为它有震和阻止恶行发生的意义,还让人愿意行善(并不是说没有公正世界假说就不行善了,只是说有它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它还赋予了我们人生动力,毕竟如果认为世界是随机的,...   (2回应)

    2021-08-07 02:33:19   2人喜欢

  • 今天吃锅包肉还 (提升拉黑技能中)

    造成进食过量的原因追根溯源有很多可能,比如为了舒缓情绪。当人悲伤或抑郁时,大脑就会向身体发送“累了”“倦了”的信号。而人在累了、倦了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能量!那能量从哪儿来呢?当然是食物! 完美解释了我一直以来隐约觉得的人只有在心灵满足的状态下才能健康且成功地减肥。 不过人获得快乐满足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些人是美食,有些人是照镜子。 当你在照镜子时对自己身体获得的满足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接下来...

    2022-04-18 19:09:55   1人喜欢

  • 野柚子Timo (Strong as a woman)

     人们总是相信“事出必有因”,也许是我们总是缺少安全感。 [复杂]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里,人可以预测和解释的事情就是非常有限。

    2022-02-28 18:18:04   2人喜欢

  • 衣盏 (自食其果。)

    当膨大的头颅用持续的压力让我们低落时,谁还需要什么天敌啊?

    2021-12-15 15:25:19   2人喜欢

  • 岂能无怪哉 (土圭垚㙓)

    大脑可不喜欢不和谐,于是产生了两个选项:可以认为世界终究还是无情和随机的,也可以认定受害者肯定是做了什么坏事才罪有应得。后者虽然更无情,却让我们继续对世界抱有岁月静好的(错误)假定,因此我们会指责遭遇不幸的受害者。 有无数研究证实了公正世界假说的存在及其多种表现形式。举例来说,当人们能够做些什么减轻受害者的痛苦,或是了解到受害者其后会获得赔偿时,对受害者的批评就比较少。而如果人们毫无办法帮助受害...

    2021-04-29 23:24:16   1人喜欢

  • 矞来

    1.嗅觉被认为是在演化过程中最早产生的感觉。它发育得非常早,是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出得第一种感觉。有研究显示,还在发育中得胎儿就能感受到母亲闻到得气味。母亲吸入得气味颗料进入羊水,胎儿可以从中探测。 2.气味与记忆的联系非常紧密。嗅觉系统紧挨着海马以及记忆系统的其他主要组成部分,因为位置挨得太近,事实上早期解剖学研究甚至一度将其当作记忆系统。但实际上他们并非碰巧挨在一起得独立区域,就像虔诚得素食者和肉贩...

    2023-01-21 22:12:59   1人喜欢

  • 矞来

    1.你或许会以为,自己的记忆精确地记录着发生在自己和认识的人身上的事情。其实不然,人的记忆常常会改进和调整脑中储存的信息,为的是让我们感觉更好一些。 2.科学是人类的作品。大体而言,人类是麻烦,混乱,逻辑不通的生物(主要归咎于人类的大脑),大部分科学研究也反映出了这一点。 1.晕船可能是晕动病中最严重的。陆地环境中有很多可以表明人在移动的可视目标(例如不断后退的树木);而在船上,看到的往往只有水,或者...

    2023-01-21 10:08:37   1人喜欢

  • 喵小粒 (Nothing,but everything.)

    脸关联了更多信息,比如形状颜色五官位置等等,所以它在记忆储存时就有更多的链接,然而名字相对逊色很多。 所以初次见面要记名字的时候,就不停重复重复重复,激活大脑的首因效应,方便记忆。最好告别时再重复一次对方的名字,利用近因效应。 ——这两个效应意思是,开头和结尾容易被记得更清楚。 “一齐涌上心头”这个说法在科学上的解释是,大脑在调用记忆时会经历一个越来越熟悉,最终达到“回忆临界点”,然后所有信息都被...

    2022-09-13 11:51:51   1人喜欢

  • 奎妮(撒野版) (学习做一个内在英雄)

    1964年,居住在美国纽约的凯蒂·吉诺维斯(KyGenovese)在家中惨遭杀害。除了惨剧本身,这起案件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据报道有38人目睹了袭击的发生,却没有一个人出来阻止或施以援手。令人震惊的行为促使社会心理学家达利(Darley)和拉塔奈(Latane)展开研究,并最终发现了他们称之为“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①的现象,即人们在周围有其他人时不太可能出手干预或提供帮助。倒不(总)是出于自私或懦弱,而是因为...

    2022-08-05 18:20:48   1人喜欢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6 17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